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友们好,本周奖励:女神异闻录皇家版,—点击抽奖—
今天由小樱花带来一篇关于吸血鬼的杂谈文,欢迎小伙伴们积极给鉴赏组投稿!投稿方式详见文末
—————手动分割线—————
前言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吸血鬼大多是绅士和优雅的代名词。他们往往有着英俊完美的面容,雍容华丽的造型。这群迷人的异类高贵典雅,举手投足之间有着无穷的魅力;谈笑风生之时,连皇室千金都不由芳心暗许。
结合现实来看,吸血鬼或许是目前最深入人心—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传说生物。经过数百年的演绎和发展,如今它们的形象正在愈发变得丰满。
正文
虚构
提及吸血鬼的由来,大家脑海中最先想到的人物的多半是《圣经》中弑弟的该隐。与传统印象不同的是,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其实是三十多年前才出现的。
1991年,美国白狼游戏公司出品过一款桌面RPG游戏《黑暗世界》。大体上,它就是类似于《龙与地下城》(DND)的纸牌游戏,有相当复杂的设定和架构。
《黑暗世界》构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世界观,包含的内容极其庞杂。大名鼎鼎的《吸血鬼:避世》(Vampire: The Masquerade,如今也被称为VTM),就是其中的一员。
● VTM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游戏系统,对于没怎么接触过桌游的人而言基本等于天书。不过盒友之中大概率会出现相关人士,毕竟就连某些上古游戏的翻译组成员也曾在评论区现身说法。
改编的游戏之一
白狼别出心裁的融合了历史事件与宗教典故,为游戏中的吸血鬼设计了新的背景故事。他们还编写了一本叫做《挪得之书》的资料书,为游戏的背景设定起到补充作用。
现在流传的始祖该隐、魔女莉莉丝、吸血鬼十三氏族、六大戒律等内容,都是其中首次提出的。由于白狼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现实世界的内容,因此这本书实际上是真假参半的——这也为它的流传奠定了基础,毕竟看上去的确是相当有理有据。
注:以下三条内容都来源于白狼公司的设定,并非真实事件。把它们放在这里,是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对此感兴趣。
- 莉莉丝可谓命运多舛,她曾是亚当的第一位妻子。在被流放后,由于种种恶行被称为“红海魔女”。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存在,她拥有许多超越凡人的力量。
- 在杀死亚伯后,身心俱疲的该隐遇到了莉莉丝。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一见如故,后者更是成为了该隐的“导师”。最终,他们成功结合并诞下了许多后代。
同样借鉴了《圣经》的EVA中的莉莉丝
3. 吸血鬼十三氏族,分别为Venture、Gangrel、Malkavian、Nosferat、Ravnos、Toreado、Lasombra、Tzimisce、Setites、Giovanni、Tremere、Assamites和Brujah。由于内容过于复杂,这里就先一笔带过。
事实上,正统的《圣经》对该隐犯罪后的人生记录的非常简略。除此之外,也完全没有任何与“吸血鬼”有关的措辞。
图源百度百科
● 亚伯死后,上帝对他的父母(即亚当夏娃)感到十分怜悯。因此就赐给了他们一个儿子,塞特。塞特的后代被认为是亚当的正统传承,出名的成员包括以诺和诺亚。后者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奉神谕建造了为世界留下一线生机的诺亚方舟。
这部电影叫《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演员之一正是由于出演《暮光之城》大热的克里斯丁·斯图尔特
而莉莉丝实际上也是位仅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圣经》中并没有她的身影。“Lilith”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来自夜晚的”。
在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她被视为在晚间出现的夜魔,或是伴随着风暴出现的邪神。
夜魔不是魅魔,这玩意只对你的命感兴趣。昼伏夜出只是用来形容她的生理习性,虽然现代创作的莉莉丝,有时的确带有后者的某些特征。
《街角魔族》里的莉莉丝就是夜魔
从各方面讲,《VTM》中讲述的与该隐的相关故事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类型。正因如此,它才在日后被人们所熟知。大家可以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不要将其与历史混为一谈。
目前来说,《吸血鬼:避世》的相关改编游戏一共有3部(救赎、血族和纽约之影)。原定于2020年发售的《吸血鬼:避世——血族2》,也在经过一系列波折后,宣布跳票至2021年。
是的,你没有看错。眼下都快2023年了,它的推出依旧遥遥无期。
● 上述作品总体上是处在一个世界观的,不过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真实
现实中的吸血鬼文化,或许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动人。不过在曲折程度上,二者也没相差太多。
在人类发展史上,关于吸血怪物的传说屡见不鲜。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希腊神话等,都提到过吸食人血而活的异类。
● 希腊神话中人首蛇身的拉弥亚,就是因为和宙斯的私情暴露而被惩罚。尽管她是波塞冬的女儿,却仍旧被天后赫拉降为以孩童血液维生的妖怪。
● 拉弥亚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原型之一。
图源百度百科
11世纪开始,欧洲已经有关于“尸体从墓穴中复生并且袭击人类“”的记载。除去一些装神弄鬼的人之外,个人认为恐怕也与盗墓不无关系。
14世纪,欧洲爆发了人们谈之色变的瘟疫—黑死病(一般认为是肺鼠疫)。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同时发病非常迅速(24-72小时)。
●鼠疫的分类比较多,一般提及的大都是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除此之外,还有肠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等少见病种。
● 在我国,肺鼠疫和霍乱同属受重视程度最高、危害最大的甲类管理传染病。顺带一提,新型冠状肺炎是乙类。
短短六年间(1347年-1353年),黑死病便造成了2500万人丧生。这一数字,是当时全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 1910年10月底,我国东北爆发肺鼠疫。区区几十天的时间里,它便夺走了三万人的性命。即便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不能无视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高层指派一位名叫伍连德的华裔细菌学专家担任总指挥,率领其他人击败这个看不见的恶魔。
● 1910年12月,伍连德来到哈尔滨。这位天赋异禀的科学家,对鼠疫的危害心知肚明。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隔绝病毒的口罩,并利用先进而专业的防疫知识阻止了鼠疫的蔓延。
● 1911年3月1日,全东北的死亡病例清零。至此,伍连德成功扑灭肺鼠疫。后来的他一直投身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将数次瘟疫的危害降到了最小。正因如此,他也被称为“中国防疫与抗疫之父。”
当时的欧洲人对于黑死病的恐惧达到巅峰,因此他们往往等不到感染者死去,便迫不及待的将后者就地掩埋。少数将死之人在墓地里拼命挣扎甚至爬出棺椁,满脸的血污以及残缺的身体使这群倒霉鬼像极了怪物。
目睹这些场景的旁观者在惊惧之下,将其与之前流行的“死而复生的尸体”的民间传说相结合。不过此时并没有“吸血鬼”这个称呼,吸血鬼的具体形象也没有真正出现。
发展
18世纪,塞尔维亚爆发了一场瘟疫。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也不明白尸体防腐为何物。所以当人们发现棺椁中的遗体的嘴角流出血液之时,便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他们刚刚吸完人血的证据。
● 英语中的Vampire一词源于斯拉夫语系,而这个词在塞尔维亚语中(VAMPIR)指的正是吸血鬼。在斯拉夫语中,狼人和吸血鬼是一个单词。
● 1732年,由法国荷兰合办的杂志《拾穗者》描述了在1725年发生的一件事—即鼎鼎大名的“吸血鬼诞生事件”。塞尔维亚的一个居民佩塔尔·布拉戈耶维奇(Peter Plogojowitz)被认为死后复活,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吸血鬼。
Peter Plogojowitz
● 1745年,一篇叫做《从威尼斯到汉堡:三个英国绅士的旅行》的游记(实际上写于1732年)则详细列举了斯拉夫国家的多起吸血鬼案例。这篇文章的发布,让“vampyre”这个词正式成为了英语的一员。
从这时开始,比较符合现代定义的“吸血鬼”传说逐渐盛行。为了破除谣言,许多科学家、神学家开始从各角度论证它们存在的可能性。在无形之中,这一举动反而促进了“吸血鬼”相关故事的传播。
此时的吸血鬼只是单纯的用来形容怪物,与现代意义上优雅迷人的“吸血鬼”根本大相径庭。真正的改变,开始于19世纪。
《精灵旅社》
1816年,英国诗人拜伦由于某些原因旅居瑞士。他在日内瓦结识前往了来此游历的珀西·比希·雪莱。由于在诗歌和时局上的共同感受,他们迅速成为了好友。
当时和珀西在一起的是早先与他私奔的玛丽·雪莱,除此之外还有玛丽的妹妹克莱尔·克莱尔蒙特。
珀西·比希·雪莱
● 珀西的代表作包括《西风颂》,那句脍炙人口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出自这部作品。
同年六月,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利与上述三人在日内瓦湖附近的某栋房子里聚会。此时有人提议,让大家每人写一篇鬼故事。
1918年,约翰以拜伦为原型写下了历史上第一部吸血鬼小说《The Vampyre》。这是近代吸血鬼文化的起源,也是人们第一次将吸血鬼和食人怪物区别开来。
约翰·威廉·波利多利
● 至于玛丽,她的作品同样为人所称道。受18世纪自然哲学家伊拉斯谟·达尔文的影响,玛丽写出了一个有关人造生命的短故事。后来在丈夫的鼓励下,这位非同凡响的女性将其扩写为一部长篇小说—即赫赫有名的《弗兰肯斯坦》。
● 由于《弗兰肯斯坦》的历史意义,玛丽也被人们尊称为“科幻小说之母”。
在此之后,吸血鬼正式从怪物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在作家们的笔下,它们被赋予了更多的特点。
1871年,爱尔兰作家乔瑟夫·雪利登·拉·芬努发表了一篇名为《卡蜜拉》(Carmilla)的吸血鬼小说。这篇小说侧重描写女性之间不同以往的友谊,文中出现的女吸血鬼形象也被一再的翻拍重现。
Carmilla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罗马神话,即沃尔斯基人的女王卡米拉。除此之外,《re:0》和《迪迦奥特曼》里也出现了同名人物。这里只是顺手提一下,不是说这三位有啥联系...
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发表了一篇名为《德古拉》(Dracula)的小说。他在听说了罗马尼亚民族英雄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后,将其作为自己小说主人公中的原型。
● 罗马尼亚王国在1881年独立前被称为瓦拉几亚公国,而“采佩什”在罗马尼亚语中的意思是“穿刺”,因此弗拉德三世也被称作“穿刺大公”。
● 弗拉德三世酷爱严刑峻法,尤其喜欢将俘虏或者罪人虐杀并悬挂在尖木桩上。传说他有见血发疯的病症,所以这可能算是他的某种“爱好”。
●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刑罚并不算特别少见。他之所以如此臭名昭著,也是拜当时敌人们的宣传所赐。
● 对于国民们来说,弗拉德三世是当之无愧的战争英雄。但是在敌人眼中,他又是一个残暴无度的可怕人物。这就是人物的两面性,或许也是历史的。
注:虽然罗马尼亚和吸血鬼确实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大多事情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关于这里是吸血鬼起源的说法,大多属于艺术创作。前文提到的斯拉夫国家,才是人们比较认可的吸血鬼发源地。
《德古拉》出版后,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吸血鬼狂潮。无数的导演以此为蓝本,拍摄了诸多吸血鬼电影。
1922年,弗里德里奇·威尔海姆·茂瑙指导的恐怖片《诺斯费拉图》问世。尽管质量比较粗糙,但它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
《诺斯费拉图》的意思是“瘟疫传播者”,《生化危机》游戏中一个和病毒有关的变异怪物就是此名。
● 片中的主人公叫奥尔洛夫,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独立创作的人物事实上。事实上,这是一部根据《德古拉》改编的电影。由于导演当时没有购买版权,因此他不敢正大光明的承认。于是这个“机灵”的家伙修改了一些细节,堂而皇之的将其上映了。
● 当然,斯托克的亲属也不傻。他的遗孀起诉了茂瑙并获胜,于是这部电影陷入了长久的封禁阶段。直到1988年,《诺斯费拉图》的原始片源才又一次重见天日。
顺带一提,《英雄联盟》中对这部电影也有相关致敬—也就是弗拉基米尔那款简直丑的突破天际的同名皮肤。
现实世界中,弗拉基米尔这个名字在俄罗斯男性中比较常见,类似于英语中的“John”、“Tom”等。而它在俄语里的意思(Владимир),大体上类似于统治世界。
● 以此为名的杰出人物人物,包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更广为人知的称呼是列宁。同时还有一位当代的铁腕政治家,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 在弗拉基米尔的故事改版后,他在形象上反而更契合这个名字了。毕竟一个绵亘千年,暗地里率领黑色玫瑰干涉了帝国走向的人物肯定要比之前coooooool多了。
这部电影中的德古拉外表丑陋,同时也完全和优雅沾不上边。事实上,这就是当时的德古拉或者说吸血鬼的一贯影视形象。
1930年之后,吸血鬼的形象一改之前的恐怖与邪恶。他们逐渐被打造看似衣冠楚楚魅力四射,暗地却利用花言巧语哄骗妙龄女子并夺取她们血液的伪君子。
之后的日子里,吸血鬼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满。这时候的电影大多有着固定的套路,只要照着前人拍基本上就不会出什么岔子。
1992年,又一部以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电影《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上映。这部电影的结局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剧情方面也相当不错。
1994年,《夜访吸血鬼》登上荧屏。与之前的电影不同,这次吸血鬼的形象不再如往常那般公式化。换句话说,此时的吸血鬼较以往更加贴近时代。毕竟在现实生活里,也没多少时刻穿着黑色礼服,梳着古板发型的人吧。
1998年,电影《刀锋战士》问世。这部电影里的吸血鬼又回归到了夺人性命的怪物形象,在背景的烘托下还多了点都市传说的味道。
当然,这部主打血浆和特效的电影本质上将讲述的是超级英雄诞生的故事。所以它和吸血鬼文化基本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借一个由头打怪罢了。
2008年,《暮光之城》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尽管它塑造的其实是一群披着吸血鬼的外衣却忙于谈情说爱的俊男靓女,但是片中的人物实在是过于符合大家的审美了—所以它甫一登场就立刻霸占了各大影院,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后来还有诸如《黑夜传说》、《真爱如血》、《吸血鬼日记》、《终结的炽天使》等流行作品问世,也有包括《嗜血破晓》、《黑暗阴影》等小众电影问世。此时的吸血鬼电影已经基本脱离了当初的恐怖,转而成为了一个迎合青少年市场的类型。
正儿八经与吸血鬼相关的游戏,并没有那么多。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三款:
- 吸血鬼:避世血猎
这是一款类APEX的大逃杀游戏,整体上,兼顾了吸血鬼的相关设定,与射击游戏本身的爽感。不过外挂问题,也是困扰玩家的一大缺点。
- 夜族崛起
侧重生存建造要素,游戏本身涵盖了基建、采集、战斗、制作等诸多方面,可玩性和口碑都相当不错。
- 暗邪西部
今年全新推出的动作游戏,身为特工的玩家,需要与相貌狰狞的吸血鬼作战。本作的战斗非常畅快,对吸血鬼的刻画也返璞归真,回归了怪物这一类别。
主要联系
历史上和吸血鬼有关的人物,除了前文提到的弗拉德三世之外,还包括臭名昭著的蛇蝎美人——巴托里伯爵夫人。
伊丽莎白·巴托里,1610年出身于东匈牙利艾切德的新巴托里家中。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家族财富,新巴托里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她的母亲是波兰国王的姐姐,大哥曾任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和国家法官,二哥在大哥死后继承了法官一职。
她本人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美女,在11岁时就与“匈牙利黑色英雄”费伦茨二世订婚。严格来说,二者的结合是一场政治联姻。不过总体上,他们倒也是门当户对。
伊丽莎白拥有巨额的财富,却还是有精打细算的好习惯。而在民众福利方面,她则毫不吝啬的投入大笔资金来振兴教育、建立医院、开设学校。正因如此,她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膨胀。
1610年,50岁的伊丽莎白被指控虐待、杀害仆人。
1611年,她的罪行得到确认。不过她并没有被审判,而是被**在了自己的卡契蒂斯城堡里。
1614年,伊丽莎白在睡梦中去世。短短35年间,有超过30人在她的手下丧生。这方面说法不一,最多的一则报告指出受害者的数字是61(除去650这个极其扯淡的数字之外,就连当时也没人信她能害死这么多人)。
传说中,她试图利用吞服和沐浴少女的鲜血永葆青春。尽管后来证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是民间却在此基础上将她的经历演绎的愈发离奇。后来,人们给了她另一个称号“血腥玛丽”。
电影形象
● 血腥玛丽有两个原型,伊丽莎白被认为是其中之一。第二个是英国女王玛丽一世,一个残酷又冷血的统治者。后者的妹妹倒是没有继承姐姐的凶暴,反而成为了一代明君—即伊莉莎白一世。
在现实生活中,罕见病卟啉症的患者会有和吸血鬼类似的怕光怕大蒜的症状。有的时候,饮用(输入)新鲜血液也是他们缓解自己痛苦的一种手段。因此现在有观点认为,卟啉病患者正是吸血鬼的原型。
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疾病非得以血液治疗。现存的极少数嗜饮鲜血的案例,基本都是由于心理疾病。
● 医学上的嗜血细胞综合征和吸血没有什么关系,它本质上是一种血液疾病。
在从前那个遥远并且愚昧的年代,被疾病所困扰的患者们只能终日躲在暗无天日的室内,看着窗外的大好春光不停流逝。
男人们目睹行色匆匆的旅人消失在地平线,或许会发出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女人们遇上了某位英气逼人的王公贵族,大概会在心里期冀某场美好的邂逅。
囿于时代和知识,他们的结局往往都是: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蜷缩在狭窄逼仄的房子里度过痛苦的一生。
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也是这群无可奈何的人背负的无可奈何的宿命。
结语
吸血鬼只是一种虚构的生物,吸血鬼也只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具象化。它的诞生和由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到了现代,吸血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符号,或者某种混合了人们想象和期望的象征。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外貌出众,同时兼具非凡气质的人们。
幸运的是,他们并不会真的吸你的血。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个人能力有限,很遗憾很多地方没有完全展开。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注:由于本文的主题并非介绍吸血鬼电影,所以涉及到的相关荧幕作品比较少。况且篇幅有限,肯定不能在为数众多的电影上面面俱到。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同我之前那篇丧尸文一般,翻来覆去的问:为什么没有提xxx?经典的xxx作者没看过吗?没写它们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非得是没看过。
除此之外,任何观点都可以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手动分割线————
欢迎关注我们!
Steam鉴赏组作为Steam游戏社区中的风向标,一般能够起到给予那些不了解游戏的小白购买推荐与指导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能给予游戏开发者一些有参考性的建设性建议。
盒娘后援会致力于向广大玩家提供优质的游戏内容,帮助大家挑选适合的游戏,在为大家测评游戏的同时,也在招募优质作者~
盒娘后援会的作者可以获得包括但不限于:1.稿费激励 2.优秀游戏测评机会 3.与优质作者和同好们的交流机会 4.曝光扶植
另外,如果你是萌新,但热爱游戏并喜欢码字,可以带着自己写过的一些作品加入我们,我们会不定期举办测评活动,100%提供游戏激活码,也会手把手教盒友如何像社区内的创作者一般撰写游戏评测~具体详情可加群查看~群号:64346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