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想買個開放式耳機,花了不少錢,測評了快 20 款,總算是摸清了門道。現在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大家選到合適的耳機。

好多人問我開放式耳機到底值不值得買?我覺得挺值的。
和普通入耳式耳機比,開放式耳機戴著舒服多了,不用塞進耳朵裡,戴久了耳朵也不會脹痛、發悶,一整天戴著都沒事。而且,開放式耳機能讓你聽到周圍的聲音,不管是運動還是上班路上用,都更安全。音質上也不差,聽音樂一樣能有很好的體驗。
不過現在開放式耳機越來越火,好多沒什麼技術的品牌也開始做,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家一不注意就容易踩雷,要麼耳機的音質差,要麼戴著不舒服,甚至還可能傷耳朵。

為了讓大家別踩坑,我整理了一份選購攻略,後面還會推薦幾款性價比高的產品,希望能幫大家選到適合自己的耳機。
一、懶人抄作業區:
考慮到文章較長大家可能沒什麼耐心看,我直接把性價比最高的2款耳機寫在前排推薦給大家,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入手就好了。
南卡OE MIX

在開放式耳機領域,南卡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它以前是聲學科技解決方案商,給好多國際耳機品牌提供數據,專業度那是業內公認的高,說它是開放式耳機做得最好的品牌,一點都不為過。在中高端耳機的口碑和銷量排行榜上,南卡常年穩居前列,實力有目共睹。南卡 OE MIX 以百元的價格,性能卻能吊打千元價位的耳機,堪稱超輕佩戴體驗和優越音質的性能王者,在開放式耳機圈穩居 TOP1。
在音質方面,南卡自研的 Super Bass 3.0 跑道型高性能聲音單元,喇叭尺寸比傳統耳機大 50% 以上,再加上獨研的 OS 聲學系統,聲波保真度高達 98.6%,這音質,這性能,在業內真的少見!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款耳機單隻才 6.7g,戴上感覺跟沒戴似的,特別輕盈。它的機身小巧,是高集成精密結構打造的,掛耳採用懸停式設計,還採用了親膚柔軟的硅膠。最後通過收集 10W + 國人的數據,精準適配咱國人的耳道,佩戴貼耳適配度能達到 99.9%,戴上去又穩又舒服。而且和眼鏡的兼容性也超好,適用性 100%,戴眼鏡的朋友完全不用擔心。
在基礎配置上,南卡採用了 DS 指向性傳聲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開放式耳機存在的漏音問題,進一步保護隱私,使聲音更集中。內置的 AI 智能通話降噪功能,能把通話迴音和環境音都消除掉,打電話的時候特別清晰。藍牙升級到 5.4,連接又穩延遲又低,看視頻、打遊戲完全不會有延遲。續航能達到 8+16h,還有 5 級防水性能,性價比簡直無敵!
Oladance OWS PRO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耳機耳掛材質軟,但形狀不太適合我的耳朵。連續戴兩三個小時,耳朵和耳掛接觸的地方就會有壓迫感,時間久了還會疼。而且它重量分佈不太均勻,我戴著跑步、跳繩,動作稍大耳機就移位,總得用手去調整。
在音質方面,OWS Pro 用了高精度疊層喇叭,雙芯片驅動,搭配自家聲學算法。聽節奏感強的歌,低音有力度;聽流行音樂,中頻溫暖;聽古典音樂,高頻清晰。整體三頻比較均衡。
通話方面,它有六麥克風降噪技術,能感應周圍環境並調節降噪效果。我在商場、地鐵這些嘈雜地方打電話,對方能聽清我的聲音,通話質量還不錯。藍牙連接在信號干擾強的地方,容易斷連、卡頓,連接設備偶爾也配對不上。操作邏輯也有點複雜,觸摸控制不太靈敏,調節音量、切歌不太方便。
二、開放式耳機知識科普
1、開放式耳機的工作原理:
開放式耳機主要靠的是聲學設計,它和咱們常見的封閉式耳機不太一樣,它不會把耳朵捂得嚴嚴實實的,而是讓空氣能自由進出,這樣就能產生更自然的聲音啦。
聲波產生
耳機裡有個驅動單元,一般就是動圈或者動鐵單元,當音頻信號傳過來的時候,這個驅動單元就開始振動,這麼一振動呢,就產生了聲波。
聲音傳播
這些聲波就通過耳機的開放結構往外傳播。不像封閉式耳機,把聲音都關在耳罩裡,開放式耳機是讓聲音自由地散出去。
空氣流動
因為耳機是開放設計的,空氣能在耳機內外自由流動。這空氣一流動,就幫著聲音能更自然地擴散開來,咱們聽起來,就感覺聲音特別開闊、特別自然,就跟在現場聽一樣。
環境感知
因為耳機是開放的,咱們戴著的時候就能聽到周圍的環境聲。像出去跑步、騎車這些戶外運動的時候,或者跟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能聽到周圍動靜就安全多了,也不耽誤事兒。
音質和漏音
開放式耳機也有個小缺點,就是漏音比較明顯。因為聲音是往外擴散的,旁邊的人很可能也能聽到你耳機裡放的啥。這要是在安靜的地方,可能就有點尷尬了。
設計考量
為了解決這個漏音問題,還能讓音質更好,現在很多開放式耳機都做了特殊的聲學設計。比如說,用一些隔音材料,或者專門設計一個特別的聲學腔體,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漏音,讓咱們聽著更舒服。
什麼場景適合用開放式耳機?
運動健身場景:像跑步、騎行或者登山。戴著開放式耳機,你一邊聽著喜歡的音樂,一邊還能清楚聽到周圍的動靜。比如說路上汽車的喇叭聲,還有路人的提醒,這樣就能及時注意到周圍情況,運動起來更安全。而且開放式耳機一般都很輕巧,戴著特別穩,運動的時候怎麼動都不容易掉,不會給你添什麼麻煩。
辦公學習場景:在辦公室上班或者在圖書館學習的時候,開放式耳機也派得上用場。工作學習累了,戴上聽聽音樂放鬆放鬆。但它又不會讓你和外界完全隔絕,同事找你說話,老師講課,還有周圍的提示音,你都能聽見,不會錯過重要信息,還能和周圍的人正常交流互動。
日常通勤場景:比如坐公交、地鐵的時候,開放式耳機就挺好用。你聽音樂、聽有聲書或者打電話的同時,還能留意到公交報站、地鐵廣播,也能聽到周圍人的交談,這樣就不會坐過站,也不會錯過什麼重要消息。而且它不像封閉式耳機,戴久了耳朵又悶又熱,開放式耳機戴著更舒服。
家庭休閒場景:在家休閒的時候,看電影、打遊戲或者聽音樂,開放式耳機能給你帶來很自然的音效,就好像身臨其境一樣。家裡人叫你,或者有其他動靜,你也能馬上聽到,不會只顧著虛擬世界,忽略了現實生活,還能和家人隨時互動。
社交聚會場景:和朋友一起聊天、聚會,或者參加小型活動。這時候戴上開放式耳機,放一點合適的背景音樂,氛圍一下子就起來了。而且你還能和身邊的朋友正常聊天,不會因為戴著耳機沒法交流,能更好地融入聚會的氛圍裡。
開放式耳機是智商稅嘛?
最近我發現,好多人都覺得開放式耳機是 “智商稅”,這實在是有點誤會,我必須得好好跟大家說道說道。
你們想想,平常大家說的那些 “智商稅” 產品,基本上都是靠著品牌名氣把價格哄抬得高高的,買回來之後總感覺自己不是在為產品本身的價值花錢,而是在給品牌的廣告費買單。但開放式耳機跟它們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開放式耳機的設計非常獨特,它有開放的部分,這就使得聲音不僅能清清楚楚地傳進咱們耳朵裡,還能往外面擴散,那種自然又開闊的感覺,普通耳機根本給不了。
開放式耳機的定價,背後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它獨特的設計理念、音頻效果的好壞、品牌的知名度,還有采用的先進技術,這些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確實,有些高端品牌的開放式耳機價格不低,但這並不代表所有開放式耳機都只是價格虛高,沒有實際價值。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之所以喜歡開放式耳機,就是因為它的音質好,聽音樂的時候,那種開闊的聲場效果。而且,它戴起來特別舒服,就算長時間戴著,耳朵也不會覺得難受。其實很多人選擇開放式耳機,也都是看上了這些優點。
所以說,買不買開放式耳機,關鍵得看你自己對音質的追求有多高,佩戴的舒適度對你來說重不重要,還有你對這個品牌和它的技術認不認可。可千萬別隨隨便便就把它歸到 “智商稅” 產品那一類,這樣很可能會讓你錯過一款真正適合自己的好耳機。
4、開放式耳機的選購技巧
前面說了這麼多開放式耳機的科普,那該如何選擇開放式耳機才能避免踩雷呢?
選大牌,品質有底
買數碼產品,牌子真的很重要。現在市面上的耳機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稍不注意就挑花眼。選知名品牌,就像給品質上了一層保險。這些品牌在研發上投入多,技術先進,能精準把握大家的需求,生產出質量過硬、功能好用的產品。而且,它們的口碑都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售後服務也更專業。像 Bose、南卡、JBL、索尼和飛利浦這些在開放式耳機領域都是響噹噹的品牌。特別是 JBL 和南卡,音質、佩戴舒適度以及售後方面都表現出色,無論是音樂發燒友,還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普通人,都能在這兩個品牌裡找到合適的產品。
抗衰減強,耐用抗造
現在數碼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所以產品耐不耐用就成了關鍵。就拿開放式耳機來說,好的耳機不僅要音質好、戴著舒服,材質和結構也得經得起時間考驗。專業品牌在製作耳機時,對核心芯片和材料的選擇非常嚴格,還會運用抗衰減技術。這樣一來,耳機用久了也不容易變形,聲音不會失真,音質也不會變差。比如我之前買的一款採用抗衰減技術的耳機,用了兩三年,聽起來和剛買時沒啥區別,真的很值。
藍牙 5.4,連接穩定
選開放式耳機,藍牙連接的速度和穩定性真的太重要了。我之前用過藍牙版本低的耳機,聽歌的時候老是卡頓、延遲,特別影響心情。現在藍牙 5.4 版本就好多了,它的穩定性和聲音傳輸質量都有很大提升。經過各種測試,不管是在室內、戶外,還是人多信號複雜的地方,藍牙 5.4 版本的耳機都能穩定連接,聲音傳輸流暢,能帶來超棒的聽歌體驗。所以買耳機的時候,一定要認準藍牙 5.4 版本。
專利音質,聽覺保障
買耳機,音質肯定是首要考慮因素。音質好不好,主要看發聲單元的喇叭尺寸和聲音調校。一般常見的喇叭尺寸是 12mm,但如果選擇 15mm 以上的大尺寸單元,音質會更出色,音場也更寬廣,聽音樂就像在現場一樣。聲音調校也很關鍵,這需要專業的聲學技術。知名品牌一般都有自己的專利音質技術和專業的調校團隊,能夠對聲音進行精細調整,讓耳機發出的聲音清晰、逼真,層次豐富。所以在挑選耳機時,要關注品牌有沒有專利音質技術,這樣才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音樂。
佩戴舒適,久戴不累
一款好的開放式耳機,舒適度必須要高。我之前買過一款耳機,雖然音質還不錯,但戴一會兒耳朵就疼,最後只能閒置。好的耳機設計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它的曲線是根據人耳形狀設計的,能自然貼合耳部輪廓。不管是跑步、健身,還是平時上下班路上聽音樂,戴著都很穩,不會輕易掉落,而且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壓迫感,耳朵很舒服。
防水性好,場景百搭
如果你經常在戶外活動,或者是運動愛好者,那耳機的防水性就非常重要了。想象一下,你正在跑步,突然下雨了,或者運動時出了很多汗,如果耳機不防水,很可能就會損壞。所以在購買開放式耳機時,要留意它的防水等級。現在防水等級達到 IPX5 的耳機,防水性能就很不錯了,無論是小雨天氣,還是大汗淋漓的運動場景,都能輕鬆應對,不用擔心耳機會出問題。
三、值得入手的開放式耳機推薦
看完上面的選購要點,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了,如果想要購買好用的開放式耳機,大家還應該多多的瞭解各個品牌的基本情況。
下面將按價格從低到高推薦,型號較多,建議直接拖動到符合自己心理預算的內容。
500元以下開放式耳機推薦:
南卡OE MIX
南卡在開放式音頻這塊可是相當厲害,有 15 年的研發技術,專業團隊那是出了名的有匠人精神,工藝水平在業內絕對是頂尖的。無論從音質、舒適還是通話來說,這款耳機都是領先同價位競品的,做到了性能之最,可能在未來一年時間裡都很難被超越的存在。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款耳機才7.1 克,在主流開放式耳機裡,它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我戴上之後,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特別輕巧。而且它用的是 EAA 懸停舒適技術,專門根據咱中國人的耳道形狀設計的,不管你耳朵啥形狀,戴上去都特別貼合,貼合度能達到 99.9% 。我戴著眼鏡試了試,也沒有一點不舒服的感覺,長時間佩戴也不會覺得累。
在音質方面,這耳機搭載了 Super Bass 3.0 揚聲器單元,再加上 Super Sound OS 聲學系統,不管是樂器聲還是人聲,都能精準還原,聽啥都特別真實。它還結合了藍牙 5.4 技術、動態低音增強和高清音頻解碼,聲波保真度能達到 98.6%,我聽了一段時間,感覺這音質真不比那些大牌傳統耳機差,甚至能和千元耳機一較高下,性價比直接拉滿。
藍牙連接也很穩定,用的是藍牙 5.4 芯片,數據傳輸快,連接特別穩,看視頻、玩遊戲的時候,音畫完全同步,一點延遲都沒有。
通話方面,它的智能通話降噪技術真的很給力。我在商場、路邊這些嘈雜的地方打電話,對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基本沒有環境噪音干擾,通話特別流暢。
總的來說,南卡 OE MIX 耳機各方面表現都能媲美千元開放式耳機,但價格卻很親民,絕對是百元檔位開放式耳機的首選。要是你預算有限,又想入手一款高品質的開放式耳機,選它準沒錯!
倍思Eli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倍思 Eli 耳機的耳掛用的是鈦合金記憶鋼絲。拿到手我就試了試,不管怎麼掰彎它,都能輕鬆復原。我戴著它跑步、逛街,一整天下來,耳機都穩穩當當的,從來沒掉過,各種耳型基本都能適配,實用性挺高。
不過,音質方面就有點讓人失望了。這耳機搭載的是 16.2mm 的喇叭單元,本以為能有不錯的表現。結果一聽,聽流行音樂的時候,低頻的量感明顯不足,鼓點敲起來一點勁兒都沒有,完全沒有那種震撼感,就像在聽靜音版的音樂,實在是不過癮。高頻部分更糟糕,聽女高音歌曲的時候,那聲音尖銳得就像指甲劃黑板,聽一會兒耳朵就開始疼,時間一長,真的受不了。
再講講通話,這耳機搭載 AI 雙麥克風降噪技術,聽起來挺厲害的。但我在路邊、餐廳這些有點嘈雜的地方測試的時候,對方老是跟我說能聽到好多背景噪音,我得扯著嗓子重複好幾遍,對方才能聽清我說啥,嚴重影響溝通,這降噪效果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FIILFIIL GS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耳機單個重量只有8.2g,耳掛是彈性鈦合金材質,還搭配了親膚硅膠,上手一摸,觸感確實挺舒服。我戴著它聽音樂、看劇,時間長了也沒覺得耳朵難受,耐用性看著也不錯。不過,它在佩戴穩固度上有點小毛病。我上次跑步的時候戴著,跑著跑著耳機突然就甩出去了,雖說這種情況概率不高,但還是挺影響心情的。尤其是小耳廓的朋友,佩戴的時候可能得更注意,穩定性方面確實不太讓人放心。
在音質方面,它配備了 18mm 碳纖維跑道動圈單元,本以為音質會很不錯,可實際一聽,高頻部分太尖銳了。我聽古典音樂裡的高音絃樂,那聲音特別刺,一點都不細膩,細節也聽不出來,聽久了耳朵就開始累。
續航方面,單次使用能續航 10 小時,再加上充電盒,總續航能達到32小時。我前段時間出差,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飛機,路上一直戴著它聽歌、看電影,電量完全夠用,不用擔心沒電。
萬魔S30
在佩戴方面,萬魔 S30 耳機用的是 TPEE 軟塑材質,單個耳機重 9.9克,按說重量還行。可它的耳撐設計實在不咋地,戴久了耳朵就被壓得生疼。我這耳朵也不算特別奇怪的形狀,可怎麼調整,它都不太貼合,鬆鬆垮垮的。稍微轉個頭,或者笑一笑,耳機就開始移位,得不停地去扶正。
再講講音質,它配備了 16.2mm 類鑽石振膜動圈,還用上了低頻增強算法。但實際聽下來,低頻部分確實還不錯,聽節奏感強的音樂,能感受到那種鼓點的力量。但高頻部分就比較一般了,聲音不夠通透,細節也不是很豐富。
在通話方面,這款耳機搭載的是四麥 ENC 通話降噪,本以為能在嘈雜環境裡有不錯的表現。但我在地鐵、商場這些地方測試的時候,周圍的噪音還是很清楚地傳進來,降噪效果幾乎沒有,和宣傳的差距有點大,打電話的時候老是聽不清對方說話,也不知道對方能不能聽清我。
500-1000元開放式耳機推薦:
小米開放式耳機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耳機外觀還挺好看,上面的高亮裝飾件,拿在手裡感覺有質感。它的耳掛是液態硅膠材質,很柔軟,剛戴上那會,耳朵挺舒服的。單個耳機不到 10 克,戴著沒什麼重量。但戴久了就發現,它重量分佈不太均勻,戴著有點頭重腳輕。我跑步的時候戴著,沒跑多遠就得去扶一下。
在音質方面,這耳機硬件有超線性發聲單元,軟件有定製音效,還支持 LHDC ,配置看著不錯。聽節奏感強的音樂,低音效果挺好。不過聽古典音樂這類對高頻要求高的,高頻部分聲音發悶,好多細節聽不出來。
這耳機搭載澎湃 OS,這是個優點。它還支持雙設備連接,在手機和平板間切換很方便。
最後說續航,官方說單耳能續航 7小時,搭配充電倉能到 38小時。但像我經常在外面,一天下來還是得老看電量,得隨身帶充電寶,不然怕沒電。
Cleer ARC 2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 Cleer ARC 2 耳機用的是親膚硅膠材質,不過耳機單個就有 14.4g,有點重。我戴著連續聽兩三個小時音樂,耳朵和耳掛接觸的地方就開始有明顯的壓迫感,疼得難受。而且它的貼合度不咋地,稍微跑跑步、晃晃腦袋,耳機就容易滑落,得不停地伸手去調整。
在音質方面,它有 16.2 毫米的驅動單元,還經過 Cleer 聲學實驗室的調音,三頻表現比較均衡,人聲聽起來也不錯。但聽節奏感強的音樂時,低頻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鼓點不夠清晰有力,那種震撼感完全出不來,聽著一點都不過癮。
在通話方面,這耳機搭載 cVc 麥克風降噪,能智能感知環境,自動調節降噪效果。我在嘈雜的環境裡測試了一下,通話時降噪效果確實挺不錯,基本聽不到什麼噪音,通話很流暢。
QCY Crossky GTR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QCY Crossky GTR 單個就有 10.3g,在開放式耳機裡算偏重的了。我剛戴上的時候,就感覺耳朵上壓了點東西,時間稍微一長,耳朵就開始不舒服。而且它的設計對我來說不太友好,怎麼調整都不太貼合我的耳型,老是鬆鬆垮垮的。我平常走路稍微晃下頭,耳機就往下滑,得不停地伸手去扶正,真的太麻煩了。
再講講音質,它搭載了 14.2mm 的喇叭單元,聽節奏感強的音樂時,低頻確實挺有力量,中頻表現也還不錯。但高頻部分就有點拉胯了,聲音特別尖銳,細節也聽不出來,聽一會兒耳朵就累得不行。
接著講講通話,這耳機搭載四麥通話降噪,我在嘈雜環境裡測試了一下,像商場、地鐵站這些地方,通話時能聽到的噪音不多,只有一點點雜音,整體上不影響正常交流。
漫步者Comfo Fit II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耳機用的是液態硅膠耳掛,上手一摸,手感挺不錯的,軟軟的。一開始戴著感覺還挺好,但我每天通勤路上聽一個多小時有聲書,時間一長,耳朵就開始酸脹了。而且它的貼合度真不太理想,平常稍微搖搖頭、點個頭,耳機就容易移位,老是得動手去調整,實在是不方便。
再說說音質,它用的是 18x11mm 的跑道型動圈單元,還搭配了動態低頻增強技術。聽節奏感強的音樂時,能明顯感覺到低頻響應很給力,人聲也特別清晰,中頻部分飽滿又通透,聽流行歌曲體驗還挺好。不過高頻部分就有點拉垮了,聲音比較尖銳,聽久了耳朵容易累,要是聽古典樂這種對高頻要求高的,就不太能滿足需求。
在通話方面,它靠自研的通話降噪技術,能有效減少噪音,通話的時候完全沒有電流聲干擾,聲音清晰,信號也穩定,不管是在安靜的室內,還是稍微嘈雜點的室外,都能順暢交流。
1000元以上開放式耳機推薦:
南卡OE PRO2
南卡 OE PRO2 耳機,它在開放式耳機裡那可是相當能 “打”。在兩千元以內這個價格區間,它的音質和性能直接碾壓同級別產品。南卡 OE Pro 2 專注於打造純粹的音質體驗,憑藉核心技術和完善的使用體驗,收穫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可,在耳機圈知名度超高,目前穩坐開放式耳機圈的榜首。
先說說佩戴感受,它用的是醫療級液體硅膠,摸起來柔軟又舒服。31° 懸浮傾斜設計,讓佩戴毫無負擔。我跑步的時候,要不是音樂在響,都經常忘了自己還戴著耳機。就算長時間戴著,也不會覺得難受。像我這種戴眼鏡的人,戴著它也完全沒問題,耳機和眼鏡互不干擾。
再講講音質,這耳機的解析力、還原度和瞬態響應都做得很好。聽音樂的時候,層次分明,能捕捉到超多音樂細節,尤其是人聲細節豐富,對音樂裡的情緒感染力把握精準。高頻純淨通透,中頻人聲細膩清澈,低頻量足還不渾濁,調音風格很符合大眾口味,啥耳朵都能適應。就拿聽《講不出再見》來說,高音明亮不刺耳,中音飽滿有層次,低音深沉有力。它的音頻解析能力出眾,歌曲裡的和聲、樂器演奏、人聲等元素都能清晰展現,讓整首歌聽起來立體又生動。
最後看看通話表現,它搭載了四麥 Enc 通話降噪。我實測了一下。在嘈雜環境裡通話,聲音依舊很清晰,基本沒什麼雜音,收音效果好,通話質量相當高。總的來說,在音質體驗、佩戴舒適度、連接體驗等關鍵數據方面,南卡 OE PRO2 在行業裡的表現都相當突出。
Oladance OWS PRO
在佩戴體驗方面,這款耳機在日常生活使用中能夠較好地固定在耳部,長時間佩戴不易產生壓迫感。但在高強度運動或快節奏運動場景中,耳機可能會出現輕微滑動或鬆動,穩固性有待提升。
音質表現上,OWS Pro 配備了雙膜片、雙磁路系統以及高精密堆棧揚聲器單元,低頻部分深沉且富有層次感。然而,在高頻段存在明顯背景噪音,高頻延伸效果欠佳,對整體音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配置上,OWS Pro 支持藍牙 5.3 版本,具備穩定的連接性能和較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同時降低了能耗。不過,在遊戲、觀看視頻等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中,延遲問題較為明顯。
續航能力上,單次充電後可連續使用約 16 小時,配合充電盒總續航時長可達 42小時,基本滿足一週的常規使用需求。
Bose Ultra
在佩戴感受上,和常見耳機比起來,Bose Ultra 戴起來還真有點麻煩。我自己試了試,光是找準位置、調整好角度,就得花上一小會兒。要是長時間戴著,像運動的時候,或者一工作就好幾個小時那種,耳朵和耳機接觸的地方就會有輕微的壓迫感,時間越長,這感覺就越明顯。而且到了夏天,天兒一熱,耳朵容易出汗,它那個耳掛材質就會變得黏黏的,體驗感直線下降。
在音質方面,Bose Ultra 的聲音風格偏暖,聽著挺舒服。它的低頻下潛挺深,就算是開放式設計,也不會漏音。平時我用它聽流行歌,每個鼓點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還原度相當高。不過,它在高頻細節上有點小毛病。聽古典音樂或者純音樂的時候,高頻部分樂器的音色還原得不太準,聲音聽起來有點暗。跟同價位那些特別注重音質解析的耳機比,它的優勢就沒那麼突出了。
但要是你對音質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調整,那可以使用它配套的 APP。打開 APP,裡面有好幾種預設音效可以切換,還能自己動手調 EQ 曲線。這 APP 功能可不只是調音質,還能設置手勢控制,像雙擊、長按就能切歌、調音量啥的;藍牙連接模式也能在裡面設置,連接更方便。
聲闊AeroFit Pro
在佩戴舒適度方面,這耳機宣傳的時候說材質柔軟,還能雙形態佩戴,聽起來挺不錯。但我戴上之後,發現耳翼部分對我來說有點硬。剛開始戴還沒啥感覺,可時間一長,耳朵邊緣就被硌得生疼,真挺難受的。而且它整體重量分佈不太均勻,戴著感覺頭重腳輕,我跳繩或者打籃球的時候,耳機老是鬆動移位,得時不時伸手去調整,特別影響運動心情。
在音質方面,這耳機搭載了 16.2mm 的動圈單元,還搭配了自家的 AirTurbo 氣流優化系統,按道理音質應該挺好。實際上,它的三頻表現還行,可低頻下潛深度不夠。聽重低音歌曲的時候,完全沒有那種震撼感,鼓點軟綿綿的,一點力度都沒有,聽著特別不過癮。
在通話方面,聲闊 AeroFit Pro 採用四麥 AI 通話降噪,說是能在嘈雜環境裡動態消除噪音。但我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降噪效果很一般。像在商場、地鐵站這些嘈雜的地方打電話,對方還是能聽到不少背景音,通話質量不太理想,有時候還得反覆確認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