“馬上要大決戰了,先等我把《大地之子》通關。”
前不久上架的《風來之國》在Steam上人氣頗高,但如果點開它的評論區,你可能會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除了《風來之國》,玩家們還在這裡熱烈地討論著另一個叫做《大地之子》的遊戲,多少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並非是別家遊戲的玩家來搗亂踢館。《大地之子》其實是《風來之國》的一個內置小遊戲——在故事開篇不久,玩家就可以獲得《大地之子》的遊戲卡帶,從而 “在遊戲裡玩遊戲”。
這一幕或許也能讓玩家也回想起小時候買到遊戲卡時候的快樂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只是一個彩蛋性質的小遊戲,結果其娛樂性和完成度卻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以至於在《風來之國》剛發售的那幾天裡,比起推進遊戲的主線故事,許多玩家更沉迷於《大地之子》,甚至連《風來之國》最先出爐的攻略都是以《大地之子》相關的內容居多。
於是便有了玩家們戲稱“《大地之子》才是本體”“《風來之國》只是啟動器”這一幕,堪稱賽博版“買櫝還珠”。
1
在許多遊戲作品裡我們都能見到“遊戲機”的身影,可惜在大部分時候,這些機臺只是擺設,最多在互動過程中變換幾下屏幕,很少有真的能“玩”的。
《風來之國》算是個例外。
《風來之國》裡商店門口大多擺放著遊戲機和電視
《風來之國》的場景裡可互動的要素有很多,像是能一路踢來踢去的足球、可以開開關關的水龍頭、讓人忍不住掀開瞅瞅的馬桶蓋等等……這些道具沒什麼實際作用,只是豐富了這個世界的細節。
所以當玩家們看到商店前的遊戲機檯時,大多會以為這也只是個裝飾品而已。但很快大家就會拿到《大地之子》的遊戲卡,並發現這臺“遊戲機”居然真的運行。
插入記錄卡,電視屏幕便會亮起
《風來之國》本身是一個充滿懷舊感的遊戲,《大地之子》在復古方面卻還更勝一籌——畫面模擬了顯像管電視的風格,還帶有不穩定的色差;遊戲的人物造型明顯是致敬《勇者鬥惡龍3》,戰鬥方式也是DQ系列最傳統的卡片式菜單回合制;不僅背景樂使用了8-bit音樂,甚至復現了古早遊戲機有時會以非勻速顯示臺詞字幕的Bug……
《風來之國》裡遍地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致敬,但把一個彩蛋做到這種細緻程度,多少還是令人感嘆“製作組對老遊戲的愛有夠深沉”。而隨著玩家們進一步體驗了《大地之子》的遊戲內容之後,大家更發現這不只是一個“山寨《勇者鬥惡龍》”那麼簡單。
和那些古早的JRPG一樣,《大地之子》的主要內容就是身為“騎士”職業的勇者踏上旅途、招募隊友、打怪練級、收集裝備,最後挑戰魔王,救出被困的公主。
和DQ一樣,隨著隊友加入,冒險隊伍也會變長
但是《大地之子》限制了勇者自由行動的時間,在遊戲內經過七天之後,勇者就必須去挑戰魔王,一旦失敗便會一無所有地回到開頭,重新開始冒險。
這七天對應現實中的時間還不到半小時,甚至不足以玩家收集到地圖上的全部隊友,更不要說安逸地刷寶升級了。這也就意味著每次輪迴裡,玩家只能有針對性地從“獵人”“武僧”“魔法師”“神官”這些經典職業中挑選隊友,這些隊友在不同輪迴裡還會帶著不同的初始技能,不同的搭配對戰局的影響天差地別,每個輪迴裡能收集到的裝備也是不盡相同……
換句話講,《大地之子》居然是一個披了傳統JRPG皮的Roguelite遊戲。
《大地之子》帶來的驚喜還不止於此。當玩家們憑藉經驗或運氣順利打敗魔王,覺得自己已經玩透了這個小遊戲的時候,便會發現這遊戲竟然還有二週目:不僅在地圖各處出現了需要按時擊殺的四大天王,最終Boss也升級成了更強大的“真魔王”,難度提升不止一星半點……
這很容易讓人回想起當年玩《寶可夢》系列挑戰二週目四大天王與冠軍的時光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玩家一度忘記了自己在玩的遊戲其實是《風來之國》,反而在這個內置小遊戲中流連忘返,不推倒真魔王不罷休。
實際上,這時候單靠《大地之子》裡的內容要通關二週目已經相當困難,反而是繼續推進《風來之國》的主線內容能起到幫助——《大地之子》不僅是一個彩蛋,它與遊戲本體的內容相輔相成。
2
在《風來之國》的世界觀裡,《大地之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既是成年NPC們的童年回憶,也是當下小朋友之間最熱門的遊戲。在商店裡可以找到它的衍生漫畫,在大城鎮的醒目位置也張貼著由其改編的電影海報。
就和現實裡一樣,這樣的經典遊戲當然也少不了實體商品。在每一臺《大地之子》遊戲機周圍都能找到扭蛋機,投入代幣就可以抽取以《大地之子》中的怪物們為原型的扭蛋玩偶。
這些玩偶不僅是收集品,還可以作用於《大地之子》的機臺,兌換遊戲中的各種道具——它們就是這個世界中的“Amiibo手辦”。
不同的玩偶所兌換的道具有著不同的效果,越是稀有的扭蛋對應的道具效果也越強力——沒錯,這些扭蛋也和現實裡一樣有著稀有度的劃分,外型上甚至還存在著“異色”版本。所以就算拋開和《大地之子》之間的聯動效果,光是這套扭蛋系統也已經足以激起許多“倉鼠型”玩家的收集欲。不少玩家為了達成“全收集”的成就,攢了幾百個代幣在扭蛋機前抽了個痛快。
有的玩家在研究怎樣的技能搭配可以把真魔王以最少回合數擊敗,有的玩家則用道具把魔王活活磨死
與《大地之子》相關的細節就這樣埋藏於遊戲的方方面面——在場景道具裡,在NPC的臺詞裡,也在劇情故事的發展中……
玩家如果把《大地之子》和《風來之國》的故事一起向後推進,就會發現兩邊的劇情存在著對應關係,在遊戲的後期還能遇到製作了《大地之子》的NPC,得知這個遊戲誕生的緣由,從劇情角度圓上了兩者之間的關聯。
《大地之子》與《風來之國》在製作層面的互補也顯而易見。
《風來之國》是個以動作解謎為主的遊戲,《大地之子》的玩法就是撐起JRPG另半壁江山的回合制;《風來之國》的主角約翰是一個不苟言笑的“啞巴”,《大地之子》中的主角“騎士”卻是個說話輕浮好笑的話癆……
《大地之子》的英文名是“Earth Born”,這實際上是來自於《地球冒險》(原名“MOTHER”)系列的英文版譯名“Earthbound”。這是任天堂早年的RPG名作,《風來之國》在畫面、玩法、世界觀設定乃至臺詞風味等各方面都深受其影響,只是在國內鮮人問津。
顯然,《大地之子》在遊戲中所承載的意義不止是一個“彩蛋”而已。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海外玩家之間甚至產生了一個傳言——只有先打通《大地之子》的二週目真結局,才能在通關《風來之國》時也解鎖隱藏結局。
這當然只是個謠傳,這個所謂的“隱藏結局”多半是指遊戲後期另一個埋藏較深的彩蛋——通過一些特定的操作,玩家可以進入一個隱蔽房間,而這房間看起來很像是製作《大地之子》的工作室。
這種“隱藏房間”也算是JRPG裡的老傳統了
不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風來之國》都獲得了不錯的成功,發售不久就登上了Steam的全球暢銷榜首位。作為一個身處上海的小團隊,開發《風來之國》的皮克皮工作室對於其他國家的玩家多少還有些遙遠和神秘。
於是就像當年國內玩家玩海外遊戲時由於語言不通、信息不暢等原因而形成各種“都市傳說”一樣,如今海外玩家們一邊努力地挖掘著《風來之國》中的隱藏信息,一邊又不可避免地“誤入歧途”,也算是風水輪流轉。
3
像《大地之子》這樣的內置小遊戲在行業裡並非什麼新鮮事,但也能體現出這一類型彩蛋的發展歷程。
在誕生之初,這類小遊戲大多簡單粗糙,只是用來補全一些特殊場景的代入感,尤其是直觀地表現“開鎖”“通電”“駭客”等RPG裡的常見技能。
這些小遊戲在當年或許能給玩家們帶來一些樂趣和新鮮感,但如今的玩家們早已不稀罕這些過時玩意兒,它們成為了大家重溫老遊戲時令人厭煩的攔路虎,要是誰現在還往新遊戲裡塞這些,更是會飽受詬病。
《生化奇兵》裡經典的“修水管”如今玩來只令人煩躁
隨著技術的發展,製作者們也開始將一些更精緻更具可玩性的小遊戲搬進自己的作品裡,尤其是在那些大型RPG作品裡,一個有各類小遊戲可玩的電子遊樂場幾乎成為了標配,更少不了“釣魚”“打獵”這些現實中的娛樂活動在電子世界的衍生。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金蝶遊樂場”可謂是虛擬世界中的棋牌室
此時的“內置小遊戲”變成了現實中娛樂活動在電子世界的延伸,從玩法上豐富了遊戲體驗,至今依然是眾多RPG遊戲不可或缺的內容,只是這樣的“照搬”多少也讓其失去了獨特性和新鮮感。
《巫師3》裡的“昆特牌”則可能是這類“套娃小遊戲”裡最成功的例子,這個原創的卡牌遊戲玩法簡單易上手,卡牌的收集部分和《大地之子》一樣,滲透到了遊戲的各個角落,集收集性和可玩性於一身,同樣讓玩家們流連忘返。
“昆特牌”在當時是如此受歡迎,以至於被做成了一個獨立的卡牌對戰遊戲,結果卻並沒能像想象中那樣流行。一方面是獨立後的《昆特牌》大改了玩法,和原本的小遊戲早已天差地別,更重要的是“昆特牌”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廣為傳播的梗,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個可以“隨時隨地來上一局”的昆特牌其實並不怎麼符合《巫師3》“苦大仇深”的整體基調,這種反差反而能引人會心一笑。
離開了原本的語境,小遊戲似乎也隨之失去了“靈魂”。
總而言之, “內置小遊戲”可說是一柄雙刃劍,做得好的小遊戲能提高遊戲整體在玩家間的評價,成為重要的賣點之一;但同時也很難兼顧可玩性、記憶點還有和遊戲整體世界觀的契合度,要是不小心在設計上走偏了路,實際效果可能反而是“1+1<2”。
一些遊戲為了鼓勵玩家們參與並不怎麼有趣的小遊戲,會藉此提供一些稀有的獎勵,結果成為了玩家們的噩夢
結語
點心做得再精緻,評價一桌菜餚的標準也離不開正菜,就像“昆特牌”之所以能受到肯定,離不開《巫師3》本身過硬的質量。
同樣,雖然大家嘴上說著“《風來之國》只是《大地之子》的啟動器”,但隨著時間過去,絕大部分討論還是迴歸到了《風來之國》本身,遊戲也由此在Steam上收穫了特別好評。
《大地之子》作為一個彩蛋小遊戲在吸收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創新,並因此得到認可。這也是《風來之國》的整體基調——儘管是一個走復古路線的遊戲,儘管做不到盡善盡美,但不論是在畫面還是玩法上,都有著屬於新時代的嘗試,足以帶給玩家驚喜。
作為玩家而言,像這樣能“買一送一”帶來兩份樂趣的遊戲當然還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