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QuTS hero h5.2系統,這應該算是目前威聯通的核心領先優勢之一了,尤其是它現在是為數不多的支持ZFS文件系統的NAS系統。更高階一些的NAS例如TS-873A,更是同時支持ZFS與ECC內存,這也是業界獨一家了。
近兩年新的國產NAS一個接一個,系統的易用性基本都是領先一個世紀的,但是我這樣的NAS老用戶還是堅持威聯通這樣的老NAS廠商的產品,理由就是威聯通的NAS對數據的管理能力更為專業。更新的QuTS hero h5.2系統基於ZFS文件系統,相比其它文件系統的RAID組態,ZFS給了更強的容錯能力,大幅提升我放在NAS上的數據的安全性層級。
並且更好的一點是,威聯通的NAS從前面的QTS系統升級到QuTS hero h5.2系統之後,界面和操作邏輯都沒有變動,毫無遷移學習成本。
目前我把我手裡的威聯通TS-464C2更新升級Hero系統之後,無論是文件讀寫性能,還是NAS裡的文件儲存安全性,都有了相當的提升,所以我想過來聊一聊什麼是ZFS文件系統,以及我為什麼這麼看重它。
目前支持自己下載QuTS hero h5.2系統之後手動更新,也可以等一段時間等推送。
ZFS文件系統的安全性
作為一個小團隊的負責人,我可以接受性能差,也可以接受速度慢,但是絕對不能接受系統不穩定,文件不安全。性能差速度慢,我無非就是多等一等,但是文件不安全,那真的會要命的。
ZFS文件系統的優勢在於,它的容錯能力很強,去重壓縮能力很強,數據自我修復能力很強,還能提升SSD的壽命。
做一下科普:ZFS文件系統的英文名稱為Zettabyte File System,也叫動態文件系統(Dynamic File System),是第一個128位文件系統。
ZFS 完全拋棄了“卷管理”,不再創建虛擬的卷,而是把所有設備集中到一個存儲池中來進行管理!“存儲池”描述了存儲的物理特徵(設備的佈局,數據的冗餘等等),並扮演一個能夠創建文件系統的專門存儲空間。
不同於傳統文件系統需要駐留於單獨設備或者需要一個卷管理系統去使用一個以上的設備,ZFS創建在虛擬的,被稱為“zpools”的存儲池之上。每個存儲池由若干虛擬設備(virtual devices,vdevs)組成。這些虛擬設備可以是原始磁盤,也可能是一個RAID1鏡像設備,或是非標準RAID等級的多磁盤組。於是zpool上的文件系統可以使用這些虛擬設備的總存儲容量。
ZFS使用寫時拷貝技術的一個優勢在於,寫新數據時,包含舊數據的塊被保留著,提供了一個可以被保留的文件系統的快照版本。由於ZFS在讀寫操作中已經存儲了所有構建快照的數據,所以快照的創建非常快。而且由於任何文件的修改都是在文件系統和它的快照之間共享的,所以ZFS的快照也是空間優化的。
ZFS功能眾多,性能巨強,基本上你想得到的一個文件系統該有的能力他都有,包括但不限於Snapshot,多盤聚合,明明是一個二十年前的老項目,但是就算是放在2024年,能跟ZFS打的文件系統也屈指可數。
但是ZFS有幾個限制:
一個是以前linux對ZFS的支持不太好,就算是在今天,也不是什麼發行版本都能boot from ZFS,沒有Btrfs在linux世界中的普及度和受支持程度高,但是好消息是QuTS hero h5.2系統就支持了ZFS。
第二個就是老生常談的內存佔用問題,ZFS基本上推薦配置是1TB硬盤搭配1GB內存給他做緩存,意味著一個16TB的NAS需要16GB的內存,雖然搭配了內存之後那個讀寫的體驗真的是爽到飛起,但是大部分人NAS的內存真的沒那麼寬裕。
威聯通TS-464C2自帶的內存是單條8G的內存,差不多可以應對8T的儲存需求。
好消息是我的威聯通TS-464C2是支持自己換內存條的,所以我買兩條32G的內存條扔上去組個64G的內存,剛好能跑起來。
可以說,ZFS是目前唯一一個靠譜的軟RAID方案,相比較之下,LVM、Madam、BTRFS之類的RAID幾乎是跟玩具一樣。
ZFS的使用體驗我就簡單總結一些:
在線實時處理的區塊層級 (Block-based) 數據重複刪除機制 (Inline Data Deduplication),讓數據在寫入磁盤前就已經過刪減演算,大幅節省存儲空間佔用;加上讓大檔變小檔的數據壓縮 (Inline Compression),以及先進的實時數據壓實 (Inline Compaction) 技術,在數據重複性質高或大量小型數據存取的情境下,提升 SSD 空間使用率的效益尤其明顯,不僅顯著提升全快閃配置的寫入效能,對 SSD 的耐用性與使用壽命也有幫助,讓全快閃存儲架構成本效益更高。
直接支持PB級別的儲存池,可以實時建立近乎於無限數量的快照,以及基於LZ4的低延遲高IO的壓縮性能,最重要的是ZFS 具備預防靜態數據損毀 (Silent Data Corruption) 的自我修復能力 (Self-healing),可針對所有數據區塊進行 Checksum 校驗,並自動修復錯誤的區塊。如因發現硬件 (例如:破損的傳輸線)、驅動程序、或 Metadata 出錯而導致的靜態數據損毀,下次讀取此區塊時,會因發現 Checksum 結果不一致而利用備份數據自動修復,確保數據完整而正確。
ZFS可以說是最適合我的高性價比文件系統了。
3-2-1備份邏輯介紹-HBS文件3-2-1備份直通體驗
NAS的重要使用場景之一就是:備份文件。
普通人備份文件的選擇:插上U盤或者移動硬盤複製一份,或者把文件傳到網盤上去。好處是簡單並且容易操作,壞處是多版本文件備份操作比較繁瑣。
進階用戶的備份文件選擇:電腦上設置一個定時備份程序,讓文件夾自動備份。好處是稍微有點簡單,壞處是電腦要長時間開著,並且備份程序還要收費。
NAS玩家的備份文件選擇:利用onedrive實現文件實時雲端備份,再利用威聯通的HBS3實現onedrive實時異地備份,實現冷備熱備異地容災的全鏈路備份。
威聯通內置的HBS文件備份系統應該是目前我備份鏈路的核心。
HBS文件備份系統提倡的就是3-2-1備份策略,具體來說就是至少有三處備份,並且備份至少要存在兩種不同的儲存載體上,至少有一份是存在異地儲存的。
換到我這裡就是,我的電腦上有實時使用的文件,最新的文件就放在電腦裡,這就是備份1;然後電腦上的文件是聯動的onedrive,onedrive能實時把文件上傳到雲端服務器上,這就是備份2;最後是威聯通的HBS能實時更新onedrive的目錄,把onedrive目錄上的文件實時下載到威聯通NAS上,這就是異地備份3。
當然,也可以把這個onedrive換成HBS自己的同步軟件Qsync,而且因為威聯通Qsync可以做到不同的威聯通NAS之間相互備份,所以可以實現雙異地備份策略。針對於Apple用戶還有專用的Time Machine支持。
Qsync還支持USB接入儲存設備時自動拷貝文件到指定文件夾實現同步,對於攝影師來說,拍完的照片可以直接往NAS上一插,讓它自己複製去。
這個鏈路的優勢就在於,文件備份是不需要手動更新版本的,只需要自己正常使用文件,它就在後臺自己完成備份了。
像我現在把我掙錢的數據就利用HBS做了一個全鏈路3-2-1備份策略,最大程度保證它不會丟失。
威聯通TS-464C2的體驗
要升級用支持ZFS文件系統的Hero系統的話,其實至少要搞個16G以上的內存, N5095的處理器,支持M.2的固態硬盤,以及至少四個盤位的機器。
好消息是,威聯通TS-464C2剛好就是卡著這個需求的最底線要求來的,並且因為是筆記本內存條插槽設計,我完全可以搞兩條32G的內存條懟上去給我ZFS文件系統上頂配內存,把整個性能完全提起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城市裡的房子寸土寸金,所以設備的體積要儘可能小,威聯通TS-464C2的三維尺寸是170 × 162.56 × 220.98 mm,跟我的路由器幾乎是一樣的大小,我直接把它放在我的路由器旁邊就能讓它安安穩穩地跑起來。相對於那些龐大的臺式機備份,我這個TS-464C2節約了至少一個平米的面積。
相對於那些體積龐大的服務器來說,小巧的TS-464C2算得上是工作室良品了。
說一下小細節,TS-464C2這次給了專用的硬盤鎖,防止手賤的人突然把我的硬盤拆掉。這也是威聯通第一次在普通消費級NAS上給到這個配置。
如果你覺得你的數據比較重要,我建議還是搞這個,帶硬盤鎖的產品針對性的用戶群體就是數據比較重要的群體。
TS-464C2的接口:雙2.5G有線網接口,一個USB-A3.2接口,一個USB-A接口,一個HDMI接口,以及一個通用的DC電源接口。
雙2.5G有線網接口,剛好適配目前我的全2.5G內網環境。
我的外部網絡接入是一條1000Mbps的網,一條500Mbps對等的網,搞了個雙WAN聚合,所以入戶下載速率是1500Mbps,算餘量的話有2000Mbps,上傳速率是539Mbps。雙線路聚合可以讓它更快更穩定。
現在的我,內網全2.5G協議速率,外網有500Mbps的上傳,這個上傳基本可以滿足我全速備份文件和下載文件的需求了,但是也意味著我的內網設備要升級到頂配以便於適配高速網絡。
目前我的外網的下載速度可以突破172MB/s,外網的下載和上傳速度都拉滿。
整體來說內網和外網基本上屬於同一個速度檔次。
請注意,這個網速不僅僅是有線網可以達到,在華碩RT-BE88U WiFi7路由器的支持下,無線設備也能達到這個速率。
首先是我的威聯通TS-464C2的兩個2.5G接口終於都接入了2.5G有線網接口,並且還是全雙工的工作模式。
我用我臺式機自帶的2.5G有線接口接入到華碩RT-BE88U的2.5G口之後,可以穩穩當當把我威聯通TS-464C2上的文件以254MByte/s的速率轉到我的電腦上。
而上我10G電口之後,從威聯通TS-464C2上扒拉大文件到本地的時候,能穩定跑到700MByte/s的速度,也就是5Gbps的速度。
其實這就是雙2.5G有線網接口的好處了,我一個10G速率的單電口去跑兩個2.5G網口,完全可以勝任。
倆2.5G接口開動態鏈路聚合,就可以直接匯聚成5Gbps的速率,進一步提升設備的吞吐量。
用Linux虛擬主機的命令行直通這張網卡測試了一下速度,內網的NAS當服務端,本機當客戶端。
用pkg install iperf3來安裝iperf3軟件包,協議還是走TCP協議,
測試出來的結果還不錯!網速能到9.28Gbit/sec,但是還沒有達到10G的速度。這是什麼原因?
我排查出來是網卡設定中,MTU是1500,也就是一個IP包大小是1500,對於10G網絡來說,包太小,意味著相同數據量,包的數量多,每個包的頭部數據將消耗大量的網絡帶寬。
要達到完美的10G速率的話,可以把MTU設置成9000。
TCP的收發窗口過了之後,就穩定在9.90Gbits/sec了。
相對於我之前內網上的千兆網的110Mbyte/s來說,10G網卡的理論速度是1GByte/s,相同文件傳輸情況下,能直接把傳輸時間壓縮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當然,我實際測試了一下把整個虛擬機打包傳到內網的NAS上,平均速度能做到525Mbyte/s,這已經是相當棒的一個成績了,畢竟我NAS上機械硬盤的實際寫入速度也就只有125Mbyte/s,能有525Mbyte/s的速度,全靠我NAS上的nvme固態當中轉盤。
結語
基於我的個人體驗,威聯通的Qtier部分一定要是要開啟的,因為這樣可以實現SSD的使用體驗,以及機械硬盤的低價儲存成本,並且SSD部分一定要給的充足一點。
其次就是HBS備份了,威聯通的HBS備份一定要先規劃好自己的備份策略和鏈路,搞清楚哪個是冷備,哪個是熱備,哪個是異地容災,分清楚區塊之後,再針對自己的文件做聯動備份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