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呢我朋友特別喜歡m1907(醫療兵)這把槍所以重點介紹幾把這個槍的金皮和藍皮
1半自動步槍M1907——老酒桶(The Old Drum)
作為戰地1最稀有的皮膚之一,這把m1907老酒桶直到最近一期的交換中才再次出現,這也著實讓很多人興奮了一陣(BTW:戰地1新經理簡直就是收集黨的福音,各位收集黨們持續關注每週一晚上的交換哦)
言歸正傳,從百度百科上至維基百科及各類軍事網站上的查閱來看,我是完全不理解ea怎麼翻譯成老酒桶的,drum這個單詞有鼓;大桶,軍鼓手,但各方面資料來看更貼近一戰的應該還是我們的軍鼓手這一翻譯,所以我就暫且將其譯為老軍鼓。
軍鼓作為戰爭中的樂器與哨子一樣發揮重大作用,很難想象有人能在幾萬發炮火的洗禮下仍然鎮定自若,甚至有不少人換上彈震症(b站可查閱,最接近殭屍的可怕魔症)。在此情形下,樂器的振奮人心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哨聲的乾脆響亮和鼓聲的慷慨激昂讓士兵們能重拾勇氣爬出戰壕整齊無畏的向敵軍戰壕發起衝鋒。同時這也是那個精神匱乏的年代壕溝裡的士兵為數不多的一些心裡安慰與娛樂工具。(所以請劣勢方的隊長沒事按Q多吹吹哨!戰士們的熱情也是需要提振的!)
(一戰中的哨子上面印有1914伯明翰的標識)
2半自動步槍M1907——藍魔鬼(Blue Devils)
Blue Devils(法語 les Diables Bleus)是阿爾卑斯山獵手(英文:Alpine Hunters )的別稱。他們是法國陸軍的精銳山地 步兵部隊。他們被訓練在山區和城市戰中作戰。
法國在 19 世紀後期建立了自己的山地軍團,以對抗意大利通過阿爾卑斯山的任何入侵。1859-70 年意大利統一,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法國軍隊將這種地緣政治變化視為對其阿爾卑斯邊境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在意大利軍隊已經在組建專門從事山地作戰的部隊(Alpini)的情況下。1888 年 12 月 24 日,第一個山地部隊(“ troupes de montagne ”)軍由 31 個現有Chasseurs à pied(“徒步獵人”/“徒步步槍”)營中的 12 個組成。
最初,這些單位被命名為Alpine Foot Rifle Battalions(“Alpine Battalions of Hunters on Foot”/“Alpine Foot Rifle Battalions”)。後來這被縮短為高山獵人營(“高山獵人營”/“高山步槍營”)。Chasseurs Alpins從成立之初就穿著樸素實用的制服,專為山地服務而設計。這包括一件寬鬆的深藍色夾克和藍灰色馬褲,還有一頂大貝雷帽,上面掛著獵手分支的黃色(水仙花)狩獵號角徽章。他們被認為是第一個佩戴這種頭飾的正規軍事單位。
3 半自動步槍M1907——皮埃羅(Pierrot)
皮埃羅 是啞劇和喜劇的常用角色其起源於 17 世紀晚期在巴黎表演的意大利劇團,被稱為Comédie-Italienne;該名稱是Pierre (Peter)的縮寫,後綴為-ot。他在當代流行文化中的角色——詩歌、小說和視覺藝術,以及舞臺、銀幕和音樂廳的作品——是一個悲傷的小丑,經常渴望愛上哥倫拜恩,而哥倫拜恩常常讓他心碎把他留給小丑. 他不戴面具表演,臉色蒼白,穿著一件寬鬆的白色襯衫,上面有大紐扣和寬大的白色馬褲。有時他會帶著帶褶邊的領口和帽子出現,通常帶有緊身的皇冠和寬大的圓形帽簷,很少有像傻瓜帽一樣的圓錐形。但最常見的是,自從他在讓-加斯帕德·德布魯( Jean-Gaspard Deburau )下轉世以來,他既不戴領子也不戴帽子,只戴黑色無邊帽。皮埃羅的決定性特徵是他的天真:他被視為一個傻瓜,經常惡作劇的屁股,但仍然信任。
在歐洲的藝術舞臺上皮埃羅是一個佔據一席之地的滑稽小丑,他是20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中的所有領域的關鍵人物,即使是卓別林的小流浪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喜劇和多愁善感的類型,也表現出廣泛的願望和行為。卓別林聲稱在第一次扮演這個角色後告訴麥克森內特:“要知道,這傢伙多面,流浪漢,紳士,詩人,夢想家,孤獨的傢伙,總是對浪漫和冒險充滿希望。他會讓你相信他是一位科學家、一位音樂家、一位公爵、一位馬球運動員。然而,他並不在意撿菸頭或搶走嬰兒的糖果。而且,當然,如果情況允許,他會在一個女人的背後踢一腳——但只是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
好了,M1907暫告一段落那就來寫寫大家最喜歡的湯哥吧,最近出了三個交換限定想必這陣子大家也是愛不釋手吧(零件也換差不多了吧)
4 衝鋒槍annihilator——飛蛾撲火(Toward the Flame)
Toward the Flame在維基百科中我查到是一本書名,由美國作家赫維·艾倫(Hervey Allen)所著,同時他也是一戰的一名親歷者,用自己的第一視角寫下了這篇戰鬥回憶錄。
本書生動地記錄了 1918 年夏天第 28 師的經歷。主要由賓夕法尼亞州國民警衛隊組成,第 28 師在西線看到了廣泛的行動。故事從艾倫中尉和他的手下從法國海岸向內陸進軍開始,並以他們參與菲斯梅特村的災難性戰鬥而告終。艾倫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觀察者,在可怕的戰爭背景下,與他一起服務的人都是全面的人物。作為歷史文獻,《走向火焰》因其對菲斯梅特有爭議的軍事行動的高度詳細描述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很容易成為文學作品。艾倫目光敏銳,不帶感情色彩,利用小說家的描述能力為最糟糕的聯軍戰爭描繪了一幅令人痛心的畫像。
(該書封面)
5衝鋒槍annihilator——在那邊(over there)
《在那邊》(英語:Over There),是1917年發表在美國的愛國歌曲,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在美軍士兵廣泛傳唱。
歌詞如下:
Johnnie, get your gun
Get your gun, get your gun
Take it on the run
On the run, on the run
Hear them calling, you and me
Every son of liberty
Hurry right away
No delay, go today
Make your daddy glad
To have had such a lad
Tell your sweetheart not to pine
To be proud her boy's in line
Over there, over there
Send the word, send the word over there
That the Yanks are coming
The Yanks are coming
The drums rum tumming everywhere
So prepare, say a prayer
Send the word, send the word to beware
We'll be over, we're coming over
And we won't come back till it's over, over there
Johnnie, get your gun
Get your gun, get your gun
Johnnie show the Hun
Who's a son of a gun
Hoist the flag and let her fly
Yankee Doodle do or die
Pack your little kit
Show your grit, do your bit
Yankee to the ranks
From the towns and the tanks
Make your mother proud of you
And the old red, white and blue
Over there, over there
Send the word, send the word over there
That the Yanks are coming
The Yanks are coming
The drums rum tumming everywhere
So prepare, say a prayer
Send the word, send the word to beware
We'll be over, we're coming over
And we won't come back till it's over, over there.
來源: Musixmatch
詞曲作者:George M. Cohan
譯文:
強尼,拿上槍,拿上槍,拿上槍, 帶著它,上戰場,上戰場,上戰場。 聽聽看,大夥們都在叫我們, 咱們都是自由之子。 動作快,莫遲疑,馬上走, 讓我們成為老爸的驕傲吧! 告訴姑娘別難過, 我們參軍她光榮。
強尼,拿上槍,拿上槍,拿上槍, 強尼,讓匈人(Hun是對德國人的蔑稱)看看,什麼是男子漢。 升起國旗讓它高高飛揚吧, 我們美國人不成功便成仁。 收拾好行囊,拿出勇氣,為國盡力。 快從田間出來,快從小鎮出來,來集合了,洋基小子們。 讓母親為我們自豪吧! 讓我們為星條旗添彩吧!
向那邊,向那邊, 傳個話,傳個話, 洋基小子來也,洋基小子來也。 咱們的戰鼓聲傳四方 準備好,禱個告 放個話,放個話,小心點德國佬。 我們來了,我們馬上就到, 此戰不勝利,我們絕不回鄉。
(唱片封面)
其作曲家喬治·M·科漢(英語:George M. Cohan,1878年7月3日[1]-1942年11月5日),是一位美國演員、作曲家、歌手。
科漢小時候就開始與他的父母和妹妹一起表演了一場名為“The Four Cohans”的舞臺劇。他在百老匯的作品無處不在。科漢在他的一生中發表了300多首歌曲,在美國歌壇享負盛名。
他被稱為“百老匯的主人”,他被認為是美國音樂之父[2]。他的音樂生涯在奧斯卡獲獎影片《勝利之歌》(1942年)和1968年的音樂劇中被描繪出來。並且紐約時代廣場還雕上科漢的雕像紀念他對美國音樂劇的貢獻。
6 輕機槍LMG0818——魔笛(Die Zauberflöte)
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最傑出歌劇中的一部,這部歌劇取材於詩人維蘭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話,1780年後由席卡內德改編成歌劇腳本。
劇情簡介
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被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並允諾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將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隨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於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7 手槍自動左輪——戈登高地兵團(The Gordon Highlander)
戈登高地兵團是1881年到1994年英國陸軍步兵團,團裡採取的名字來自戈登氏族,招募主要的士兵來自阿伯丁和蘇格蘭東北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戈登高地兵團共組織了21個營的兵力,負責義大利的西線,共贏得了65個戰鬥榮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在法國,馬來西亞,北非,西西里島,義大利和西北歐作戰,又贏得了27個戰鬥榮譽。在2006年和蘇格蘭其它的步兵團合併組成了蘇格蘭皇家軍團。
OK這期百科就到這裡來,大家喜歡什麼槍或者對哪段歷史感興趣都可以留言哦我有時間就持續查閱更新
#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