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絲網,機槍,毒氣,西線戰壕.....這些都是提及一戰時通常會想到的標誌性象徵。而這款最近發售的一戰FPS遊戲包含了相對鮮為人知的意大利前線的一些戰役,意軍與奧匈帝國陸軍在崇山峻嶺的阿爾卑斯山脈中殊死拼殺,其中包括了Dolomites山脈——這座如今的登山旅遊名勝曾是一戰中最陡峭的戰場。
風景優美的Dolomites山脈在百年前曾是殘酷的戰場
Dolomites山脈在遊戲中的介紹是這樣的
海拔全部都在2000米以上
1915-1918年期間,高海拔意大利前線的一系列戰役也被稱為“白色戰爭”,得名於終年覆蓋積雪的阿爾卑斯山。奧匈帝國與意大利陸軍在海拔兩千米至三千米以上的山地,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下來回拉鋸。
現代登山裝備於19世紀開始發展完善,而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現代化的山地步兵,也就是Alpini。1872年,一批阿爾卑斯山的當地適齡居民被徵召,以保衛新生的意大利王國的北部邊境。這些士兵從小就在山地長大,擅長登山和攀巖。在接受了登山裝備,射擊,以及在嚴寒中生存的訓練之後,一支優秀的山地輕步兵建立了。在戰爭期間,有78個山地步兵營,超過50萬士兵在綿延三千公里的阿爾卑斯山地戰壕裡參與作戰行動。山地嚴寒環境,加上高強度的作戰需求,使得士兵平均每天需要消耗四千卡路里(作為對比,2010年美國農業部的建議是成年男性每日2000-3000卡路里)。而冬季往往會提早到來,1916年的阿爾卑斯山脈於9月和10月就進入了寒冷的冬季,使得士兵不得不在4米深的積雪和接近零下三十度的天氣下行軍。意軍使用起重設備把騾馬,重武器和各種物資運上山。帽子,圍巾,手套,和大衣都成了急需的物資。山地步兵甚至把動物脂肪抹在臉上以抵擋嚴寒。Alpini山地輕步兵大多都有共同的天主教信仰,因此Dolomites山脈中不斷髮掘的一戰遺蹟也包括了隨處散落的十字架:士兵和軍官認為聖子會在山中保護他們。
奧匈帝國也有一支專精高海拔作戰的山地步兵:Alpen - Kaiserjager。與意大利的Alpini山地步兵類似,奧匈帝國的山地步兵也接受了嚴格的登山訓練,甚至還包括了來源於挪威的滑雪技術,每個山地步兵營都配有滑雪單位。這些士兵通常於特蘭西瓦尼亞,蘇臺德等地徵召,因此他們同樣天然適應山地環境。在“白色戰爭”中的大部分階段,奧匈帝國在意大利邊境線上是處於防守狀態的,因此他們也在阿爾卑斯山脈裡到處修建工事和要塞。奧匈帝國陸軍充分利用環境的優勢,由於在陡峭的山脈裡挖普遍意義上的戰壕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他們在數量上也處於劣勢,奧匈帝國的山地步兵儘可能地進行遠距離作戰:使用山炮,機槍碉堡, 以及遠距離外的要塞重迫擊炮。
單位在山地中的機動性受到極大限制,一旦側翼失守,最優秀的部隊就會被孤立在最高的山峰上.....當戰鬥開始,雙方的輕步兵都要行動起來,上山下山。山地作戰的環境是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苛刻嚴酷的,壓榨著雙方步兵的極限:尖銳的石頭能撕破最厚的軍靴,崎嶇的懸崖磨斷登山繩索,狂風會把士兵吹下深淵.....冰川被安置了炸藥,爆破之後會將敵軍士兵埋在雪崩和落石之下。1916年12月13日,也被稱為”白色星期五“,雪崩淹沒了Marmolada山的一整條奧匈帝國戰壕,270名士兵頃刻間葬身於積雪之下。僅在12月當月,共有9000名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士兵死於前線的雪崩(雙方都故意用火炮朝山體開火以引發雪崩)。
意軍突擊隊用爆破筒炸開鐵絲網,奧匈帝國守軍用手榴彈和更先進的山炮還擊,迫擊炮彈把尖銳的碎石炸的四處亂飛。意軍衝到敵方陣地前,跳入戰壕擊退奧匈帝國守軍。後者立即呼叫炮擊,大口徑火炮朝剛剛失守的陣地開火,如此往復。雙方工兵在山脈裡越挖越深,炸藥的大量使用永久改變了山體樣貌,猛烈的炮擊甚至將一些山頂削平。彈藥和補給通過山脈隧道運往前線。從錘子到電鑽,各種挖山工具都被用上以建造山脈工事。在山地作戰中,一名精確射手能給敵方緩慢攀登中的步兵造成巨大威脅。奧匈帝國狙擊手使用安裝瞭望遠瞄具的曼利夏M1895步槍,以及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原本為墨西哥陸軍進口訂單提供的”墨西哥步槍”。由於戰爭爆發訂單取消,這些沒打包運出去的出口步槍就分發給了奧匈帝國陸軍。而意大利狙擊手則使用安裝了法國望遠瞄具的卡爾卡諾M91步槍。
可以說這條戰場是最殘酷的戰爭中最殘酷的戰役。每年都不斷有戰爭遺蹟從阿爾卑斯山脈中發掘出來,屍骨,鋼盔,水壺,鐵絲鉗,油燈,親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