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芸紀
《Loretta》是一款心理驚悚遊戲,它用復古的像素風格和大量的文字內容給玩家復原出了一個1940年代美國家庭主婦在當時社會所經歷的動盪生活。除了遊戲在操作上容易讓玩家感到有些彆扭,在遊戲的其他方面算是給玩家帶來了極大的視聽享受,甚至都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跟斯蒂芬金小說同一類型的內容去遊戲。因為只有玩家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主角洛蕾塔處在善與惡之間的絕望掙扎。
遊戲一開始就可以選擇黑白模式和彩色模式,再加上老式電影的開場和自述,簡直跟那些經典的美式驚悚電影沒什麼差別。很有趣的是,這個遊戲似乎還是俄羅斯做的,但發行商卻是來自日本(什麼美國笑話)。不過全文內容的中文翻譯十分細膩和藝術(開頭的引言還把書本譯者特地給標明出來),對於我們國區玩家來說也是個不小的驚喜。外加多結局還能隨時方便跳出劇情(每個章節可獨立遊戲)調整的形式,給予了喜歡收集全結局玩家的方便性。
不過在這裡要考慮遊戲性的話,這個遊戲還是不合適所有人去玩的。
首先,其操作不太符合所有人的感官,一些場景會莫名卡頓;章節切換不夠自然,尤其是那些小遊戲,看似很簡單,但沒有引導內容說明,而且內容給人的感覺較難跟洛蕾塔聯繫起來,使得其意義不明所以;遊戲的選擇除了關鍵選項,其餘選項的存在感不大,可是這樣卻容易讓一週目玩家錯過必要的選項,參與感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遊戲對於能接受單獨享受劇情的玩家來說更為適合,下面我也開始正式說說讓我忍不住寫成文章的遊戲劇情。
就像前面說的,整部遊戲是以洛蕾塔的視角展開,但因為遊戲的時間線是穿插著不同時間的倒敘,我們需要跟隨洛蕾塔瞭解到所有的事情才能明白,她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連環殺人犯的。而這一切的開端,是來自她殺掉丈夫後開始講起。我們雖然在開頭並不知道她做這件事的原因,可能還會認為是洛蕾塔對於自己跟隨著丈夫沃爾特回到鄉下生活而不滿。畢竟在1940年代初期,美國還是一副沒有被戰爭波及的欣欣向榮發展姿態,很多人都向往住在大城市,過著非常好的生活。
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洛蕾塔丈夫的女兒、情人、出版方等人一一找上門來。我們也開始瞭解到沃爾特對於洛蕾塔的家暴和出軌行徑(做菜從不放洋蔥,但是丈夫身上一直有洋蔥味的這個細節特別好),自身也是惡習滿滿,讓洛蕾塔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十分沒有安全感,更別說是厭惡情緒。所以洛蕾塔的動機在這裡就顯得合乎情理(但不能學習),因為她忘記了一旦走出這一步,很多事情就無法說停就停的——而且沃爾特的(前妻生的)女兒凱麗就要來拜訪他們了。
在人還沒來之前,我們可以在宅子裡找到洛蕾塔兩次懷孕的線索,而且她在第二次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是在這裡我們還沒辦法知道男孩為什麼沒有活下來。不過從有過孩子的經歷來推測,洛蕾塔在一開始對凱麗是沒有那麼大的殺心的。只是她在知道丈夫很有名氣,書稿和保險金可以讓她獲得3萬美金後,凱麗卻在這個時候想要父親給一筆錢跟自己的情人遠走高飛。你覺得洛蕾塔會如何選擇?
當然,遊戲的多結局已經表明我們是不需要讓洛蕾塔一路殺到底的。但是如果需要瞭解到洛蕾塔的所有事情,我們還是要繼續從這條路說下去。在這裡說個題外話,其實凱麗多多少少跟洛蕾塔算同病相憐,因為洛蕾塔是利用美人計殺掉了她的愛人。而且我們從洛蕾塔與凱麗愛人兩人之間的對話就能看得出來,就算凱麗能和這個男人拿錢走人,或者繼承這個農場,她最後也會成為第二個洛蕾塔。這也是遊戲在側面加強了玩家的經典女性困境印象,小三也是同樣的效果(但是她是反面來說明)。
所以這個口子撕裂之後,洛蕾塔還需要用更多的謊言來向世人(甚至是自己)來掩飾她殺人的秘密。只是她的小聰明終究還是不像那些她所“嚮往”的女性一樣,她忽略掉了廢棄水井終會影響到地下水質,大屋子也終會有不速之客來發現她隱藏的秘密。
不過,在這個時候遊戲也給洛蕾塔安排了一個推她一把的惡魔,遊戲在這一點上有點像《閃靈》的懸疑驚悚的點去佈置。除了我們同洛蕾塔在那個加油站見到的給她推銷老鼠藥的售貨員外,在家裡找到的老鼠、洛蕾塔兒子的出生日期、酒吧奇怪的電話、地下室那個漆黑的洞口......所以為了解脫,離開這個令她覺得壓抑的地方,她選擇再次舉起屠刀。
在那個時代,洛蕾塔是可悲的,哪怕她算盡了所有可能,依舊還是逃不開那個時代對於女性的鉗制(儘管現在是法治社會,世界的女性都有發聲的機會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女性得到真正的平等,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我也是從其他的結局知道了那個時代有很多未了解過的婦科病,而當時的醫學都把這些疾病歸咎為女性癔症。而且洛蕾塔被沃爾特被帶去看醫生,可以理解為一種精神上的打壓,再加上兩次喪子之痛和長時間的服藥狀態,還有破傷風一直拖著不治。她的心理狀態不難猜測,能像個正常人一樣就見了鬼了。
另外,令我想不通的是作為小三的瑪格麗特,同是女人,卻能那麼趾高氣昂的跟洛蕾塔說話,甚至是把自己當成凱麗的母親一樣對著洛蕾塔陰陽怪氣(而且讓人很想吐槽作者,為什麼所有結局裡就有一個是她死翹翹的?!)。直到某個結局,她終於放下了戒備,選擇拿走書稿包庇洛蕾塔——因為洛蕾塔在兩人對峙的時候告訴了她,沃爾特把一家人都傳染上了梅毒,所以她的兒子才會溺死在浴室裡。
不管瑪格麗特是想到了她自己,還是想到了作為母親卻又可悲的洛蕾塔和她的兒子,瑪格麗特的醒悟都可能是危及到了自身利益才從父權社會下逃離出來了那麼一會兒兒(因為她當初的堅持有可能是知道沃爾特會留錢給女兒和她,然後帶著她遠走高飛,洛蕾塔則是被拋棄在這個即將被轉賣的農場裡,什麼也沒有),可恨又可悲。
還有跟沃爾特有關係的一個女人,她是有錢人家的女兒,在沃爾特還不是有名氣的作家之前他曾經跟幾個人合夥把人綁架來想要高昂的贖金,但出現了變故,最後這個女人被埋在了農場的稻田下,也是因為前面的凜冬結局,才讓自己等來了最後的“正義”。
所以所有的結局在把那麼多的事情拼湊起來後,顯得不這麼重要了,不管是瘋人院中惡魔的嘲笑,還是黑木蘭在監獄中的自白,都是平淡的,沒有比這些經歷更能牽動玩家的情緒,還有一些更能擴展來說的點結局當中也沒有呈現出來。反倒是有兩條結局線路選擇再把遊戲給返回到殺掉某人的那一天,有種想吐槽卻不知道該從何處吐槽的無力感。還是凜冬結局吧,至少地獄的大門會拒絕洛蕾塔的前往,她也能去往天堂見到自己的兒子,也給玩家短暫的精神愉悅。
畢竟這個時候的洛麗塔,不被地獄歡迎,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脫。而不必一直唱著地獄之歌,一步步走向無法回頭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