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瓦崗寨壯士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
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
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
它是一部中華軍事思想總結的兵書
在帝國的精彩戰局中
也不乏其經典的運用
今天,伐伐就分享一個“擒賊先擒王”的經典戰役
三十六計之擒賊先擒王
原典: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三十六計》
出處: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
長河洲·東面緊張局勢
微信一區長河洲開區勢力眾多,地理資源都很緊張。【山東】起源於長河洲東北,迅速攻城佔地盤,很快便成為長河洲一大勢力。此時東南的【華夏M】也發展得很不錯,與【山東】領土交接後,雙方摩擦不斷。
兩盟作為長河洲實力最強的兩股勢力,任何一方若能夠吃掉對方,皆有稱霸長河洲甚至是逐鹿全區的機會。
【山東】一開始以發育為主,面對【華夏M】步步緊逼和蠶食,並沒有過多在意。但是【華夏M】的成員為了生存,卻不斷搶奪【山東】盟員的土地。畢竟,一山之中,總得有一個大哥吧!
圖中紅色為【華夏M】,藍色為【山東】
凌晨下令直取盟主
大爭之世,戰爭似乎很難言正義與合理。誰的拳頭硬,誰便是理!而【山東】作為長河洲名義上的大哥,被他盟“欺負”,大哥的形象和地位即要不保。
終於,接到多位成員的怒訴後,【山東】盟主開始集結部隊,決心對【華夏M】用兵。
【山東】內部管理層思之:
1.已經經過一番外交交涉,但並無滿意結果。
2.若大規模用兵,兩盟打得你死我活,長河洲必然陷入長期內戰,十分不利於未來逐鹿君臨。
3.若置之不理,人心盡失,聯盟難以繼續在長河洲立足。屆時,大哥之位只能拱手讓人。
經過一番激烈的探討,【山東】決定來個“擒賊擒王”的計略。
晚上11點多,【山東】盟主下令凌晨0點30,對【華夏】盟主進行打擊。盟員對此呼聲很高,0點30集合,很快便組滿一個小隊進發,跑路20幾分鐘。【華夏】大敗。
強勢外交收為附庸
彼時【華夏M】在佔領區域上,雖然和【山東】是相當的。但是輸了一陣後,士氣大減。
隨即【山東】開始外交談合,收編【華夏M】為附庸盟。【華夏M】若不同意,既會保受戰爭之苦,又依然難以挽回敗局,無奈只能接受,獲得一個相對體面。
於是長河洲東面完成統一。
盟主之戰的意義
【山東】直取【華夏】盟主之戰,取得的戰果意義重大。首先清楚自身在發展階段,不宜打消耗,一戰定乾坤損失較小。其二出其不意,直取敵手,讓對手防備不及,穩操勝券。其三打出了非常不錯的戰損比,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士氣。其四,收編了團隊,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為【山東】在長河洲的霸主地位和爭霸君臨,奠定了基礎。
結語
民間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說法,七寸是蛇的致命之處,打了七寸,這條蛇也就完了。
在軍事上,擒賊擒王,是通過捕殺敵人首領,摧毀敵方的指揮部,以迅速消滅敵人的一種計謀。兵家們認為,賊王是敵人的“主心骨”,僅僅擊潰了敵軍也算不了什麼勝利,讓“賊王”跑掉,無異於放虎歸山。而擒住了賊王,就會使敵人陷於群龍無首、樹倒猢猻散的境地。
推薦評論 (1)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