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循環》小考(二):MOD,搖滾的另一面鏡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8:29:59 作者:CoreDawg Language

前言:本文是上一篇文章的延伸與補充,閱讀上一篇有助於理解本文。本文的立足點仍是希望幫助你理解一些遊戲的設定。
上一篇:
《死亡循環》小考:關於搖滾、時尚、髮型以及英國60年代

MOD族

電影海報中的對立左mods 右rocker

電影海報中的對立左mods 右rocker

From the mid-to-late 1960s onwards, the mass media often used the term mod in a wider sense to describe anything that was believed to be popular, fashionable or modern. They claimed that since the mod scene was so pluralist, the word mod was an umbrella term that covered several distinct sub-scenes. Terry Rawlings argued that mods are difficult to define because the subculture started out as a "mysterious semi-secret world", which the Who's manager Peter Meaden summarised as "clean living under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從 1960 年代中後期開始,大眾媒體經常使用更廣泛意義上的mod一詞來描述任何被認為流行、時尚或現代的東西。 他們聲稱,由於mod場景是如此多元化,因此mod一詞是一個涵蓋幾個不同子場景的總稱。特里·羅林斯認為,MODS之所以難以界定,是因為亞文化開始了作為一個“神秘的半秘密的世界”,這也就是the who樂隊經理彼得·米登概括的“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要清潔的生活。" ——Wikipedia
1 / 2
mods與rocker
Mod文化,即現代主義文化,其內容涵蓋了從戰後思想到音樂入侵到時尚女權再到衣食住行,mod簡直就是就是六十年代英國眾青年的肖像——其本質是叛逆的,憤怒的,一如所有的年輕人。Mod是當時時代背景下英國青年無奈與憤怒的結晶,是六十年代人的焦慮與逃避。畢竟出生於工人階級的青年一代,無法擺脫階級束縛,成人之後也仍然是打工仔,在這種背景下,年輕人開始追求服裝的標新立異、音樂的獨立新穎,藉助糜爛的夜生活逃避現實。總而言之,是一群非主流青年想要彰顯自己的獨特性,這就是我對mods的初步模寫。
而當時的搖滾族其實身心上都與mod族別無二致,只是大家的外在表現不同,就好比黑貓碰上白貓,都是貓罷了,貓會打架,人自然也會,理由也只不過是互相看不順眼這種程度了。mods與rocker的對立或許是膚淺的,如同幫派鬥爭一般,互相發洩對生活的不滿。
1 / 2
《四重人格》劇照
但不說心境,mods與rocker的外在差別,還是巨大的,比如mods改裝機車都是用的VESPA機車改的,要的就是好看、炫酷,一輛車上能改出十幾面花裡胡哨的倒車鏡。
rocker相比之下更注重機車的性能,大碼的才是酷的——mods標配定製一套板正小西裝,m65等空軍外套,咱rocker就簡單粗暴一夾克!mods聚集在咖啡館,因為咖啡館不打烊是一個熬夜的好去處(在這裡大膽推測,有沒有可能本作相對於其他沉浸式模擬,相對於各種酒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咖啡呢?咖啡館場景也是很有可能安排上),rocker只要酒吧便好了......
就挺離譜的

就挺離譜的

The term mod derives from modernist, a term used in the 1950s to describe modern jazz musicians and fans. The 1959 novel Absolute Beginners describes modernists as young modern jazz fans who dress in sharp modern Italian clothes. 術語MOD派生自現代主義,是在20世紀50年代使用的一個術語,用來描述現代爵士樂家和其樂迷。1959 年的小說Absolute Beginners將現代主義者描述為年輕的現代爵士樂迷,他們穿著時髦的現代意大利服裝。 ——Wikipedia
說回mod本身,它最開始說的是聽爵士的一批年輕觀眾(個人理解這裡聽的爵士樂指的是bebpop),喜歡研究意大利時尚,平時還看意大利雜誌,所以柯爾特才會有這麼一件特別說明是來自意大利的金色西服。感嘆一句Arkane的設定真是細啊。
有時候過於極簡似乎不是好事……

有時候過於極簡似乎不是好事……

Quadrophenia(四重人格)

1979年英國導演Franc Roddam基於the who樂隊的同名專輯拍攝此片,片子展現了六十年代mod族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收聽著六十年代專屬的那種爵士樂混雜著前衛搖滾,又有那麼一點迷幻的味道;舞廳裡迴盪的是律動的靈魂樂,水性楊花的金髮女郎搭配安非他命藍色小藥丸食用,誰都扛不住;就算被趕出家門,就算睡廁所也要參加派對等等。這中間還似真似幻地穿插了1964年真實的一場布萊頓mods與rocker的衝突,放在當時,這可都是大賣點啊,片子上映直接掀起一波時尚音樂界mod熱潮,屬於是文藝復興了。片中各式各樣的m51軍服也成了大熱經典單品,the who樂隊推崇的空軍紅白藍標誌被印在大量mod文化衫上。

劇照

海報

紅白藍

劇照

海報

紅白藍

劇照

1 / 3
標誌性空軍標誌和軍服m51
藥物
六十年代mods們為了在夜生活保持興奮,非法食用大量安非他命,作為一種毒品、興奮劑流通,雖然遊戲目前並未公佈相關信息,但演示視頻中大大的“CANDY”字樣和隨處可見的糖果機,是否是一種對這種生活方式的藝術化處理現在不得而知,人們狂歡的狀態或許與此有關。(個人猜想)

多次出現的CANDY

糖果似乎有物理互動

多次出現的CANDY

糖果似乎有物理互動

1 / 3
CANDY招牌
軍事風格

軍服

左rocker右mods

軍服

左rocker右mods

軍服

1 / 2
男女主對立的著裝
在遊戲中男主的rocker穿搭與女主這種寬鬆軍服風格(類似m51parka)也體現了mods與rocker的對立。其實不止男女主,npc角色也體現了很多mod風格。設定中出現的機車帽和軍帽也就說得通了,畢竟在一個不能操縱載具的遊戲裡出現這些還挺費解的。
設定集中疑似空軍機庫

設定集中疑似空軍機庫

1 / 2
npc的軍服元素體現,軍服本來的作用是保護mods裡面的乾淨西裝。

mod類型音樂

早期的 mods 聆聽了Miles Davis、Charlie Parker、Dave Brubeck和Modern Jazz Quartet等音樂家的“精緻流暢的現代爵士樂” ,以及Bo Diddley和Muddy Waters等藝術家的美國節奏藍調(R&B) 。Mods 的音樂場景融合了現代爵士樂、R&B、迷幻搖滾和靈魂樂。Terry Rawlings 寫道,mods 變得“致力於 R&B 和他們自己的舞蹈”。冷戰初期駐紮在英國的美國黑人軍人,帶來了 R&B 和靈魂樂在英國買不到的唱片,他們經常把這些唱片賣給倫敦的年輕人。 ——Wikipedia
在關於PS5手柄的預告片中,我們能聽到最經典的60s搖滾風格,爵士曲調融合搖滾節奏,舒服了。
目前感覺這個角色好像全才,可能偏流行吧

目前感覺這個角色好像全才,可能偏流行吧

當然上面說的是搖滾樂,mods本身聽大量的indie music,從早期精緻的爵士樂到後期舞蹈性的R&B,可以說black music也是貫穿始終的。

再談時尚

隨著發售前這些天各種訪談及官方新的宣傳放出,可以瞭解到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迷你裙之父André Courrèges,還有另外兩位大師作為參考。
We gathered hundreds of references and looked at important figures from the fashion world of the 1960s. Courrèges’ clothing, Pierre Cardin’s vibrant colors, Vidal Sassoon’s distinctive hair styling, and many, many more. We developed some specific types of materials representative of the 1960s, like the glitter material you can see on certain weapons and characters, or the translucent plastic from some of the sculptures present on the island. 我們收集了數百個參考資料,並研究了 1960 年代時尚界的重要人物。Courrèges 的服裝、Pierre Cardin 鮮豔的色彩、Vidal Sassoon 獨特的髮型設計等等。我們開發了一些代表 1960 年代的特定類型的材料,例如您可以在某些武器和角色上看到的閃光材料,或者島上一些雕塑的半透明塑料。 ——藝術總監Sebastien Mitton

泡沫的戀物癖 Pierre Cardin

Pierre Cardin

Pierre Cardin

卡丹最著名的設計當屬1954年的“泡泡裙”,出於對“泡泡”的熱愛卡丹甚至後續做了泡泡屋的設計。幾何化的形狀和圖案加上一點前衛太空感讓卡丹的設計不過時,再加上高純度的顏色讓他的服裝充滿了未來感。這裡提一嘴,在《殺出重圍》中也可以看到大量這種卡丹風格的幾何設計,要知道《殺出重圍》設定還在未來呢,可見卡丹的娛樂價值。

卡丹 泡泡裙

卡丹的設計

遊戲的設計

卡丹的設計 色彩豔麗

卡丹 泡泡裙

卡丹的設計

遊戲的設計

卡丹的設計 色彩豔麗

卡丹 泡泡裙

1 / 4
遊戲中的幾何服裝與顏色

DX的幾何 材料

幾何化 材料

DX裡的幾何 材料

DX的幾何 材料

幾何化 材料

DX裡的幾何 材料

DX的幾何 材料

1 / 3
幾何與材料設計

遊戲的室外

泡泡屋室內

泡泡屋室外

遊戲的室內

遊戲的室外

泡泡屋室內

泡泡屋室外

遊戲的室內

遊戲的室外

1 / 4

女士髮型的解放者 Vidal Sassoon

Vidal Sassoon

Vidal Sassoon

頭髮的報道

頭髮的報道

1920 年的一篇報紙文章宣稱“短髮是大事!”
短髮是一種罪過嗎?在二十世紀初歐亨利著名的小說《麥琪的禮物》裡,女人為了給丈夫買禮物不得不剪掉頭髮,但她卻害怕丈夫看到她短髮的樣子,他認為就算丈夫不殺她也會取笑她。在更早的西方觀念裡,女人就是要留長髮的,就算美如波萊爾,留短髮也會受到輿論攻擊,在二十年代後短髮才稍微普遍一些。到了六十年代,經過頂流明星團體——披頭士樂隊“帶貨”,Vidal Sassoon的bobcut髮型暴火了一把。
1964的披頭士髮型

1964的披頭士髮型

死圈的髮型設計 同樣是bobcut

死圈的髮型設計 同樣是bobcut

1 / 5
Vidal Sassoon的髮型設計對比《死亡循環》
這張設定可以看到sassoon對《死亡循環》的影響有多大。
裡面講了些老爺子二十世紀發家史可以看看

裡面講了些老爺子二十世紀發家史可以看看

在sassoon官網可以看到相關內容,有興趣可以看看

其他

反文化運動標誌

胸針

反文化運動標誌

胸針

反文化運動標誌

1 / 2
女主胸針,疑似反文化運動標誌變體,以後有空再展開說

或為《恥辱》世界觀的延續?

There are records of drive hunts in the Faroe Islands dating from 1584.The hunts, called grindadráp in Faroese, are non-commercial and are organized on a community level; anyone can participate. When a whale pod by chance is spotted near land the participating hunters first surround the pilot whales with a wide semicircle of boats and then slowly and quietly begin to drive the whales towards the chosen authorised bay. When a pod of whales has been stranded the killing is begun. 法羅群島有自 1584 年以來的驅車狩獵記錄。狩獵,在稱為grindadráp在法羅語中,是非商業性的,是在社區層面上組織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當在陸地附近偶然發現鯨魚莢時,參與的獵人首先用寬大的半圓船包圍領航鯨,然後緩慢而安靜地開始將鯨魚驅趕到選定的授權海灣。當一群鯨魚擱淺時,屠殺就開始了。 ——Wikipedia
法羅群島具有捕殺鯨魚的產業與傳統,這是為了聯繫《恥辱》刻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呢?官網的宣傳文最近強調了這一點“黑礁島並非一直被困在時間循環裡。它起初是座與世隔絕的漁業小鎮,但當地的某種異常最終吸引到軍方的注意,並進一步吸引了萬世計劃創始成員的注意。這些人和他們的追隨者走到一起,利用這個異常,創造了表面上可以讓他們永生的時間循環。”

結語

如果你是一個Mods,那麼你二十四小時都是Mods,就連和其他人工作時,你也是個Mods。
mod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前些天看到國外mods文化站站主評論說當人們滿懷激情地去布萊克朝聖時,只會發現剩下的所謂mods都是些花大價錢買mods服飾、機車的人罷了。mod文化是叛逆,但卻不是反抗,當年的mods人只是逃避現實,滿腔憤怒又無處發洩,也想不出怎麼改變現狀。但隨著時代變遷,《死亡循環》是否能給mod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電影《四重人格》(Quadrophenia
Mods and rockers 英文維基頁面
http://subcultureslist.com/mods-and-rockers/
https://products.abc-clio.com/ABC-CLIOCorporate/product.aspx?pc=D3523C
Mod (subculture)英文維基頁面
Pierre Cardin 英文維基頁面
https://fashionunited.uk/tags/pierre-cardin
Bob cut 英文維基頁面
https://blog.playstation.com/2021/09/07/designing-deathloops-colt-julianna/
https://agnautacouture.com/2015/07/26/pierre-cardin-fetish-for-the-bubble/
https://www.sassoon.com/heritage
https://www.ksbw.com/article/liberator-of-ladies-hair-vidal-sassoon-dies-at-84/1049576
叛逆,並時尚著——摩斯族Mods https://www.douban.com/note/515854728/
飄移在好型和好柒之間(四重人格)影評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3396214/
https://bethesda.net/zh-CN/news?tags=arkane-studios
https://bethesda.net/zh-CN/article/4nkvl3V3aU6RSkIHz0nAo6/deathloop-story-trailer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