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風格
今年裝機方案顯然已經偏向AMD全家桶,對於遊戲玩家而言,CPU不僅有性價比更高的9600X,發燒級亦有9800X3D撐起半邊天,A卡亦有不錯的選擇,主打4K遊戲性價比——RX 9070/9070 XT,馬上也會迎來新的甜點卡,反觀N卡多多少少都有擺爛的感覺~

另一方面,近幾年裝機方案大多數都是清一色的側透海景房,說實話最近有點審美疲勞了,搜尋一番發現追風者推出了XT M3小旋風機箱,不僅有主流鋼化玻璃款,還有主打散熱性的封閉鋼板黑色款,這種復古亦可稱作為“老實人”風格很迎合理工男的胃口。

配置單
CPU:AMD銳龍 7 9800X3D
主板:華擎B850M Pro-A WiFi
散熱器:追風者M25 G2黑旋風360一體式水冷黑
顯卡:XFX訊景RX 9070 XT海外版
內存:宏碁掠奪者Hera影鋒DDR5 6400C30 16GB*2潛影黑
固態:宏碁掠奪者GM7 2TB
機箱:追風者XT M3小旋風黑色非側透版(標配120-M25 PWM風扇X2)
電源:追風者AMP 850GH金牌全模組
風扇:追風者M25反葉X3聯+正葉X1二代積木風扇黑
整機展示

整機作業如上,機箱就是來自追風者的XT M3小旋風非側透版,它最大程度優先保證散熱性,ARGB燈光僅剩側板CPU散熱孔和底部區域可見,自然是低調,事實上如果以後覺得膩了,也僅需替換鋼材側板為鋼化玻璃就好了,兩個版本模具就是通用的。

卸掉側板後其實就是鋼化玻璃版本的模樣,拆卸兩側板的時候需要先移除頂部面板,因為除了快拆結構還外加了一顆螺絲鎖死,不愧是理工男思維——設計足夠穩健的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I/O接口的Type-C接口居然是20Gbps速率的,這在300元以下價位的機箱是相當罕見的~

面板都是快拆結構好評,非側透版還額外附贈了兩枚120-M25 PWM風扇,它們安裝在前部保證機箱整體會有一定的進風量,鋼化玻璃側透版就需要自己額外加裝了。

主板是華擎B850M Pro-A WiFi,這是一款定位耐用性和性價比結合的MATX產品,自然就是無光+純黑設計。

CPU是銳龍7 9800X3D,選擇了追風者M25黑旋風360這款水冷來壓制,可見最大亮點是冷頭自帶VRM輔助散熱。有VRM散熱風扇的產品並不少見,少見的是性價比款,畢竟有這種冷頭主動散熱的,大多數是更高端的帶屏幕水冷。
其次,XT M3小旋風非側透版,正好側板散熱孔就是正對著這個VRM輔助散熱風扇,個人願稱之為完美契合~

機箱尾部安裝了一枚追風者M25二代積木風扇,採用出風方式安裝(或者吸風,哪種好自行驗證),結合VRM輔助風扇可以為主板MOS供電提供絕佳的散熱,後面測試就可驗證這點。

內存是宏碁掠奪者Hera影鋒DDR5 6400C30 16GB*2套裝,這顆9800X3D早就驗證過可以穩定同頻6400,所以才確定選這款內存,C30時序也基本能吃滿X3D了,不是非要追求6400C28的,邊際效應明顯得很~

顯卡就是XFX訊景RX 9070 XT海外版,同屬於低調簡潔的風格,紅色區域的是磁吸可拆卸的側翼,和整機統一的紅色光效對上了,這款機箱也是有自帶簡易顯卡支撐架,不然顯卡在視覺效果上絕對是歪的。

底部安裝了追風者M25反葉X3二代積木風扇,可以給顯卡提供足夠的進風量,這個配置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XT M3小旋風背面設計也蠻有心思,從正面來看就能發現電源倉是隱藏結構,下方是直接劃分了理線倉且有遮線背板。另一方面得益於足夠的背部空間,走線是相當舒服,基本不需要特意去理線。
硬盤位是支持2*SSD(左側)+1*HDD(右側),硬核也是接了2*SSD,不過為了方便接線,挪了一個到HDD安裝位而並非疊加安裝。
部分裝機配件介紹

CPU就是銳龍7 9800X3D,擁有3D V-Cache技術打造的大緩存,往後幾年打遊戲選它都不落伍,如果主板供電再好一些的話,個人更推薦直接上銳龍9 9950X3D,那就真的是戰未來了,它比9800X3D還真沒貴多少。

華擎B850M Pro-A WiFi這款主板,華擎Pro-A系列一直都是屬於入門款,但這款產品多少就有妖板的味道了。
整板採用純黑+無任何自帶RGB燈光區域設計,供電上橋和下橋、一組M.2和PCH都有散熱馬甲覆蓋,配備2*CPU FAN和3*CHA FAN,擁有3*ARGB+1*RGB LED接針,還有簡易DEBUG燈和前置USB 3.2 GEN 1 Type-C接口。

華擎B850M Pro-A WiFi供電覆蓋了一定面積的散熱馬甲,擁有8+2+1相供電,MOSFET還是屬於Dr.MOS整合型,具體多少A沒有細查,搭配8+6pin CPU供電。雖然供電設計不亮眼,但可提前告訴各位,確實能跑滿9800X3D了。

四組DDR5內存插槽,標稱最高是支持DDR5 8000+MHz,最大兼容256GB,支持AMD EXPO技術,入門款也能支持到8000+頻率還是很給力的,它是屬於6層PCB設計。

擴展槽方面,華擎B850M Pro-A WiFi配備一根擁有金屬加固的PCIe 5.0X16顯卡插槽,下方則是PCIe 4.0X4的短槽。至於M.2插槽是真給足了——配備一組PCIe GEN5X4和兩組PCIe GEN4X4,當然M2_3插槽和PCIe 4.0X4短槽是共享帶寬。

主板I/O接口沒有預裝擋板,畢竟這麼妖了也不能奢望太多啊。華擎B850M Pro-A WiF配備Wi-Fi6E無線網絡(通過主板上的2230 M.2插槽預裝)、1*BIOS Flashback按鈕、1*HDMI 2.1、1*DP 1.4、1*USB 3.2 GEN 2 Type-A、1*USB 3.2 GEN 2 Type-C、4*USB 2.0、2*USB 3.2 GEN 1、RJ45 2.5G網口以及三組音頻口(ALC897),整體配置來看也不落伍。

追風者M25 G2黑旋風360水冷,定位是一款實用性結合特色ARGB燈光的產品,比如標配理線管夾、螺絲蓋板、VRM輔助風扇、積木冷排扇、ARGB無限鏡、銅底針對性優化等,不過出廠並沒有預裝好風扇。

冷頭部分是高導流風扇蓋,下方配備一枚60mm PWM無限鏡ARGB主打風量的散熱風扇,可以為VRM和內存部分散熱,具體效果可以參考測試部分。

三枚M25G2-120積木風扇作為冷排扇,出廠已經拼接好,也是擁有ARGB無限鏡的設計,風扇之間通過一根線材連接,轉速可達到2000RPM,提供72.72CFM最大風量和2.51mmH2O最大風壓。

風扇和冷排安裝一起的效果,接線還是比較方便的,通過一條Linq6轉接線匯在一起,轉接線留有5V燈光控制器專用接口,主板不支持5V燈效也可兼容。

本次安裝的風扇就是追風者M25反葉X3聯+正葉X1二代積木風扇黑,參數和設計和M25 G2黑旋風360水冷那一套基本一致。

電源是追風者AMP 850GH這款,整體尺寸設計為140*150*86mm屬於緊湊型,電源通過了ATX 3.1和80PLUS金牌認證,能承載2X整機功耗和3X顯卡峰值功耗,電源擁有全日系105℃電容加持,提供8年質保。

全模組接口設計,具有明顯的分區標識,包括五組CPU/PCIE通用接口、兩組24pin主板供電接口、五組SATA/MOLEX接口以及一個原生支持600W的PCIe 5.1 12V-2x6 16pin接口。

電源AC接口旁邊有一個支持一鍵開啟風扇智能ECO開關,按下後啟用ECO模式在50%負載下可實現0dBA噪聲輸出,保證使用環境儘可能舒適同時又延遲壽命。

配件方面,追風者AMP 850GH提供全套蟒紋定製線,質感出色,除此之外還有理線梳、魔術紮帶、常規紮帶、U型剪刀這些實用性裝機配件。
性能測試

進系統之前,先把華擎B850M Pro-A WiFi的BIOS更至最新版本(3.20,支持AGESA 1.2.0.3a),華擎BIOS設計方面,可在簡易模式下功能很精簡,日常基本要有的EXPO開關和PBO AUTO/ENABLE都有,不過就沒有提供復風扇曲線可調了。

超頻工具裡面,除了常規的內存相關設置,還有Gaming Mode(針對X3D)、TDP to 105W以及ZEN 5 GAMING優化選項,最後一個選項開啟後可顯著降低ZEN 5 CPU核到核之間的延遲。

在EXPO設置下方,還有一個華擎主板專門開發的內存優化功能,開啟後通過優化tWR、tRFC1/2、tRFCSb等小參來提升內存性能,分為Competitive和Aggressive(更激進的檔位),御三家主板其實也有類似的功能,沒想到華擎也有呢。

測試配置和環境,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本,顯卡驅動是AMD Adrenalin 25.3.2 Optional版本,測試室溫大致為27℃。

前面已經多次強調這臺主機強大的散熱性,首先就通過十分鐘CINEBENHCH R23多核循環項目進行烤機驗證,在PBO ENABLE檔情況下,9800X3D全程可跑穩5.14GHz頻率,CPU二極管溫度最高僅為85℃,此時CPU功耗為158W左右,使用熱成像儀觀察主板MOS供電處,可見最高溫度是52.5℃,足以說明水冷VRM輔助散熱有效性和機箱風道的優秀。

經過CINEBENHCH R23長達十分鐘的多核循環後,9800X3D最終得分為22743 pts,和單論多核成績無疑是一致水平,說明主板是可完美驅動9800X3D,至於單核成績為2094 pts也是正常水平發揮。

如果覺得PBO ENABLE檔保守,也可以進行常規的負壓操作,這顆9800X3D體質就很好,直接可穩定-30負壓值,最終在十分鐘CINEBENHCH R23多核循環項目中穩定5.35GHz頻率,CPU溫度和功耗基本也沒有變化。

接下來顯卡穩定性就通過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進行,可見這款9070 XT通過率達到了99.5%之高,最佳和最差循環分數差距不足1%,GPU最高溫度為57℃,顯存最高溫度86℃,風扇轉速最大僅為1629RPM,這款海外版在沒有配備均熱板情況下,也能把顯存溫度壓到90℃以內,算是眾多9070 XT之中的強者,如果追求更好效果可選擇有均熱板的海外版PRO。

9800X3D+華擎B850M Pro-A WiFi+DDR6400C30 EXPO配置,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9800X3D+華擎B850M Pro-A WiFi+DDR6400C30 EXPO配置(開啟Aggressive),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從以上理論對比測試中能看到,華擎這個內存優化功能主要針對的是內存延遲,對遊戲玩家會更有利,開啟後相比EXPO可以明顯降低5ns左右,而讀取、寫入和複製性能提升不算很明顯,各位也可以嘗試一下,還算挺穩定的功能。

9800X3D和9070 XT的組合,應付一些內容創作生產力同樣可勝任,在UL Procyon的視頻編輯基準測試,這套硬件組合得分51262,具體來看,導出H.265格式的4K視頻結合CPU和GPU引擎加速,也僅需43秒。相比多出一個“9700X”的9950X3D也僅有12%差距(個人親測),這是因為測試的Adobe Premiere Pro對於核心數量利用有限。

接著使用LM Studio測試一下DeepSeek-R1-Distill-Qwen-32B-Q4大語言模型,雖然9070 XT只有16GB顯存,但也可以協同CPU來加載這種超綱級別的模型,加載完成後,向DS詢問了一條關於貪吃蛇代碼的問題,最終推理速度為4.75 tok/sec,屬於基本可用的情況吧。

《刺客教條:影》4K預設極高畫質+FSR質量+幀生成
9800X3D+9070 XT+DDR5 6400C30 16GB*2平均幀率為113fps,1%LOW幀為95fps

《絕地求生》4K自定義材質、可視距離和抗鋸齒畫質
9800X3D+9070 XT+DDR5 6400C30 16GB*2平均幀率為269fps,1%LOW幀為238fps

《決勝時刻21:黑色行動6》4K預設極致畫質+FSR 4質量+幀生成
9800X3D+9070 XT+DDR5 6400C30 16GB*2平均幀率為159fps,1%LOW幀為129fps

《最後的生還者2》4K預設非常高畫質+FSR 4質量+幀生成
9800X3D+9070 XT+DDR5 6400C30 16GB*2平均幀率為138fps,1%LOW幀為102fps
最後測試環節也跑了目前比較熱門的四款遊戲項目,還有兩款還是支持FSR 4技術的,這套硬件組合無疑是暢玩4K各類遊戲的,留意到OSD監測的話,能看到顯卡跑遊戲時可比壓力測試溫度更低一些的。
結語
以上就是這次裝機的折騰全過程分享了,9800X3D跑滿也僅需150多W,所以用供電規格不高不低的華擎B850M Pro-A WiFi搭配就挺好,板子本身具備3組M.2插槽、I/O擴展性也OK,後續好幾年都不需要更換板U平臺了,顯卡方面選擇9070 XT無疑是目前4K性價比遊戲玩家的佳選,不需要過多解釋了吧。

這次比較有亮點的還有追風者XT M3小旋風這款機箱,尤其是非側透版,配合自家的M25 G2黑旋風360水冷以及風扇套裝,整體散熱效果很出色,而且功能和設計在300元價位以內確實一流。不知道各位是否喜歡這種“老實人”風格的裝機方案,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HardCore 原創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