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3-27 19:56:25 作者:從軍遊戲 Language

各位尊敬的指揮官們大家好!

近期相信有許多指揮官在遊戲中發現了一把經典的武器,也是現代歷史上衝鋒槍上可以稱為開山鼻祖的武器,它就是——埃爾瑪 EMP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0張

在《從軍》中,【D國:埃爾瑪EMP突擊兵小隊】使用的便是這把歷史上衝鋒槍的開山鼻祖。指揮官可在《從軍》裡D國的武器研發中看到【D國:埃爾瑪EMP突擊兵小隊】,解鎖體驗這把武器。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1張

埃爾馬EMP(Erma Maschinenpistole)是一款由德國兵工廠埃爾馬兵工廠(Erma Werke)利用從毛瑟公司工程師海因裡希·沃爾那裡收購的設計為藍本研發所生產的衝鋒槍,發射9x19mm 巴拉貝魯姆(Parabellum)手槍彈 。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2張

今天就帶各位指揮官一起了解下埃爾馬EMP衝鋒槍的故事。

研發起始

一戰結束後,德國被迫在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這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終結。該條約對德國提出了若干要求,包括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割讓部分領土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和波美拉尼亞給協約國,並對德國的軍事力量進行了限制,例如德國國防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十萬,海軍士兵不得超過一萬五千人。此外,該條約還明確禁止德國使用重型武器、裝甲車輛、飛機以及新型機槍。這些條款對德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導致領土損失、人口減少和經濟負擔加重,更激發了德國民族主義的崛起。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3張

儘管面臨禁令,德國人仍致力於研發新一代的小型武器,包括更先進的機槍和衝鋒槍。在1920年代初,海因裡希·沃爾默(Heinrich Vollmer)開始致力於衝鋒槍的研製工作。他的早期產品VPG、VPGa、VPF和VMP1925與伯格曼MP18頗為相似,其中VMP1925配備了木製握把和25發可拆卸式彈鼓供彈。在德國的秘密資助下,沃爾默研製出了VMP1926,其顯著特點在於槍管外圍的穿孔式隔熱罩可以拆卸。隨後,VMP1928問世,使用左側插槽的32發可拆卸式雙排彈匣供彈。這一系列的最終成果是VMP1930,它引入了伸縮式主彈簧組件這一實質性創新,提高了槍支的可靠性和現場拆卸組裝的便捷性。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4張

1930年,沃爾默為其創新申請了專利,並於1933年獲得專利身份編號DRP#580620。其公司沃爾默兵工廠生產了約400把VMP1930,大部分銷往保加利亞。然而,1930年末,德國國防軍停止了對沃爾默的經濟支持,迫使他將所有設計的權利轉讓給埃爾馬(Erma Werke)兵工廠。埃爾馬隨後在VMP1930的基礎上加裝了類似花機關的散熱筒,並將VMP的V改為了自家的E,從而誕生了Erma Maschinenpistole(EMP)衝鋒槍。由於EMP在設計上相對粗糙,主要作為出口產品投放市場,並在1930年代後期出售給包括保加利亞、西班牙和南斯拉夫在內的多個“友好”國家。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EMP衝鋒槍生產了多個版本,主要差異在於槍管長度、口徑、瞄準器類型以及是否配備保險按鈕。在1931-1938年間,EMP衝鋒槍共計生產了1萬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EMP衝鋒槍被廣泛分發給黨衛軍部隊。據報道,一些EMP衝鋒槍仍被黨衛軍查理曼大隊使用,該部隊由法國志願者組成,是戰後最後投降的黨衛軍部隊之一。

改進版本

1936年初,德國軍械局向國防軍高級司令部呈交了一份詳盡的報告,深入探討了衝鋒槍的發展狀況及其未來前景。報告明確指出,為部隊及部分步兵裝備自動武器已刻不容緩。此外,報告中還著重強調,需立即開發一種專為坦克和裝甲運兵車乘員設計的自動武器,以便在緊急撤離裝備時,乘員能使用衝鋒槍進行自衛。鑑於坦克和裝甲戰鬥室內部空間狹窄,現有武器需進行適應性改造。

在此背景下,ERMA公司的首席設計師Berthold Geipel博士,依據公司已有的樣品,著手開展新型武器的設計工作。他巧妙地借鑑了EMP衝鋒槍的技術特點,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初步模型。在設計初期,設計團隊便聚焦於裝甲車乘員使用此類武器的最常見場景——“室內射擊”,以確保新型武器能在這一關鍵領域發揮最大效能。

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設計,新型衝鋒槍誕生了,其中多項創新元素尤為引人注目。首先是摺疊槍托的引入,這一構思的實現,不僅提高了武器使用的靈活性,還為坦克內的射擊操作提供了極大便利。槍管外殼的移除以及拉機柄位置的調整,都旨在提升操作的便捷性。此外,獨特的支撐鉤設計,使得衝鋒槍能穩固地安裝在裝甲車內,增強了其戰場適應性。然而,最為革命性的改進在於採用了薄鋼板冷衝壓零件替代傳統機械加工方法。這種創新在當時的武器製造領域堪稱突破,對輕型武器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此之前,這種先進的衝壓工藝主要應用於汽車行業,其應用不僅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還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款新型9毫米衝鋒槍被命名為EMP 36,其設計目標是在200米距離內與敵方進行有效交戰。EMP 36由導向管、摺疊式槍托、扳機盒、扳機和彈匣等多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經過精心設計和製造。摺疊式金屬槍托的設計,使得武器長度可在831毫米至620毫米之間靈活調整。扳機盒上方的貫穿式按鈕保險裝置,使得射手能夠迅速而準確地調整射擊狀態。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5張

EMP 36採用自由式槍機,擊針擊發,儘管槍機重量達到738克,且行程較長,導致其射速並不高,理論射速為400發/分鐘,但其射擊穩定性卻相當出色。此外,為解決狹小空間內的裝彈問題,EMP 36採用了創新的彈匣設計,將彈匣井垂直向左偏移,與槍管形成30度左右的夾角,從而有效提高了射擊精度。ERMA公司還為EMP 36專門設計了32發容量的彈匣,該彈匣與其他武器不兼容。

EMP 36的另一項重大改進是將拉機柄設置在上機匣的左側,這一設計使得射手能夠單手持槍並保持射擊姿態,在更換彈匣的同時順手拉動槍栓,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戰場存活率。大型圓頭拉機柄的設計,既保證了槍械的便攜性,又使得射手能夠輕鬆拉動槍栓。EMP 36的維護過程也大大簡化,只需拉回槍栓,將其向上旋轉1/4圈固定在保險槽內,然後擰鬆下機匣前方的大型固定螺絲,即可將上機匣與下機匣分開。這些創新設計使得EMP 36在戰場上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從軍》開山鼻祖——埃爾瑪 EMP-第6張

在大規模生產後,EMP36的衝壓零件強度不夠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當ERMA接到國防軍武器管理局的正式命令,要求其為傘兵、坦克乘員和警察研製一款結構輕巧、緊湊,可快速射擊的新型衝鋒槍時,不得不在對EMP36優化精簡後,重新啟用機械加工製造主要部件。新的衝鋒槍被命名為MP38,該槍於1938年6月29日正式列裝德軍,成為一款被真正被大規模列裝的輕型武器,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象徵之一。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