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天空之城》在日本公映,整一個週期共獲得77萬人次觀影,票房共計為11.6億日元。
2023年6月1日,《天空之城》在內地影院上映,而它的首映日票房也一舉突破3000萬,約合5.8億日元,時隔37年再度掀起了觀影熱潮。
很多朋友應該和我一樣在過去好多好多年裡已經看過《天空之城》好多好多遍了,但面對這部37年前的老電影,我們依舊按捺不住走進電影院觀看的衝動。
這或許就是宮崎駿大師的魅力,也是《天空之城》這部早已寫進了影史經典殿堂的吸引力。就正如網友所言:
37年後天空之城漂到了神州大陸上空,不再是少年的我們依舊心潮湧動。如何看懂《天空之城》?《天空之城》的故事是不復雜的,大致概括便是男主巴斯意外與擁有飛行石的女主希達相遇,並在帝國軍的追捕下一步步靠近神秘的天空之城拉普達,並在這裡看到了反派穆斯卡的真面目以及明白到前天空之城文明衰亡的原因,並在最後經由男女主角協力擊敗反派,並將強大的拉普達放逐到外太空的故事。
但《天空之城》的主旨又是宏大普世且深刻的,而這種深刻也全都藏在拉普達的興衰歷程裡,所以大家看的時候一定不能錯過兩個事物,以及得關聯上一部動畫。一個是開頭製作人列表輪播時的背景插畫,那可不是單純的背景襯托,而是前天空之城文明從崛起到衰亡的一整個經過。
其中有幾個關鍵節點,一個是工業時代開啟時人類對地面的破壞和汙染。
一個是人類掌握先進飛行技術後不斷向藍天發展,甚至還造出一座又一座巨大無比的天空之城將整個族人帶向了潔淨的藍天。
但到了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各個天空之城間互為戰爭,一座座拉普達墜落地面,前現代文明的人類又再度走回到最傳統的農耕和畜牧的社會形態。
再然後經過數百年發展,來到主角這一代人的時候社會也發展到了另一輪的工業革命階段,而此刻的帝國軍們也在竭盡全力尋找前文明留下的財富和強大的軍備力量,以完成對帝國領土的擴張,即發動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從故事的脈絡來說,我們不難看出《天空之城》其實有著極其濃厚的《風之谷》的影子。
同樣有著“前高度發達的文明”,以及前文明同樣走向了衰亡,而衰亡的原因同樣出於人類之間的戰爭。不僅如此,在《風之谷》中於千年前用了七天時間將整個世界毀滅的“巨神兵”,其攻擊方式也是像極了《天空之城》中的拉普達,而它們發射出來的毀滅激光也像極了現實世界中的核武器。
《風之谷》和《天空之城》分別是在1984年和1986年首映的,而那時候的世界也正處於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而據信息顯示當年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當量足夠將地球毀滅好幾十次。所以這兩部作品關於戰爭的描繪並不是虛構和誇張,而是實打實的對現實的憂慮。以及對人性的諷刺。
在《風之谷》的劇末,作為多魯美奇亞帝國公主的庫夏娜就曾指著酸海岸邊的戰艦殘骸驕傲自滿過:“你知道那艘船的來歷嗎?他們說這船曾飛上星星,堅固到連大炮都打不穿”。
這時候的庫夏娜正沉浸在對前代文明的仰望中,而她也深信著只要獲得這份力量,只要能將巨神兵完全孵化,那定能一掃腐海的侵蝕以及輕而易舉就能完成對世界的統治。但這份自傲很顯然讓庫夏娜忽視了一件更為關鍵的事情:
如果掌握無敵力量的前人類文明也都走向了毀滅,那隻能“拾前人牙慧”的當代人又豈有狂妄的底氣呢?類似的諷刺同樣能在《天空之城》看到,他便是帝國軍的特務頭領穆斯卡,而他還有一個真正的身份“天空之城拉普達王族的另一個分支”。也就是說穆斯卡深知天空之城文明走向衰亡的一整個經過,知道強大力量對世界摧毀的可怕與恐怖。但即便如此,他和他的族人從走出天空之城的那一刻開始就從未放棄過對強大力量的追求,他們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尋找著重回拉普達的機會,並借用拉普達的科技完成對全世界的統治。
注意了,穆斯卡和庫夏娜這兩個角色並不是只有虛構故事才會出現的,而是實打實就存在於現實社會里,而他們代表的便是那一群將窮兵黷武和侵略擴張視作為立國之本,並堅定著“否定和平,戰爭不可避免,且戰爭是美好與令人嚮往”信念的軍國主義者。
這群人在日本社會被稱為“右翼分子”,而宮崎駿也因為長久以來的反戰精神的傳遞,被這群日本右翼稱作為“賣國賊”。當然,這種謾罵不僅是無力的,它還進一步拔高了宮崎駿在人文關懷維度的地位就是了。
同樣的,在諷刺人性醜陋之餘,宮崎駿的作品也會一如既往地歌頌大自然。也或者說通過對大自然的歌頌,來進一步深化對人類的嘲諷。在《風之谷》中長久以來被人類視為毒物和汙穢的“腐海”,其真正作用卻是大自然用來淨化前代文明對環境造成汙染的手段,而在腐海的地底深處便是現存地球最潔淨的地方。
但知道這個真相又如何?哪怕是代表正義的男主也都只會說出這樣一句極其愚昧的話:“可是我們不可能永遠活在瘴氣蟲群的陰影下,要找個辦法阻止腐海的擴散”,在骨子裡還是有著“征服大自然”的狂妄。
《天空之城》同樣有著類似的對比。在巴斯和希達剛來到拉普達的時候,這座天空之城已經是空無一人的廢墟,但也正因為“人類”的缺失,這座廢墟也是充滿著生機。此刻的拉普達長滿了綠植,而在前文明被製作出來用於戰爭的強大機器人也在失去人類命令之後進入了自運行狀態,而此刻的他們正在呵護著拉普達上的一草一木,並與小動物們和諧相處。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被譽為社會生物學之父的愛德華威爾遜曾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螞蟻滅絕了,這個地球上的物種會大為減少。而如果是人類滅絕了,那麼情況正好相反。”愚昧無知的人類不知悔改,狂妄自大的人類永遠走在自私與慾望的絕路之上。這便是宮崎駿在《風之谷》和《天空之城》對人類這個物種予以的最強烈的諷刺了。當然,《天空之城》除了擁有與《風之谷》類似的深刻寓意之外,宮崎駿在這部“後續作品”中也加入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思考。我們回到天空之城文明的衰亡歷程,在這段悲劇經歷中其實我們可以梳理出一條因果鏈:
沒有人類對土地的無節制破壞和汙染,就不會有扎堆往天空的發展,然後就不會出現可怕的天空大戰。對汙染的逃離是容易明白的,那為何飛向天空會成為天空大戰的必然呢?其實答案就藏在第二個事物,即希達在劇末說的一番話:
“根要紮在土壤裡,和風兒一同生存,與種子一同過冬,與鳥兒一同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作多麼可怕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這裡的土地有著“紐帶”、“聯繫”等等寓意,而這個“聯繫”不僅指代著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更是指代著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
當人類從相互依賴、相互被需要,慢慢走向相互孤立和封閉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情緒也會越發走向激進,並演變出戰爭的對抗。《天空之城》中的拉普達便是這樣走向衰亡的,而痛定思痛後的女主那一脈王族也自此隱藏起了能夠導向拉普達的飛行石。同時在影片的最後,女主也聯合男主一同念出了毀滅咒語,而該咒語也成功將拉普達上的強大的軍備力量和邪惡反派給徹底摧毀,以及讓整座天空之城慢慢飄向了外太空。這一結局發展說明了主角們對強大力量的鄙夷,也道出了宮崎駿對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的強烈呼籲。
但注意了,《天空之城》的結局是以拉普達飛離地球結束的,但這不代表地球就只有一座拉普達,也不代表這一輪的文明不能達到研製出天空之城的技術水平。
就正如男主巴斯說過的一番話:“隨著飛行技術的發展,拉普達被發現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說反戰和建立紐帶等等理念是永不過時且需要被反覆強調的,而宮崎駿也用了他的一輩子來踐行著對這一理念的傳遞。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了宮崎駿在《十年一夢》中說過的一番話:
“你得有用電影改變世界的決心,即使什麼都沒有改變,這也是身為電影製作者的意義”。或許這就是宮崎駿能夠成為大師,而《天空之城》能夠成為影史經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