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醒:壓槍控槍體驗及後座評價純主觀,不必過於較真,有不同感受可友好交流
進攻方評測看這裡~https://www.xiaoheihe.cn/community/5220/list/89395927
總體評價:
- 與進攻方對比,防守方的整體後座提升略小於進攻方,再加上槍械倍率普遍小於進攻方,導致在進攻方難以使用的轉角握把在防守方的很多槍械配件中成為可行的選擇
- 上版本的許多激光槍增加的後座並不多,在新版本取消消音器傷害懲罰後,消音器的登場機會也多了起來(尤其是半自動)
- Ubi這次後座模式及後座力的改動,筆者認為是加強了對玩家預瞄及定位能力的要求,因為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的槍械,前十幾發的控槍成本降低,但是後十幾發的成本也高了,因此對槍時的擊殺機會基本就集中在前十幾發,如果採用轉角握把後十幾發更別想殺人了(少數槍械例外)
下面就具體來看一下防守方的後座改動吧~(附有新舊賽季彈道對比,以及個人使用的配件推薦)
Aug A2 、半自動請移步進攻方評測
目錄:
- 416c
- smg11
- smg12
- cz75& SPSMG9
- MP5
- MP5SD(Echo)
- MP5k
- Bearing 9
- MPX
- K1A
- MP7
- T-5 SMG
- Vector
- Ump45
- Commando 9 & P10 RONI
- 9x19VSN(毛衝)
- 9mm C1(Frost) & m12 (Caveira)
- UZK50GI (Thorn)
- EVO
- ALDA & DP27
- mx4 Storm
1. 416c
相比上賽季,水平偏移減少,首發上跳減少,確實要好用不少,垂直+制退筆者認為是手感最舒服的
獵恐體驗:前十發相當穩後面十幾發可控性沒那麼高,不過已經挺好用了
s2,可以用,但還是沒那麼好用
從左到右:垂直消炎、垂直補償、垂直制退
2. smg11
垂直後座基本一致,不過水平除中間幾發朝左偏移外基本都在一條垂直線上,實際使用體驗比上賽季更好用,在MP5k削弱環境下,英噴+smg11的地位又提升了~
s2 5m
s3 5m
3. smg12
水平更偏了,不過前5發幾乎沒有水平後座,並且水平後座只朝左了(前十幾發),對於專精smg12的小夥伴來說,短點射應該是更好用了
s2
筆者不怎麼用,就不多做評價啦
4. cz75 & SPSMG9
垂直後座基本沒變,水平減少,更好用了些
s2:左cz75 右SPSMG9
s3
5. MP5
垂直後座有了較大提升,水平後座略有降低,加轉角可控前十幾發,配件可以根據喜好來,控槍難度比上賽季要大,不過仍然可以屬於激光槍行列~
s2:垂直 消炎
s3:垂直 消炎、補償、制退
s3:轉角 消炎、補償、制退、消音
6. MP5SD
垂直後座略有提升,實際操作感受要比MP5 加消音的後座低(?),總之還是非常穩的
s2
加轉角,也很穩
7. MP5k
加了少許垂直後座,31發都很可控,不過由於沒有了1.5,wamai可以選擇後座更小、更可控的aug,mute選擇MP5k的優先級也比以前要低了
s2
s3
8. Bearing 9
評價為:大差不差,基本沒有變動
s2
s3
9. MPX
水平後座減少,垂直略有增加,影響不大,配件可隨意搭配,大部分搭配均十分可控
s2:垂直消炎
s3:垂直 消炎、補償、制退
s3:1.5x 轉角延長、轉角消音,都好壓
10. K1A
垂直後座增加,比上賽季難控一些,不過依舊是激光槍,隨意搭配
s2
s3: 垂直 消炎、補償、制退
s3:垂直消音、轉角消炎
11. MP7
垂直後座增加,比以前難控一些,筆者嘗試使用消音,可控性沒有那麼好,如果求穩爆頭流,建議嘗試
獵恐體驗:主要還是控前十幾發為主,垂直後座稍微有些不適應
s2 垂直消炎
s3:垂直消炎、垂直消音、垂直延長
12. T-5 SMG
略微增加垂直後座,還是穩穩的激光槍
s2
s3 垂直消炎、轉角消炎,防守t0!
13. Vector
水平向左的偏移減少了,但垂直後座增加,加上高射速 水平抖動,可控性不是很高,還是以前十發為主控槍,使用方法跟以前差不多,建議帶垂直消炎
s2
s3:垂直消炎 垂直補償
s3 1.5也比較難控
14. Ump45
加了點垂直以及水平,還是激光槍,可任意配件,隨便控槍,求穩可帶補償
s2垂直補償
s3垂直 消炎、補償
15. Commando 9 & P10 RONI
c9 基本沒變後座,p10加了點向左的偏移,影響不大,可以帶補償器,兩個激光槍
s2:垂直 消炎
s3:垂直消炎 p10:只要我不夠二十發,後座力模式就影響不到我!
16. 9x19VSN(毛衝)
減點水平,加點垂直,求穩可帶垂直握把,控槍還是比較容易的
s2 垂直消炎
s3:垂直消炎、補償、消音
17. 9mm C1 & m12
激光槍,隨便壓
s2:轉角延長
s3:消炎
18. UZK50GI
略加了點垂直,但絲毫沒影響,評價為:純純輪椅槍,可搭配轉角消音器食用
s3:轉角消炎、轉角消音
19. EVO
減少了相當可觀的水平後座,筆者平常不用,所以根本壓不好(悲,不過抖動仍比較嚴重,還是建議垂直補償
s2:垂直補償
s3:垂直補償、垂直消炎,換消炎向左的後座還是很嚴重的
20. ALDA & DP27
AlDA後座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連最後的水平後座都低得可憐(合理懷疑ubi在更改後座模式的時候忘了加上去了
與之相反,機槍哥的機槍增加了水平後座,後二三十發的水平後座基本控不了,前面還是比較穩
s2:消炎
s3:消炎
s3 邪眼:原來是小癟三
21. mx4 Storm
mx4 在後面十幾發的水平增加,前十幾發的水平抖動減少,群友也都認為要更好用了,畢竟這是一個打頭的高射速槍,有效的基本就是前十幾發,仍然是版本答案,並且裝轉角前十幾發也可控
s2 垂直消炎(ubi:敢來平衡組沒你好果汁吃嗷)
s3 垂直消炎(手感確實比上賽季要好,但前十幾發彈道卻差不多?怪)
獵恐體驗:大部分槍還是比較好用的,不過對於定位和預瞄稍差的玩家來說,可能就比較需要垂直+消炎的組合了(消音神教還是有成本的),儘量需要在前十幾發解決戰鬥,無腦的提前槍和史前槍難以存在,對打出的彈藥數要更加敏感些才行了(正好也與之後的換彈改動契合了)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發表一下自己對於後座的看法和實際的體驗~
#彩六創造營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