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帶火遊戲文化旅遊,到征戰TGA遊戲評選,《黑神話:悟空》非同尋常的跨界影響證明了移動端遊並國產遊戲的唯一強項。事實上,《黑神話:悟空》火熱也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拐點,大量的遊戲和玩家正在由移動端、主機端,湧向PC,近些年諸如《戰神4》、《最終幻想7重生》等本該“PlayStation Only”的3A級大作湧向PC平臺,以及《無限暖暖》、《原神》等移動端遊橫跨PC平臺,都是很好的例子。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遊戲主機的硬件和技術優勢已經被PC取代,另一方面是快節奏、重社交屬性吸引來的大批嚐鮮玩家,開始對遊戲體驗提出更高的需求。從最初的小屏幕、短平快節奏轉向大屏幕、深度劇情,遊戲場所也從熱鬧的公共環境轉移到具備一定私密空間的客廳、書房,換而言之,隨著90、00後的不斷成長,玩遊戲正在被當成一件正經事來對待,即需要足夠長且不間斷的時間安排,也需要遊戲過程中更深入的體驗。
從簡單嘗試發展到深度挖掘的娛樂需求,也並非只有遊戲領域作為個例。電影觀影體驗從是最初的票價大戰轉變到IMAX、杜比視界等技術升級,哪怕帶來電影票價提升,觀眾也更願意去購買更高昂電影票,花費同樣的時間享受更好的音影體驗。
相較於遊戲主機和手機,PC能夠帶來的沉浸式遊戲體驗也類似於電影院升級的效果。原因是PC技術的高速迭代遠遠甩開了其他遊戲平臺,比如在遊戲中引入光線追蹤,並進而升級到路徑追蹤,再比如將XeSS、DLSS等AI運算轉換成遊戲體驗的一部分。遊戲中的視覺感官升級,也進而推動了硬件升級,促進了PC硬件進入新一輪升級賽道。
無疑,高性能PC儼然成為了沉浸式遊戲體驗的重要聚集地,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擺在我們面前,什麼樣的體驗才能稱為沉浸式?
高幀率不等於好體驗
回到開頭,《黑神話:悟空》帶火的山西旅遊文化,很大程度取決於遊戲科學通過精確的數字掃描、建模將現實世界中的名勝古蹟1:1的融入到西遊世界中,虛擬與現實的交錯讓玩家感受到了現實與虛擬破界之後的震撼,而如何讓玩家在遊戲中體驗到更生動、更震撼的擬真世界變得至關重要。
提升遊戲世界中的沉浸感,在上個世紀3D遊戲誕生之初,是一個計算機算法和算力博弈的問題。前有遊戲公司動用軍工級芯片製造昂貴的遊戲街機,且只能放在高端百貨商場頂樓限時遊玩;後有遊戲大神約翰·卡馬克(John D. Carmack II)寫下了著名的《DOOM》火爆了所有常青藤院校。
隨著成熟的遊戲引擎誕生,以及硬件與視覺技術的加速發展,PC不再擁有性能瓶頸,一套旗艦機PC通過Core i9-14900K搭配GeForce RTX 4090D就能輕鬆讓所有遊戲在最高畫質和4K分辨率下,以100FPS以上幀率運行,如果是競技類遊戲,更是可以輕而易舉獲得500FPS乃至1000FPS以上的幀率。
與此同時,遊戲畫質的多種設置檔位之間,也拉出了明顯的差距。例如最低檔位只有簡單的光影效果,而影院級的遊戲畫質則可以獲得全景光線追蹤、精細的場景建模,從而確保玩家獲得視覺感官上的升級,也能保證遊戲體驗過程中可以沉浸在美術、音樂、劇情中。
通過降低一定幀率,將計算資源從單純的遊戲幀率,轉向遊戲流暢度和遊戲畫質兩手抓,是當下玩家的主要選擇。事實上,超過240FPS以後的幀率,即便是電競選手也很難發現其中的區別。
今年2K分辨率的OLED顯示屏市場蓬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更大屏幕、更高清、色彩更豐富的OLED顯示屏幕開始成為基本盤,傳統的1080p顯示器不再是玩家的唯一訴求,配置也逐漸呈現出合理化。大家開始逐漸發現遊戲體驗提升隨著遊戲幀率提升不再明顯,開始更多的觀察遊戲體驗中的穩定性、加載速度、光影特效等方面。遊戲科學在製作《黑神話:悟空》時,就第一時間加入對光線追蹤支持,就是其中很好的證明。
讓體驗向AI進發
遊戲體驗升級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向AI進發。在近兩年的遊戲發展中,AI性能與GPU視覺計算一樣變得重要且不可或缺,GPU領域的御三家NVIDIA、AMD、Intel均分別推出了自家針對遊戲流暢度提升的AI算法,例如NVIDIA DLSS經過數個版本迭代,將光流加速器、Tensor Core等底層硬件用於獲得更好的遊戲畫質和遊戲幀率。同樣,在近段時間推出的Intel Arc B580中,也首次將XeSS超級分辨率、XeSS-FG幀生成和XeLL低延遲融合到硬件底層和遊戲中,通過減輕GPU的運算負擔,將更多算力用於提升畫質來獲得遊戲的沉浸感。
重要的是,AI的應用已經不侷限於提升遊戲流暢度上,通過AI,可以讓遊戲中的人物對話變得更為智能,特別是融入本地小模型提升NPC對話效率,讓NPC無需在線聯網大模型,通過本地算力,實現AI的即使響應,也從而保證了遊戲過程的流暢感覺。
通常而言這樣的設計需要大量的GPU算力來實現,從而再度影響到遊戲的沉浸體驗,加入NPU的CPU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開始緩解這樣的問題。以近段時間GameSkills給《無畏契約》研發的AI助手為例,AI助手在遊戲訓練中承擔起指導教練的角色,培養玩家在訓練中認識左右比賽局面的關鍵點位和投擲道具方式,從而在正式對抗前就獲得超前的意識,幫助玩家甚至電競選手拿下關鍵勝負局。
這套AI加速方式依靠的是酷睿Ultra中的NPU實現,CPU幫助獨顯完成了AI工作,讓獨顯可以專注於遊戲視覺計算處理本身,不同功能的載荷得到均勻分配。不僅PC硬件利用效率得以提高,遊戲的沉浸式體驗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正在多元化的沉浸式
《黑神話:悟空》在這個時間點火爆並非沒有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中,遊戲市場的遵循二八法則,並以FPS遊戲/非FPS遊戲區分,即FPS遊戲種類佔據整個遊戲市場類型的二成,但是營收和銷量大約佔據所有遊戲的八成。而現在,隨著大量的新晉PC玩家湧入,遊戲區分方式開始轉向沉浸式/非沉浸式,《決勝時刻》、《絕地求生》之類的快節奏遊戲之佔據遊戲種類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玩家會考慮多元化的遊戲類型,《黑神話:悟空》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轉換的過程類似於電子支付與現金支付的關係,一旦玩家在沉浸式嚐到好處,是很難再回到原來的遊戲環境的。哪怕是《決勝時刻》這樣的FPS遊戲,遊戲畫質和光影效果也在逐年提升,大部分遊戲玩家不再願意降低遊戲分辨率來換取更高的遊戲幀率,可見沉浸感在不同類型的遊戲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更重要的是,玩家們是願意給沉浸式遊戲體驗買單的,根據GfK PC全國零售額數據表明,2024Q3遊戲筆記本和遊戲DIY PC相對於2021Q1分別提升了11%和27%,其中大部分消費集中在7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價位段,玩家會選擇強勁配置的CPU、GPU,以及之前提到的2K OLED顯示器作為提升遊戲沉浸式體驗的基本盤。
而來年,重要的3A級遊戲大作也將蓄勢待發,比如《刺客教條:影》、《文明7》、《巫師4》、《GTA 6》這些重量級遊戲均不屬於FPS陣營,但他們與《黑神話:悟空》相似的地方在於有著深厚的遊戲文化沉澱、故事背景、海量的細節等待玩家挖掘,這也是遊戲讓人著迷的地方。
PC配置向沉浸式傾斜
如果以高效利用2K OLED顯示器為基準,PC配置中的CPU和GPU均不靡弱,特別是採用最新技術的GPU可以很好的支持DLSS、FSR或者XeSS。CPU則可以考慮主流選擇,確保PC整體的性價比。如果你是《CS2》、《DOTA2》、《PUBG》這樣快節奏遊戲的愛好者,當下的AMD Ryzen X3D無疑就是理想的選擇,配合A卡或者N卡,都能擁有更強勁的遊戲幀率表現。
但如果你已經從《黑神話:悟空》中嚐到了沉浸式遊戲的甜頭,除了保證高端的GeForce RTX 40系列GPU之外,兼容性更廣、可靠性更強英特爾CPU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得益於英特爾在PC生態中有著廣泛的合作,讓Windows系統、硬件擴展上都擁有更好的兼容性,另一方則在於CPU實際表現更為穩定,運行遊戲的過程中,遭遇兼容性問題的可能性也更少,例如Core i7-14700KF、Core i5-14600K、Core i5-12600K或者Core i5-13490F都是高性價比的選擇。
而節省下來的經費,除了購買沉浸式顯示器之外,還可以省下一些運算配置一套效果更好的環繞音箱或者電競耳機,甚至升級一下電腦桌和電腦椅,將遊戲體驗和沉浸拉滿才是當下構建新DIY PC的版本答案。
顯然在遊戲幀率不再成為衡量配置好壞唯一標準,AI遊戲應用逐漸普及的當下,如果要合理的配置高性價比的沉浸式遊戲PC,堆高單一硬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過剩的運算性能帶來的超高遊戲幀率讓玩家們意識到體驗幅度提升微小的時候,高性價比DIY PC的配置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特別是想更多的專注沉浸式遊戲體驗本身,而不是進行大量的參數調整和驅動升級的話,英特爾CPU搭配英偉達GPU,仍然是當下最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