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有時候人們記住一些歷史年份的契機非常巧妙,就和最近許多玩家將永樂元年是西曆1403年給記住,就是因為《天國拯救2》的開場字幕一樣。
曾經橫貫歐亞的蒙古治世正在崩塌,曾經以弓馬治天下的遊牧部族則逐漸成為了時代的註腳,但歷史就是這麼具有戲劇性,此時的歐亞大陸兩端有著兩位特別擅長操縱這些控弦之師的君王。
一個便是收服遼東朵顏三衛蒙古騎兵的永樂大帝,在靖難之役時,曾經的征服者成為了朱棣手下的急先鋒參與到了爭奪老侄皇位的戰爭當中。
另一位,便是我們今天講的主角,以匈牙利國王與庫曼-多米尼庫斯(頭領)身份,操縱庫曼騎兵殺入波西米亞爭奪老弟皇位的神羅皇帝,也是盧森堡王朝的末代君主,人稱“赤狐”的野心家與政治家,勃蘭登堡選帝侯西吉斯蒙德。
承蒙各位看官愛戴,小浣熊今天邀請大家回到那個兄友弟恭的1403年,咱們聊一聊遊戲中的那些人物故事。

與一代遊戲中那個只在序章漏了一下臉的背景大反派不同,二代遊戲中,戰馬工作室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為我們在約布斯特藩侯的宴會上,給這位“反派暴君”來了一個元首式的亮相,上來就來了個怒斥群臣。
而在元首的憤怒之後,這位皇帝與亨利的互動也讓玩家耐人尋味,此時的亨利扮作的其實是個侍奉酒局的下人,而面對這個“小角色”西吉斯蒙德似乎並沒有什麼令人不寒而慄的嗜好,或許這是在懷柔下人,畢竟善待一個給自己端茶倒水的下人能防止自己被毒死。
又或者,眼前的君王他確實是一個富有騎士精神,不願意將火撒在僕從身上的貴族?
顯然這就是編劇在演出中拋給玩家的一個思索的契機,畢竟上一次亨利看到西吉斯蒙德還是在一代的塔木爾堡,而當時皇帝的軍隊剛燒燬了斯卡里茨,亨利失去雙親的仇恨以及之後通過拉泰的傳聞就是很可能讓他扭曲了對於西吉斯蒙德的看法。

一代中亨利一個毛頭小子與西吉斯蒙德曾有過一面之緣,但只是在兩軍對壘之時,而此時的亨利只知道這是他的仇人
不管一代還是二代,遊戲流程中也確實是在暗示這一點,大家可以看到當時的波西米亞大地上,底層民眾和小貴族聯盟是支持先王,也就是那個開局白給被綁架了的瓦茨拉夫四世老酒鬼的。
但許多德國移民、工商業者以及大貴族,尤其是以約布斯特藩侯為首的貴族,則態度模糊,而布拉格城中的貴族也已經倒向了西吉斯蒙德,說實話,不少人為了終結這場戰爭其實是願意臣服這位新王的。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受了害的不會說他好,得了棗的爭先恐後賣乖,有了立場,自然也就有了偏見,所以也有了我們在遊戲中看到的這位皇帝,他顯然不是什麼好人但好像也沒有那麼壞,酒席宴前三言兩語就表現出來這個坐在王位上有點燙屁股的野心家,當時處於的一種騎虎難下的姿態。
不得不說戰馬的編輯是有水平的,演出和臺本把人物塑造的非常有趣,一下子就將好壞分明的角色給立體了。

同樣在歷史學者和歐洲不同國家的人民口中,這位綁架親哥入侵波西米亞的野心家也扮演著不同的身份。
首先在捷克人民群眾的史觀裡,西吉斯蒙德他就是一個入侵者,根本沒什麼好洗的,這也是我們之前在一代中,扮演亨利和拉泰城的老百姓打聽道時候的普遍態度。
因為在捷克人眼裡,他們其實不太關心誰當皇帝,畢竟之前他老哥“酒鬼”瓦茨拉夫四世在位時候,這個國王也沒什麼作為,他就和個能運行的屎山代碼一樣,你別整這些么蛾子大家過得還挺好的。
但你這西吉斯蒙德帶著匈牙利兵一來首先是兵荒馬亂,二來還調用庫曼人和僱傭兵燒殺搶掠,這死的可都是波西米亞的老百姓,大家當然不歡迎他。

丟勒創作的木板油畫,右側那位便是西吉斯蒙德,而與他同屏出現的左邊的君主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查理曼!
這時候有的觀眾就要說了,那換個視角匈牙利軍隊肯定支持他咯?但浣老師跟大家說,恰恰相反,西吉斯蒙德作為匈牙利國王他也是一個丑角形象。
舉個例子,就在遊戲發生的1403年,西吉斯蒙德在布拉格路上就接到了一封匈牙利貴族聯名的斥責,說他
“ 他徵稅如吸血,視我國為私產。 ”
而且這個事情的一個笑點在於,這封聯名抗議信怒斥國王是吸血鬼的信,居然是長久以來被視為吸血鬼故鄉的特蘭西瓦尼亞的貴族會議發出來的。
同樣在歷史上,匈牙利國內的領主也不止一次想要廢黜他另立新君,以至於在1401年,他剛剛從尼科波利斯戰役後被從奧斯曼人手上贖回來,回國就又一次被軟禁了,原因就是他在組織十字軍時就欠下了大量壞賬也不說償還。
而遊戲中的時間線到了1403年,本想著靠殺入富庶的波西米亞可以搶點銀子,然後靠著布拉格的稅收回回血,但誰承想他的僱傭軍又一次陷入苦戰,被本地貴族和揚傑士卡以及無數亨利一樣的英雄好漢給打成了爛賬。
所以在布拉格城下,玩家可以看到西吉斯蒙德的部隊中,哪怕是之前橫的二五八萬的庫曼人也沒了脾氣,原因就是發不出來軍餉啊。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宴會這場戲中,看到西吉斯蒙德這樣憤怒的原因,因為戰爭打不下去而且壞賬越堆越多,匈牙利後方也有變數,比起來這些每天都給他算利息的僱傭兵,他急需要一幫可靠的封建軍隊給他助陣。
但這就又一次死循環了,捷克貴族和百姓對他又沒有好臉,許多本來支持他的領主也開始了騎牆觀望,比如組織了這場宴會和主張議和的這位約布斯特藩侯,而對於這個表裡比興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我們可以放在後邊再講。

主持宴會與和談的這位便是約布斯特藩侯,他是西吉斯蒙德的堂哥也是摩拉維亞的邊境領主,早期是西吉斯蒙德的支持者和金主但現如今成為了主張和談的騎牆派,鏡頭語言也告訴我們他其實態度已經偏向了主角陣營一方,看看後頭兩位是誰?
話又又又說回來,此時雖然西吉斯蒙德人嫌狗厭,但是他在德意志地區,尤其是在勃蘭登堡這個他早年間的基本盤風評非常好。
為什麼呢?原因也很抽象,因為西吉斯蒙德為了爭奪波西米亞,他將勃蘭登堡的稅收乃至主權先後抵押了出去,而接盤的正是日後赫赫有名的霍亨索倫家族。
德意志人在歷史上很長時間裡都是神聖羅馬帝國體制的受益者,所以德國人支持他當皇帝。
同樣支持他的還有天主教會,因為他同樣對於波西米亞已經開始有點苗頭的異端分子不留情面重拳出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給揚·胡斯這位神學家給殺了,在晚年又挑起了胡斯戰爭的戰端,跟胡斯派算是血戰到底了。
所以在紐倫堡和德國很多地區,甚至有民間創作者以西吉斯蒙德為原型寫騎士文學,將其又塑造成了一種騎士精神的具象化表現。
我知道許多錘佬熟悉的其實是另一個西吉斯蒙德,戰錘40K裡那個黑騎士的原型很明顯也來源於他和他的騎士故事。
在《威尼斯編年史》中,16世紀意大利作家 馬林·薩努多(Marin Sanudo) 寫過西吉斯蒙德在尼科波利斯被追擊時,身著黑衣帶領潰兵登上了威尼斯海軍接應的船隊,當然這就都是故事傳聞不能當真。
而說一千道一萬,想要了解這位亂世梟雄,還得要從他的生平出發。

布拉格,西吉斯蒙德一生最渴望的城市
就如同一代開頭那段敘述一樣,在14世紀末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王朝時期,在查理四世治理下的波西米亞以及整個帝國都處於一個穩定發展的時代,不論是德國人、匈牙利人還是波西米亞人都認同這是一個黃金時代。
而這個“黃金”,某種意義上其實指的也是查理四世撰寫的黃金詔書,正是他在位期間依靠著盧森堡家族的權威和實力明確地設立了我們今天熟悉的選帝侯制度。
神羅皇帝,或者嚴謹一些叫做“羅馬人的國王”頭銜,自此後將不會被分割繼承,而是將由七位大貴族為首投票選出,這樣相對能夠制衡皇帝的投票制度也讓帝國內部各個國家能夠專注於本地領土的經營,而不是每天與皇帝勾心鬥角。
也正是因為黃金詔書,所以在日後的大動亂中,帝國內部各國才能各自為政不至於像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一樣一起崩潰。
查理四世擁有三個合法繼承的子嗣,,分別是老大瓦茨拉夫,老二西吉斯蒙德,老三約翰。
而當老爺子撒手人寰後,雖然選帝侯制度開始起作用,諸侯開始選皇帝,但是他麾下的領地依然被分割繼承,作為長子的瓦茨拉夫也繼承了其中大頭的波西米亞王國,這應該也是老爺子的意思,因為瓦茨拉夫( Václav )這個名本就是捷克曾經普舍美斯王朝時代君主們世代相傳的名字。

但大家都知道,這個貨的人生主打一個醉生夢死+老好人,一方面他為了躺平給波西米亞本地貴族讓渡了許多特權和利益,比如說遊戲中亨利的親爹拉德季大人,他的斯卡里茨就是這時候被封的。
另一方面,他一躺平,在某種意義上也給波西米亞來了一手黃老治學,這下子讓老百姓也休養生息了,加之瓦茨拉夫四世本身還同情民間的早期胡斯派,居然一個昏君在民間威望極高。
就在瓦茨拉夫每天喝喝酒唱唱歌,樂樂呵呵的時候,突然就被他的兄弟,也就是西吉斯蒙德給劫了並軟禁了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西吉斯蒙德希望取而代之。
而在老爺子死後他自己擁有著勃蘭登堡的領地,而他的老婆則是匈牙利與波蘭安茹王朝的繼承者,拉約什一世的大女兒瑪利亞,拉約什雖然也擁有能媲美查理大地的土地,但膝下無子,匈牙利王國便通過瑪利亞的婚姻,實際上落到了西吉斯蒙德的身上。
擁有著匈牙利與勃蘭登堡兩塊領地的西吉斯蒙德,最終決定來波大的,所以就出現了前文的綁架案,也就有了天國拯救系列開頭的故事。
到此為止,我們確實可以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和政治家,依靠著吃老丈人絕戶獲得了匈牙利王國,又依靠著吃老哥的絕戶兜兜轉轉獲得了波西米亞。
但是其行事風格與殺伐過重,也成為了其一生的標籤,人們都認為他是一個馬上君主,但是比起來同時代的朱洪武、帖木兒等等家庭倫理劇中的主角來說,他最欠缺的一點,恐怕就是戰鬥力。
換句話說,西吉斯蒙德雖然很勇武而且心狠手辣,但是他並沒有什麼非常出彩的決定性勝利來做大做強。
還記得前文他組織的十字軍嗎?1396年,西吉斯蒙德在面對想要吞併維丁公國,提前殺入巴爾幹半島的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西吉斯蒙德作為匈牙利國王毅然決然向教皇上書,希望召集十字軍助陣,然後就在尼科波利斯被一頓胖揍兵敗被俘。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又又又戲劇性地出現了,當他被贖回國後,巴耶塞特這位有著“雷霆”之稱的蘇丹卻沒有進一步殺入歐洲入關神羅,恰恰相反他很快也成了階下囚,而在安納托利亞擊敗他的是來自東方的征服者跛豪帖木兒。
也是在這位異父異母異教異族的親兄弟帖木兒助陣下,奧斯曼的威脅突然就解決了,西吉斯蒙德從而才騰出手來開始想要成為神羅皇帝的事情。
但是玩過遊戲的大家都懂,在手握著老哥瓦茨拉夫的情況下,這位馬上君主又一次被拖入了波西米亞的戰爭泥潭。
而在遊戲中時間線,西吉斯蒙德與波西米亞貴族聯盟簽訂了和約後,他也在1411年前往羅馬加冕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且在接下來的 1414-1418 年期間,於康斯坦茨召開宗教會議,達成了一個史無前例壯舉就是結束了教會大分裂。
在此之前的一百年裡,因為教皇推選問題而在阿維尼翁另立教廷的局勢,終於在西吉斯蒙德這個皇帝與教會的妥協下被終結,這場會議其實充滿了政治鬥爭,甚至一度選出了獨立於阿維尼翁和羅馬以外的第三個教宗。
但是說到底,擅長政治鬥爭與陰謀的西吉斯蒙德還是把這個問題掩蓋了過去,以至於雖然兩個教廷互相不服氣,但他們有一個共識就是認為西吉斯蒙德還是很靠譜的,以至於在會議上留下了
“皇帝以堅定手段恢復教會統一,功不可沒。 ”
這樣的文字記載,這樣的形象顯然是與之前我們看到的那個陰險手辣的狂徒相沖突的。
但是問題來了,西吉斯蒙德這麼熱衷於調停矛盾,他就是什麼善男信女了嗎?
很抱歉,這個有著赤狐稱號的老油條還是不老實,雖然他名義上統治著波西米亞,但是在暗地裡已經不服氣管理,期望回到曾經那個道法自然階段的波西米亞人民開始團結在了神學家揚·胡斯麾下,並大規模反對天主教會,希望依靠著這樣的手段間接對抗皇帝。
而西吉斯蒙德呢??早在第一次康斯坦茨會議上,他就準備動手了,他一度希望以召集胡斯萊開會的名義趁機綁架胡斯,來一手乃伊組特,但最終沒有實現。
但在1415年他還是被捕,並且在拒絕認罪後被處以了火刑,這一舉措徹底點燃了波西米亞人民的憤怒。
一時間傳聞四起,憤怒的人們宣稱西吉斯蒙德這個老狐狸與魔鬼做了交易,依靠獻祭胡斯神父換取了帝位,而代價則是要讓帝國陷入百年動亂!
某種意義上,這個預言成真了,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沃爾塔瓦河天下反!捷克民族歷史上的著名抗爭,胡斯戰爭就此開始了。
但許多史學家認為,殺胡斯本身就是西吉斯蒙德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知道,在布拉格議和之後貴族聯盟和老百姓都不服氣他的統治,而一場大叛亂無疑推翻了這個格局,大起義的爆發讓波西米亞本地貴族要麼選擇與皇帝同盟,要不然就獨自應對著如潮水一般的波爾塔派大軍憤怒的進攻。
我們沒法推測西吉斯蒙德的陰謀大棋有沒有這麼大,但是通過起義軍殘殺波西米亞貴族的目的確實達到了,如今出現在遊戲中的主角團的領主中,不少人都死於了這場戰爭當中,而亨利的戰友與導師老兵揚·傑士卡則成為了起義軍中的領袖。

晚年的揚傑士卡已經成為了捷克的民族英雄
當然,就和我在上一篇中說過的那樣,捷克人民的民族史詩寫在酒桌與戰場上,當作為神羅皇帝的西吉斯蒙德想要去撲滅起義軍的大火時,堅強的捷克人民又給了他迎頭痛擊,並將戰爭一直拖到了1431年。
雖然最終,帝國還是依靠著人力物力以及分化瓦解,最終打贏了胡斯戰爭,但是這場被西吉斯蒙德的陰謀和血案引發的戰爭還是成為了捷克民族團結起來的重要象徵。
無疑,在戰爭中西吉斯蒙德這個馬上君主,這一次也是失敗的,於是在1436年,已經風燭殘年的皇帝又一次坐在了布拉格的市政廳中,又一次選擇了妥協簽署了《布拉格條約》結束了戰爭。
次年,西吉斯蒙德於紐倫堡撒手人寰,而正如被他吃絕戶的岳父一樣,他麾下無子繼承領地,繼承大統並被票選承認的神羅皇帝,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盧森堡王朝就此絕嗣。
不光是捷克民族,在此時帝國和德意志民族也站在了新時代的門口。
最終小浣熊不太想做一個準確的裁判,給西吉斯蒙德這個人就定個性,就如我所說他是個複雜的人和君主,我們可以說他陰險狡詐,也可以說他果敢決絕,可以說他頑冥不靈,也可以說他忠於帝國。
揚傑士卡在陣前銳評,說 “皇帝的軍隊在真理面前必敗。”
修書於近代的 《德意志帝國史》 則說 “他試圖維繫一個過時的帝國,忽視民族覺醒的潮流。”
而在紐倫堡他自己的墓前,墓誌銘這樣寫到
“他終其一生為基督世界而戰,卻未能見其統一。”
至於其中由各,我確實是無法做出一個簡單的評判,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是一個非常適合作為文藝作品中大反派的複雜人物,不得不說戰馬的編劇很好的利用起了這一點。
所以各位大人們對這位皇帝是否有所其他的見解呢?
這裡是浣熊君,一個在全網撂地的閒散作者,咱們下次接著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