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更無數天,今天難得抽空出來嘮嘮嗑。
上文我講到,2013年上海市政府與威盛合資成立了兆芯,那威盛又是啥?他的X86授權又是哪的?
部分老登應該或多或少聽過威盛的筆記本。不過隨著時間流逝,IA兩家的發力,威盛也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中。那麼本文就一起迴歸這些往事吧。
![兆芯--前身:半人馬與威盛(特別篇)-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12/29/92893163b6edfd875e4b1bb831257a07/thumb.jpeg)
X86技術與授權
1999年9月16日,威盛電子(VIA)以5,100萬美元收購了Centaur,成為威盛的子公司,並構成威盛旗下x86處理器的技術基礎;當年8月3日,從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以1億6,700萬美元。買下了Cyrix,獲得了Intel交互技術授權,確保Intel不會因法律問題找上門來。
半人馬:Centaur
“簡單、迅速、便宜“是半人馬的產品設計哲學,並開闢出了與主流x86處理器不同尋常的一條戰區——雖然也是一言難盡,但是能活生生從Intel與AMD兩家扣出1%的市場佔有率,與其創始人兼前任總裁Glenn Henry,曾獲得IBM院士頭銜以及許多份專利,但後來因為自己的理念:“將RISC的精神,引入高度普及的x86 指令集相容處理器”與IBM高層不符,在經歷多次跳槽後,最終IDT公司看上併為其買單他的混合式處理器架構的提案(同時支持MIPS與X86),半人馬也在1995年成立。
![兆芯--前身:半人馬與威盛(特別篇)-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12/29/ef7fbe235af3e8d2a5cb99c9293d1085/thumb.jpeg)
不過無論那時還是現在真相都是——MIPS就是樂色,外加上IDT的貧窮支付不起高額的研發費用,他們只能靠自己人脈挖來專家組成40人的研發團隊。就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初代C6處理器(第一代WinChip)的流片,並在1996年7月,在window操作系統點亮,據說研發費用僅為Intel P6的十分之一(1000萬美金左右)。
![兆芯--前身:半人馬與威盛(特別篇)-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web/bbs/2024/12/29/b7dbe42db83d9720ce7239f80bc9739c/thumb.jpeg)
1990年初,在“一個指令跑不夠,你可以執行兩個”“ 以古鑑今預測分支是否發生”等各種情況下,使處理器結構變得更加複雜。
但就如一開始介紹半人馬開始,他們走的是精簡派,勢必要把晶體管發在刀口上,並在眼光放在低價電腦和嵌入式市場避免了與intel相抗衡。
複雜的1997年與1998年
起這個小標題單純是我想偷懶,接下來兩年我用更為直觀的方式介紹:
1997年11月宣佈微幅改良版的C6+計劃
1998年5月19日公開樣品
1998年9 月WinChip 2產品就登場
C6+可以根據倍頻比例、製成、核心、緩存等分成WinChip 2、WinChip 2A、WinChip 2B和WinChip 3
可笑的是Cyrix後面直接寄了………………屬實沒有蹦住…………
沒啥好說的幫我減輕負擔。
威盛的上位和衰弱還有繼承
文章開頭所說,威盛在1999年買下了Cyrix和半人馬,並在2000年2月,第一款印著威盛的x86處理器上市,可惜半年就夭折了。
半人馬將Socket 7 腳位的WinChip 4(C4),轉為Socket 370 的C5A(威盛代號Samuel),從開工到流片,從IBM 0.25µm 轉進臺積電0.18µm製程,僅花了兩個月時間,且2000 年6 月6 日,取代了Cyrix。
接下來威盛的C3和C7都是以winchip的設計為原本,冠以CYRIX/VIA的名字的產品。
好景不長,intel與AMD兩家也發現了商機,並不斷蠶食市場份額。威盛的壓力逐漸加大。intel的ATOM發佈之後沒過多久就全面壓制了威盛的CPU產品線
隨後,威盛基本放任了centaur按自己的節奏來了,並不斷推出新的Nano系列產品:
從2008年到2011年不斷推出以以賽亞1架構的CNA CNC CNQ(膠水CNC)的CPU——終於實現了亂序執行和原生64位支持
隨後來到了重要的2013年,上海市政府與威盛合資成立了上海兆芯,兆芯成立之後,拿著原生四核的以賽亞2半成品推出了兆芯C/VIA NANO ×4 C4650(架構同為以賽亞2,centaur內部代號CNR,兆芯叫張江),比原設計多了個AVX AVX2向量,同時還把核心面積減小到了黃豆粒大,比原先40nm雙核一半都小。
後來兆芯憑藉威盛提供的X86設計資料成功掌握了X86 CPU的設計能力之後,於2017年完成了五道口架構的設計,並於2019年發佈了陸家嘴、2022年發佈了永豐、2023年發佈了世紀大道等自研國產X86架構產品,
所以說威盛收購的IDT WINCHIP技術路線最終發展出了國產X86中的上海兆芯,intel也沒想到ATOM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國產X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