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芸紀
在玩到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突然想起來很久以前看到過的各種有才網友戳破夢想穿越到古代生活的人而寫的段子和大實話。其中就有那麼一個,讓我覺得正好能跟這個遊戲有著特別巧妙的契合之處,就是回到古代,你可能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古時候的人是用什麼語言說話的。而在《巴別塔聖歌》裡,我們作為旅人將會拿上一個筆記本走進高塔,通過觀察、聆聽和交流去破解他們不同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繼而瞭解到在高塔之上不為外人所知的世界。
不過也因為遊戲的特殊,我將直接分為優點和缺點兩個大點來給你說說這個遊戲的好與壞。當然,語言這種東西不一定講出來的時候盡善盡美,如果有什麼沒說到的或者是沒說對的,也請各位理性看待。
首先就是在視覺呈現上的設計,我們能看到的畫面都是線條流暢且有規律,色調在不同的族群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就像在信徒的地盤主色都是以明黃色為主(當然看久了可能會有朋友感覺的不舒服),就像是孤身闖入異域世界;到了戰士那裡又是暗藍色調搭配著紅色,給人一種嚴肅還帶有戰士獨有的肅殺感。使得我相信應該有多數玩家應該跟我一樣,一進去就有一種新奇感。音樂方面無功無過,畢竟大多數時間都是主角一個人獨身穿梭在高塔的每一處地方,不需要時時刻刻用音樂來表現得像是被開了金手指的救世主。
不過在轉換了解學習不同族群的語言時,音樂帶起來的氛圍,會讓我們不得不好奇每個族群他們自身的文化內涵,以及他們是怎麼在這個高塔上與其他族群“暫時的”共處。
其次就是遊戲玩法,遊戲總共有五種語言需要我們通過觀察、交流、聆聽去了解和學習語言,在加以運用,幫助我們從零開始積累經驗去翻譯瞭解那些文字,以此來了解每個民族的文化和破解遊戲中的小小謎題。而這其中的艱難困苦,都成為了玩家主要的遊戲動力。只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主角為了能完全掌握每一個族群的語言,甚至還要偽裝自己和潛行躲避高塔上的一些人,去他們族外人到不了的地方挖掘更多自己不知道的文字。這簡直跟以前戰爭年代的電報破譯專家和暗訪記者一樣,都是拿自己的命去博得一些東西。
回到研究翻譯文字上,每激活一次筆記線索,我們就可以通過一路在筆記上記下的素描畫面(線索),解鎖三到四個左右的詞的含義。而且這個難度是從一開始到後面慢慢降低的(因為字符少的時候可以用窮舉法),就像我們在學語言的時候,也是從爸爸、媽媽、吃飯的簡單詞彙開始學起,然後才知道“我不喜歡這個東西”的長句,再到“每一次想起這件事情,我心裡都會感到十分難受”的更深含義的句子。再加上游戲的結局是有兩種,有時間的玩家朋友可以自己嘗試打出不一樣的內容。
只不過說了這些內容之後,我還是得很誠懇的說,如果是不喜歡跑圖和極簡的引導提示的朋友,這個遊戲可能不適合你。可能是出於想要突出跋山涉水尋究文字的困難,就跟《西遊記》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樣,我們得跑盡高塔上的每一個角落去找到新的字符和推進劇情。沒有小地圖也沒有主線任務指引,一切靠的就是玩家的耐心和運氣(記憶力)。更別說還有大量的潛行環節,沒點耐心還真沒辦法把遊戲給玩下去。
而且遊戲的視角也給玩家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畢竟我個人覺得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人的肢體語言和臉上的表情都能表達出來很多可以共通“語言內容”,但我們玩家能看到的視角基本是出於仰視(或者說監控器視角),很難保證主角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每一次都能看清對方的動作和表情(根本看不到)。而以上舉例出來的重點內容是在《巴別塔聖歌》中,遊戲簡化一些東西后所能發現的存在。
對於遊戲在語言上的探索來說,既是好(在筆記本上答對字符,字符就能鎖定),也是壞(在記憶力和想象力都缺失,並且中譯自帶的潤色buff,很容易讓普通玩家卡關)。
總的來說,《巴別塔聖歌》在今年的遊戲裡的確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它既不是注重於讓玩家在解謎上燒壞腦子,也不是在劇情上讓玩家從頭驚奇到尾的情感共鳴機器。就像我們一開始接觸外語一樣,一個人從認識發音和單詞開始,再到短句和長句,最後才是更深的一層思想內涵。而主角沒有我們這麼幸運,還有很多前輩留下來的學習經驗供以學習,所以這個遊戲就會導致喜歡的特別喜歡,不喜歡的可能就折在信徒那裡。
可是當走到最後結局,從小我昇華到大我的時候,所有的語言都彙集在一起成為大家都可以共通的語言。很難不讓人想到他們本就是擁有著共同的理念和團結一致的心,只是差了一個恰好的存在來解決一切問題的源頭,而這個把一切都聯繫起來的主角,又怎麼不會讓人覺得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