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見到的《西遊記》一般都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西遊記》,一共86萬字。明代世德堂本62萬字,是現存古本里字數最多的版本,楊閩齋本46萬字,唐僧本40萬字,李評本是世德堂本的點評本,《西遊記傳》7萬字,《唐三藏西遊釋厄傳》13萬字。
我們今天都知道書有正版、盜版之分,《西遊記》由於流傳時間太長,版本各不相同,誰是正版、誰是盜版已經分不清楚了,甚至可以說,流傳下來的都是盜版,我們只能把眾多盜版的集中在一起,推測原版時是什麼樣子。而且除了各種刻本外,不要忘了,民間還有各種內容都不盡相同的各種手抄本。甚至刻印時間最早的那個世德堂本《西遊記》也可能是某各版本的盜版、翻印之作。
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筆者的考察,現存《西遊記》明清版本共有14種。其中明代7種,清代7種。下面分別加以敘述,以備學界查考。
一、明代《西遊記》版本系統
明代現存的7種《西遊記》版本,又可分為3個系統:繁本系統、簡本系統和刪本系統。
(一)繁本系統。這個系統現存有兩種版本:
明代世德堂本西遊記
1 世本 全名《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因其多卷卷首題有“金陵世德堂梓行”等字樣,故稱其為世德堂本,簡稱世本。
世本今存世者有4套:(1)臺灣外雙溪故宮博物院藏本,可簡稱為“臺灣世本”。此本上世紀20年代發現於日本村口書店,後被北平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購得,臺灣天一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以影印。(2)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藏本,可簡稱為“日光世本”。(3)日本天理圖書館藏本,可簡稱為“天理世本”。此本某些卷有殘缺。(4)日本淺野圖書館藏本,可簡稱“淺野世本”。此本缺前五十回。
現今發現的這4套世本,天理世本有封面。封面用大字分兩行題書名為“刻官板全像西遊記”,中間小字題“金陵唐氏世德堂校梓”。
以上4種世本,基本上應該是屬於同一版次,但卻經歷了多次印刷。日本學者磯部彰曾經對讀了臺灣世本與天理世本,認為二者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卻存在著個別“字形相違”、“疊字記號相違”以及個別插圖不盡一致等現象。如臺灣世本卷二十第四十三頁正面“吃水遭”,到了天理世本的相應位置卻為“吃水遭愆”,很明顯是因為原版印刷過多,造成嚴重磨損,而天理世本卻進行了“埋木補刻”。
臺灣世本無封面,卷首有《刊西遊記序》一篇,題 “秣陵陳元之撰”。《序》後為目錄,共二十卷一百回, 每卷五回。卷次以宋代邵雍《擊壤集》卷一二《清夜吟》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這20個字為排列次序。正文第一卷首行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月字卷之一”;第二行下題“華陽洞天主人校”;第三行下題“金陵世德堂梓行”。其中卷九、卷十、卷十九、卷二十又題“金陵榮壽堂梓行”,卷十六則題“書林熊雲濱重鍥”。版心上題“出像西遊記”,偶題“西遊記”。每回有兩幅插圖, 頗古雅精細。刻字端正可觀。正文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四字。
世本是《西遊記》諸版本中最為重要的版本之一,在現存整個《西遊記》版本系統中刊行最早。學者一般認為,世本卷首所載陳元之《刊西遊記序》序末所署時間“壬辰”,指的便是萬曆二十年(1592),亦即世本的刊刻時間。但也有學者認為這裡的“壬辰” 為嘉靖十一年(1532)。現存《西遊記》的各種版本, 刊刻年代都沒有超過世德堂本。所以,世德堂本應該是最接近作者原本面貌的版本。
李本西遊記
2 李評本 全名《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據李時人先生介紹,李評本流傳至今共有十一種版本。中國大陸存有三種:其中兩種分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圖書館,字體略有差別,證明並非為同一版次的版本。1983年河南中州書畫社以此兩部相互參校影印出版。再一種存國家圖書館,有殘缺。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為“金陵大業堂”本,缺第一回和第二回。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有一部,僅存三、五、八、十三等卷。日本藏有六種,其中四種分別藏於日本內閣文庫、宮內省書陵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廣島淺野圖書館,另日本學者奧野信太郎、田中謙二亦各藏一種。據今所知,奧野氏收藏本後歸於日本慶應義塾圖書館,磯部彰先生於 2006年據以影印出版。根據有關文字,此本實是《西遊記》的刪節本,並非真正的李評本(詳情見後)。故李評本今知傳世者當為十種。
以上各個版本,並非同一版次的版本,說明李評本曾經多次翻刻。當今中國大陸比較容易見到的李評本,一是中國臺北天一出版社的影印本,一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年的影印本。
天一李評本無封面。卷首有《題詞》一篇,末署 “幔亭過客”,並有二處墨印:一處題“字令昭”,一處題“白賓”。《題詞》之後為《凡例》,分別為“批著眼處”、“批猴處”、“批趣處”、“總批處”、“碎批處”。後為目錄,一百回不分卷。目錄後有附圖百頁,每頁有圖兩幅,前後兩幅圖合繪一回故事,刻工精絕。正文部分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有眉批,又有回後總批。關於李評本的刊刻時間,學者多據有關圖畫上的刻工姓名判斷。其第二回“斷魔歸本合元神”圖中有“卓然”二字;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圖中有 “劉君裕刻”四字;第一百回“徑回東土”圖右下方有 “旌德郭卓然鐫”六字。劉君裕、郭卓然是明代徽派著名刻工,主要活動於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學者據此認為此李評本當為天啟、崇禎時所刊刻。
中州書畫社影印本卷首《題辭》殘缺,且無《凡例》。後為目錄頁。正文每回前有兩幅插圖,第九十四回插圖缺。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有行間夾批,與天一版影印本眉批大都相同,只極少數此有彼無或此無彼有,但總數略少於天一版影印本。又有回後總批,總數亦略少於天一版影印本。
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本封面分三欄,分別題“李卓吾先生原評”、“西遊記”、“金陵大業堂重梓”。次為“題辭”。再次為目錄。目錄後為插圖,每頁前後兩幅插圖合繪一回故事;缺十五回下半頁至十六回上半頁,以及六十回到一百回的全部插圖。正文部分缺第一回和第二回。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有夾批與回後總批。
李評本是僅次於世德堂本的《西遊記》的重要版本。從文字上看,李評本最接近世本,和世本的字數大致相同,不像後來一些版本大量刪節《西遊記》的原文。但個別字句上兩者也不盡一致:有些世本錯訛的地方,李評本反而正確;有些世本正確的,李評本卻出現了錯誤。正因為李評本和世本大致相同, 個別字句又不盡一致,所以二者可相互校勘。
(二)簡本系統。這個系統現存有兩種版本:
1 朱本 全名《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因其中題有“朱鼎臣編輯”等字樣,故稱“朱鼎臣本”,簡稱 “朱本”。
此本現存兩套,系同一版次。其中一套20世紀 20年代發現於日本村口書店,後由北平圖書館購得,現藏臺灣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可簡稱“臺灣朱本”),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據以影印出版。另一套存於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可簡稱“慈眼堂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本小說集成》據以影印。
朱本全書十卷,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次序排列。全書共六十七節,每卷三、四節至九、十節不等。正文每頁上圖下文。圖畫左右各有四個字,用來提示圖畫內容,如“太極初分 三皇治世”、“殷小姐施捨三藏飯”、“太宗問由藏訴苦難”等。文字部分半頁十行,每行十七字。其書卷一書名之後題曰:“羊城沖懷朱鼎臣編輯”、“書林蓮臺劉求茂繡梓”,因此學界稱之為“朱鼎臣本”。又因為卷末有長方形牌記“書林劉蓮臺梓”字樣,故亦有學者題為“劉蓮臺本”。
關於朱鼎臣其人,根據有關題記可知,他字沖懷,羊城(今廣州市)人,庠生,是一位專門在福建建陽為書商們編輯圖書的下層文人。
關於朱本的刊刻時間,各家觀點也不一致。孫楷第認為朱鼎臣“當為萬曆間人”。鄭振鐸則說: “朱本雖未寫明刻於何時,但觀其版式確為隆、萬間之物。”“就其版式及紙張看來,當是明代嘉隆間閩南書肆的刻本。其時代最遲似不能後於萬曆初元。”李時人認為,此書“應該刊於萬曆中葉以後,很可能是萬曆末期的刊本”。張錦池認為朱鼎臣主要“活動在萬曆後期,甚至於末年”。就筆者看來,“嘉隆間”說似稍顯靠前,而“萬曆末期”說又似乎稍顯靠後。因此,筆者認為定其為萬曆初元至中葉刊刻比較適宜。
2 楊本 全名《新鍥唐三藏出身全傳》。因其中題有“楊(陽)致(志)和編”字樣,故學術界簡稱其為“楊本”或“陽本”。
就今所知,傳世的楊本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單行本,一類是《四遊記》本。
楊本的單行本今存兩種:
一種是明刻單行本,原藏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廉圖書館,臺北天一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行世。全書共分四卷,無封面和序跋等。卷一首題“新鍥三藏出身全傳”;卷二、三、四題“新鍥唐三藏出身全傳”;其它地方或題“三藏傳”,或題“三藏全傳”等。卷一第二、三、四行分別題“齊雲陽至和(原缺)”、“天水趙毓真校”、“芝潭朱蒼嶺梓”,故也有學者簡稱其為“朱蒼嶺本”。全書上圖下文。第一幅圖左側題有“書林彭氏(原本不清)圖像秋月刻”字樣, 字分兩行。自第二幅圖起,每幅圖左右各題二字,如第二幅圖題“天地”、“輪迴”等。全書有圖二百八十八幅。正文半頁十行,行十九字。
再一種是清刻單行本,題“近文堂版,龍江聚古齋梓”。人民文學出版社版《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和《西遊記傳》的合訂本,其中《西遊記傳》就是以清刻單行本為參校整理出版的。
《四遊記》本今知存世者有三種版本:
一是近文堂本。此本為嘉慶十六年(1811)書坊刊小型本。其中《西遊記》內封題“唐三藏出身傳”、 “近文堂藏版”,故學者稱為“嘉慶本”或“近文堂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此本。卷首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繡像,半頁一幅。次為“新刊西遊記傳目錄”,計四十一回,但正文卻只有四十回。正文卷端題“西遊記傳卷之一”、“齊雲楊致和(不清)”、“天水趙(左石;右上共,右下電)真校”、“龍江聚古齋梓”。正文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字。
二是錦盛堂本。此本為道光十年(1830)書坊刊大型本。其中《西遊記》因其正文卷端題有“繡谷錦盛堂梓”字樣,故學者稱其為“道光本”或“錦盛堂本”。此本內封題“繡像西遊記全傳”、“(挖痕)堂梓行”。正文卷端題“繡像西遊記卷之一”、“齊雲楊致和編”、“天水趙毓真校”、“繡谷錦盛堂梓行”。卷二、三、四題“新到(刊)唐三藏西遊全傳”。上圖下文。文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字。
三是小蓬萊仙館本。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此本。
關於楊致和其人,明刊本寫作“陽至和”,號齊雲;清代版本或題作“楊致和”,或題作“楊至和”。楊致和生平事蹟不詳。
(三)刪本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有三種版本,又可分為兩個子系統:
一個是世德堂本的刪本系統。這一系統的刪本都是根據世德堂本刪節而成,都有“華陽洞天主人校”的字樣,都保存了陳元之的《刊西遊記序》。
楊閩齋本西遊記
1 楊閩齋本 全名《鼎鐫京板全像西遊記》。因其題款中有“清白堂楊閩齋梓”等字樣,故學者們或稱其為“清白堂本”,或稱其為“楊閩齋本”。
這種版本據今所知尚存有兩套:其中一套藏於日本內閣文庫,另一套為日本奧野信太郎收藏。封面題“全像西遊記”。扉頁題“新鐫全像西遊記傳”, 分兩行排列,中間小字題“書林楊閩齋梓行”。卷首陳元之的《刊西遊記序》被改為《全像西遊記序》,序文和世本序文相同,但出現了錯頁現象,故不能連貫。序末所題撰序時間也與世本不同,題為“癸卯夏念一日”。學者們據此認為此本刊刻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目錄頁首題“鼎鐫京板全像西遊記”,其它各卷卷前題名大同小異。全書二十卷一百回。正文部分上圖下文。圖約佔三分之一,左右各有題語, 如“天地混沌鴻蒙初開”等。文字半頁十五行,行二十七字。卷一題“華陽洞天主人校”、“閩書林楊閩齋梓”;其它卷或題“清白堂楊閩齋梓”,或題“閩建書林楊閩齋梓”。
楊氏清白堂是建陽比較著名的書坊。就今所知,所刻通俗小說除本書外,還有萬曆三十八年所刻的《三國志傳》,題“明閩齋楊起元校”。由此可知,楊閩齋名起元,“閩齋”是他的字。
2 唐僧本 全名《二刻官版唐三藏西遊記》。各卷所題書名為“唐僧西遊記”,故學者簡稱其為“唐僧本”。
此本今知發現三套。一套藏日本日光慈眼堂, 封面題“二刻官版唐三藏西遊記”,中間有小字題為 “書林朱繼源梓行”,因此學者們簡稱其為“朱繼源本”。另一套藏於日本睿山文庫,無封面,卷首陳元之的序文中“唐光祿”被改為“吾友人”,序末最後一行又題為“虎林王鏌君拜書”。第十八回第一頁圖上刻有“全像書林蔡敬吾刻”的木記,故學者簡稱其為 “蔡敬吾本”。第三套現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前缺序目,其中第五十六回系根據別書抄補,所以這應該是一種殘本。
此本回目與世本相同。只是各卷所題書名為 “唐僧西遊記”等。正文上圖下文,文扁字,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文字同楊閩齋本大同小異。
再一個是世德堂本刪本系統中的楊閩齋本和李評本系統的綜合本。
3 閩齋堂本 全名《新刻增補批評全像西遊記》。因其書題有“閩齋堂楊居謙校梓”等字樣,故學者簡稱其為“閩齋堂本”。
這個版本當即李時人所列李評本的十一種版本之一奧野信太郎藏本。此本後歸日本慶應義塾圖書館,2006年磯部彰先生主持影印出版,並以“非賣品”的形式贈送各有關圖書館和學者。
此版本亦為二十卷一百回。未見封面。卷首有《批點西遊記序》。序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署名“禿老”,後半部分可能是後加上去的。序末有“禿老批評”和“閩齋堂楊氏居謙校梓”的墨刻印記。序後為 “新刻增補批評全像西遊記窾言”,窾言比起李評本中的《凡例》來,增加了一些內容。接著是“標題”,實際上就是目錄。正文第一行為“新刻增補批評全像西遊記卷之一”,第二行上題“倣李禿老批評”,下題 “閩齋堂楊居謙校梓”。正文上圖下文。圖左右各有題字。正文半頁十五行,行二十六字。文中有夾批, 文上有眉批。眉批或批在欄框之上,或批於圖畫空白處。每回末有總批。
此書卷末有蓮牌木記,題為“崇禎辛未歲閩齋堂楊居謙校梓”,可知此書刊刻於崇禎四年(1631)。刊行者名楊居謙,字懋卿,其書肆稱為閩齋堂。楊居謙顯然是繼承了父親的刻書事業,故將自己的堂號命名為“閩齋堂”。
從文字上看,閩齋堂本的版本主要根據楊閩齋本,但對楊閩齋本有增有刪。其所增加處,主要當根據李評本,但也不排除參照其它版本的可能。
二、清代《西遊記》版本系統
清代的《西遊記》版本,今所知共有7種,亦可分為3個系統:刪本系統、繁本系統與抄本系統。
(一)刪本系統 1 證道本 全名《新鐫出像古本西遊證道書》。證道本今所知有以下幾種版本。
一是原刻本。原為鄭振鐸先生收藏,後歸北京圖書館收藏。日本內閣文庫、京都人文科學研究所亦有收藏。臺北天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行世。封面、扉頁未見。首有《原序》一篇,序末題“大曆己巳翰林學士臨川邵庵虞集撰”。次《丘長春真君傳》一篇。又次《玄奘取經事蹟》一篇,其中 “玄”字增筆為“伭”,顯然是避清康熙帝“玄燁”諱,可知書刊於清朝康熙年間。目錄頁首題“新鐫出像古本西遊證道書目錄”,次題“鐘山黃太鴻笑蒼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箋評”。目錄後為附圖十六幅,每幅圖後均配有詩。詩全取張伯端《悟真篇》捲上,惟次序有所不同。第一幅插圖左下角有小字“念翼寫”, 故一般認為圖的刻工即為清初著名繪手胡念詡。正文首題“鐫像古本西遊證道書”,次題“西陵殘夢道人汪憺漪箋評”、“鐘山半非居士黃笑蒼印正”。正文半頁九行,行二十六字。正文每回有回前評,文中有雙行夾批。正文版心上題“證道書”,中題“古本西遊第某回”,下題“蜩寄”。全書卷末有黃周星所寫跋文。
二是清代文盛堂刻本。此本扉頁上端橫書“聖嘆外書”四大字。扉頁下部右側題有“西陵憺漪子箋註”、“秣陵蔡元放重訂”等字樣;左側上部題“繡像西遊證道書”,下部題“文盛堂藏板”。扉頁後有《增評證道奇書序》,序後有題名為蔡元放撰的《讀法》一篇,共五十六條,但是不是蔡元放本人所作,則不可確知。此本現藏浙江圖書館。
三是懷德堂刻本,藏大連圖書館。
四是懷新樓本,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
五是九如堂刊本。劉蔭柏《西遊記研究資料》錄野雲主人《增評證道奇書序》,並註明此序見於清九如堂刊本《西遊證道奇書》卷首。
《證道書》的評點者是汪象旭和黃周星。綜合相關資料可知,汪象旭原名淇,字右子,號憺漪子、瞻漪、殘夢道人等,書齋名“蜩寄”。汪象旭藉貫或曰錢塘,或曰西陵,實為“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人”,大概 “出生於萬曆三十二年”[7] 24-27,即1604年。
黃周星(1611—1680),字九煙,又字太鴻,原籍應天府上元縣(在今南京市)。入清後改名黃人,字略似,號半非,又號笑蒼道人,因拒與清廷合作,赴水而死。黃周星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著有《夏為堂集》,包括詩文集,傳奇《人天樂》,雜劇《試官述懷》、《惜花報》,戲曲理論著作《制曲枝語》等。
2 真詮本 全名《西遊真詮》。
此本現存最早刊本為康熙丙子年(1696)原刊本。封面題“悟一子參解”、“長春真人原本證道書”、 “西遊真詮”。卷首有《西遊真詮序》,序末署“康熙丙子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尤侗序後為《真詮自序》, 序末題康熙甲戌年(1694)。再次為目錄,共一百回。接著是圖像,共二十幅,每幅都配有詩。正文題“西遊真詮”、“山陰悟一子陳士斌允生甫詮解”。每回回末有題為“悟一子曰”的陳士斌所撰的長篇回評。
真詮本的版本流變情況相當複雜。今所知者, 除上述原刊本外,還有乾隆庚子年(1780)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以影印)、芥子園刊小本、石印本、排印本等多種刊本,故其在清代流行甚廣。
評點者陳士斌生平事蹟不詳。根據真詮本有關題署,他字允生,號悟一子,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他與尤侗為同時代人,大概生活於清代康熙中後期。至於《西遊真詮》的評點文字,達到十數萬字之多,冗長繁複,簡直可以用連篇累牘來形容。
3 原旨本 全名《西遊原旨》。
此本的原刊本封面題“指南針”、“西遊原旨”。扉頁題“嘉慶十三年刊”、“長春真君著”、“西遊原旨”、“素樸劉一明解”、“棲雲山藏版”等字樣。卷首有《山居歌》,後題“棲雲山悟元子俚語”。後有《西遊原旨序》,序末題“乾隆戊寅孟秋三日榆中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後為《西遊原旨再序》, 序末題“嘉慶十五年歲次庚午春月素樸散人再序”。再後分別為蘇寧阿、梁聯第、楊春和等為本書所寫的序言。全書二十四卷一百回。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四字。卷末有張陽全所寫跋語。
此本存世版本較多。其最早的刊本為棲雲山本,刊刻於嘉慶十三年(1808)。又有嘉慶二十四年 (1819)“湖南常德府護國庵藏版”本、常德同善分社本和民國六年(1917)根據原本的修補重印本等。
原旨本的評點者劉一明,號悟元子,別號素樸散人。他是清代著名道士,也是道教內丹學的大家,西北地區全真教龍門派的第十一代宗師,著作有《道書十二種》等。由於其在道教理論上造詣精深,再加之他評點《西遊記》20年之久,所以其評點文字可謂達到了清代的《西遊記》講道說發展的最高峰。
4 正旨本 全名《通易西遊正旨》。
此本今知僅有眉山何氏德馨堂刊本。卷首有《序》,末署“道光歲次己亥孟夏既望記於眉山書舍, 受業何廷椿謹識”,由此知《序》為何廷椿所作,時間在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故一般亦認為正旨本即刊刻於此年。接著為《邱長春真人事蹟》。再後為《西遊正旨後跋》,署“無名子跋”。再後為《通易西遊正旨序》,末署“無名子自序”。據何廷椿《序》中“先師志存闡道,弗以沽名,故並隱其姓字”,可知署名為 “無名子”的《西遊正旨後跋》、《通易西遊正旨序》均為張含章所寫,並知此書為張含章評點。再後為《通易西遊正旨目錄》,共一百回,分為十四章。回目之後有圖像四幅,分別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四人; 每幅圖後都有題詞。正文首題“通易西遊正旨分章註釋”,第二行上題“峨邑張含章逢源注”,下題“受業眉山友松何廷椿校刊”。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而評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為雙行夾批,一為回末總批。
評點者張含章(1730?—1829?),字逢源,室名曰“與善堂”,四川成都人。他平生興趣廣泛,不僅精通儒家的《六經》,而且精通道教修煉,還對算命、看相、看風水等有精深的研究。其著作主要有《原易篇》、《遵經易注》、《道學薪傳》等。
此本雖題名《通易西遊正旨》,實際評點文字卻與《易經》少有關涉,而多為道教金丹大道之說,評點文字總體價值不高。
5 含評本 全名《西遊記評註》。其題署中有 “含晶子評註”等語,故簡稱“含評本”。
此本今知僅有清光緒十八年(1892)刊本。封面題“西遊記評註”。扉頁中間題“西遊記評註”,右題 “壬辰年開鐫”,左題“翻刻必究”。卷首為《西遊記評註序》,序末題“光緒辛卯六月含晶子自敘”。光緒辛卯,即光緒十七年(1891),可見這個版本是1891年成書,第二年刊刻的。序後為“邱真人西遊記目錄”。目錄後有圖像五幅,前圖後詩。圖為觀音和唐僧師徒四人。正文上題“邱真人西遊記”,下題“含晶子評註”。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三字。正文有回前、回後評,亦有雙行夾批,評語多取真詮本相關批語。其評點者含晶子生平不詳。
(二)繁本系統
1 新說本 全名《新說西遊記》。
《新說西遊記》國內外收藏較多。其最早的刊本為“晉省書業公記藏版”本。據其中《西遊記總論》題 “乾隆戊辰秋七月晉西河張書紳題”,可知書成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並很可能即於本年刻版印刷。此本內封上部橫題“第一奇書”,下部中間題“新說西遊記”,左題“三晉張南燻注”,右題“晉省書業公記藏版”。卷首有《自序》,序後題“西河張書紳題”。另有印章三:一為“張書紳印”,一為“道存氏”,一為“張書紳字道存號南薰三晉古西河人氏”。接著是《西遊記總論》,後題“乾隆戊辰秋七月晉西河張書紳題”。接下去按次序分別是:《新說西遊記總批》,《新說西遊記全部經書題目錄》,《全部西遊記目錄賦》,《目錄》。正文首頁題“新說西遊”、“晉西河張書紳題”。正文半頁十行,行二十四字。正文中又有回前批、雙行夾批和回末批。其後有乾隆己巳年(1749)的其有堂刊本。以上兩種版本文字上比較相近。此後的版本有:善成堂刊本;上海校經山房石印本;味潛齋石印本等。其中味潛齋石印本題“新說西遊記圖像”,光緒十四年(1888)刊,卷首有王韜所撰序,流行較廣。
此本不僅為清代唯一繁本,而且補入了唐僧身世相關故事,因而是整個《西遊記》版本演變史上最全的一種本子。評點者張書紳,字道存,號南薰,“故居在山西汾陽西南四十里與孝義市交界的西官村”[8]129-132。曾任廣東同知,權大埔縣事。在任清正廉明,後因“觸當道怒,遂掛彈章”。張書紳自小喜歡《西遊記》,長期關注相關問題。乾隆十三年,《新說西遊記》撰成於張書紳廣州同知任上。
(三)抄本系統
1 清抄本 全名《西遊記記》。
此本是《西遊記》版本史上現存的唯一一種手抄本,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1996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出版。
首有《西遊記敘言》三篇,分別題“咸豐七年丁巳重陽後三日庚寅力農人雨香盥沐謹識”、“戊午八年元旦戊寅日曹娥江人任蛟焚香恭贊”、“戊午中秋前三日甲寅學者達齋朱敦毅贅述”。正文首題《西遊記記》,下題“咸豐歲在丙辰正月初六日甲子懷明戊午重陽後三日甲申重訂”。中間題署不一。全書卷末題“咸豐辛酉十一年午月十五壬寅日成編”。咸豐丙辰為公元1856年,咸豐辛酉為公元1861年。可見早在1856年之前,懷明等已經開始評註《西遊記》, 直到1861年才全部完成。
至於評點者懷明,生平事蹟不詳。曾在自署“會稽山樵子”、“曹娥江漁翁”,可知應是江浙一帶一位避世的隱者。其評點文字亦多從道教內丹心法處發揮,故當是一位對道教內丹心法稍有心得者。在評點形式上多以詞曲為評點文字,故可知應是一位對詞曲比較熟悉的下層文人。就其評點文字來看,夾批、眉批、回前評、回末評一應俱全;其中以回前評和夾批數量居多,回末評和眉批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