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機核公眾號
作者:Nick
編輯:柏亞舟
來自舊時代的撩撥,有時候比新時代的開啟,還能觸及玩家的心絃。
7月11日,《極速快感》官方授權手遊《極速快感:集結》正式上線,EA官方也發文歡迎《極速快感》家族的新成員加入。這款由騰訊天美研發、EA正版授權、採用虛幻4引擎打造的全新“開放世界多人競速手遊”,騰訊方面也花了不少功夫去宣傳。
![](https://image.gcores.com/46aa004da99adbb9e203184608d63771-1184-1176.jpg)
從成品質量上看,在“官方授權”的加持之下《極速快感:集結》對《極速快感》系列中的經典元素進行了升級,並嘗試“提供一個自由互動、充滿挑戰的大世界環境”。
但與此同時,關於“極速快感”原本的正作單機遊戲的討論,似乎正愈發被埋葬在角落。如果不是EA的“官方歡迎”,恐怕有不少人會問EA:“原來你們還記得自己有NFS這個IP?”
這樣的感慨不是無病呻吟,在此前EA公佈的新財報和新財年相關計劃時,無論是《龍騰世紀:恐懼之狼》,還是旗下EA SPORTS代表作《麥登橄欖球25》、《FC 25》、《NHL 25》等,都一一被列舉,但作為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IP,“極速快感”這個曾經的賽車競速類遊戲代名詞,卻沒有在財報中出現。
![](https://image.gcores.com/95dd7d510f9ff385834663e767b9e324-616-353.jpg)
極速快感落寞了嗎?如果詢問年輕一代玩家,微軟的“極限競速:地平線”或許是新的賽車遊戲代名詞,索尼的GT系列也仍然保持著特色;在細分賽道上,無論是“塵埃”還是“歐卡”系列都有比極速快感更為獨特的定位存在。
雖然說“極速快感”遠沒到奄奄一息地步,但系列粉絲的擔憂正在蔓延。
十年前,《極速快感》還是典型的年貨遊戲,但批評聲已經開始蔓延;隨後,《極速快感》轉向兩年一迭代,但情況並未好轉。如今,作為系列最新作《極速快感:不羈》已經發布兩年,前段時間還推出了全新的7.1.0版本,但從年報的預期來看,“兩年一作”的新週期都有可能被打破。
相比年貨時期的批評,樂觀者可以將節奏非放緩理解為一種沉澱,但對比起其他每年都在推出新作的EA經典IP來說,不論是聲量還是影響力,《極速快感》都似乎正在被遺忘。
傳奇IP的誕生
與許多經典IP一樣,曾經的“極速快感”系列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能成為賽車類遊戲的代名詞,也無外乎“做對了很多事情”。
早在1994年,在那個世嘉統治賽車遊戲類的年代,《極速快感》就已經在3DO遊戲機上亮相,與著名雜誌《Road & Track》合作推出了系列遊戲的第一代作品。
嚴格意義上來說,初代的極速快感就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車輛數值嚴格按照《Road & Track》給出的參考,導致了遊戲車輛的平衡性出現了較大問題,操控性被數值設定完全壓死,對於一款賽車類遊戲來說,這一問題甚至可以算得上致命。
![](https://image.gcores.com/2d3ba1385883f5a01f6fbd37170f6569-640-480.jpg)
然而,即便是有“致命問題”,《極速快感》拿出的“駕駛艙視角”也相當震撼世界,同時,《極速快感》還支持“頂級分辨率”640 x 480,堪稱當時的“頂級畫質”;內容上,初代極速快感也已經擁有了後續經典的“警匪追逐”元素,甚至還有一段警察真人逮捕玩家的CG作為經典彩蛋。
![](https://image.gcores.com/26de428569e75bb1df46addbfb20ec63-694-402.png)
第三代《極速快感III:熱力追緝》可能是許多玩家最早接觸系列的作品,許多世界級的名車加入到遊戲中,不少玩家也是第一次“體驗”到了駕駛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車的感覺。
到了2003年,極速快感的第一個巔峰期開始到來:黑盒工作室開始接棒極速快感系列。此時還有一個文化背景是,2001年與2003年,好萊塢電影《速度與激情》系列1和2大火,街頭非法改裝車狂飆成為了時下流行。《極速快感》的第七代也第一次迎來轉型,從傳統的警匪追逐變更為街頭非法改裝車飆車。
這是一次非常棒並且成功的嘗試。同時,音樂也成為了極速快感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遊戲體驗的核心。
![改裝系統的加入,讓極速快感的遊戲自定義和自由度極大幅度提升。](https://image.gcores.com/74dee10df2015aae3b6d92153592d615-691-516.png)
改裝系統的加入,讓極速快感的遊戲自定義和自由度極大幅度提升。
劇情故事、直線加速賽、甩尾賽、氮氣系統等日後耳熟能詳的設定和特點,也是在7代《極速快感:地下狂飆》中第一次加入。
隨後的續作更是封神,許多人可能還記得開頭經典的BGM《Riders on the Storm》,8代《極速快感:地下狂飆2》還將R星旗下的《灣岸午夜俱樂部》裡,最為精髓的開放世界融入其中。
在改裝系統上,8代可能擁有了整個極速快感系列乃至所有的賽車遊戲裡最為複雜的改裝系統,大到性能套件,小到排氣尾管造型都能事無鉅細的進行自由化定製。
最炫酷的車底霓虹燈也是這一代開始加入其中,遊戲中大量的隱藏探索元素也讓玩家們在遊戲裡不斷地尋找隱藏賽事去解鎖更好的隱藏配件,進一步提升了遊戲的探索度。
如果說極速快感系列早期的幾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警匪追逐”,在第7代和第8代中,“街頭改裝飆車”元素就成為了新的主打元素,那麼能不能有一部作品將兩點融合其中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兩點特質的完美融合也造就了極速快感系列公認的口碑最佳作品——《極速快感:最高通緝》。
![](https://image.gcores.com/b56244d450c75bd4fd637639b52a8d58-1268-628.png)
從玩法上來說,警匪追逐+街頭非法改裝車狂飆完美融合,中斷追擊玩法、釘刺帶等新設定的加入讓警匪追逐變得更為刺激。警察持續增加的攻擊性和人數,為遊戲增加了挑戰、惱人和有韌性的元素。
![](https://image.gcores.com/a6378923a52c5f59013f618a230844c8-757-422.png)
“黑名單”這種逐一升級打怪的設定,也非常符合玩家的胃口。隨著玩家在黑名單的名次不斷攀升,玩家給反派人物帶來的威脅性越來越高,幹掉一個個小弟,與反派boss“剃刀”決戰後,相信很多人還會懷念那個駕駛著BMW M3 GTR衝向斷橋的畫面。
![](https://image.gcores.com/5c84abb246e39798de9e9155a1048843-825-551.png)
值得一提的還有真人CG出鏡,高度色彩鮮豔的全動態角色和程序化的背景的混合既富有想象力又令人耳目一新。“剃刀”憑藉令人欠扁的語氣和對玩家車輛動手腳的行為,讓他成為遊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
2009年底,《極速快感:最高通緝》全平臺銷量達到了1600萬套,為整個極速快感系列最暢銷的一部作品,亦是全球非獨佔平臺的單一賽車遊戲作品中的最高銷量,成為了“公認的神作”。
巔峰之後的搖擺
10代《極速快感:生死卡本谷》在團隊模式玩法上有所創新,劇情上看更像是9代的大型DLC。而11代《極速快感:職業街頭》將目光放在了職業賽道上,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被大多數粉絲所接納。
![](https://image.gcores.com/0249617e1e628985c4ba022e6862f433-877-566.png)
隨後的12代《極速快感:臥底風雲》成為了系列的第一個滑鐵盧,雖然遊戲請來了著名演員Maggie Q出演,遊戲劇情上也做得很不錯,但對於一個賽車類遊戲來說,有不錯的劇情和演員並不是遊戲作品最為基礎和核心的部分——擬真操作感才是。
《極速快感:臥底風雲》恰恰是在最基本的駕駛體驗和畫面上做得太爛導致了翻車,那怪異的操控手感和“屎黃色”的色調,也成為了許多系列玩家棄之如敝履的糟粕。
![](https://image.gcores.com/effdf5a6a23b40a374f4c6b84f2debb8-1267-713.jpg)
2010年,14代《極速快感:熱力追蹤》被很多人視為系列的“拯救者”。Criterion工作室接手的首部作品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14代雖然沒有劇情,但在警匪追逐的設定上又迎來了新的提升,Takedown和武器系統的加入,給警匪雙方增添了新的博弈手段。
緊張刺激的賽道、炫酷有型的賽車以及賽車高速奔馳之間的對抗,加上超大地圖和開放世界,可以說是永不過時的存在;遊戲的畫面在當時來說也是巨大的提升,它不僅幾乎榨乾了Xbox 360和PS3的全部性能,甚至在高配PC的全高設置下,畫面精美程度可以混入後面數代作品當中——在2020年,EA還發布了14代的重製版,足以可見這一代的經典程度。
不過14代的成功並沒有讓極速快感系列再度迎來巔峰,極速快感系列逐漸陷入到一個尷尬的循環中:街頭風格——警匪追逐——職業賽道——擬真賽車,後續的作品無非就是在這些特質之下來回打轉,幾乎一年一個風格。
Slightly Mad Studios、EA Black Box、Criterion Games、Ghost Games幾個工作室輪番上陣,其中Black Box和Ghost Games還先後解散,也側面反映出EA在工作室管理和遊戲開發上存在的大公司問題。極速快感甚至不算是EA大公司毛病問題下,唯一受害的經典IP了。
困境到來
像極速快感這樣一個長達20年的IP,後續開發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和審美疲勞其實是一個完全可以預見的事件,只是面對這些問題,無論是EA還是負責開發遊戲的相關工作室,都沒能夠給出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
![](https://image.gcores.com/a00fc8e0f2c47038b98d550b9d6faa21-1267-713.jpg)
劇情上,極速快感系列嘗試走過好萊塢風格,這樣本身沒有太多問題,也的確拿出了一些頗有氣質的劇本,但在劇情和遊戲性的結合上,仍然沒有一部能夠做到完美契合;12代是操控和遊戲畫面存在較大問題,16代則是遊戲內容過少,20代則是直接被“抽卡”機制整的口碑崩壞了。
換句話說,NFS其實以來一直沒有一部好萊塢爆米花片風格、但同時遊戲核心體驗沒有明顯問題的作品,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尤其是在極速快感本身還開發出過一部同名電影作品(2014年上演的同名電影《極速快感》)的情況下。
![](https://image.gcores.com/102cb149ebe9fa45490ba9e0351a0f7a-631-465.png)
另一個問題則是趕工期,熟悉極速快感系列的玩家都很清楚,遊戲經常為了上架成“年貨”,被倉促做成一個不完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於車輛授權有限、地圖解鎖不完全等。
到了21代《極速快感:熱度》(2019年發售),這部原本被視為14代之後最為出色的一部作品,因為短短半年後就草草結束更新而廣受詬病,也喪失了成為“新一代神作”的機會。
![](https://image.gcores.com/1fe74d3befac8fb01c49344f063a2f7f-1675-931.png)
一種觀點認為,極速快感的現狀,與EA在IP運營方面的條理缺失有很大的關係,不論是對工作室的折騰,還是為滿足股東而強行變換節奏、加入種種要素,都在損害IP本身的形象,長久看來也是對商業利益的損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代《極速快感:復仇》推出的抽卡機制,搞砸了口碑的同時,“抽卡系統”本身也並未像EA旗下的體育遊戲那般“完善”。EA自己也陷入了某種矛盾。
另一方面,系列賴以生存的內容也在伴隨著社會風向的變化而日漸受到挑戰。從9代的成功來看,街頭警察追逐的風格本應該是極速快感系列的顯著特點,但越往後,越會因為和犯罪或者違法沾邊帶來輿論風險,在後期,許多車輛廠商不願意給遊戲授權,造成可玩車輛相較於其他作品較少。
另一個尷尬則來自於,極速快感在20多年後,似乎依然沒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一個賽車模擬器、還是一個休閒競速遊戲、還是一個以車為載體的劇情遊戲。尤其是一些後來者完成超越之後,《極速快感》自己的生態位反而顯得有些難以定義。
![](https://image.gcores.com/0458168c94cb37dbf08aa11928be74c5-604-344.png)
網遊化嘗試
雖然從結果並不算好,但曾經的EA也曾想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實現這個IP的價值。
2010年,EA開發了網遊《極速快感:世界》,遊戲基於極速快感9和10為基礎打造,但在後期,因為品質的平庸、運營的不善,玩家外掛氾濫,在15年就關服停運。
![](https://image.gcores.com/3fabd57d8ca0152f9a7897f53a3f328c-1090-636.png)
但其實,許多玩家發現,《極速快感:世界》在地圖上地圖上卻暗藏玄機,明面上,該遊戲的地圖由《極速快感:生死卡本谷》與《極速快感:最高通緝》兩遊戲的城市合併組成;而在Downtown Rockport的南部有一條連接到收費公路的橋樑,橋樑上的路牌指明Tri-City,不過收費站入口是封閉的。
![](https://image.gcores.com/defab15fa434b339ec2e4166e6bfaf60-964-654.png)
這幾乎指明瞭12代《極速快感:臥底風雲》的Tri-City,按照設想原本也會在未來也會添加進遊戲之中,甚至最為完整的開發後,8代的“灣景市”(Bayview)也將加入到地圖中,這樣一來,8代、9代、10代和12代四部作品的城市地圖放在一個開放世界之下,對於玩家的代入感和探索體驗來說都是重大利好。
但可惜的是,那些封閉的道路到遊戲關閉時仍未開通,這些設想也早已隨著遊戲的停運而成為歷史裡的塵埃。
如果說《極速快感:世界》網遊還是屬於有野心但沒做好的失敗,那麼國內玩家更熟悉的《極速快感:極限邊緣》即《極速快感Online》,就足夠令大家搖頭嘆息了。
這部由EA Spearhead (此前叫EA Korea)開發、Nixon(韓國)和騰訊(中國)運營的作品,是極速快感第三部“免費”網遊,2017年推出beta版。不過從最開始,《極速快感Online》就有點進退兩難:採用2013年《極速快感:對決》的引擎,很難吸引熱衷於玩最新競速類遊戲的玩家,而網遊玩家的配置又不太跟得上游戲要求。
![](https://image.gcores.com/45b9c37c4d74d4ebb56550c0e4324edd-893-548.png)
更為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遊戲加入了強化系統——不論是老引擎,還是強化系統,聽上去都是EA旗下另一作品《FIFA ONLINE》系列與《FIFA》正統系列的關係,賽車的增強是要通過“合卡”得來,聽上去離譜程度和球員的合卡也差不了多少。
與相似時期的《FIFA OL3》後期的貨幣體系崩盤一樣,《極速快感 Online》走上了相同的道路,遊戲一開始的幾十萬很快變成了幾個億,這樣的運營策略之下,也沒有人會願意在遊戲裡持續投入,韓服僅僅上線兩年後就迎來了停運,留下的,或許也就是幾首還不錯的音樂了。
未來
作為許多因《極速快感》系列遊戲入坑賽車競速類遊戲的玩家來說,極速快感這個名字並不能夠用簡單的一個系列遊戲或者一個名字來定義,它更像是一個啟蒙,和一段暢快人生的美好回憶。
所以哪怕在如今口碑、銷量、影響力早已幹不過微軟的地平線系列的當下,還是有很多玩家希望極速快感系列能夠重振旗鼓,這不單單是出於情懷向的感情,也是出於極速快感細分來說,它的同行競品其實也少。
如今,一半擬真一半娛樂的競速遊戲競爭非常激烈,而極速快感這種主打警匪追逐的爽遊,其實能做到很高水準的也沒幾個。
就像極速快感在技巧性和嚴謹性上肯定不如許多真正把特點放在擬真的作品,但是它獨特的題材就決定了,“玩NFS就像在看一場爽快的美式爆米花飆車電影”,並且“自己可以參與其中作為主角”,對於那些並不對擬真賽車遊戲感冒的玩家來說,他們只是希望體驗一把飆車的樂趣,而這種爽感恰恰是NFS,或者至少曾經的NFS能夠提供的。
《極速快感:熱度》的製作人維克伯格就談到:“每個人都對《極速快感》遊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有些人喜歡警察追逐,所以他們喜歡《最高通緝》遊戲。有些人會說‘我們喜歡《地下狂飆》,我們也喜歡所有這些遊戲。《極速快感》實現了街頭賽車的幻想——這就是我們試圖捕捉到的最好的東西。”
![](https://image.gcores.com/20452e21c405e114c52553907ec1b19c-742-415.png)
真實藝術家創作的嘻哈、硬派搖滾和金屬音樂為遊戲世界帶來了生機,曾擔任《極速快感:街頭狂飆》製作人的lemke表示:“改裝車和改裝的流行文化蓬勃發展,喚起了叛逆的反主流文化,包括喧鬧的駕駛、雜耍和大膽的音樂。”
這也是曾經極速快感除開遊戲之外真正成功的部分,讓街頭、改裝、定製等元素真正作為文化意義加入到遊戲中,“汽車的確是中心,但它是一個人性化的故事。”Criterion Games 副總裁韋伯斯特這樣總結道。
有意思的是,曾經極速快感系列因為《速度與激情》系列邁向成功的轉型,如今這兩個遊戲和影視類的經典IP,都不約而同的陷入到了困境當中。
![看過《速激2》的人,肯定懂這輛車意味著什麼](https://image.gcores.com/f5264db389c1a17b36b3563158836629-1267-475.jpg)
看過《速激2》的人,肯定懂這輛車意味著什麼
曾經的《速度與激情》系列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賽車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圍繞賽車文化的電影。引擎蓋下的一切都能被窺視——派對、友誼、競爭與犯罪。賽車只是電影中呈現的改裝文化的一個元素。從黑暗和非法的洛杉磯街頭聚會到塵土飛揚的沙漠狂歡,人們聚集在一起表達他們對汽車、霓虹燈和音樂的共同熱愛。
這樣的感受同樣也存在於曾經的極速快感系列中,當你在駕駛時按下“氮氣加速”,隨著屏幕的瘋狂抖動,你的心也似乎提到了嗓子眼,所有燈光都會變得模糊和拉長,提供了與電影中相同的突然加速感。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與你無關,你專注的只是加速的那一時刻,就像電影裡範-迪塞爾飾演的唐老大說的那句:“沒有什麼比四分之一英里的競速更讓我著迷,只有在那不足10秒的時間裡,我才能感受到何謂自由。”
![](https://image.gcores.com/2eb3cfe62590f660f936532dd3852361-741-367.jpg)
對於一些遊戲來說,可能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極速快感系列,大家還是希望能聽到一些更多的好消息。此前曾有爆料消息表示,系列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代——《極速快感:最高通緝》可能在今年某個時刻推出重製版,負責開發的系列新作的Criterion game也在招兵買馬擴充人手。
雖然無論是EA高層還是最鐵桿的NFS玩家,可能也都清楚,屬於自己的巔峰時代早已過去,但在徹底成為歷史之前,只要有一線的曙光,誰不想重溫自己當初的感覺呢?
![](https://image.gcores.com/dfbdc5ddd9a90791ed4d75794efdfc5d-1000-264.jpg)
![](https://image.gcores.com/e88dbf090aee21d6f3cd126446171e2a-1000-2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