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你認識這個一字眉戴耳機的男人嗎?

不認識?
那太好了,我也是。
乍一看,除了容貌有著比較明顯的新疆地域特點之外,這張照片就像是無數視頻聊天當中截取的一張圖片,除此之外好像也沒啥了。
但就是這一張臉,成為了目前簡中互聯網FPS玩家圈傳播相當火熱的模因。
尤其是在CS社區,他的出場頻率尤為的高,簡單來說,很多CS博主做的快速擊殺集錦都會放上這位有點魔性的男人,配上新疆的小曲和一些意義不明的圖片來達成卡點,乍一看,似乎給人一種“都是他乾的”的引導。
但真要究其理來,似乎又沒人知道為什麼一定得用這個人的照片,我個人的理解是可能比較符合T陣營的形象?總之在第一個人用了這套模板後,就莫名其妙火了起來,成為了一股新的浪潮。


在席捲了CS社區後,其他射擊遊戲的玩家們也開始爭相模仿這種視頻風格,甚至到了後來任何遊戲都能按這種方式卡點剪輯。


但不管是什麼題材的遊戲,這類視頻都會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視頻的評論區裡的每個人,嘴裡都在說著刻板印象中的新疆普通話,就比如這些:



這類文體具體表現為複雜混亂的語序加上JOJO般奇妙的比喻,二者結合組成的句子雖然都是中文,但就是一種機翻出來的美感,令人忍俊不禁,由於這些文字中透露出來的異域風情實在是太過深入人心,因此大夥也順理成章地把這種句式的文字稱為“大盤雞文學”或是“饢言文”。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圖片裡那個廣為流傳的形象,如果說原視頻有10分的搞笑程度,那麼加上這個魔性的表情搞笑程度直接再加100分,大規模的傳播也不禁讓人好奇:這個一字眉老哥究竟是誰?
我也是被這些視頻勾起了好奇心,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張臉是出自博主阿達西戰歌。

阿達西,是維語中是“哥們、朋友、兄弟”的意思,一般多用於稱呼男性,如果對方是女性的話,可以用“古麗”來稱呼,這個詞在維吾爾語中是“花”的意思,一般代指一個姑娘像花一樣美麗。

而名字裡的戰歌自然就是指那些集錦視頻裡播放的那首BGM《心愛的人》。

在相關集錦視頻爆火的那段日子裡,他有沒有網絡賬號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在網上發的第一條視頻就是在勸說網友們不要在網上用他的頭像了,連去法院訴訟的材料都準備好了。

但是網友們卻表示大夥並無惡意,與其費勁巴力訴訟不如抓住這波熱度開直播賺錢,為了拉近與他的距離顯得有地氣些,網友們便開始用饢言文風格的語調對他來了一波高人指路。


雖然普通話說的很不利索,但是大腦卻思考的相當利索,老哥當即聽取了網友的建議開啟了直播。

而被問道頭髮去哪了,老哥也是一點也不含糊,第二天就搞了個假髮和耳機玩起了自己cos自己。

可能也是知道自己普通話不是很好,所以在直播中他會儘可能的把語速放慢,很努力地嘗試講普通話,從這也不難看出,阿達西本人還是挺淳樸的,不僅接住了這波流量,還如網友們所願玩起了CS,不過阿達西玩遊戲時的反應木頭一樣的有呢~

但是運氣天山卻那麼高,開出了這把兩萬的刀子,古麗的魂旁邊也有的呢~(號是網吧老闆的,開出的刀算阿達西的)


隨著阿達西和饢言文火了起來,網上也湧現出了更多的新疆朋友,在這些人的科普下網友們也是瞭解到了維語的神奇說話方式。
從語法角度講,維語的語序和英文的差不多,好多時候主謂賓的順序與普通話相反,直譯成中文就有了前後語序混亂的句式,再加上每個人的詞彙量有所不同,還比較喜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詞序文體等多方面影響下,讓饢言文有了一種純天然的喜感,比如普通話裡“屁股被人撞了”,翻譯成饢言文就是“唉盆友,這是我的勾子,不是馬路”。

普通話:“信不信我掐死你”,饢言文:“唉盆友,我直接把你脖子一點空氣都不給”。

經典的“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到了饢言文就成了“車肚子裡我在的時候,我肚子裡酒不在”。

看的例子多了,有些饢言文不需要解釋也能知道個大概了,像“我的手段你是知道的”這句,就可以理解成是“讓你知道我的厲害”的意思,或者用我們東北話來說就是“指定有你好果子吃嗷”。
隨後大夥也開始舉一反三,創造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饢言文。



不過也不知道阿達西是不是太過單純淳樸了,連“巴依老爺反方向的鐘”這種很地獄的梗也在玩。


雖然都知道他是無心的,但還是搞得大夥倍感害怕,紛紛勸阿達西適度玩梗。



一時間從全國各地人民的嘴裡說出的話都散發著一股烤饢的清香,有些甚至都比本地人說的6,見此情景一些新疆本地的朋友也表示少數民族的普通話普及率已經很高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麼說話了。

就我而言,我算是很感同身受的,就像網上很多人都會很刻意地模仿東北的大碴子口音,你說沒有那麼講話的嘛那倒是假的,但至少大多數東北人說話的語氣還是很正常的,其實造成這種現象也不能全怪網友,畢竟早在好幾年前有關饢言文的抽象程度就展露出了些許手腳。
最常接觸到的例子就是現實生活中各種新疆老闆們的神奇店名,因為這些店名原本都是用維語命名的,後來為了推廣漢語才有了雙語版本,而大多數店老闆為了省事通常會用機器翻譯或是直接音譯翻譯,這就會導致翻譯出來的文字在當地人看來能解釋的通,但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卻只能懷疑自己的中文水平,甚至還有可能會理解成其他意思。
比如這個“父權饢坑烤肉店”,一般人看了可能會對這個“父權”產生誤會,但實際上店主開業前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因為我的父親在饢坑烤肉界有著很高的話語權,為了體現這一特點,叫這個名字再合適不過了。

又比如店主想開一家能讓人好吃到哭的火鍋店,但是機翻下來就變成了“潮溼眼睛火鍋店”。

一些專有名詞在音譯過後也是相當彆扭,比如這個“按菊兒百貨店”,按現在大家的理解還以為是什麼不可描述的名字呢,但實際上維語裡“無花果”的讀音就是“按菊兒”。

就算沒去過新疆,沒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奇葩店名,那歌總聽過吧,可能大夥最早接觸到的饢言文就是《青春舞曲》中的“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這句歌詞,相信不論是單看文字還是聽原版的唱法,多少人都以為“青春小鳥”是綁定的詞彙,如今再一看瞬間就明白了,原來是指自己的青春像小鳥一樣飛走不回來了啊。

不管怎麼講,翻來覆去還是那句話,饢言文好玩歸好玩,只要別越界什麼都好說,畢竟真要惹新疆的朋友不開心了,他們的手段你是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