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絕地潛兵2》因為強制綁定PSN的風波,引爆了玩家的不滿,其Steam的評價一夜之間從多半好評直接衝到多半差評,直到製作團隊和索尼宣佈讓步。遊戲發售三個月來,製作團隊諸多“啥好用就削啥”的平衡調整補丁,也讓一些怨氣滿滿的玩家把目光投向了《深巖銀河》、《暗潮》、《星河艦隊》等同類遊戲。
但在玩家和製作組激情對線的時候,我卻在想別的事:“假如《地球防衛軍6》的Steam版提前到今天發售,該有多好呀。”
《地球防衛軍6》5月發佈的英文宣傳片也模仿了此前《絕地潛兵2》大火的“徵兵廣告”
《地球防衛軍》系列和《絕地潛兵2》有很多相似點:它們都是第三人稱射擊遊戲,都以多人合作PVE為主要玩法;敘事風格上都用了諷刺、誇張和黑色幽默等手法;二者都有大範圍高傷害的爆炸武器和全額友傷機制,聯機時事故頻出,既混亂又歡樂。
但他倆的商業成績卻不可同日而語。《絕地潛兵2》發售三個月即突破千萬銷量,而《地球防衛軍》系列上一次開香檳,還是《地球防衛軍5》在發售5年後終於突破了100萬。
單論“好玩”這點,我個人更欣賞《地球防衛軍》系列,其中一個原因是《絕地潛兵2》作為一個長期運營的服務型遊戲,在數值上過於謹小慎微了。不難看出團隊期望通過控制玩家的強度,保證玩家不會在短時間內把遊戲內容全部體驗完,給下個版本的內容更新爭取更多的時間。
這種謹慎體現在實際遊戲中,就不免有些“扣扣索索”:玩家手中的武器,手感好的往往火力疲軟、難以應對高難挑戰,火力強的卻有各種各樣奇怪的癖性需要適應,還可能在下個版本慘遭削弱。明明應該是個“解壓”遊戲,玩著卻處處受限,總讓人憋一口氣,痛快不起來。
相較而言,整體風格更偏日式搞笑的“胡來”,也沒有長期更新壓力的《地球防衛軍》就顯得放得開手腳很多。
在《地球防衛軍》中,誇張的武器裝備比比皆是,比如同時鎖定超過30個目標的單兵導彈發射器、爆炸半徑數十米的火箭筒、一口氣叫出十來架戰鬥機洗地的戰場支援等等。遊戲中還有眾多載具,從小摩托到致敬《環太平洋》的巨大機器人都可以讓玩家親手操縱,這陣仗就算放到電子遊戲中也屬於武德充沛的那一掛。甚至當我玩習慣了《絕地潛兵2》後,再玩《地球防衛軍》都有些不適應:“我這個火力是不是強過頭了?”
不過看到屏幕上鋪天蓋地的敵人,這份顧慮又顯得有些多餘,《地球防衛軍》系列最不缺的就是敵人,一眼看不到頭的蟲潮和一炸就塌的高樓都能讓人轟個痛快,遊戲後期也不乏能力出眾、需要針對的“精英怪”。更別提遊戲有著超過100個關卡、5級不同難度和四個風格迥異、武器性能大不相同的兵種,一點不怕玩家沒得刷,只怕玩家刷不過來。
但好玩歸好玩,我想安利給朋友的時候,卻總是處處碰壁,畢竟《地球防衛軍》的賣相著實不佳。
同樣是在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中和漫山遍野的蟲潮戰個痛,但把《絕地潛兵2》和《地球防衛軍6》的實機截圖放一起對比,卻彷彿讓人看到了超過10年的代差。
上圖:《絕地潛兵2》。下圖:《地球防衛軍6》
落後的畫面並不是唯一的問題,地球防衛軍的美術風格也比較偏門:前期敵人就是螞蟻蜘蛛的巨型版、充滿復古風格的圓盤UFO等等。對於喜歡特攝和B級片的玩家來說,這種土味摻雜Cult風的美術就是他們想要的菜,但是那些尋求寫實畫風和代入感的朋友眼中,《地球防衛軍》撲面而來的只有廉價感。
地球防衛軍系列最早發家就源於PS2的廉價遊戲大類“SIMPLE2000”,也算是一種“祖宗之法不可改”
遊戲機制上的“年代感”也是一個挑人的因素,比如現代遊戲大多有著檢查點的設置,避免玩家在關卡最後不慎翻車功虧一簣,《地球防衛軍》系列卻依舊停留在“失敗即重開”的時代中。像是拾取紅箱子提升最大血量、沒有采用流行的越肩視角、需要手動建立房間且沒有斷線重連的聯機模式等都考驗著玩家的耐性。
《地球防衛軍》系列像是活在2024年的活化石,只有能堅持跨越畫質、美術、系統和手感多重阻礙的玩家,才能逐漸體會到遊戲的樂趣。這麼一個遊戲,想要它變成“熱銷爆款”,不免有些痴人說夢。
一旦看到這個界面,就說明一整關都白打了
《地球防衛軍》系列的製作團隊也曾和外包團隊配合,製作出了《地球防衛軍:鐵雨》。這個外傳遊戲使用了虛幻引擎提升了畫質,美術風格和遊戲機制也大幅“現代化”,一看就知道是想要服務到更多大眾玩家。但從遊戲的實際體驗和Steam上“褒貶不一”的評價來看,這個外傳也和很多類似的作品一樣遇到了“定位危機”:丟掉了關鍵的核心賣點,變成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庸作。
老實說,《地球防衛軍》系列現在的處境並不需要我杞人憂天,作為一個小眾IP,它有著忠實穩定的受眾,突破百萬的銷量也是很多小團隊不敢想的成績了。說到底,盼望來個“黑天鵝事件”讓它一夜爆火,不過是我想多抓幾個朋友聯機的私心罷了。
今天鴿了。 ——Caesar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