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夜游者# 柯罗诺斯不上班
#游戏测评# #steam游戏#
- 导语 -
倘若有一天,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觉醒了意识,变得与人类一般能思考有感情,那它们可以与人类一样,拥有平等的公民权益与法律保障吗?
由Gameclaw工作室与发行商IndieArk联合发布的《正义执行 Justice.exe》(下称《正义执行》)思考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独特的解答——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不仅享有立法体制的庇护,甚至可能需要身为人类的你,在2279年的司法体制中拯救深陷法律纠纷的它们。
“人类律师给人工智能打官司”——《正义执行》立足于这个新颖独特的构想,为玩家们展现了一款全新的法律叙事冒险游戏。在游戏中,玩家扮演的律师在接到人工智能的委托后,需要积极联系委托人和证人们,尝试在对白与文档中收集证据与论点,最终在法庭上善用语言的艺术,说服法官与陪审团,改变委托人的命运——庭辩上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选择,都可能直接改变审判的结果。
- 1 -
游戏一开始便引导玩家进入到一个名为“代理人OS”的操作系统,玩家扮演的律师需要在这个界面中完成所有的互动与操作,包括档案检索、证据收集、联系证人,甚至是法庭辩护。换言之,作为律师事务所与法庭现场的结合,整个系统只为司法与辩护而生,是名副其实的Justice.exe。
“代理人OS”其实是个类Linux系统模拟器
系统自带了名为N·E·C·T·A·R的律师移动助手,在它的引导下,我完善了人设的个人信息,包括“人脉网络”与“工作风格”这两个重要技能点。前者对应主角行走江湖的关系网——涉及“学者”、“官僚”、“精英”以及“黑社会”四个方向的交际圈。每个交际圈里都会有一名NPC,他们会在必要时作为联系人为主角提供帮助。最典型的例子,要数道上混混“拉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主角偷来委托人的数据备份。
后者则对应了个人数据中的基础属性,其中包括“智慧”、“洞察”、“号召力”、“坚韧”四点。这四种基础属性的强弱,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不同的对白选项,又可以为主角带来丰富的技能池,这些技能风格突出效果各异,有的甚至能在法庭上一锤定音。
“个人数据”中的信息对应着我的“工作风格”与“人脉网络”
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后,我信心满满地接下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委托。
- 2 -
《正义执行》的游戏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调查阶段与庭审阶段。
在调查阶段中,玩家需要与委托人详细沟通案情,整理档案与证据,收集对胜诉有利的信息。当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后,助手N·E·C·T·A·R便会贴心地为玩家归类出不同的论证群组。打个比方,在教程关中可以收集到“克鲁特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与“拖车司机疏忽失职”两个论证群组,而在“生活质量”群组中,又可以下分三个论点。被细分的论点,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感情色彩,表述为不同的句式。
论证群组系统
制作组之所以耗费如此巨大的文本量,是为了引出游戏的核心设定——“道德系统”。在游戏中,每一句论点在“关怀”、“公正”、“忠实”、“权威”以及“高尚”五个道德评价中各有褒贬,比如在上图右上角一栏中,当前论点强调了“关怀”而弱化了“高尚”。在后续庭审阶段中,道德评价会直接影响陪审团的支持率,因此称“道德系统”是庭辩胜负的风向标也不为过。
游玩前期,我尚未摸清所谓“论述群组”在庭审阶段中如何发挥作用,因此没错过任何对白与证据,充分地收集了各种论点,以期在游戏后半段不落下风。
煞有介事的道德系统介绍
但事实上,后续的游戏进程和奇怪的系统设定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 3 -
庭审阶段的操作实际上非常简单,但对应的机制却混乱复杂。
到了庭审阶段,玩家只需要跟随法官安排,在可以发言的机会选择适当的对白选项,并同时发动技能即可。和调查阶段中的对白不同,庭审阶段中,几乎玩家每一句发言都会出现道德分析面板。根据面板上不同的道德倾向,发言会影响十二位陪审员的好感度,乃至直接改变陪审团的立场,可谓是一言九鼎。
图中的陪审员Chris更希望律师强调“关怀”、“公正”与“权威”三个方面
但庭审初开时,陪审员的道德倾向是默认未知的,玩家需要借助各式技能,或加强发言对陪审员的影响,或直接屏蔽掉陪审员的网络,来反复试探出陪审团的喜好。在道德倾向中,绿色代表强调,红色代表弱化,无色则是中性或暂时未知。
当玩家的论点强调或弱化某些道德评价时,会触发陪审员的“感知检查”,并在成功检查后显示出具体的道德倾向。在此基础上,道德系统还会“贴心”地帮玩家分析陪审员的“改变立场几率”、“同意论点几率”、“好感度大致范围”等各种花里胡哨的信息。
尽管这些描述让整个系统显得非常复杂,但用大白话解释,其实就是玩家需要猜陪审员手中的红绿色,被猜中的陪审员就会明牌是红是绿。当玩家猜中得越多,陪审团的支持率就越高,最终赢得辩护。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奇怪?这不就是单纯的猜数字游戏?这和法院庭审有什么关系?和剧情中案件细节有什么关系?和前面繁琐的调查搜证又有什么关系?
但在游戏的糟糕引导下,玩家根本没有途径了解这些核心规则。前半程十分热心的助手N·E·C·T·A·R,在介绍完调查阶段后便早早下线,后半程的庭审阶段里,玩家只能硬着头皮,通过所谓的“好感度大致范围”等信息摸索游戏。
是的,我言之凿凿的庭审阶段规则,包括所谓“感知检查”等专有名词,其实都不是摘自游戏自带的内容,而是引自官方QQ群中不起眼的机制说明文档。至于我为何如此大费周章地找到这份说明文档,相信你只要体验一下当前版本的《正义执行》,我便毋需多言。
- 4 -
但猜数字要是做得好,那也是个好游戏。可《正义执行》做好了吗?
游戏的系统限制玩家每次发言都必须使用一项技能,并为该技能选定若干个陪审员作为施法对象,作为反馈,被选中的对象会针对此次发言触发“感知检查”。这意味着玩家进行“猜数字”时,即使猜中了结果,也并不是同时揭示所有被猜中的陪审员信息,而是只能知道寥寥几名陪审员的部分信息而已。
为了真实模拟法庭上的发言逻辑与次序,玩家每局能发言的次数有限且不多,并且有用的技能往往都是高冷却。成本如此之高的发言机会,在低效率反馈的衬托下,玩家的容错率变得非常低,甚至在未摸清核心玩法的玩家看来,这与运气游戏无异。
当前版本中,部分技能尚未开放
另一方面,内在玩法与表层概念之间的强烈违和也造成了巨大的割裂感。我自认摸清游戏机制后,尝试回档案件,并直接跳过调查阶段,立马进入庭审环节。令人发笑的是,我甚至都未听清委托人的诉求,却仍旧赢得了这场辩护。可见玩法与概念间的罅隙巨大且荒谬,游戏主打的剧情、文本,以及绝大多数的噱头,在此刻都宛如笑话。
我原先看到官方的游戏介绍,以为这是个《逆转裁判》式的游戏,玩家需要搜证辩护、挖掘真相,还委托人一个正义的审判。等我弄清论证群组系统,又以为这是个构筑式卡牌游戏,“论证群组”是牌库,“论点”是单独的散卡,“道德系统”是牌库风格的体现,玩家需要收集散卡组成牌库,然后在庭审阶段和对手一决高低。
可当我总算摸透庭审阶段的玩法后,才顿悟这不过是穿着层层皮套的猜数字游戏,人脉系统、证人互动、甚至充斥全程的巨大文字量对白,都无非是包裹着猜数字本质的添头罢了。
所谓“已解锁证人”其实全是法庭上对方找来的
剧情向法庭模拟、人类为人工智能辩护、颇具赛博感的操作系统……每一项都是独立游戏绝妙的卖点,但可惜,仍处于抢先体验阶段的《正义执行》,似乎把这手好牌打出了糟糕的局面。
- 结语 -
我前后完整体验了《正义执行》全流程至少四周目,尝试了不同技能的配合,细细品读了游戏中的所有对白,甚至向官方提交包含两个恶性bug在内的若干反馈,但仍旧反感游戏传递出的意识形态。
玩家扮演的律师为了博取陪审团的认同,可谓是极尽手段,甚至不惜冒犯委托人的尊严,要求觉醒了自我意识的鲁比在法庭上掩饰自我,并不停追问它是否有合乎政治正确的朋友愿意出庭作证。游戏浅陋的玩法内核与空洞的剧情桥段处处割裂,却在此时颇有默契地共同塑造起主角的形象,让玩家沉浸式当了回看似高尚、实则利己的法律精英。
有这样一位叠满buff的证人可真是一大喜事
本该是为弱势群体发声的正义之举,反倒沦为了牟取名利的垫脚石,这般小布尔乔亚对他者苦难的消费,比游戏文本中干巴巴的反乌托邦设定更来得讽刺与真实。但比起金玉其外的小布尔乔亚式自恋,四十元的半成品更像是挂羊头卖狗肉,止增笑耳。
往期游戏评测:
《房间的秘密》:画风精美且颇具深度的密室玩家福音
《缠绕之塔》:穿着推理披风的另类童话剧
《这是我的战争》:平民视角的反战游戏
往期书评:
《醉步男》:另类时间旅行的硬科幻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