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创造发明可以归结为两种,第一种为人类节约时间,第二种为人类浪费时间。我们称呼第一种为物质文明,第二种叫精神文明。
如果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那就不算是浪费时间。
先说结论:电子游戏首先是科技进步的结晶,在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又反向拉动了科技的发展。
电子游戏与科技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关系:
现代科技创造了电子游戏,而玩家市场不断需求更好的游戏体验(更好看的游戏画面/更好玩的游戏机制),这对主机/电脑等游戏载体的各种性能要求更高,研发者为了赚钱会有更多动力去改进技术,也就促进了半导体芯片等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电子游戏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二者之间产生了良性循环。
下面聊几个具体的例子。
一、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诞生
1969年,贝尔实验室研究员肯·汤普森在工作闲暇时想要编写一个模拟太阳系航行的电子游戏——《星际旅行者》(Space Traveler)。他以BCPL语言为基础,设计出B语言(取BCPL的首字母),并且用B语言写了初版UNIX操作系统。Unix后来启发了Linux、MacOS、 iOS和安卓等众多操作系统。
1971年,肯·汤普森的同事丹尼斯·里奇为了能早点儿玩上游戏,加入了汤普森,合作开发UNIX。其主要工作是改造B语言使其更成熟。 1972年,丹尼斯·里奇在B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语言的诞生。
肯·汤普森与丹尼斯·里奇
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最早是为了玩游戏而创造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子游戏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二、芯片战争
1958年9月12日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英语: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作 IC;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将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也包括被动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60年代,两个美国军工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Apollo Project)和“民兵”(Minuteman )导弹开发计划,大大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为开发各种电子产品铺平了道路,计算机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世界。
1965年,摩尔在Electronics杂志上说:未来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每18到24个月就能翻一番。晶体管的价格会持续下降,芯片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
集成电路大规模走向民用是由游戏机和个人电脑开始的。
1972年11月29日,雅达利公司推出了投币式街机游戏Pong。
Pong
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是史上第一个取得商业成功的电子游戏。其背后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片蓝海市场。
之后美国诞生了各种游戏机,游戏机需要芯片,所以也拉动了芯片的销量。玩家买游戏的钱间接转化成了芯片公司的研发动力。更好看的游戏画面,更好玩的游戏机制,游戏机的便携性都不断要求芯片的算力更强,体积更小。
全球集成电路产值从1970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137亿美元,除了个人电脑,电子游戏也功不可没。
然而,1983年雅达利大崩溃使美国电子游戏产业遭受重创,从此日本游戏产业崛起。具体事件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
为什么日本游戏业这么发达?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是当之无愧的半导体大国,1986年,即使处于美日贸易战白热化阶段,日本的半导体产品仍占世界总额的45%,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金融市场崩溃的1989年, 日本公司占据了世界存储芯片市场53%的份额,而美国仅占37%,直到90年代初,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依然有6家来自日本。甚至当时日本大部分游戏机芯片都是本土自制的。
1989年任天堂GameBoy掌机用的是夏普的LR35902芯片,全球销量1.2亿台;1990年的Super NES用的是理光的5A22芯片,全球销量4900万台;世嘉1994年发布的“土星”用的是日立的SH-2芯片,销量近1000万台。
转折发生于199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新的半导体协议,新协议规定美国半导体至少要占日本市场份额的20%,而实际条约执行之后,美国的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超过了30%。从此日本丧失了自研芯片的动力。
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如今的主流游戏机基本都是美国芯片了。
2013年的索尼PS4用的是AMD的Jaguar处理器,2020年发布的PS5用的是AMD的zen2。2017年发布的任天堂Switch用的是英伟达的Tegra X1。
三、从游戏显卡到人工智能
【多年以后,面对AI仿生人,黄仁勋将回想起2017年推出《绝地求生》网吧特供显卡 GTX 1060 5G显存版的那个下午。】
1999年10月11日,英伟达公司(NVIDIA)发布了GeForce256。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定义为GPU的产品,英伟达也由此成为GPU的发明者。
显卡是一种硬件设备,而GPU是显卡中用于图形计算的核心组件。
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英伟达的发展与游戏的关联可谓是十分紧密,2000年微软的初代游戏机Xbox就是用的英伟达的GPU,甚至早在上个世纪英伟达就为世嘉的土星游戏机提供了NV1图形芯片。可以说英伟达就是靠制作游戏机芯片起家的。
自从微软推出了跨时代的Windows 95,图形芯片的主流市场就从游戏主机转向了PC(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随着PC游戏的崛起,玩家对显卡的需求与日俱增。
显卡几乎是以两年一代的速度不断更新,即便如此玩家群体为了更好的游戏体验依然在追求更高的性能。当年的显卡杀手《孤岛危机》依然历历在目。正应了安迪比尔定理: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软件消耗掉了。
2007年,英伟达为了让只做3D渲染的GPU技术通用化,CUDA技术诞生了。
CUDA是一种协助CPU任务分发+GPU并行处理的编程模型/平台,用于加速GPU和CPU之间的计算。通过使用CUDA平台,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同时还能与CPU进行协同计算。而人工智能运算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亿级的计算,这也就是CUDA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
我们注意到,电子游戏是最具计算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同时也具有极高的销量,这两种特点通常不会在其他领域同时发生。电子游戏是我们的杀手级应用,它是我们进入大型市场的飞轮,为解决大量计算问题提供了巨额研发资金。
很多人都玩电子游戏,在众多芯片的应用场景里,游戏玩家是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算力需求最旺盛、付费意愿也最强的群体。
2024年6月19日,全球最大 AI 算力提供商、AI芯片巨头英伟达市值达到3.337万亿美元,超越微软、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3.3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英国2023年的GDP,同时也是12个茅台市值(1.94万亿元人民币)、25个英特尔、12个AMD市值规模,甚至是英特尔+AMD加一起的8.76倍。
英伟达创造了历史。靠着游戏起家,却没有止步于游戏。
写在最后
50年前,谁也想不到只是为了娱乐而诞生的电子游戏竟能推动图形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到如此地步。
电子游戏表面看上去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扒开去看你会发现很多前沿科技都有它的影子。
游戏是用来玩的,游戏产业是铺路未来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事实上,不只是游戏,任何新兴产业都不应该被轻易否认或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