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音樂元宇宙的鐘聲:曾侯乙編鐘數字化保護幕後故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2-24 09:35:31 作者:NExTStudios Language

1978年,現存規模最大、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曾侯乙編鐘出土。鑑於文物保護,至今只被奏響3次
,而複製曾侯乙編鐘需在原件上翻模,目前也僅複製了6套。由於鑄銅工藝、樂音複製等的複雜性,如何完美再現曾侯乙編鐘是個被反覆研究的課題。
2022年8月,NExT音頻團隊接到騰訊遊戲“中國傳統器樂數字化保護”任務,親赴湖北省博物館,採錄曾侯乙編鐘1:1複製件完整音源,並對677條錄製樣本整理分析。歷時近2個月,製作涵蓋了全套64個鐘體(不含無法演奏的鎛鍾)的全部正鼓音和側鼓音,總計613條有效單音音源。
本次「愛遊新生」播客特邀三位音頻老師做客,分享了曾侯乙編鐘的起源、其在古代禮樂中承擔的角色、“一鍾雙音”的由來、採錄過程中的趣事等。歡迎收聽幕後故事揭秘!
同步上架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掃碼收聽:

特邀嘉賓

主播擔當

收聽指北

00:48 嘉賓介紹
02:46 “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起源
張欣:很多人對曾侯乙編鐘是陌生的,我們也一樣,去之前看了很多資料,當親眼見到,還是驚呆了!連摸都不敢摸。這套編鐘共65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鍾架上,高2米65長7米48,比想象中高大多了,人站在面前,猶站在高牆前。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原件全貌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原件全貌

楊傑:編鐘被譽為“國之重器”,所謂重器,從字面看是沉重的樂器,即指青銅器。中國雖早在夏朝就掌握了青銅器的鑄造技術,但一直是貧銅國家,在鑄造技術不夠成熟的當年青銅比黃金還珍貴。作為大型禮樂重器,古代編鐘往往只在天子誕辰、祭祀祖先、將士凱旋等場合奏響,作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
《周禮·春官》曾記載“正樂懸之位,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即指天子四面擺放樂懸,諸侯三面擺放,卿大夫兩面,而士只有一面。曾侯乙編鐘右側還有一排編罄,演奏時兩者合奏。
曾侯乙編磬|磬音色明亮清脆,像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而鐘聲悠揚綿長,像一條精美的長線把散落一地、珍珠般的磬聲串了起來,“金石之樂”“鐘磬合鳴”奧秘源此。

曾侯乙編磬|磬音色明亮清脆,像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而鐘聲悠揚綿長,像一條精美的長線把散落一地、珍珠般的磬聲串了起來,“金石之樂”“鐘磬合鳴”奧秘源此。

22:23 “一鍾雙音”,世界音樂史奇蹟

曾侯乙編鐘銘文出現了七聲音階,打破了七聲音階從國外傳來的說法,這和“一鍾雙音”一起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鐘銘文出現了七聲音階,打破了七聲音階從國外傳來的說法,這和“一鍾雙音”一起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張欣:一鍾雙音”指敲擊編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分別發出不同的樂音。具體說從正面敲擊,會得到一個Base Note(基音),從側面敲擊,會得到一個以小三度為準的音。以七聲音階為例,如果第一件鐘的正鼓音為“do”,則側鼓音為“mi”,實際是個和聲。這是因為編鐘的獨特造型——兩片瓦扣合在一起,就有兩個不同的音。
子健:只是從後期大量的樣本分析來看,我更傾向於“一鍾多音”的說法。我們通常按基頻的頻率計算音高,但編鐘並非單音樂器且頻譜複雜,於是以哪個音命名其音高變得很難判斷。好比幾條河彙集,分不清哪部分水來自哪條河。
楊傑:多年從事音樂聲學研究的韓寶強老師曾在文章《雙音鍾音樂性能檢測》中提過,“一鍾雙音”其實是以犧牲音色為代價的

28:52 1件還是65件樂器?

張欣:我們在出發前有很多討論,是把這套編鐘當成65件樂器,還是把它當成一件樂器來錄?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古人的聽覺習慣來制定方案。
楊傑:目的不同方案不同。具體講,是錄一件編鐘,還是65件編鐘的聲音?前者只需找到一個幾何位置,確保每個鍾聽起來的音色平均。後者則需針對每件樂器都要制定一個方案,要65個方案。幾經商榷,最後我們選擇了折中方案,分別從近場、中場、遠場三個不同的距離來錄製,將這套編鐘作為一個整體的樂器呈現。
曾侯乙編鐘1:1複製件錄製測試現場

曾侯乙編鐘1:1複製件錄製測試現場

33:19 可能比電影奢侈的同期錄音設備

楊傑:確定方案後,我們就開始籌備此次武漢之行要帶的設備。第一個糾結的問題就是帶電腦?數字錄音機?還是高精度聲卡?讓電腦穩定工作8小時有點懸,高精度聲卡經不起上海到武漢的旅途顛簸,最後我們決定帶數字錄音機——穩定、安全,最重要抗造。
這套設備單錄音機和話筒就將近30萬元,大部分電影的同期錄音可能都沒這麼奢侈,有些還是自己購買的私貨,就像我們經常開玩笑說“賺錢是為了工作”。
此次出行所有錄音設備36:23 身兼數職&分工協作

此次出行所有錄音設備36:23 身兼數職&分工協作

張欣:現場楊傑負責錄音機,我充當場控——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保現場錄音環境沒有底噪。
錄音現場的張欣(左)和楊傑(右)

錄音現場的張欣(左)和楊傑(右)

子健:我要身兼數職,主職負責臺上近場話筒擺位,因要錄製各個編鐘的正鼓和側鼓雙音,光話筒就要移動128次,還要確保角度距離完全一致。另外演奏師站在編鐘後,聽不見臺下錄音師指令。我在臺上充當他們的溝通橋樑,演奏師每次手提木棒懸在空中,等我傳話再敲鐘,一天8小時,敲擊上百次,下午5點多差點低血糖。
還有更隱藏的任務是給鍾做Massage(按摩),因編鐘常年掛在掛鉤上,結構固化,導致發音可能失真,所以我需給它們挨個“鬆鬆筋骨”。這套鍾總重5噸,一天下來還真是個體力活。
子健中場休息(Massage不容易ಥ﹏ಥ)

子健中場休息(Massage不容易ಥ﹏ಥ)

配合錄音的演奏師

配合錄音的演奏師

42:53 抗噪VS催眠

張欣:現場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各種噪音——空調機的嗡嗡聲、除溼機的轟鳴聲、突如其來的蛐蛐聲,最神奇的是此起彼伏的呼嚕聲。現場工作人員有在後臺睡著,有在觀眾席睡著,甚至我和楊傑倆人也互相提醒不能睡著,因編鐘發出的非常穩定的正弦波,太像冥想伴奏曲
被抓住打瞌睡的小哥(T▽T)

被抓住打瞌睡的小哥(T▽T)

45:11 樣本整理和分析

張欣:雖只錄制一天,但文件卻有667個,花了近1個月才將這些素材處理成可交付文件。我負責所有流程,包括文件的命名規則,楊傑則專注於聲音本身,根據我給到的命名規則將所有聲音處理完。
楊傑:命名會涉及到音高的定義,因編鐘聲音較雜,導致兩人聽到的音高不同,所以經常來回返工,就差“打架”。後來我們就在樣本命名中將所有可能的音高都標出。
子健:我主要專注在音頻樣本數據分析,簡單說就是對其進行解構,讓大家知道編鐘的音色和傳播性能如何。此前對曾侯乙編鐘的4次測試中都不太完整,沒有聲輻射的數據。這次雖沒有專門測量聲的儀器,但因採集到的數據足夠多,所以分析的依據也較多。
將錄製樣本映射到按鍵中

將錄製樣本映射到按鍵中

56:17 如何讓數字化遺產有用

楊傑:錄製前我們就考慮過兩個問題,如何讓作曲家用到這批聲音樣本,如何將其應用到遊戲或其他產品中。後期我們交付了很多版本,雖無法做到絕對客觀,但儘量基於聲音設計師的專業度、直覺和經驗,做到無限接近客觀。
作為數字遺產,我們能做到多高標準,就給到多高。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一個簡單的問題,用什麼樣的錘子敲鐘,出來的聲音才是對的?首先要判斷什麼是對的聲音,這不僅需查看很多資料,更要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第二用什麼錘子,這需要和專業的演奏家進行合作,只有他們才知道什麼樣的錘子和力度敲鐘出來的聲音才可能是對的。
這個項目最有趣的點在於,我們希望呈現一些客觀的東西,但就像一幅畫一樣,如果你看到的角度有限,你所獲知的信息也有限。當你看了更多的資料,如果再去錄一次,我肯定會調整方案。
曾侯乙編鐘1:1複製件是NExT音頻團隊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觸碰規模如此宏大,樂音如此複雜的中國傳統古器樂,同時是業內第一次對其進行系統化、高標準、高品質、高精度的數字採樣和還原。禮樂文明與數字世界的碰撞,還原千年古音之流轉,將遙不可及變成觸手可及,喚醒更多人對中國傳統器樂文化的認知和熱忱
山河壯闊,古今共此聲!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