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於為所愛的人獻出生命;這一點,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柏拉圖
一、柏拉圖的愛情觀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
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
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
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隻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昇華。
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
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二、只有自己是裁判
看著水汪汪的大眼睛,你覺得很可愛,愛上了她。這讓你產生愉悅放鬆的感覺,你甚至覺得,這是愛情。
有人會質疑這是見色起意,不是愛情,有人覺得這是一見鍾情,當然是。
戀愛這件事,特別像那則《小馬過河》的寓言故事。這件事,誰都有發表權,誰都有自己的論斷。但在這件事情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
是柏拉圖也好,是賽西施也罷。我們在感受情感的時候,不應該問這東西是什麼。應該問自己的內心值不值。
值不值就是唯一的答案。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柏拉圖的戀愛觀肯定是落後的。性與愛不可分開,這才是知行合一的真實與智慧。
有愛無性,看似清修,實則違揹人倫天理。有性無愛,是另一個極端,縱人慾,滅道義。前幾天我們討論虛無主義,柏拉圖式愛情,幾乎身體力行的證明了虛無主義的愛情之於我們的生活是遙不可及。
如果有,那麼這個人大多是有了臆想症。縱然我們不能比擬哲學家的精神思想。但是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愛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格物致知,遠離神棍
心理學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卻有著很短的發展。如果論歷史,在人們茹毛飲血的那個年代,我們赤身裸體通過祭祀求雨的時候,心理學就存在了。
論發展,也不過是近現代二三十年的事情。它是理學,卻充滿著人文主義情感。使用大量實驗數據,卻又不能對任何一個個體做出準確推論。
但你不能忽視它對於人們自我認知的推動。儘管我不喜歡柏拉圖式的這種故弄玄虛,但柏拉圖提供的視角也值得思考。
提出問題本身,就已經具有意義了。
但要我選擇的,如果不能與所愛之人愛愛。那不如淨身練功罷了。柏拉圖式的愛情,在於對問題思辨過程的明理,如果執著於問題的答案,那就是上當了。
別小看這其中的陷阱。有不少人標榜自己是什麼主義,認為自己是柏拉圖式的佈道者,可實際上,陷入孤獨而鬱鬱寡歡。
《西遊記》裡,女兒國國王曾說過:“你都不敢睜眼看我,還說什麼四大皆空。你若敢睜開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和國王都知道柏拉圖式的情感並不存在,他們都選擇了格物致知的態度。他們的真實,和這段沒有開始就結束的情感,自然也就成為一段佳話。
(完)
感謝你的打賞收藏和點贊。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有情感的疑惑和問題,也可私信我交流。我們下期再見 :)
書籍推薦
心理學讀物推薦
拯救自我消耗的書單(心理學方向)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告知後致歉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