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調教方面沒有經驗,或者對使用Forza調教感到膽怯,那麼有下面這些免費的調教計算器可以幫助您生成一個良好的基本調教(作為起點).
另外,記得按照您的駕駛風格進行調教.適合您的調教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反之亦然),所以要不斷地學習和測試新的想法.成為一個更好的升級者/調教者的唯一方法是嘗試新的方法和實驗。
胎壓在極限競速中被用於提供最佳的接觸面和胎溫.從2.07BAR(30psi)的胎壓開始,在測試賽道上跑 1 圈.開始第 2 圈後,打開遠距測量並同時查看"其他輪胎數據"和"輪胎溫度"頁面.對於"原廠"和"街車"版輪胎,極限競速中最佳溫度在82.2-90.6℃(180-195℉)之間.對於"跑車"和"賽車"版輪胎,極限競速中最佳溫度在93.3-98.9℃(200-210 ℉)之間.
彈簧硬度的最佳起點是車重的一半,然後乘以前重量百分比.這是基礎彈簧硬度.要獲得後彈簧硬度,只需從車重的一半中減去前彈簧硬度即可.方程看起來像這樣:
1.<前彈簧硬度> = (車重/2) * <前重量百分比>
2.<後彈簧硬度> = (車重/2) - <前彈簧硬度>
還有另一種更復雜的方法,稱為Xtreme Skils公式(不確定來源).這需要分別調整前後彈簧.
1.<後端重比> = 100 - <前端重比>
2.Xf = (<車重> + <前側下壓力>)/100
Xr = (<車重> + <後側下壓力>)/100
3.Yf = (Xf * <前端重比%>) / <前側車身高度>
Yr = (Xr * <後端重比%>) / <後側車身高度>
4.<前彈簧硬度> = (Yf * <97km/h側向G力>)
<後彈簧硬度> = (Yr * <97km/h側向G力>)
車身高度是一個對性能影響很大的設置.開始調教時最好保持原廠默認的車身高度,然後在試駕中打開遠距測量的“懸吊系統”頁面.您要尋找的是在沒有託底(或特別接近託底)情況下的最低車身高度.無需保持前後車身高度對稱.
輪胎定位,阻尼和防傾杆(ARB)輪胎定位
關於輪胎定位,這裡有幾點要素.最好的做法是先按照每種競速類型推薦的預設範圍初調,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小範圍精調.下面是一些建議的預設值:
後驅(RWD)
束角 0.0 前 & -0.1 後
外傾角 -1.8 前 & -1.4 後
前後傾角 5.2 (前置引擎) & 4.6 (中置/後置引擎)
前驅(FWD)
束角 +0.1 前 & 0.0 後
外傾角 -1.4 前 & -1.8 後
前後傾角 6.8
四驅(AWD)
束角 +0.1 前 & -0.1 後
外傾角 -1.6 前 & -1.6 後
前後傾角 5.6 (前置引擎) & 5.0 (中置/後置引擎)
關於阻尼,你要從壓縮開始.在試駕時,持續調軟阻尼壓縮硬度值,直到你感覺到車身開始與路面磕碰且搖搖晃晃.你要尋找的是一個壓縮阻尼剛好能完全吸收路面顛簸但又不會引發車身晃動的點.有些車輛的壓縮阻尼實在太硬,需要你儘可能的調軟.對於大多數汽車來說,壓縮阻尼的精調範圍會在3.0到5.0之間,但也有例外.一旦你完成了壓縮阻尼的調整,回彈阻尼硬度應該設置在它的1.25到2.00倍之間(例如,如果前壓縮阻尼是4.0,那麼前回彈阻尼應該在5.0到8.0之間).回彈阻尼也有助於精調車輛,但在下面的“精調篇”中有更多介紹.
防傾杆(ARB)
防傾杆(ARB)被用於在轉彎時增加持續的側向抓地力.不同車輛的設定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基於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使用50/50的前/後重量比和1134Kg(2500lbs)的車重作為初始值時開始計算
2. 驅動類型:
後驅(R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20.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50%
前驅(F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18.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110%
四驅(A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22.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75%
3. 總重量:
當總重量超過1134Kg(2500lbs)時,每增加45.4Kg(100lbs),前防傾杆值增加0.1,並重新計算後防傾杆值
當總重量低於1134Kg(2500lbs)時,每減少45.4Kg(100lbs),前防傾杆值減少0.1,並重新計算後防傾杆值
4. 前後重量差:
對於每22.7Kg(50lbs)的重量偏差,將較重的端增加0.1,較輕的端減少0.1
5. 其他因素:
輪胎踏面膠料、輪胎寬度、車身高度、車身剛度、底盤類型等都會影響設置結果.沒有簡單的方法來量化這些細微的調整,因此需要在精調期間處理
下壓力的設置取決於幾個因素,如賽道、級別和個人喜好等.最好一開始就將其設置為最小值並在微調期間進行調整.
剎車是最需要參考駕駛員偏好的設置.最終車輛需要在激烈剎車下前後輪能夠同時鎖止.
對於差速器來說,影響因素相當多,譬如驅動類型,前後重比,發動機功率/扭矩,以及驅動輪的抓地力大小.最好是參照每個驅動類型的初始推薦範圍進行設定,然後在精調時繼續調整.最重要的是在極限競速中,後加速差速器和減速差速器之間的差值越小車輛就越穩定.經驗法則是,後加速差速器和減速差速器之間的差值最好限制在0到20個百分點之間,而大部分時侯前減速差速器都應保持在0%.
以下是一些建議的基本值:
後驅(RWD)
加速 = 75%
減速 = 70%
前驅(FWD)
加速 = 50%
減速. = 0%
四驅(AWD)
加速 = 60% 前 & 85% 後
減速 = 0% 前 & 80% 後
中央平衡 = 75% (根據後輪胎寬調整)
使用原廠設置並調整最終傳動比以獲得最佳的換擋體驗.使用本文推薦的調教數值進行試駕以確定你所調教的每輛車的最佳齒比.
選擇正確的測試賽道!如果方案是抓地/動量方案,那麼選擇抓地/動量賽道進行測試.在速度/動力賽道上測試抓地力無法產生最好的微調結果.記錄下你在每個級別或組別跑下的一般圈速,用來比較不同方案的優劣.
精調時一個很好的方法是在自由比賽中跑3圈,然後觀看重播.使用回放完成最初的精調之後,您可以在自由試駕的同時進行動態精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