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朋友們好,我是大怪鹿,今天來聊聊原著《西遊記》中的“大聖出世”。
開始之前,我想明確一下這篇文章中的“出世”並非只是指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那一幕,而是從悟空誕生到其大鬧天宮這一段時間的故事。我認為悟空大鬧天宮是小說中一個高潮點,也是悟空被西遊世界廣泛認識的一個事件,可以說是悟空“入世”了。
其實悟空的故事,各位絕對多少都知道大概的發展。先是石頭中蹦出來一個猴子,這隻猴子跳水簾洞成了猴王,猴王之後去學習法術,學成之後回到花果山,去了龍宮找武器,去了地府劃生死簿,之後被天庭招安成了弼馬溫,再後來作為“齊天大聖”守蟠桃園、亂蟠桃會,兩戰天兵後被捕入爐,出爐大鬧天宮後被佛祖鎮壓在五指山下。這些故事各位或許從經典的暑假檔86版《西遊記》或者小時候的西遊記動畫片中瞭解過,說不定都能倒背如流了。當我去讀了一遍原著中這一段劇情,發現了很多了以前沒有了解過或是已經忘掉了的細節,在這裡與各位一同分享。
首先是西遊記的世界觀,書中所言為: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州,曰西牛賀州,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這裡交代了西遊世界的起源與格局與花果山位置:盤古開天闢地,三皇五帝治理世間,定下倫理規矩;世界分為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贍部洲以及北俱蘆洲四洲。故事主要發生在東勝神州海外的傲來國附近海域中的一座名叫花果山的山。
自己畫的示意圖,大家湊合看看
這裡額外說一下三皇五帝,不同書中的三皇五帝有不太一樣的說法,西遊記中並未明確表明這三皇五帝是哪一些。
三皇: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有巢氏、燧人氏,出自《莊子》、《綱鑑易知錄》。
五帝: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出自《呂氏春秋》;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出自《史記》《大戴禮記》;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出自《資治通鑑外紀》。
摘自百度百科“三皇五帝”
原著中有很多場景描述,使用的都是工整的駢句,這裡花果山就有一段“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這裡給大家展示出來,有興趣的夥伴可以暫停看看。從描述來看,花果山真是給絕妙的地方。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人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屋離淵。木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綵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太地根”
找不到合適花果山的圖,給大家一張小愛同學生成的圖。我覺得文中的花果山應該壯觀多了。
而悟空的媽媽石頭就在這花果山頂上: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
也就是說悟空最開始還是石頭的時候,高約12米左右,石頭一週約8米。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這個大小,一塊約四層樓高、直徑2.5米的石頭。嗯,這高度大概是6.7個1米8大漢疊在一起。
大家藉助我抽象的圖感受一下就行
這個高度大小其實是有講究的: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周圍,按政歷二十四氣”。
就是要湊上週天以及節氣的相關數目,主打說明這石頭是天選之石。
那麼悟空就是直接從這石頭裡蹦出來的嗎?並不是。書中說道:
“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悟空屬於是胞生和卵生都具備了,胞生出了一個石頭蛋,石頭蛋變成石猴。
而且悟空出生後做的事情也很有意思: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
悟空很快就學會爬學會走,朝著四個方向拜了拜,感謝了天地孕育。而且還從眼中射出一道激光直達天庭,天庭還真注意到這事,當時玉帝也沒在意,只說那是凡間天地精華孕育的東西,不足為奇,沒想到以後就是這個東西鬧了一番天宮。
書中特別寫了這一句,即像是悟空向天庭示威說一句“俺老孫來了”;也可能是為了與之後天庭的遭遇做對比;或許是作者無意為之。這裡我想額外說一嘴,書裡面玉帝的名字老長了,叫“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無需在意
最開始的石猴其實是個交際花:
“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
跟誰都能玩得來。之後就是跳水簾洞,成美猴王。猴子們之間的交流其實相當擬人化,包括說話言語以及禮儀制度之類的。例如石猴就引用過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其他猴子們也會“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
就是猴子們按年齡次序排著給猴王行禮,稱猴王為“千歲大王”。終究還是沒有稱萬歲,估計是有顧忌,不知道是猴子有顧忌還是作者有顧忌。猴群也是包含了猿猴、獼猴以及馬猴,還分了君臣使佐。
猴王如此過了三五百年,某一天突然產生了對死亡的憂慮,猴群中一個通背猿猴則建議出海同那“佛與仙與神聖”學法術。由此,猴王離開花果山去尋仙求法。
到這裡可以發現悟空目前的性子還是很好的,敢作敢為,居安思危,也樂於與人接觸,其實後面悟空的性子會有一些轉變的,不過這就要等到之後再講述了。
此文就先講到這裡,下篇文章咱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