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聊齋:《瞳人語》瞳孔裡的禮教牢獄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10 15:11:42 作者:不咩狂雷 Language

故事梗概:

長安書生方棟恃才放曠,清明郊遊時窺見芙蓉城主兒媳車駕,尾隨數里。婢女怒斥其輕薄,揚土迷其雙目。方棟歸家後眼生翳障,左目如蒙黑紗,右目旋紋密佈,終至失明。誦《光明經》懺悔一年,忽聞眼中有細語——兩粒「瞳人」自鼻竅出入,破左眼脂膜使其重見光明,現重瞳異相。右目殘障猶存,然獨目視物反較常人清明。方棟自此修身立德,成鄉里典範。


聊聊聊齋:《瞳人語》瞳孔裡的禮教牢獄-第0張

---

禮教社會的視覺刑具

康熙十八年春,蒲松齡在淄川郊野目睹官府緝拿偷窺婦女的狂生。衙役以石灰灼其雙目時,圍觀士子皆掩面戰慄。這個浸透血色的場景,化作《瞳人語》中最鋒利的隱喻——方棟的瞳孔淪為道德囚籠,折射出的是整個文人階層的精神困境。


一、尾隨車駕:被規訓的文人慾望


方棟追逐的朱茀繡幰車駕,實為權力美學的象徵。芙蓉城主兒媳的「歸寧」儀仗,暗合康熙年間親王女眷省親的規制。蒲松齡將皇權與神權並置,讓偷窺行為成為對等級秩序的僭越。婢女揚土迷目的懲戒,與清代「枷號示眾」的刑罰形成互文:封建禮教不僅要懲罰越界者,更要摧毀其僭越的視覺能力。


二、翳障生成:科舉制度的生理印記


右眼的螺旋紋翳,暗藏八股取士的創傷密碼。考生在逼仄號舍蜷坐三日,油燈燻灼致目疾高發,《科場條例》卻將此歸為「天命」。蒲松齡將職業傷害昇華為道德審判——當文人沉迷功名,他們的瞳孔便會在經義迷障中螺旋墜落。那層「厚如錢」的翳膜,恰似銅錢堆砌的精神牢獄。


三、瞳人私語:道德監察的微型戲劇


眼中寄居的「小人」,實為禮教體系的微縮代理人。他們從鼻腔出入巡查,恰似鄉約制度中的保甲長;抱怨「珍珠蘭枯死」,暗示著文人精神家園的荒蕪。左眼脂膜的破裂,是蒲松齡對程朱理學的溫柔反叛:真正的道德覺醒,需要撕裂禮教織就的視覺黑幕。

聊聊聊齋:《瞳人語》瞳孔裡的禮教牢獄-第1張

---

歷史鏡像中的瞳孔寓言

順治十四年,江南科場案發,考官因受賄被剜目處死。這場震動朝野的慘劇,在《瞳人語》中化作更隱秘的視覺政治學。方棟通過「自啟門戶」重獲光明,蒲松齡實則完成了對清代文人的精神救贖預言:

  • 懺悔的雙重性

誦《光明經》的儀式,暴露了禮教救贖的虛偽性。需「浼人教誦」的經文研習,恰似科舉代考之風,將道德重建異化為形式表演。而瞳人自治式的破壁重生,則開創了內在覺醒的新可能——這讓人想起王陽明龍場悟道時「忽中夜大悟,不覺呼躍」。

  • 殘缺的清明

「一目眇而更了了」的悖論,暗含對文人宿命的深刻洞察。正如八大山人朱耷翻白眼的魚鳥,殘缺的視覺反而洞見真實。方棟右眼的螺旋翳痕,恰似文人被科舉扭曲的精神瞳孔,而左眼重瞳則預示著超越性的道德視野。

  • 芙蓉城主的隱喻

這位神秘神祇的兒媳歸寧儀式,暗藏滿漢文化融合的陣痛。康熙十六年,恭親王常寧娶漢軍旗女引發的禮制爭議,或許啟發了蒲松齡的創作。車駕規格的僭越(朱茀繡幰屬親王級)與婢女「非同田舍娘子」的呵斥,構成對權力階層道德雙標的絕妙反諷。

聊聊聊齋:《瞳人語》瞳孔裡的禮教牢獄-第2張

---

異史氏評語的未盡之言

文末補敘鄉士調戲兒媳的醜聞,將批判鋒芒指向更幽暗的倫理深淵。當公公的凝視與友人「評騭殊褻」交織,蒲松齡撕開了禮教社會的道德假面——那些手持《性理大全》的衛道士,才是真正的視覺暴徒。


---

在禮教黑幕上鑿光

重讀《瞳人語》,最震撼的並非神鬼懲戒的奇詭,而是蒲松齡對人性的深刻悲憫。

那些在慾望深淵前主動閉目的覺悟者,終將用精神的瞳孔,看見比芙蓉城更瑰麗的人性星空。

聊聊聊齋:《瞳人語》瞳孔裡的禮教牢獄-第3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