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面而立,一人竭盡全力朝對方扇出一個耳光,讓對方或是血灑當場、立刻昏厥,或是滿眼金星、滿地亂爬……這不是什麼鬥毆現場,而一項“正規職業運動”——Power Slap League(抽耳光聯賽)的現場場景。
將扇耳光打造成職業運動似乎已經足夠離譜了,更離譜的是在眾多看客還在圍觀和討論這場獵奇的比賽時,對網絡熱點感知極其敏銳的土耳其知名休閒遊戲開發商Rollic Games,已經以該比賽為原型推出了同名體育遊戲《Power Slap》。目前,該遊戲已經衝上了美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榜單TOP5和體育類遊戲榜單TOP1,同時登上了全球9個國家或地區的體育遊戲榜單前列。
01
《Power Slap》:以養成為核心的遊戲
扇耳光比賽的賽程往往非常短暫,一個耳光甩出,在隨後的一秒鐘之內,這場對決的結果或許就能見到分曉。正是由於對抗過程短,且畫面可以給人帶來足夠的視覺刺激,打耳光一直是打造解壓超休閒遊戲的常用題材,比如Lion Studios此前推出的《Slap King》和《Slap That - Winner Slaps All》就曾取得過不錯的市場反響。
《Slap King》曾登頂美國iOS免費遊戲榜首
因此,在看到“扇耳光”題材和知名超休閒遊戲發行商Rollic Games的組合時,茶館先入為主地認為《Power Slap》一定是一款超休閒遊戲。然而在實際體驗過遊戲後,筆者才發現,《Power Slap》絕不是超休閒遊戲,而且相較於官方定位的體育類遊戲,茶館更願意將其看作一款以養成為核心的中度休閒動作遊戲。
相較於大多數超休閒遊戲,《Power Slap》畫面也更加寫實
如上文所說,扇耳光的過程短,能夠呈現的內容比較單一,因此Rollic Games在打造《Power Slap》時,沒有將耳光比賽的過程設計為遊戲的核心玩法,而是圍繞角色的訓練過程,打造出了整個遊戲的養成循環。
該遊戲講述的是在耳光比賽中失敗的主角,重新回到訓練營,通過持續訓練提升身體機能,爭取更多比賽的勝利的故事。
在訓練過程中,玩家只需長按屏幕,讓蓄能條上升,並在蓄能條登上綠色區間時,鬆開手指,即可朝著沙包扇出一記重擊,同時獲得對應的金錢獎勵。當然,如果在綠色範圍之外鬆手,扇出的效果和最終獲得的訓練獎勵都將相應地減少。能看出來,這種出招方式的設計,主要考驗的是玩家的反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的蓄力條的兩側還設有另外兩個能量條,左側藍色的代表速度,右側紫色的代表準確度。當玩家在短時間內持續高速發出攻擊的話,其精準度就會對應下降,表現在訓練過程中,就是蓄力條的綠色部分會明顯縮短,打出重擊的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獲得足夠金錢獎勵後,我們可以通過主畫面下方的三個按鈕,花費金錢升級力度、速度和準確度等人物屬性。當人物屬性升級到一定程度,角色的綜合數值也會對應的提升。
在主屏幕上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方和對戰方的綜合能力數值,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在綜合數值高於對方之後,進入比賽,以提升對戰的成功率。
正式的比賽部分,該遊戲基本採用了Power Slap League的聯賽規則。開賽前,雙方通過猜硬幣的方式,確定出手的先後順序。出手的一方可以選擇1、2、3三擋攻擊難度,其中3擋的綠色部分最短,扇出重擊的難度最大,但其重擊的力度最強,對對方的傷害值最高。
而迎接攻擊的另一方,需要將手放在背後握杆,立正站直迎接對方的巴掌。不過與真正的耳光比賽不一樣的是,遊戲中為承受攻擊的一方額外設計了一個防禦功能,玩家可以預判對方的攻擊時機,長按以提升角色的防禦力,降低傷害。通過一來一回的耳光攻防戰,最終哪一方的“血條”清零,則輸了比賽。
在贏得比賽、日常登陸時,系統還會送出禮包獎勵,禮包裡面一般是服飾、升級器等裝備。裝備更高級的服飾、通過升級器將已有服飾進行升級,同樣可以提升角色的屬性數值。想要更快提升戰力的玩家們,也可以通過看廣告或氪金,獲得更多禮包,加快角色升級進度。
實際體驗過遊戲之後能看出,《Power Slap》有在努力還原Power Slap League舉辦的耳光格鬥聯賽,不僅是賽事規則,甚至是角色形象、比賽場景等等,都與Power Slap League比賽高度重合。不過儘管開發者已經努力在通過硬件震動、聲音等方式,給玩家提供各種打擊反饋,但說實話,相比於真實的扇耳光視頻,遊戲呈現出打擊感和畫面衝擊力都稍遜一籌。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款遊戲爆量衝榜。在Power Slap League開賽期間(截至今年3月),話題#PowerSlap在TikTok站內播放就已經突破10億次,至今,該話題的熱度持續發酵,播放量已經突破了19億次。
因此,Rollic Games在產出用於買量的創意內容時,借用了許多比賽過程中的經典畫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比賽帶來的超高熱度推動遊戲快速擴量,吸引了大量對扇耳光感興趣的用戶進入遊戲。
《Power Slap》買量素材,來源:廣大大
找準推廣路線後,《Power Slap》表現突飛猛進,在8月8日重新上線iOS後,在三天內衝上了iOS體育遊戲榜單第1名,免費遊戲榜單第2名,免費總榜第9名。
02
Power Slap:獵奇的職業聯賽
聊到《Power Slap》,當然不能不聊該遊戲取材的耳光比賽。據現在流傳的最廣的說法,扇耳光比賽最早起源於民風彪悍的俄羅斯民間,後來俄羅斯著名大力士薩里切夫將這種遊戲設置成一項真正的比賽項目,加入了自己舉辦的“薩里切伕力量秀”(Sarychev Power Show)。2019年前後,“西伯利亞力量秀”(Siberian Power Show)進一步將這個項目提升到競標賽事級別。
街頭遊戲正規化之後,扇耳光比賽形成了一套相對統一的規則:雙方輪流互扇耳光,被扇的一方不能閃躲,必須站直捱打,打擊部位只能是手掌,如果一方被打歇菜或者主動放棄繼續對抗,則比賽結束,如果三個或五個來回還沒分出勝負,就會根據雙方積累的點數以分輸贏。
打耳光明星“餃子哥”恐怖的訓練過程
不能閃躲也就意味著參賽的運動員們,都躲不過皮肉之苦。在打耳光比賽中,幾乎場場都能看到面容扭曲、血水飛濺的畫面衝擊,這種看看誰更抗揍的比賽會在生猛的俄羅斯大肆流行,好像也挺合理的。
更有意思的是,當地甚至還出現了扇巴掌界的體育明星。Vasily Kamotskiy,一個體重高達168kg的西伯利亞農民,在參加薩里切伕力量秀後,一巴掌成名,打暈多個對手後輕鬆奪下了第二屆耳光大賽的冠軍,隨後在俄羅斯互聯網上爆紅,並因為在採訪中說自己是來“吃餃子的”,被大家親切地叫做餃子哥。
一掌擊暈對手的餃子哥,曾被稱為“耳光傳奇”
不過就在下一屆,也就是第三屆耳光大賽上,餃子哥的傳奇就迎來了落幕。他被對手Vyacheslav Zezulya甩出的一巴掌打下神壇,當場昏迷,遲遲沒有恢復神志,好在緊急送醫後,並無大礙。
餃子哥跌落神壇瞬間
在俄羅斯之後,扇耳光比賽的熱潮很快蔓延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美國當然也不例外。2022年,身材健美的知名演員、政治家阿諾德.施瓦辛格和健身網紅羅根·保羅在阿諾德體育節上,一起舉辦了阿諾德經典賽首屆“打耳光”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施瓦辛格頻頻為大家貢獻出了震驚的表情包。
同年年底,UFC(終極格鬥冠軍賽)總裁Dana White也來分一杯羹,正式宣佈Power Slap League成立,並打算將打耳光這一俄羅斯味兒十足的比賽項目,打造成一個擁有正式聯賽的體育項目。美國東部時間1月18日,首季Power Slap聯賽以綜藝形式正式開播,並於3月11日決出了最終的冠軍。
Dana White
據Dana White在此前的採訪中所說,他早在2017年就注意到了這一領域的商機,當時他看到一些打耳光的視頻在社交網絡上擁有極高的熱度,部分播放量甚至達到了3億次左右,因此他認為這個內容在社交媒體上走得通,或許也同樣能夠被放上電視。
在成立Power Slap League後,Dana White多次公開表示扇耳光比賽和曾經的格鬥對抗一樣,擁有巨大潛力,甚至揚言其有可能會成為美國下一個主要運動(major sport)。諷刺的是,在2022年底Dana White度假時,就曾被媒體TMZ拍到過扇老婆耳光的視頻,由此看來,Dana White果然是耳光的強力支持者。
Dana White和他老婆Anne White
言歸正傳,不管Dana White如何吹捧這場不同尋常的“職業聯賽”,Power Slap聯賽自拉開帷幕以來,依然和其他扇耳光比賽一樣,始終伴隨著大量爭論和質疑的聲音。不少專業醫學人士提出,毫無防禦地迎接一個強力巴掌,很有可能讓人遭受難以彌補的創傷性腦損傷。
而且在這之前,已經有了參加這種比賽失去生命的案例。2021年,46歲選手Artur Walczak在PunchDown聯會舉辦的耳光大賽中,被扇了四次耳光後暈了過去,並在一個月後遺憾去世。殘酷的先例在前,不少議員、運動員都公開發聲,抵制Power Slap League。
儘管爭議不斷,Power Slap聯賽最終還是順利舉行了。比賽開始後,Dana White這位經驗老到的商人,一方面將選手們被打得鼻歪嘴斜的刺激畫面剪輯成短視頻放上短視頻平臺,#PowerSlap話題最終在TikTok斬獲了超19億次播放,另一方面將普通人通過聯賽圓夢成名的歷程,做成了幕後綜藝《Power Slap:Road To The Title》,以進行造星,目前該綜藝多期內容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已超百萬。
雖然首場聯賽內容的數據表現十分亮眼,但關於Power Slap的輿論卻依然不見好轉,在社會輿論的持續影響之下,美國各州政府未來或許會對耳光格鬥賽事做出相應的管控或禁止。在賽事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打耳光比賽的未來目前還不太明朗。
不過無論扇耳光比賽未來會走向何方,至少Rollic Games已經成功抓住這波熱度,很狠掙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