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的召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1-17 04:33:49 作者:億萬津巴布韋 Language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國共產黨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是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召開的,它不僅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被視為黨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

       

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的召開-第0張

        遵義會議召開時,紅軍正處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長征途中。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博古和共產國際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失誤,中央紅軍在湘江戰役中損失慘重,從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不到3萬人。部隊士氣低落,前途堪憂。

        在這種危急形勢下,黨內許多領導人對“左”傾錯誤感到不滿,要求總結失敗的教訓並調整革命路線。為了扭轉局勢,中共中央決定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黨的戰略方針和軍事指揮問題。這次會議成為黨在危機中進行自我糾正的關鍵一步。

        遵義會議歷時三天,圍繞軍事指揮權和黨的領導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與會人員在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對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提出了嚴厲批評。同時,毛澤東在會議中系統闡述了他靈活機動的軍事思想,得到大多數與會者的支持。

      

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的召開-第1張

遵義會議

  會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內的領導地位,將軍事指揮權從博古和李德手中轉移,由毛澤東、周恩來和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張聞天開始負責中央日常事務。通過這些調整,黨在軍事和政治上實現了正確的轉向,為革命事業找到了新的出路。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其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它標誌著黨的領導集體從幼稚走向成熟,特別是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為紅軍擺脫危局創造了條件。其次,會議摒棄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確立了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再次,會議強化了黨內的團結,統一了思想,為長征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組織基礎。

              遵義會議後,紅軍的戰略戰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採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避免與敵軍正面硬拼,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此後,紅軍相繼渡過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最終在陝北實現會師。這一系列勝利充分證明了遵義會議決策的正確性,也展現了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遵義會議不僅在軍事和政治上挽救了黨和紅軍,還為中國革命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它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並奠定了黨在實踐中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的基礎。從此,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在黨的歷史上,遵義會議被稱為一次偉大的自我糾錯;這次會議不僅是黨在重大危機中的一次成功轉型,也為後來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建立新中國積累了寶貴經驗。

     

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的召開-第2張

遵義會議遺址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危急時刻實現歷史性轉折的一次重要會議。它以革命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糾正了重大錯誤,確立了正確的領導和方針,為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指明瞭方向。

         在中國革命史上,這次會議如同一盞燈塔,照亮了黨和紅軍前進的道路,也成為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