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園精舍鐘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
娑羅雙樹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滄桑。
驕奢之人不長久,好似春夜夢一場;
強梁霸道終殄滅,恰如風前塵土揚。
《平家物語》改編自日本信濃前司行長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3世紀初。全書分為前6卷和後7卷,前者描繪了平氏家族的榮耀和驕奢,而後者著重敘述了源平兩大武士集團的激烈戰爭及平氏家族的悲慘結局。貫穿全書的是新興的武士精神,標誌著武士和僧兵在社會地位上取代貴族,成為英勇的英雄。這些形象的出現開創了日本古典文學新的傳統,與王朝文學有著明顯的區別,對後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平家物語》與《源氏物語》並列為日本古典文學雙璧,分別象徵著“菊花”和“刀劍”。
源平時代的日本與現代相比截然不同。現代日本在戰後迅速實現現代化,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泡沫經濟破裂後經歷了所謂的“失去的三十年”,經濟增長停滯,社會缺乏活力。儘管生活方式在多年間基本保持不變,仍然依賴傳統媒體和實體店鋪,但這與源平時代的不斷變動形成鮮明對比。
《平家物語》以無常為主題,平家家族興起到覆滅僅經歷短短二十多年,展現了風雲變幻的歷史。這與現代日本的相對穩定形成鮮明對比。作品充滿佛教理念,強調世事無常。開篇即引用“祗園精舍鐘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沙羅雙樹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滄桑”的詩句,結尾以平德子對六道輪迴的感嘆結束,強調了轉瞬即逝的無常性。
這種瞬息萬變的無常與日本現代社會的相對穩定形成對比,使得《平家物語》對於追求突破和自我超越的個體具有強烈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