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文
調氣煉外丹圖,載於《調氣煉外丹圖式》。此書為清代坦夫編,王壽傳。
坦夫,一名自新,生平無所考。王壽,字映山,號煉石居士。十六歲時,王壽父母雙亡,即外出謀生,曾主宿州漕政,後退歸故里。“謹嗜慾,節飲食,以攝生養氣為事”,按照坦夫氏調氣外丹圖法緞煉,“頗有奇驗”。香茜序雲:“此誠探天地奧義之奪書也。調其氣無暴其力,養其子以培其母,....氣積則神全,神全則形駐,豈非長生之真訣戰!”道光辛丑(1841)年,王氏將坦夫外丹圖公佈於眾,名曰《調氣陳外丹圖式》。
該書介紹了三套調氣功法,共二十二式,每式皆有彩繪圖畫和圖說。其書開始提出行功的注意事項、行功階段以及練功的作用等,強調“凡行此功者,須於潔淨處,面向東立,舌舐上顎,調其氣息、任其出入。首微仰,目微上視,通身不可用力。一有用力,則氣不貫至手拳矣。每行一式,須默數七七四十九字。畢,即接行下式,不可間斷,斷則氣散矣。每行一式,惟思手拳用力。行第一套十二式,須數日方可行第二套五式,又五七日方可添行第三套五式。速者半月全行;遲者二十方能盡用。欲行此功,須戒房帳。五十日方上頂上之力;百日之內,晝夜須行七次。每日可食五頓。百日後,弱者力可五百觔;壯者力可千觔。若老弱不能習勞者,惟行頭套,日食五頓,亦可強健益氣。”現據該書道光辛丑刊本所載圖摹繪。
第一套
第一式
面向東立,頭微仰,目微上視,兩足與肩齊,腳站平不可前後參差,兩臂垂下,兩肘微曲,兩掌下按,十指朝前,從一個數到四十九。每數一個數,十指想往上蹺,兩掌往下按,數四十九個數,即四十九次蹺按也。蹺,翹也(見圖1)。
第二式
接上式,即將八指收為拳,掌背向前,兩拇指朝身,每數一個數,捏拳一緊,兩拇指蹺一蹺,默數四十九個數,即緊曉四十九次。(見圖2)
第三式
接上式,將拇指疊在中指中節上為拳,趁勢往下一擰,使微曲之肘伸直。虎口朝前,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見圖3)
第四式
接上式,將兩臂平抬起,伸向前,拳心相對,相離尺許,拳與肩平,兩肘微曲,默數四十九個數,拳加四十九緊。(見圖4)
第五式
接上式,將兩臂直豎起,拳心相對,虎口朝後,頭向後仰,兩拳不可貼著,亦不可遠離,數四十九個數。每字拳加一緊。(見圖5)
第六式
接上式,往下收兩舉,使舉對兩耳,高耳寸許,肘與肩平,虎口朝肩,拳心朝前,每數一個數肘尖往後用力,拳加一緊。(見圖6)
第七式
接上式,身微前合,以腳跟離地為度,趁勢即將兩臂伸直,與肩平,虎口朝上,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見圖7)
第八式
接上式,將兩臂轉向前,與第四式同,但此兩拳相近,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見圖8)
第九式
接上式,將兩拳收回,向胸前乳上一抬,即翻拳,拳心向前,往上抬起拳背對鼻尖,兩拳相離一二分許,頭往後仰。默數四十九字,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見圖9)
第十式
接上式,將兩拳分摔開,肘與肩平,肘尖想往後用力,兩小臂直豎起,拳心向前,虎口遙對兩耳,默數四十九個數,每數一字,拳加一緊。(見圖10)
第十一式
接前式,將兩拳翻轉向下至肚臍,兩食指之大節與臍相離一二分,默數四十九個數,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數畢,吞氣一口,隨津以意送至丹田。如此吞氣三口。(見圖11)
第十二式
吞氣三口後,不用數數。將兩拳鬆開,兩手垂下於身側。然後,手心向前,往上端,與肩平,腳跟微起,以助上端之力,如此三次,俱如平端重物之用力也。再將兩手握拳,舉起過頂,同時用力摔下,如此三次。先左足後右足。各蹬三次。最後,靜坐片時以養氣。(見圖12)
第二套
第一式
接第一套第十一式,吞氣三口後,將拳伸開,手心翻向上,端至乳上寸許,十指尖相離二三寸許,默數四十九個數,舒數一個數,手心翻平,想氣貫指尖。(見圖13)
第二式
接前式,將兩手分開,胸微向前合些,手掌手指每數一個數想往後往上端,共數四十九個數。(見圖14)
第三式
接前式,兩臂平轉向前,每數一個數,常想氣往十指尖上貫,手掌朝上微端。(見圖15)
第四式
接前式,兩手為拳,撤回,拳心朝上,拳背朝下,兩肘尖過身後。每數一個數,拳加一緊,以臂不可貼身,亦不可遠離。(見圖16)
第五式
接前式,將兩拳伸開,十指朝上,手掌向前作推物狀,以伸臂將直為度。每數一個數,掌往前推,指尖往後用力。數四十九個數。然後,接做第一套第十一、十二式,收功。(見圖17)
第三套
第一式
接第一套第十一式吞氣後,將拳伸開,手心朝下。兩手抬起至胸前乳上,趁勢兩膝往下一蹲,腳尖略分開些,腳跟離地二三分,兩手指離二三寸,每數一個數,兩腳尖想往後用力,十指尖想氣貫至尖上。(見圖18)
第二式
接前式,將身一起,趁勢右手在內,左手在外,右手掌向左推,左手掌向右推,每數一個數,右手掌向左用力,指尖往右用力,左手掌向右用力,指尖往左用力。共數四十九個數。(見圖19)
第三式
接前式,將兩手分摔開,兩臂與肩平,手心朝下,胸往前後,每數一個數,兩手往上往後用力。(見圖20)
第四式
接前式,左手連臂在上,右手連臂在下,左手背朝右,右手背朝左,兩手連臂皆曲回,每數一個數,想氣貫十指尖為度,兩臂不可貼身。共數四十九個數。(見圖21)
第五式
接前式,兩臂垂下,手心翻轉向後,肘曲,十指朝下曲,每數一個數,想氣貫十指為度。共數四十九個數。
然後,第一套第十一、十二式那樣,吞氣平端摔手蹬足。最後,面東靜坐片刻,不可用力說話。(見圖22)
如要貫氣上頂,須在十五天後,行功至第三套一蹲之式(第一式)時,眼往上瞪,牙關咬緊,將頭左右扭三次,用意念貫氣上頂,則自上頂。至六十天後,將氣用意念貫入下部。則下部上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