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隨著Pixel Experience的停更,類原生圈又失去了一個優秀的第三方ROM;至於為何說“又”,早在2023年9月,國內幾乎唯一的類原生“魔趣Mokee”宣佈停更;再往前倒,一加的招牌氫OS最終變成了Color OS,留下“氧人的大氫”,氧OS也逐漸變成了Color OS化,只留下氫/氧OS標誌性的紅色“1”作為氫/氧OS曾經存在過的遺蹟。無論國內外,類原生系統都已經被敲響了喪鐘,停更接踵而至。
補:2025.2.1 Rising OS由於作者學業繁忙無力維持更新,宣佈停更並刪庫,類原生圈又失去了一個優質的ROM。

為何第三方ROM會逐漸消亡,最主要的原因應當是逐漸收緊的BL鎖解鎖政策。2018年,華為開始全面封禁BootLoader解鎖(以下簡稱“BL”,從此開始,“刷機時代”開始落幕。

2024年,隨著小米澎湃OS一同發佈的不止有“妙想澎湃”的澎湃OS,還有“小米高考”的BL解鎖答題;曾經“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曾經雷總承諾過的“小米的手機未來什麼時候都可以刷入第三方系統”,在此刻都變成了虛無泡影。時至如今,真正能解鎖的手機品牌只剩下一加,Google,三星,摩托寥寥,即使如此,官方不開源源碼或部分開源,自編譯的第三方ROM遙遙無期,只剩下ProjectTreble苟延殘喘,而其中風氣也江河日下,“刷機時代”真的離我們遠去了。

“大多好物不牢固,彩雲易散琉璃碎”,刷機已然進入“牢”字輩。當我們回望自己刷機的經歷,總會想起刷入模塊後手機流暢性和功能性的提升,但也會相當半夜救磚的著急和無奈。
我第一部開始刷機的手機是華為P9。當時是2020年,我上初二,華為的官方解鎖渠道已經關閉了,於是只能在淘寶上買解鎖碼;20塊錢不多,但卻是我不多的能自由支配的壓歲錢裡面的一大部分。由於EMUI(好古早的系統)的魔改,第三方rec在啟動的會被官方rec覆蓋,而且由於系統的原因(現在想來可能是沒關avb的原因),在第三方rec裡面直接刷入Magisk的zip包進行root,會導致第二屏無限重啟。後來通過“奇兔手機助手”刷入其第三方rec,終於能在rec裡面實現Magisk的修補了。記得當時的Magisk版本為21.4,刷入之後有一個模塊倉庫,可以在裡面快速地下載面具模塊刷入,該功能後來被Magisk官方關閉。刷入Magisk之後,自然接觸了Xposed和EdXposed,從此開始了我的刷機故事。
我刷入的第一個第三方ROM,並非是專門的編譯包,而是從openKirin網站上下載的GSI(Generic System Image)。由於華為P9最高支持升級到EMUI8,而EMUI8的底包又質量過於糟糕,所以最高只能刷到安卓9的Lineage OS 16.1。即便如此,類原生清新的設計語言(當時是Material Design 2),絲滑系統的體驗,較為激進的遊戲調度以及在Magisk和EdXposed模塊加持下極高的自定義體驗,無不跟EMUI 8涇渭分明。自此,我喜歡上了刷機;這種新奇的體驗就像溜冰,不斷刷入面具和XP模塊,壓榨手機的性能以及讓手機變得個性化,這個過程,我認為是手機逐漸真正屬於“我”的過程。

這是在部署alist
初三時,這臺3+32G華為P9確實已經無法勝任,於是我換了紅米Note 8 Pro。聯發科芯片在當時幾乎是刷機背道而馳,紅米Note 8 Pro卻有很多第三方ROM。第一次刷機沒刷防磚模塊,當時也沒有聯發科的強刷工具和強解bl的漏洞,刷完面具就開始第一屏無限重啟,直接黑磚,去售後換了臺新機。繁忙的高中,每個週末都被補習班填滿,爸媽也不讓我晚上玩手機,但我仍然經常在空閒時刷機。對我來說,這時候刷機的意義就在於與時間賽跑,看能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刷好並調試,體驗第三方系統,獲取更好的性能表現;或者說,我可能就喜歡這種極端緊迫的感覺,這可能就是我喜歡刷機的意義了。
紅米Note 8 Pro的性能也不夠出眾,並且系統更新停在了MIUI 12.5“穩腚版”,停更之後,歸宿自然是類原生ROM。第一次看到Material Design 3設計的安卓12時,我為當時谷歌的清新靈動所震撼,加上對Google相冊偽裝Pixel後,可以實現無限儲存。刷入Magisk和Lsposed之後,我對這部手機進行了更深度的折騰,讓手機成為一個真正屬於“我”的設備。現在想來,正是類原生的高度自由和開放性讓我懷念。

剛剛刷了yamf小窗模塊,沒生效😭
這幾年,我刷過LineageOS,Pixel Experience,Pixel Elixir,Cherish OS,Evolution X,Rising OS等類原生ROM,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Rising OS。其自定義選項多如牛毛,在性能釋放較為激進的情況下有十分不錯的續航表現。後來,它更是做出了除閉源項目“Nameless OS”之外的唯一一個類原生小窗,並開源。但是,愛好不能支撐生活,“開源”無法輔助學業,它最終也倒下了,令人唏噓。
回望刷機時代,刷機的需求從一開始的要求優化系統到現在要求個性化系統。隨著安卓廠商系統的完善,系統不再毛坯,甚至有了本土化的優化內容。但我仍然偏愛毛坯的類原生,即使它要root優化,要隱藏環境,要自己尋找本土化方案,要放棄nfc功能等等,我迷戀的是類原生的高度自由和可自定義性,一個能做到真正的千人千面的系統,這樣,用好硬件搭配最適合我的軟件,才是一臺真正的屬於我的“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