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瑞典系歷史考證(一):Strv74、Leo、埃米爾與“起重機”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21:53:11 作者:COYOTE郊狼 Language

1、瑞典的優勢與困境

二戰時期的瑞典是中立國,此外瑞典還通過軍火銷售為自己賺了一大筆外快,可以說整個二戰後的歐洲瑞典是最享福的,它既沒受到戰火的破壞,也沒有因為經濟問題而產生內憂。但正所謂“外無強敵外患者,國恆亡”,二戰中的美蘇英德都經歷過大規模的裝甲戰爭,所以他們在戰後已經形成了相當可怕的裝甲部隊力量,美英有潘興、百夫長,蘇聯有T54、T10。就連二戰慘敗的德國也靠著美國的援助得到了M41和M47坦克。而此時的瑞典裝甲部隊使用的,依舊是落後的StrvM42型坦克。瑞典人需要立刻彌補自己的裝甲部隊劣勢,以防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冷戰熱打”中吃癟。
儘管StrvM42外形很好看,但是和美國人的巴頓,蘇聯人的T54比,StrvM42就像一農場拖拉機。

儘管StrvM42外形很好看,但是和美國人的巴頓,蘇聯人的T54比,StrvM42就像一農場拖拉機。

2、應急產物:Strv74

50年代後,瑞典軍方明白依靠本國現有的工業基礎進行完全自研坦克是不符合實際的,所以瑞典當局者的策略是一邊進口外國成熟的坦克,一邊改進自己現有的坦克。於是乎,Strv74誕生了。
Strv74整體是基於StrvM42的底盤換腦袋改進而來,要想提高M42坦克的戰鬥力最有必要的改進就是換裝更強大的75mm博福斯炮。當然由於更大尺寸的火炮需要佔用更大的空間,所以Strv74便擁有了這個和車體比例極不協調的炮塔。
因為換裝75mm炮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Strv74的炮塔被設計的巨大無比

因為換裝75mm炮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Strv74的炮塔被設計的巨大無比

不過和這奇醜無比的外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Strv74的內部卻很舒適,而且50年代英國已經和瑞典達成了百夫長坦克的出口協議,所以Strv74也用到了一部分百夫長坦克的設計技術。甚至某些Strv74坦克內部的指示器用的都是英文標註。
著名的坦克博主Chieftain老哥就對Strv74的炮塔空間讚許有加,畢竟對於身高1米9的Chieftain來說這個炮塔空間算是相當舒適的。

著名的坦克博主Chieftain老哥就對Strv74的炮塔空間讚許有加,畢竟對於身高1米9的Chieftain來說這個炮塔空間算是相當舒適的。

Strv74是一款基於40年代底盤改進的坦克,它的底子要明顯落後於同輩的百夫長和T54,所以它本質就是個“一炮遮百醜”的火力支援戰車。除開這門性能還算可以的75mm炮外,Strv74就再無優勢可言。不過令人震驚的是,Strv74這輛坦克一直服役到80年代中期才完全退役,也算是一代神車了。

3、失落的圖紙戰車:Leo

瑞典自知StrvM42難堪大任,在百夫長和Strv74還沒有生根發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基於本國的坦克工業基礎研發一款適應戰後環境新坦克。
根據瑞典軍方和各大承包商最初的設想,Leo是一款重30噸左右,裝備75mm火炮,時速可以達到最高60km的突擊型坦克,但是在研發過程中卻遭遇了種種挫折和變故。
首先是75mm火炮,如果是在剛結束二戰的時代,75mm炮完全可以對付主流的裝甲目標,但是50年代後75mm炮除非高初速高膛壓,否則很難和現階段的裝甲車輛擊劍。因此105mm主炮也就被搬到了Leo坦克計劃上,但這樣又額外增加了車重,讓發動機不堪重負。
現存的Leo設計圖紙

現存的Leo設計圖紙

另外,Leo的裝甲設計也沒有什麼亮點,正面70mm,側面40mm。這在50年代的裝甲對決中就好比紙殼盔甲。而由於發動機供應一直跟不上,也讓其機動性遠遠跟不上設計指標。最終Leo計劃胎死腹中。
但與其說是發動機的失敗拖累了Leo,不如說是設計上的落後決定了其結局,Leo即使放在當時的眼光看,也就是40年代的技術水平,以此基礎來設計一款想跟上時代的坦克不是個靠譜的活兒。與Leo同時期的還有Lago,Lasen等一大票小車扛大炮的設計,他們的結局都和Leo大同小異,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先天畸形。這也讓瑞典深刻的認識到本國坦克工業已經嚴重跟不上時代主流,必須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彌補差距。

4、埃米爾與“起重機”

冷戰初期籠罩在西歐各國坦克部隊的不散陰霾就要數蘇聯人的IS3重型坦克。在當時IS3幾乎是一款無法戰勝的坦克,因此西方各國都開始了針對“IS3恐慌”的治療過程——美國人拿出了M103,英國人搬出了征服者,法國人提出了AMX50。而瑞典也不甘示弱,開始自己的埃米爾重型坦克計劃。
瑞典自知本國沒有重型坦克開發經驗,所以在設計開始時就選擇了和法國人合作。根據當時的設想,瑞典的第一款重型坦克首先要控制體重,最好不要超過40噸,因為瑞典地形複雜多變,沼澤和泥濘的凍土特別多,這就要求重型坦克必須儘可能的減重來適應瑞典糟糕的路況條件。其次車體長度儘量控制在7米以下,以求適應瑞典的路況和隧道通過標準。火力方面則是選擇了105mm,120mm,150mm的主炮,力求能在中遠距離上輕鬆擊穿各式蘇聯重坦假想敵,此外主炮俯角要能達到10度,這樣可以有利於瑞典軍隊依靠反斜面山地進行防禦戰(賣頭)。
在這個設計指標下,一個代號“埃米爾”的重型坦克開發計劃啟動了,在這個項目中一共有三套方案被提出,包括埃米爾1型,2型,3型。
這三個方案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於主炮配置和車體長度上。從圖紙可以看出,埃米爾早期階段,車體還是以正斜面設計為主,而到了後期階段則改成了箭簇型車體。
埃米爾早期階段的圖紙,注意車體首上此時還沒有設計成箭簇型。

埃米爾早期階段的圖紙,注意車體首上此時還沒有設計成箭簇型。

雖然埃米爾總是給人一股AMX50的遠房表親的幻覺,但實際上,埃米爾的炮塔設計要優於AMX50。埃米爾的炮塔正面出炮盾部分外是不會上下搖擺的,這樣埃米爾的炮塔正面防護性要明顯優於AMX50。
埃米爾的炮塔設計圖,炮塔只有炮盾和後半部分的自動裝彈機會活動,其他部分是固定的,這樣的防護效果要高於AMX50

埃米爾的炮塔設計圖,炮塔只有炮盾和後半部分的自動裝彈機會活動,其他部分是固定的,這樣的防護效果要高於AMX50

時間到了1956年,這時埃米爾也完成了最終的設計定稿,同時第一個車體底盤被生產出來,這時的車體首上已經變成了類似IS7那樣的箭簇型,同年對這個車體的測試工作也正式展開,由於炮塔部分研發進展緩慢,所以這時只能加裝臨時配重塊來進行測試。而為了掩蓋這個軍事機密項目,於是這批被生產出來的底盤被授予了“ Kranvagn (起重機)”的稱號,因此遊戲中的埃米爾和KRV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稱號而已,本質都是指瑞典的第一代重型坦克計劃。(這就是傳說中的瑞典戰忽局吧,囧)
KRV試驗車照片,注意車體正面已經變成了箭簇型結構

KRV試驗車照片,注意車體正面已經變成了箭簇型結構

車體的測試工作非常順利,KRV不僅能夠在瑞典苛刻的路況條件下順利行駛,機動性更是不輸於同時期的任何重坦。但和車體工作相反,KRV的炮塔研發卻陷入了停滯,主要難點在於火炮穩定器和自動裝彈機上,而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後續研發的推進,搖擺式結構被證明難以在核生化戰場上倖存,因為炮塔結構的縫隙會讓各種輻射粒子,有毒有害氣體滲入。
終於KRV計劃在50年代末徹底放棄,僅留下一堆車體樣本以供後續研究。
KRV的木質模型,最終這一強悍的重坦淪為了時代的泡影。

KRV的木質模型,最終這一強悍的重坦淪為了時代的泡影。

5、後續的計劃

KRV的失敗並沒有讓瑞典人服輸,1958年後,瑞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坦克研發。在召開的坦克研討會上,有四個新方案被提出:
方案1:Strv A
借鑑美式坦克的研發,注重炮塔防護和機動性,同時要求火控和火力卓越。類似M48A3或者百夫長的設計。
方案2:Strv T
借鑑德國坦克研發經驗,追求機動性和火力,犧牲裝甲和生存性。類似豹1的設計。
方案3:Strv S
瑞典本國的新設計,無炮塔結構,液壓懸掛,機動性極好,同時火力迅猛。
方案4:Strv K
將百夫長的炮塔放在KRV車體上,打造一個高機動性重型坦克,以彌補百夫長車體防護的不足。
最後技術驗證通過,STRV S方案成為了勝利者,從而演變成STRV103坦克。而同時瑞典本國也 在服役百夫長MK3和Strv 74坦克。Strv103從誕生時就備受爭議,因為無炮塔實在是過於前衛,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STRV103應該叫坦克殲擊車而非坦克(事實上某血條遊戲就是這麼劃分的)Strv103的成功,可能更多的是瑞典希望本國的坦克研發經驗能夠在實戰中獲得歷練。而至於Strv103的實際作戰能力,幸於冷戰沒能真的熱打,Strv103的性能只能停留在各個射擊場上的測試數據裡了。Strv103一直服役到21世紀,儘管早已不再生產,但它們依舊保留在瑞典軍方的服役清單內。
不過還好瑞典這條科技線沒那麼多虛空造車,而且最近的馬拉松獎勵車Strv K也是符合歷史的。雖然性能不怎麼樣就是了。希望WG後期能再多挖點歷史老車吧,而不是自己手畫草圖。
阿森納倫博物館裡的KRV車體樣本,WG在開發瑞典線時,親自去實體測繪了KRV的車體模型數據

阿森納倫博物館裡的KRV車體樣本,WG在開發瑞典線時,親自去實體測繪了KRV的車體模型數據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