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這篇文字的時候,視覺小說《鏽翅 逃離我的家鄉》已經發售。之前我曾在文章中寫過,其實發行商宣發文字AVG就和出版社出版小說一樣。很多出版社編輯或譯者都會在出版小說的時候寫上一篇序言,那為什麼我們在發行遊戲不這麼做呢?

於是我試著寫下這篇文章,這不是一篇評測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安利文,而是以一個發行商/編輯的視角,儘可能客觀的去介紹這部作品(當然一整個項目跟下來肯定會有主觀的地方)。文章存在一些微劇透,但並不會影響遊戲的遊玩體驗,可以放心閱讀。
你當像鳥飛出你的山
這個標題改自我去年最喜歡的一本非虛構文學《你當像鳥飛向你的山》,講述了美國山區的姑娘通過學習擺脫原生家庭束縛。同樣都是逃離落後的大山,不過在《鏽翅》中的“我”是因為接觸到了遊戲,接觸到了網絡。

《鏽翅 逃離我的家鄉》的故事改編自之前一則非常出圈的《鬥陣特攻》樹洞故事《翅膀》,在故事中生活在大山的女孩因為《鬥陣特攻》認識的大城市的男孩阿澈,因此渴望大城市的生活。原作故事不再贅述,而到了《鏽翅》中,作者埋月山枯不僅僅是對樹洞故事進行了擴寫,還做了一定的改編,使整個故事的立意變得更加深刻。
在《鏽翅》裡,主角“我”因為下工後經常跑去網吧,被工友們說“瘋魔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人,自然想象不出山外面的世界。主角的閨蜜小晴的父親說,山外面不都是一樣,都是女人和男人,房子和田地。
在這樣的環境裡,“我”是孤獨的。工友們告訴“我”你家裡都不供你讀書了,你還唸書有什麼用。他們過著一眼看得到頭的人生,聊的永遠是誰家結婚了誰家又生娃了。“
忌動土,宜婚嫁
“下個月初十是個好日子,忌動土,宜婚嫁。”這是《翅膀》原著的結尾。即使是《鏽翅》裡原創了“我”的好友小劉與小晴的兩條支線,婚姻永遠是山裡年輕人翻不過的一座大山。

《鏽翅》改編的巧妙之處,在於被困在婚姻裡的並非只有女性。在小劉支線中,小劉的奶奶重病而家裡人卻想要把錢留作小劉結婚,不願給老人治病。大山中的思維,似乎結婚是萬能的,只要結了婚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
“我”的閨蜜小晴的劇情亦是如此,在小晴被騙借了裸貸之後,她父母第一反應是她要怎麼嫁人。《鏽翅》改編另一個巧妙之處在於,並非一味的美化山外的世界。在山外的世界,也有騙子,山裡的年輕人到了山外並不一定能夠更好的生活。山裡的人們並非惡,相反他們是淳樸善良的。小晴的父母也好,“我”的父母對於女兒是出自真心關心的,但這種關心又停留在大山一種老舊的思維中,讓年輕人承受不起。

“我”也試過相親,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甚至一度看到相親的男生成功勸父親不要吸菸後(這是“我”和母親那麼多年都未成功過的),產生的動搖。而當“我”真正見到了山外的世界之後,又決心想要離開家鄉。
其實,比起離開與否,更重要的是“我”有沒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止是視覺小說
最後來聊聊《鏽翅 逃離我的家鄉》的藝術表達,在美術上採用了像素的風格,很多場景都是明亮的唯美的。正如前文所述,本作並非一味否定大山,相反把大山裡美的地方毫不掩飾的表達了出來。與之相反,工廠里老舊的排風扇、逼仄的宿舍這些陰暗的場景留下的反差,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本不該屬於這。

同樣唯美的,還有《鏽翅》的BGM。我最喜歡的是《炊煙折舊》這首音樂,在開頭加入的牛叫聲,伴隨整首BGM的鳥叫,閉上眼睛彷彿炊煙裊裊田園牧歌的就在眼前。相比於傳統的視覺小說,《鏽翅 逃離我的家鄉》把90%的成本都花在音樂與配音上(當然和作者埋月山枯能寫能畫不計算這部分成本有關),從商業上考量這樣的確有入不敷出的可能,但從作品藝術角度講,希望帶給玩家優秀的試聽享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發售倒計時的時候,不只是發佈靜態的圖片而是會配上音樂,就是希望玩家能領略到作品在音樂上的用心。

在文字上埋月山枯也有自己的表達,作品裡有大段“我”的獨白,這些文字是唯美的,甚至加上配音之後會讓人感覺和充滿方言腔的其他角色有些格格不入。就彷彿一隻白天鵝夾雜在一群黑天鵝中,這樣的一種藝術性的表達或許並非所有玩家都能接受。
“蝴蝶飛不出的深山,把多少流浪的夢抽絲剝繭。”以本作片尾曲中我一句非常喜歡的歌詞來結尾,相信你讀到這對於《鏽翅 逃離我的家鄉》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的選購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