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的公平性是赛事公信力的核心,近期ACL比赛中,曾因假赛遭禁赛的选手重返赛场,引发热议。官方解禁意味着他们已承担后果并获合规许可,但观众的态度却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应给予改过机会;也有人认为假赛污点难以抹去,尤其涉及竞技诚信的底线问题。
客观而言,赛事规则已明确处罚与解禁标准,选手复出符合程序正义。若其表现合规,公众的持续抵制可能演变为非理性审判。但主观上,观众对假赛的厌恶根植于对公平竞争的期待——尤其当这些选手曾活跃于低级别联赛,对主流赛事影响有限时,矛盾更显微妙。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赛区生态。若解禁选手通过实力重回顶级舞台,既可能证明其悔改诚意,也可能暴露赛区人才断层。中国电竞需警惕“假赛成本过低”的隐患,完善预防机制与价值观引导,而非仅依赖事后惩戒。竞技体育的原谅,终需以制度与文化的双重进步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