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G演出分析:《月姬 Remake》第一章校園劇情演出編排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3-18 18:32:37 作者:普通人toru Language

初體驗中感知到的演出編排,完全沒有接觸過原作。目前流程第一章都還沒結束,玩到這裡就開始瘋狂在意演出編排了。

一、靜態圖像表現對話演員站位調度

段落劇情是上學第一天,主人公的班主任消失,出現了在連環殺人魔事件遇害的傳聞。
男主和基友在討論傳聞的內容,突然有第三人插入。
基友一對一對話鏡頭,接入心理活動回憶的前後,採用全屏黑屏的淡入淡出來實現,以阻斷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心流。
從回憶插圖回到教室場景時,為了表現沉思之後,喃喃自語的狀態,沒有直接呈現基友,直到基友回答我的問題。
而後是引入插入對話的第三人。
①先在畫外呈現臺詞和配音。
②直接用兩個完整的鏡頭畫面進行交叉疊化(類似剪輯兩段拍攝的影像)
這兩個鏡頭的組成部分並不是兩張圖片,而是第一個鏡頭的立繪+背景圖,第二個鏡頭的特殊角度立繪+背景圖。
直接採用兩張圖片的方式會大幅增加包體容量不說,這裡切換第二個鏡頭時,還移動人物立繪實現了一些切換的運動效果。在起幅出現兩個新的立繪時,立繪是圍繞著先前鏡頭中心位置的消失立繪站立的,切換中途,兩個立繪會從兩側的位置向中心略微移動,模擬了視線向後聚焦的效果(類似於攝像機變焦時的呼吸效應
)。沒有特別的實際意義,就是會比較有運動感
③疊化切換回正常的AVG平面站位。

二、靜態表現主人公走位和視線的調度

劇情段落為上午課程結束,主人公去吃午飯時在走廊裡碰到學姐的過程。
第一個鏡頭切近景,呈現內心獨白過程中鏡頭平移,基本的鏡頭運動技巧。
選項彈出前切回全景。選擇3後,淡出畫面,從走廊的一角淡入。構圖看不見走廊本身,而是窗戶,避開了人群和即將到來的對話,更接近“一個人”的狀態。因為此時主人公確實是獨身一人隨便遊蕩,臺詞為內心獨白,解釋畫面中沒有呈現的一些環境信息。
疊化到走廊空鏡,內心獨白直接陳述看到了前方的學姐。
對學姐的呈現方式非常獨特,是採用了主鏡頭推鏡+畫中畫表現遠處局部插片的形式。
走廊推鏡的同時(向前移動背景圖,而不是移動鏡頭),將學姐和走廊深處的背景圖融合的切片淡入呈現。由於沒有移動鏡頭,在推鏡的同時,視線的焦點已經正好落在了走廊遠處消失點。此時,學姐和背景圖切片的組合淡入在消失點處,和鏡頭的相對位置不變。靜態的學姐和背景切片,在動態推鏡頭的整體全景背景圖中得到動靜對比下的矚目。
這裡的視線引導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不過最終融合的畫面有一些些許怪。通常的製作方式應該是:推鏡的同時,在即將推到盡頭時,讓學姐出現在遠端。鏡頭的落幅不是一個合成畫面,而是背景圖局部+立繪。但如果這樣做的話,在影視中這就是一個運動距離或焦距變化非常長的長鏡頭,通常不會這麼做,而是直接讓學姐在靜止的人群中做一些大動作(比如到處尋找男主的教室),讓學姐在畫面中得到視線焦點之後,就直接切到中景。
因為遊戲的背景圖中沒有人群,所以可以理解這種做法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類似的視線引導效果,能讓這種編排解釋得通
學姐的表情變化預示了下一步的動作,所以後續就可以直接把背景圖切回全景(主人公攝像機正常視點位置),然後讓學姐立繪直接閃現到眼前,而沒有多餘的運動和過渡。

三、對話鏡頭中的“話題討論”調度

這一組鏡頭實際上是和“一”形成對比,呈現出不同的演出編排方式。在“一”的站位編排中,“我”聯想到回憶中的街道,於是將教室和基友全部忽視掉了,即使是回到教室之後,眼神也沒有直接看到基友。
而這裡,因為是共同回憶和討論街區(基友住的地方),則採用了不一樣的編排方式。
從交談中直接疊化過渡到話題所談及的街區。
基友也很自然地直接出現在街區的背景圖上,所有人都可以自然地插入對話。同時退出對話時不會有任何隔斷,只是回憶背景圖消失,就回到了教室裡。和“一”的鏡頭編排進行對比,可以看出這些對話橋段都有細緻的設計。這也是我初玩《魔法使之夜重製版》和《月姬重製版》最先感受到的,演出的突出優勢。

四、平面背景圖構建故事空間:水平鏡像的走廊

如題,一開始真愣了一下沒看出來,想怎麼畫的那麼完美。
現在回顧,感知不到是同一幅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走廊右側的這一組鏡頭(也可以視作一場),總是專注於窗戶和走廊盡頭,所以視覺從沒注意到過右邊的綠色黑板。180°調轉過來以後才看到了大塊的綠色。

五、影視級AVG的魅力:抽象融合,不強行用2D背景圖擺放構圖

大多文字AVG要麼直接用平面和文字進行表達;要麼還是以攝影的邏輯去搭建紙片,形成皮影戲一般的效果。
比如《碧藍檔案》就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一般的平面擺放方式,以及紙片的運動、特效來進行一些生動的呈現;偶爾耍一把運鏡,比如“運動會”活動劇情在玩扯大將頭巾的那個競賽(不知道叫啥運動……)時,就用大量的鏡頭運動來表現高度和運動,還有一些很顛的影分身效果……這樣的表現力其實也已經很強了,讓《碧藍檔案》能夠拿到很多敘事相關的獎項。音效+紙片抖動+心情氣泡的呈現方式在大量文字、低成本演出的基礎上實現了和諧的聲畫效果,傳播非常有效、直接。
而型月顯然有完全不同的做法。截取在食堂吃飯時的兩個特殊鏡頭為例。
①基友大談和學姐認識的經歷,以及誇獎學姐時,將視覺的焦點放到了學姐身上(基友你擋住我看美少女了)。作為被談及的對象,給到反應鏡頭再正常不過,這裡鏡頭非常美。
②銜接下一個鏡頭,見下圖,就初見演出編排的端倪。
①號鏡頭是一個近景,所以採用了比較長焦的FOV,只有一小塊背景在後面,很正常的處理方式。
②號鏡頭將背景圖切回了全景,但是人物比例不變,就形成了這樣錯位的奇妙構圖。經過背景圖的縮小,玩家可以清楚地感知到,這是一個更大景別的鏡頭,沒有剛才“基友談論學姐”時,聚焦在臉紅的學姐上面,那種近景鏡頭的秘密感(因為人物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鏡頭切到一個特寫、一個局部,然後背景圖視野變得特別小,明顯是一個“心理鏡頭”。觀眾細想肯定知道這是一個虛假的畫面,現實中不會出現這樣的視野,但是體現了人物在交談中關注著某一個點的心理活動;也是讓觀眾間離出現實視覺框架,讓你知道①號鏡頭是一個攝影視覺奇觀——特寫鏡頭,表現學姐害羞時那種偷偷摸摸的秘密感)。
但是隨著景別從秘密的長焦鏡頭切回一個全景背景圖,人物比例並沒有變化,可以看到①圖中兩人坐著的位置還大致是對應著座椅,但是這裡已經完全離開座椅了。
在我看來,這保證了AVG關注角色對話的基本美感,又用抽象的方式表現了一種影視鏡頭的構圖。即使兩人的位置關係和畫面佔比完全沒有變化,背景圖卻縮了幾倍,但觀眾還是能辨認出兩人的站位就是斜對著“我”坐在食堂桌邊的透視比例
所以兩個鏡頭的構圖就完成了這樣的效果:
1、人物始終是大比例處在畫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形象和表情;
2、有景別的變化,能感受到近景那種害羞的秘密感只看到了基友半個頭的我是個盯著學姐的色魔。表現出了“影視鏡頭”的構圖
3、人物立繪之間的位置關係和比例大小,呈現出了真實攝影、3D攝影下正確的人物位置關係,用靜態紙片表現出了“影視鏡頭”的空間感

六、又一段主觀鏡頭的心理表達

用AVG演出分鏡表現第一人稱視線和對話關係:
①正常平面對話;
②交叉疊化到一個桌面的鏡頭,表現出“我”在學姐害羞的氣氛之下,為了掩飾尷尬,就避開了視線,低下頭直接開始乾飯。
③咖喱飯特寫。“我”的視線在飯上,注意力在自己腦內。(忘記截圖了)。
④學姐從害羞中大腦飛速運轉,開始向我搭話。學姐立繪直接就出現在咖喱飯圖層上了(因為“我”此時埋頭乾飯沒有抬頭)。
總體而言,這幾個分鏡表現出的第一人稱視角信息就是:
三人在交談——我避開視線低頭吃飯——我低著頭被cue。
通過幾個鏡頭表現出了“我”的第一人稱視角,整個交談的過程中,“我”的視線變化,和“我”的注意力轉移都通過分鏡切換的形式用圖像表現了出來。
————————————————————
流程就只玩到這裡,期待後續發展。
上一次打開《魔法使之夜》,也是感覺演出非常驚豔,但形式又不相同。
《魔法使之夜》是通過前景、主體、背景三塊紙片的移動,做了很多“3D”運鏡效果,非常具有影視感。
沒有玩過原作,通過這兩部重製版,大受震撼,當年型月的劇本和演出就已經是極高規格的視覺小說了。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