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丨RPG遊戲《CYBER KNIGHT》前傳:《戰士們的肖像》(1.2)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3-07 08:40:42 作者:蘿蔔白菜PLUS Language

〈機械騎士的榮耀〉
因為還有一些空閒時間,我又採訪了一個名叫克萊因·庫伯特的士兵。
他叮囑我,把他們的事情進行導報他們無所謂,但非常希望是將真人真事寫出來。
“之前讀到過描寫了傭兵生活的紀實文學作品,但是直接讓我笑岔了氣。裡面連載著區區4名傭兵,就擊退了600人規模的敵人部隊的的情節。無論傭兵的技術有多麼高超、裝甲服的性能有多麼優秀,只要對手不都是幼兒園小朋友的智商,150對1根本沒有勝算。其他書裡還出現了黑道家庭出身,會笑嘻嘻的唱著“櫻花啊櫻花啊”的亞裔士兵什麼的。可在咱們傭兵這行當裡,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傢伙啊!那個作者,可能是想表達傭兵是當代的英雄吧,但這話簡直是毫無道理。沒有人會認為,我們這樣的刀口舔血、顛沛流離的生活,會比起普通的上班族的日子更優渥吧。只是單純的、大家生存方式不同罷了。”
當我提起,有些傭兵將自己稱之為“Cyber Knight”時,他卻苦笑了起來。
“這樣不過是一種玩笑罷了。要是是那張注重正義感或者國家的忠誠的古典時代的騎士的話,我們(傭兵)絕對不是那一種騎士。但是……我覺得大夥兒都是誠實的生活在自己的認知裡。不想欺騙自己、儘可能的靠著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要是有層的意義話,我們也可以說就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騎士。”
就在這時、吊杆甲板內的報警器鳴叫了起來。這個聲音代表著士兵開始穿著裝甲服的信號。而克萊因立刻中斷了和我的攀談,徑直走向自己的「貝奧武夫」。
每一臺裝甲服都配合各自使用士兵的體型進行了調整。幾號的裝甲服就是固定屬於誰的,以類似這樣的形式來決定常用的機體。據說除非機體實在是不夠用,不然一般不會借用他人的機體來使用。
幾臺裝甲服的胸部、肩膀還有頭部的位置上,還有傭兵們在閒暇之餘畫上去的如同漫畫一樣的標記。
琪莉的機體是「阿爾姆銀幣」。接著維護人員的手,將各部分的裝甲麻利地安裝上去。
像這種類型的輕量級的裝甲服,在關節處使用的並不是齒輪,而是由記憶合金打造的管線團。這些管線根據電力信號而發現變形,從而增幅肌肉的力量。 與馬達和齒輪的組合方式比起來,這種方式雖然無法獲得更高的輸出功率,不過卻賦予了關節更大的自由度,擁有動作靈活的優點。比例也與人類更接近。
在琪莉的裝甲服的左肩上,畫著一隻好像很可愛的花精靈。好像是她自己畫上去的。“小時候我想成為一個繪本作家呢”琪莉一邊說著,一邊嘴角微揚、害羞了似的笑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哪裡搞錯了呢。”
多虧了我執著的抓著指揮官糾纏不放、終於也被允許參加戰鬥。畢竟待在船裡面,也看不到戰鬥的實際狀況。
一臺預備品的「貝奧武夫」配合我的體型、進行了調整。但是沒有任何武器。原本左肩上的火箭發射器的位置上,安裝了帶著攝影機的莢艙。
多虧了我在大學時代的橄欖球部擔任過四分衛,所以怎麼讓裝甲服動起來還是瞭解的。只是、機械手必須用操縱桿來操作,只有這點讓我有些困惑。因為「貝奧武夫」的肩頭很寬,操縱者無論塊頭有多大,他的手是伸不進機械手裡去的。
〈開始空降〉
隨著“咚咚”的鈍音持續不斷地傳來,船體開始震動起來。我們得知這是「阿爾努萬達1世」號向外發射出了EMP導彈。這種不以殺生為目的的小型核彈,在大氣層的高層爆炸後,能夠產生會摧毀電子儀器的強大的電磁脈衝衝擊波。
配合導彈爆發的時機,船內所有的電子系統會關掉5秒。直接關掉電路,以保護艦內的電子儀器免遭EMP的禍禍。電磁脈衝衝擊波毫無聲響的通過、「阿爾努萬達1世」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但是,巴羅奈特星的防衛網可就遭殃嘍。因為突然遭到了EMP攻擊,星球上一半的雷達和天線都變得無法使用、應該是陷入了大的混亂。而軌道上的軍事衛星和宇宙戰艦也是同樣的情況。
報警器鳴叫了兩次。終於開始突入大氣層了。在確認了所有的裝甲服都被錨栓牢牢固定後、後勤人員全部都從吊杆甲板撤離了。
船體再次發生了衝擊。那是「阿爾努萬達1世」號舍棄脫落了船體外的偽裝。緊接著飛船開始了反向噴射。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在反向重力的作用下被牢牢地向前方拖拽。抵消了軌道速度的「阿爾努萬達1世」號,將船頭朝下、朝著巴羅奈特星的地標像一塊石頭一樣墜落下去。
我很深刻的體會到了琪莉說過的將戰爭比喻成坐雲霄飛車是啥感覺。
因為空氣阻力飛船此時激烈地振動起來。我得知此時飛船突入大氣層的角度約為70度。這是船體能夠忍受與巴羅奈特星的大氣摩擦而產生的熱的最大極限。只要角度偏離一點點,飛船就會被高熱撕裂,而我們則會變成一團四散的火花……。
當然嘍,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因為這艘飛船的飛行員也是老練的傭兵。
之後,突然以為永遠會持續下去的反向重力的感覺突然消失了,「阿爾努萬達1世」號開始了水平飛行。
再次出現了“咚咚”的導彈發射的聲音。這次是為了混淆剩下的雷達和紅外追尾裝置而發射的誘餌。這些誘餌一邊發出和雷達同樣頻率的電波、一邊向周圍噴出和空氣一接觸就會進行自燃的烷基鋁霧氣。
警報器響了三次。終於要到著陸階段了呢。
在感受到了“茲隆茲隆”從下往上發出的震動時、至今為止一直在發出咆哮的發動機的聲音極速的低沉了下去。
而吊杆甲板的地板開向了左右兩邊。這時已經能看到數米之下的黑色瀝青地面。錨栓解除了鎖定、傭兵部隊的裝甲服一臺接著一臺空降到巴羅奈特星的地表。而我的位置排在部隊的最末尾。
結果,到我降落的時候,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失誤。因為太過興奮,忘記打開跳躍用的推進器就直愣愣地跳下去了。結果著地的時候因為衝擊撞壞了腳部的懸架。由於無法保持平衡,我的「貝奧武夫」直接向前傾倒下去。雖然我沒有因為撞到地面而失去意識,但是也站不起來,只能像一隻烏龜一樣不斷胡亂擺動著四肢……
最終是克萊因把我拉回到了船裡去。成功救出了所有人質的「阿爾努萬達1世」號比預計的時間還早了2分鐘以上,著陸後才過了9分鐘就起飛了。除了我,本次行動沒有產生任何的傷員。作戰行動可以說是圓滿成功。
但是、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頭條新聞完全付諸東流。「貝奧武夫」上面掛載的攝影機裡,只錄下了巴羅奈特星宇宙港的瀝青路面而已……
(待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裝甲服的曙光

裝甲服的歷史要回溯至20世紀。據說最初提出這個設想的,的是美國的科幻小說家羅伯特A 海因萊因。他在自己1959年出版的小說《星船傘兵》裡,虛構了一種名為「動力裝甲」的軍用裝甲外骨骼系統,非常正確的預言了在300年後軍用裝甲服在戰場上的活躍。
20世紀60年代的漫畫裡,也出現了鋼鐵俠這樣的全身包裹鋼鐵的超級英雄。
同時,在公元1986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異形2》裡,也有名為「動力裝載機工程用的人型機械登場。雖然只是拍攝用的道具,本身並不具備可動性,但在更早的時期,就有類似的機械開始在研究了,不是完全架空的產物。
例如、NOSC(美國海軍海洋系統中心)也研究過被名為“綠人系統”(green man system| 綠人在當時是外星人的俗稱)的東西。通過一種遠程操作裝置,讓人類來操控的人型機器人。當操縱者揮舞胳膊或者邁開腿時、機器人也會做同樣的動作。同時,操縱者呆在遙遠的地方,一邊看著機器人頭部的電視鏡頭所傳送過來的畫面、一邊彷彿設身處地般的進行作業。如果當時這項研究成功的話,人類就能夠在高壓的深海或者核反應堆內部安全的進行工程作業了。
像這樣用機器人或者機械鎧甲將人體包裹進去之後、不就是能夠發揮出怪力的超人了不是嗎?很多人都想到了這一點。這也是現如今裝甲服的原點。
因為人類在著裝進入裝甲服後,不進行操作機體就不會動,所以嚴格意義上講,裝甲服並不算是機器人。但是、卻使用了大量有關機器人工程學的成果。
比如說姿勢的穩定亦或是動作的控制、優秀的人工智能是不可或缺的。
要是裝甲服無法以準確的力道和幅度反應人類的動作的話,別說正兒八經的走路了、就連人的手臂稍微抬一下機械手臂就會激烈的來回擺,直接會導致穿戴者發生扭傷或者骨折。
此外,要將人類的身體像鎧甲一樣全方位的包裹進去,並且還要讓四肢能夠自由的活動,為了回應這非常矛盾的要求,關節部分的構造變的非常複雜。這一塊也是機器人工程學的應用範疇之內。
只不過20世紀人類的機器人工程學領域還是位於非常淺顯階段、無法製造出能夠滿足要求的裝甲動力服。更何況,據說當時研究製造出來的兩足步行機器人邁出一步就要花費數十秒的時間、稍微碰一下身體就會晃動的非常劇烈、毫無實用價值可言。
動力源也是個問題。讓全身堆滿了馬達的裝甲服運作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就算裝滿了電池或者燃料電池後也只能運行幾十分鐘的時間。而以當時的技術、無法製造出能夠讓人體揹負的尺寸的高功率發電機。
再說原本當時也沒有推動動力裝甲服研製的理由。要想搬運重貨的話使用叉車就可以滿足需求了,而地面的戰鬥,靠著主流的坦克、步兵戰車和步兵,就足夠了。對於連基本的步行都很難達到的機械,特意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究,實在是沒有理由可尋。
結果,實用的裝甲服的登場,必須等到21世紀了。
(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