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院報有很多同學給小九留言,小九每一條都看了,很感謝大家對小九的支持。本來是想盡快給大家寫第二期院報的,但要先完成每天的工作內容,不能耽誤研發進度,同時收集資料和碼字也是一個很費時間的活,所以讓大家久等了。
第二期的鑑查院院報,想和大家聊一下我們是如何去還原《慶餘年》小說裡的那些人的。
首先是相貌。
畢竟認識一個人,最容易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一個人的相貌。慶餘年小說裡登場的有姓名的人物,粗略數了一下就有超過一百個。這還不算那些光有代號沒有具體姓名的,比如劍廬十三劍裡有姓名的也就老大雲之瀾和老小十三郎有名有姓,其他幾個跟小九一樣,只有個代號。再怎麼說也是九品高手,怎麼就不配擁有姓名了?
重點的角色貓膩大人當然還是描寫了相貌的。比如我們的婉兒姑娘:



我們為人物相貌的還原設計了一套標準評判維度,包括年齡、身高、頭髮、膚色、五官等等在內的幾十個維度,去更清晰直觀地界定一個角色的相貌特徵,另外還會加入一些神態和身份帶來的氣質變化等等。

其次是人物的服飾。
影視作品可以將許多文字中看不見的東西具象化,電視劇中人物的服裝,遵循了漢服的基本結構: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繫帶隱扣……我們都在整體服裝、場景上重視對貓膩原著唐風漢韻的還原。
以形象性格比較突出、貫穿故事始末的重要人物——陳萍萍為例。貓膩原著對陳萍萍描寫到“坐在輪椅上、面相瘦削、嘴旁光潔沒有一絲鬍鬚、老人、腿上蓋著柔軟順滑的羊毛毯子”,光從原著文字中可以界定大致的年齡和外貌緯度。《慶餘年》遊戲的人物設定、還有電視劇的選角造型,也在這個基本緯度上進行發揮。
人物服裝的材質、配色等也需要他的性格、年齡、身份等特徵。唐代將青、赤、白、黑、黃五色當作“五方正色”,只有皇帝衣著可以使用金黃色調,官員地位越高,著裝顏色越深。

這裡將正統漢族服裝進行朝代之間的融合,既保留了唐風漢韻,也形成了慶國獨特的服飾搭配。

《慶餘年》的江湖版圖遼闊,有南慶、北齊、東夷、西域等等,NPC的服飾裝扮也各有特色。同時,人物的身份複雜,涉及到各個階層的不同身份,為了打造鮮明的NPC形象,自然會有各異的設定。
南慶大理寺官員,穿著既威嚴又華麗。由金線在錦緞織造的布料上刺繡,紅色點綴。護腕和腰部佩劍,可以看出是位執法嚴肅的“警官”了。



最後說一下人物的動作、臺詞及劇情。
人物的相貌和服裝只是表象,真正讓人物生動起來的,是他的行為。這裡麵包括標誌性動作,說話的方式,做事的風格和重點的劇情。
陳萍萍在思考的時候,喜歡用食指敲輪椅扶手;範若若從小跟著範閒一起長大,說話做事都有現代女性的風格特徵;範思轍喜歡錢,所以手裡總拿著一個算盤……

葉輕眉留下的文字,訴說的是她鑑察院建立的初衷。範閒在這裡閱讀石碑上的文字,一方面初步瞭解了他的母親,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未來對鑑察院由內而外的真正繼承。這一幕在遊戲劇情中,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於劇情,《慶餘年》手遊中還有許多好玩的東西,之後會詳細開坑深挖更多故事哦!小九會不定期更新最新的消息和進度,希望大家稍安勿躁,有什麼想了解和建議的可以給我留言,我會盡量回復噠!
一切為了慶國!我們下回再聊,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