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上線稍有些晚,給大夥道個歉。
花這麼多時間,主要是因為我去了趟五臺山的寺院建築群採風取材去了,那邊的寺廟有眾多中式紋飾圖案,以及較早的山紋甲冑天王像。有這些現實雕塑、古建文物做展示,相信觀感一定會提升許多,也算是彌補了我黑神話當時沒能跑去“線下考古”的遺憾。
另外一方面是本篇文章中所涉及文獻參考的皆出自古籍並有當頁配圖,有故宮博物館的影印件,也有出自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東京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收藏件。畢竟這次皮膚涉及傳統文化的內容較多,引用貨真價實的古籍我想這是做科普、解析的重要一環。儘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論據有確鑿出處,這也是為守望社區起到些許正面作用,至少能讓社區裡的一些謠傳、和錯誤科普無處遁形。
【神獸皮膚】-霧子·白澤/設計師: Yiming Liu

霧子原畫

原畫設計師的artstation和微博id
起源:
說到最早的妖獸精怪專門記載,大夥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我猜十有八九都是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的《山海經》,裡面記載著上古地理、歷史、動物、植物、醫學、宗教等內容。大家聽聞最多的應該是書裡記載的無數奇珍異獸,放到今天來看《山海經》彷彿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明萬曆二十八年閩格古齋刊本《山海經》,藏於東京圖書館
既然是奇書,那相應的也自然會有相關的奇聞,在網上流傳著一個謠言,說《山海經》中有一個叛徒,因為知道所有鬼神的秘密,並將其告密給了人類,所以最後將它逐出了《山海經》,而這個叛徒就是“白澤”。

說起這則謠言也是好笑,神鬼們有那麼大的能耐,既然有叛徒告密你們不上去幹一架,反倒是像小孩似的幼稚地排擠別人,真把神鬼當傻子了哈?話又說回來,那《山海經》中到底有沒有白澤呢?
一種說法是《山海經》中之所以看不到白澤,可能是因為與白澤相關記錄最早是出自古本《山海經》,並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版。例如清代的《御定淵鑑類函》中關於白澤的記載就引自古本(秦漢)《山海經》,原文載:
“東望山有獸名白澤,能言語,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
意為:東望山住著一隻會說話的神獸,名為白澤。如果君王賢明有德行,聖明的光輝能照亮世間每個角落,白澤就會現身。

《御定淵鑑類函》卷四三二
當然,這個說法學界內也有不少人質疑的,他們認為該內容並非引用古本的《山海經》,而是借鑑自明朝胡文煥版本的《山海經圖》,內容可以說一模一樣。

《新刻山海經圖》
拋開這些學界爭論,漢代的《瑞應圖》應該是白澤最早的出處,後世人們在文獻記載中可能間接地借鑑、擴展了白澤的傳說,比如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極言》寫道“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意思就是想要弄清楚鬼神怪異之事,就得牢牢記住白澤說的那些話。

所以白澤到底說了些什麼東西?南梁朝的《宋書·符瑞》、唐朝的《開元佔經》卷一一六、還有北宋的《雲笈七籤》卷一百還有《冊府元龜》卷二十二,都記載了相似的故事,內容大致如下:
“傳說黃帝巡狩,在海濱遇到了一隻異獸,它不僅會說話,還向黃帝詳細介紹了天下鬼神之事,並將自古以來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的千萬種妖怪的信息都告訴給了黃帝,甚至還包括消滅它們的方法。因此,黃帝命人將這些妖怪、內容繪成圖冊,以示天下,最後親自寫文章祭祀它們。”

《宋書》卷二十九

《開元佔經》卷一一六

《雲笈七籤》卷一百

《冊府元龜》卷二十二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話中提到的“萬一千五百二十種”,並不是一個實數,而是古人認為“故天有萬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物,即星與物各有所主”(陽爻192*36+陰爻192*24=11520),以此代表萬物。再結合前面出自《周易·繫辭》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可以說白澤早就與玄學、數術產生了聯繫。

《周易》卷二十二
而文中那本黃帝命人繪製的圖冊,相傳它就是《白澤精怪圖》(白澤圖),目前現存的殘卷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或許是將白澤所說退治妖怪的方法都記錄成冊,所以《白澤圖》在後來也有了一層“辟邪”的功效,《抱朴子·登涉》記載:
“道士常帶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將軍者,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則論《百鬼錄》,知天下鬼之名字,及《白澤圖》、《九鼎記》,則眾鬼自卻。”

《白澤精怪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抱朴子·登涉》
在此之後,白澤身上的“辟邪”屬性變得更強,傳說古代有一種以白澤為造型的“白澤瓷枕”,對古人來說這款枕頭的主要用途就是驅邪避魅,《舊唐書》卷三十七亦有記載:
“韋庶人妹七姨,嫁將軍馮太和,權傾人主,嘗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闢魅,伏熊枕以宜男。”

《舊唐書》.明葉石君校本
形象:
我前一篇文章介紹過禪雅塔貔貅皮膚的形象考證,再往前我還寫過中國龍與
亞種日本龍形象的發展演化,這些神獸、瑞獸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由多種動物元素融合到一起的,所以關於它們的本體之爭,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的假設學說。

筆者寫的日本龍文化研究
白澤也是如此,關於它的原型最出名的主要有“龍”、“獅”、“虎”與“牛”這四大假說,甚至它們還會一同出現。

龍形象假說

獅形象假說

虎形象假說

牛形象假說
這點在“白澤旗”上有明顯體現,據《三才圖會》記載,宋制的白澤旗還多以雙角的龍首為主,到了元朝則變成了虎首。明朝雖稱採用的宋制,但是“虎首”特徵還是比較明顯。而獅子與牛則是特徵元素比較多,比如獅子的鬃毛,牛的偶蹄,在白澤的相關圖畫上都能找到,起的是次要作用。
說到白澤的形象還有一件趣事,起初白澤的傳說傳入日本後,形象差異並不大,日本還是仿照著《三才圖會》中白澤的形象來畫的,比如這本《和漢三才圖會》中收錄的白澤形象。

《和漢三才圖會》
可是後來日本的白澤畫像開始慢慢變味,常見形象開始變成頭頂寶珠,六角(頭上兩隻,身上四隻)、九眼(額頭多出一隻眼,身上兩側各多出三隻眼)的造型。比如日本江戶時代畫家福原五嶽(ふくはら ごがく)所繪的《白澤避怪圖》(白沢避怪図),還有筆者手中的日本江戶時代畫家鳥山石燕(とりやま せきえん)所繪的《百鬼夜行》中的白澤圖,上述這些特點尤為明顯。

福原五嶽, 白沢避怪図

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長有九眼、六角、頭頂寶珠的白澤造型,不用懷疑,它就是日本那邊“神佛習合”後,根據佛教信仰重新二創的形象。

設計:
聊完了白澤的起源與歷史造型,下面咱們來聊聊本次霧子白澤皮膚設計。

水元素:
守望設計師在設計神獸系列的時候,將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給了五大神獸。白澤皮膚被分到了“水”元素,最明顯的是霧子胸口處藍色的水字,還有它的裙襬、武器上也隨處可見浪花紋。為什麼設計師會將白澤與“水”掛鉤呢?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傳說黃帝找到白澤的地點是東方濱海附近,因此帶有一定水屬性。

二是白澤身上的龍元素延伸出的辟邪攘夷功效,與水在祭祀和驅邪儀式中的功能相同。相傳在古代祭祀中有種名為“五龍祭”的祈雨、祈福、驅邪的儀式。而本次白澤造型設計師選用的是前面提到過的龍首形象,頭上有明顯的龍角,因此我猜這才將白澤與水聯繫到了一起。

龍角
形象:
前面我們提到白澤的頭部龍角採用了歷史中的龍首造型,但守望的設計細節並不僅限於此,設計師還將文獻裡宋制白澤旗裡的綠鬃,與牛的偶蹄也都進行了還原。

綠鬃被設計成了肩甲周圍的鬃毛,而偶蹄則是用霧子的高跟鞋上的藍色裝飾巧妙地還原了它的造型。
武器&符咒:

武器則是將霧子的苦無飛鏢改成了我國的環首銅匕,環首匕首相較於還首刀和環首劍沒那麼常見,況且環首劍的造型已經被雷火拿去給了霧子另一款皮膚——廣目天王,我猜因此匕首武器才花落白澤手裡。

符咒紋飾:

符咒上的浪花紋前面講過了,水到渠成這個成語也符合白澤瑞獸的身份,毛筆字雖然彌補了一些ow皮膚設計中的空白,不過也沒太多好講的。那麼現在,我們的設計解讀就僅剩下毛筆字下方的圖案,它又是什麼呢?
該圖案屬於文字紋,這種紋飾的歷史那可是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當時的文字紋多是一長串內容,“記錄”是它的主要功能,裝飾性則被放在後位。後面到了漢晉時期,雖然逐漸能在瓦當和服飾上見到文字紋,但這一時期的文字紋多使用在裝飾圖案的間隙之中,起的是填充作用,依舊是次要職能。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文字紋出現的頻率變得越來越高,並被廣泛用到年畫、剪紙、青銅器、金銀器、建築裝飾、傢俱、壁畫、瓷器、服裝裝飾當中。下圖就是筆者近期專程去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的五爺廟、菩薩頂蒐集素材時所拍,文字紋裝飾出現在了建築的椽頭之上。

文字紋主要被使用最多的還是以吉祥文化為主的紋樣,比如福、壽、喜之類的字。這些文字之所以與“吉祥”這個概念綁定,是因為《尚書·洪範》首次提倡的“五福”之說,在後世民間的不斷傳播中被逐漸異化成為了“福祿壽喜財”,這才與“吉祥”強綁定在一起。

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福、祿、壽、喜、財
所以符咒上的紋樣究竟是哪款文字紋呢?某位UP主說它是“
雙喜紋”,這完全是錯的離譜。別看人們把“福祿壽喜財”經常綁在一起,實際上它們的造型相差甚遠,現在網上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這五種文字紋,甚至在科普中都會把他們搞混,經常會把一些壽字紋歸類成“祿字紋”和“財字紋”。我認為,關於這些紋飾的分辨以及稱呼,還是要以文保、考古工作者為準。

並不完全對

喜字紋、囍字紋
先來說那位UP主所提到的雙喜紋,它的學名其實就叫喜字紋,在這種紋樣下還有“禧”、“囍”兩種變體。前者常與其他字一同搭配使用,例如“年禧”、“恭賀新禧”,而後者“囍”與本體“喜”因為字形對稱的原因,往往可以單獨作為一種設計符號來使用,因此衍生出了“囍字紋”、“圓喜紋”等圖案。

圓喜紋

既然雙喜紋的傳言證偽了,那也該揭曉正確答案了,答案就是——壽字紋。
壽字紋,意為壽命、年歲長久,是古人對長壽、安康的一種嚮往。古人為體現這種追求,常常將它附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上,比如繡在衣服上,畫在瓷器上,雕刻在傢俱、建築上等等,因此壽字紋可以說是文字紋中最常見的符號。

它是根據繁體“壽”字造型為基礎,對其筆畫的增減,最後藝術化、對稱化、符號化所形成的幾何吉祥紋飾。壽字紋的變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長方形的壽字紋,通常簡稱為長壽紋(或方壽紋),是古人藉助壽字長條的形象來表示生命的長久。

長壽紋/方壽紋
第二種叫做團壽紋,又稱圓壽紋。之所以古人將“壽”字的字型改為圓形,整個壽字被團在一個圓圈之中,是因為古人認為只有家庭團圓,和睦相處,人才會長壽延年,所以壽字的筆畫被藝術化為複雜的、對稱的長條,而這些長條在圓圈中環繞不斷,寓意著生命的綿延不絕。

團壽紋

團壽紋演變圖
霧字符咒的圖案正是這種團壽紋, 與團壽紋演變圖的符號完全對的上。團壽紋你別看數量非常多,但是它們造型基本上都大同小異,以後大家見到類似的圖案,只要說它是壽字紋可以說90%準沒錯。我們現在再反過來當初所謂的“雙喜紋”說法,是不是很好笑?我舉個例子,喜字紋常用於訂婚、完婚的場所,而壽字紋現在常出現在壽服上面,如果把它們搞混那豈不就是紅事變白事,合著辦的是冥婚是吧?
第三種名為花壽紋,這種紋飾更加複雜、華麗,主要是在團壽紋的四周搭配植物圖案(如花卉、卷草紋)、自然圖案(如水波紋、雲紋、雷文)或動物圖案(如蝙蝠、龍紋),以來體現大氣與華貴。花壽紋常見於瓷器、服飾上。

花壽紋
結尾:
以上就是本次霧子白澤皮膚設計解析,收集古籍文獻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給個點贊、評論、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另外,四大天王皮膚雷火自己已經發布瞭解讀,但是在內容上其實有錯誤的,所以我來做一點小小的補充以及勘誤。
鎧甲(擴充科普):

四大天王皮膚的鎧甲主要採用了山文甲元素設計,山文甲出自《唐六典》卷十六,原文為:
“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烏錘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唐六典》卷十六
別看文獻裡跟報菜名似得說了一長串甲冑名,不知所云,其實山文甲對大眾來說其實蠻眼熟的。這是因為在許多古畫、雕像中都能看到山文甲的元素,比如山西省五臺山南禪寺天王彩塑的甲冑、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出警入蹕圖》局部士兵鎧甲,就算上面你都沒見過,你至少也在《黑神話:悟空》中見到過它。

可是,實際上現實中的“山文甲”還未有過任何實物的出土記錄,僅存在過去的文獻、畫卷和雕塑上。因此,直至今日山文甲的構造一直還在爭論不休。

符咒(勘誤):

雷火在介紹霧子廣目天王的設計思路時,有提到廣目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這並沒有錯,問題是出在後文講解符咒的那部分。要知道佛教壓根就沒有符咒這套東西,更別提道教那套符咒顏色制式和符咒上的法印造型了。

符咒顏色制式

道教部分法印
另外,符咒是中國特有的產物,霧子之所以用符也是阿倍仲麻呂學會泰山府君祭後,將其改造傳給後人,比如他的孫子安倍晴明,後來才有了神道教陰陽師的符咒一說。

神道教符咒
佛教這種外來宗教與符咒唯一沾邊的也是後來的民間教派——普庵派(普庵法脈),不過那也是融合法教、道教的產物,和佛教本身關聯不大。因此,雷火在廣目天王這裡強調祂使用的是符咒,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普庵派符咒
參考:
文獻參考:
[1].孫文起.《白澤圖》與古小說志怪淵源[A].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28(10):75-78.
[2].仝朝暉.明代白澤圖觀念與真武大帝信仰——鄠邑渼陂湖畔的白澤古石雕考釋[J].美術大觀,2024,108-113.
[3].夏鳳連.中國傳統吉祥文字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海,2012,09.
[4].欒鈞鈺,楊潔.中國古代服飾文字紋的變化規律及研究綜述[A]. 服裝設計師,2023,09(016):94-99.
[5].熊澤美弓.白澤避怪図を広める人々―山嶽信仰と白澤避怪図―[J].愛知県立大學文字文化財研究所,2017,47-65.
[6].周西波.《白澤圖》研究[J].中國俗文化研究,2003(0):166-175.
[7].楊明璋.《十吉祥》與《佛說阿彌託經》講經文[J].敦煌學輯刊,2018,3:149-159.
[8].何凌霞.“白澤”考論[J].雲夢學刊,2013,34(06):50-53.
[9].佐佐木聰.法藏《白澤精恠圖》(P.2682)考[J].敦煌研究,2012,133(03),73-81.
[10].李威.“九老仙都君印”鈴印織物考釋[A].東南文化,2017,260(06),86-90.
書籍參考:
[1].欒保群.中國神怪大辭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2].張雲.《中國妖怪故事》[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03.
[3].鳥山石燕,蘇阿亮.《中國妖怪事典》[M].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7:170.
[4].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53.
[5].回顧.中國古代美術經典圖式·紋樣卷[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5.
[6].陸曄,陸原.中國紋樣圖典·中冊[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
[7].吳山.中國紋樣全集 宋·元·明·清卷[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
[8].黃清穗.中國經典紋樣圖鑑[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9].皇甫江.中國刀劍[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7.
[10].彭鵬.刀兵相見:近五百年中國戰場輕兵器[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11].劉曉明.中國符咒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12].陳永正.中國方術大辭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13].任宗權.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古籍參考:
-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釋文.南宋建安巾箱八行本.尚書註疏.關西大學藏.
- .晉.郭璞注.明萬曆二十八年閩格古齋刊本.山海經.
- .東晉.葛洪撰.清朱記榮校.清嘉慶時期刊.抱朴子.內外附篇.
- .唐.敦煌石窟.白澤精怪圖.法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圖書館藏.
- .唐.敦煌藏經洞彩色白澤畫像.大英博物館藏.
- .唐.玄宗撰.唐六典.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
- .後晉.劉昫撰.明葉石君校.舊唐書.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宋.王欽若撰.明文翔鳳校.明黃國琦疏.明崇禎十五年刊本.冊府元龜.
- .北宋.張君房輯.明萬曆時期張萱清真館訂刊本.雲笈七籤.
- .明.胡文煥刻.格致叢書刊本.新刻山海經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明.韓邦奇撰.1521年.洪範圖解.
- .明.璩崑玉纂.明沈際飛增刪.明崇禎天祿閣藏板刊本.古今類書纂要.國家圖書館藏.
- .明.出警入蹕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明.胡廣.等奉敕撰.明永樂十三年內府刊本.周易傳義大全.
- .清.張英.等奉敕撰.清康熙四十九年序刊本.淵鑑類函.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
- .江戸時代.福原五嶽.白沢避怪図.大英博物館藏.
- .江戸時代.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江戸東京博物館藏.
[18].江戸時代.寺島良安.倭漢三才図會.國立公文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