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之後總是閒不住,哪怕是買最便宜的車票,也經常會坐火車去很多地方。
坐火車是個很難熬的事情,很多鐵路上面的信號都不算太好,如果是比較老式的綠皮火車,不是臥鋪的話連有沒有插座都不一定(即使是臥鋪也是很多人輪流用一個)。因此越是長途旅行,在火車上越是不敢看手機,往往需要靠打盹、神遊、看著窗外發呆這些辦法來消磨時間。
其實看風景是一個很有趣的事。看著火車從大橋上橫跨過長江、黃河,心裡會有一些說不清楚的激動;在深夜裡經過某處漆黑的偏僻村莊,我看到過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點起的巨大火堆;第一次去廈門這樣靠近熱帶的地方,看到中學課本上的熱帶植物時的那種興奮;還有融化著的積雪,穿山時一個接一個的隧道,黃土高原的陡坡。這些都是我在膠東半島的童年沒有見到過的,與熟悉的大海和沙灘截然不同的景觀。
在火車上最不得不品的其實還是形形色色的人。2023年元旦之前從長春去北京,和我坐在一起的是幾個比我小几屆的大學生,他們聊了一路並就這樣熟絡了起來,到下車連好友都加上了,不過我是個很內向的人,所以自始至終沒有加入過他們。有一次半夜從蘭州去咸陽,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寶雞的老大爺,他驚喜於我會講西安話,於是聊了一路,他是個很有閱歷的人,我給他講了一些自己心裡的迷茫,雖然下車時倉促結束,我仍覺得自己內心平靜多了。
如果分享一下我最難忘的一趟車,大概是2023年國慶節從瀋陽買站票到了廈門。當時好像是趕上了中秋,有很多都是返鄉的人,車廂裡面人擠著人,和擠地鐵一樣,每一站我們都在期盼可以下去一些,但是上車的人遠比下車的多得多。到了夜裡也沒法睡覺,如果運氣好可以坐在行李箱上、或者頭靠在椅背上,但是每個人都像拼圖一樣嚴絲合縫地保持著姿勢擠在一起。在那之後我的腳傷加劇,使我再也不敢這樣對自己的身體了😇
確實坐火車時非常煩人的是很多人會大聲喧譁,打電話什麼的。疊個甲就是我覺得這個事情無關地域,無論什麼口音的人大聲喧譁我都遇到過很多,可能年齡大的人會更多一點。
我認為這其實是老一輩的人並不那麼在意自己的個人隱私和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他們會把自己的家事和工作在電話裡大聲說出來,不會覺得是在打擾其他人、如果是別人這麼做也不會覺得自己被打擾到。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越來越注重邊界感了,當然我覺得這是好事,我個人還是非常需要這種邊界感的。
其實在我心裡最不想看到的是,尤其是坐綠皮火車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太會用手機的人群,他們的票可能都是託人買的,不會用12306,只能用手機短信來確認信息。他們似乎對坐火車的認知還停留在以前客運站坐大巴的那個時候,相信自己的經驗和閱歷,而不是隨時都能查到的信息。比如說火車在開的時候就在APP上標明瞭晚點,但他們只認定候車室裡大屏上的時間並破口大罵;比如說他們堅持認為沒有買到臥鋪是因為售票員故意不賣,而不是真的已經賣完了。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是覺得自己回到了小時候的客運站。保持學習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不然我們會跟不上時代的。有時候我真的會想,雖然已經在做了,但對於這些脫網人群的照顧是不是還是不夠的。
更不用說幾十年以後,我們會不會也會因為學習能力的喪失,跟不上未來時代的新變化。人類很難想象出自己沒見過的東西,我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會不會真的到了2077年,那時候的年輕人看著一幫7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為了懷念一部五六十年前的作品而穿上一些舊時代“賽博龐克”科幻想象的義體,然後喊出一句“早上好!夜之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