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芸紀
前言
在今年年末,有幸玩到了這歀以民國為背景,國風水墨橫版卷軸為畫風的敘事遊戲《江華號》。但我相信更多的朋友是熟悉它的遊戲開發商知音動漫,以及它之前在Steam上推出的,口碑不怎麼好的《我有一座冒險屋》。所以在玩《江華號》之前我是做了心理準備的,畢竟有見過在遊戲性上更為專業的《山河旅探》。但在遊戲通關後,我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個遊戲給我帶來的東西,它作為一個科普歷史上武漢和本地物件的存在,是及格的;跟自己的前作相比,也算得上是及格的;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劇情遊戲,我可以看在開發商不出名也沒有經驗的份上忽略掉遊戲的一些小小瑕疵,但如果僅僅是玩得順暢就把它算作好遊戲,那麼好遊戲的門檻也太低了一點。
所以這一次的文章可能又將會站在那些無腦誇遊戲好玩的對立面,但又不是劈頭蓋臉給人罵一頓的位置。因為我覺得這個遊戲出發點和創意是好的,但沒有我們現代人面對歷史的厚重感。儘管我們沒有能力去站在任何立場上批判、看待過去的事物如何如何,可當這些事情如潮水般突然襲來的時候,對民族和這片土地的熱愛,總是會讓我們擁有很多激動人心,又難以用言語去具體表達出來的力量。而遊戲可能缺少的,就是這份恰到好處考量。
希望我接下來闡述的遊戲測評中,能讓你看到較為中肯、客觀的,推陳出新該有的東西。
正文
《江華號》是以1928年武漢大街小巷流傳的“頭七還魂”靈異事件為引子,引出報社實習生虞慧齡獨自前往楊家調查真相,從而摸索到背後藤井洋行和美和洋行為爭奪船廠專利而誘發出的一些是商戰,也是前塵往事的恩怨。這樣看起來遊戲要說的內容有很多,如果不是平常閱讀速度就很快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要九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整的走完整個流程,再加上還算便宜的價格和獨特的畫風,說不吸引人,那都是假的。
而且主角虞慧齡的劇情線是比所有人都要完整的,我們可以看到她一個人在起初摸爬滾打,再到跟前輩的合作中逐漸成長,最後一個人揭示所有真相,拯救大家的智慧(其實是我選對了選項才沒有浪費多餘的時間)和果斷(被很多人cue到的鋼筆自衛那一幕)的展現。哪怕整個故事她起到的作用只是給玩家引路,但很多朋友也會因為她這一路過來的成長所打動。
只是跳出這個主角本身來看整體的故事,它有讓人意料之外的地方,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就像我個人認為商戰線的劇情在前中期給了人不錯的印象,後期卻差了一點東西。畢竟在1928年的中國,雖然剛經歷結束封建統治,進入民國的時期,但軍閥之間的混亂和日本、英國等那些虎視眈眈的國家對中國的威脅,不管是處於什麼位置的國人來說,都是各有各的難和苦。
而從經商的角度上看,國內的商人不僅要想辦法發展和維持自己的生計,還得在其他國家在本土商業上的“侵略”下,防止別人擠掉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不是很明白這種情況的朋友,可以想想近期的79元口紅引出的國貨自保戰和之前的新疆棉事件,以及白象方便麵有段時間被全網黑的事情,不僅對商人本身、企業和本土員工有影響,同樣也會影響國家的經濟運轉問題)。
所以在《江華號》中,我一直都很希望遊戲能在引出這冰山一角的同時,把遊戲中每個國人的角色都發揮出他們應該有的本性,以及對家庭和對事業,甚至是個人對國家的熱愛。而實際上,遊戲確實有表達出來這些內容,但也僅僅是點到為止,並沒有說讓這些內容發揮出的更大力量。
就比如虞慧齡查出藤井洋行職員楊登堂死的蹊蹺,身為大班的藤井不僅沒有細查此事,反而想要跟虞慧齡的前輩張維年套近乎,希望通過輿論為洋行做好形象。儘管後面也證實了他確實沒有什麼商業能力,看不到眼前,和只好女色被人抓到把柄,但最後就交代藤井大班背後的人重新接管藤井洋行就沒了,是不是跟一個走過場的工具沒什麼差別?
而另一個對家美和洋行有幸笑到了最後,只不過結局跟藤井洋行相比也沒什麼兩樣。因為大班杜佰瑞最後也只是引咎辭職,和在藤井洋行上班的孫麗珍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並沒有交代他們因為這件事被影響的細節和後續。這三個人物在商業線上都算是重要的部分,但在遊戲中的表現,既沒有讓我看到他們以外國資本的身份對國內商業經濟肆無忌憚的侵略和吞噬國內本土企業的種種手段,也沒有對在江華號上設局的人感到一絲忌憚,恐懼他們這些開始醒悟和反抗的人。使得商業線劇情給我的印象新穎,但並不深入人心。
還有虞慧齡在後續章節中,在江華號上跟金喻松對鄭其鈞是否因錢賣出專利的對峙。我們能看到虞慧齡因為父親對這一專業上的痴愛,就同樣認為鄭其鈞不會因錢財而放棄自己的專利和船廠,這不僅是父女之間的信任(不會因為自我的親情缺失就對父親的專業和本人有所厭惡),也是從女身上突顯出父為事業熱愛的證明。
可在最後再次想要像被毀掉博利號那樣毀掉江華號的鄭其鈞和金喻松等人,他們原本就是造出博利號卻被資本權貴欺辱的一員(或許也有當時船難的家屬),格局卻小到需要虞慧齡來點明炸了船,讓船上的權貴陪葬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一通嘴炮下來使得整件事都像是一場笑話,而再對比前面提到的杜佰瑞和藤井這樣的人,就像是資本家看小丑表演一樣,讓人激動不起來,也悲痛不過去,只能說是平淡結束了一切。
另外還有風格轉換太快的前輩和不痛不癢的三個支線,如果說前輩就是剃刀讓人覺得突兀,那麼三個不痛不癢的支線就像是為了點明民國時代的題,倒賣文物(當時的文物倒賣應該很常見,有些人為了生存,有些人為了牟利,而只有真正想保護文物的那些英雄,是做出了巨大犧牲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最出名的圓明園)、醫藥資源緊缺、女性讀書難的三個問題,這些在很多影視、小說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只要稍微瞭解過的朋友都不會陌生。
可是對這些問題不是很瞭解的朋友,可能就會覺得遊戲偏離了主題。畢竟,倒賣文物這一節最後還是讓那個老闆得逞,把文物從賣給美國人變成了賣給日本人,老闆還要反過來PUA虞慧齡現在的時局動盪,與其讓國人自己毀了,還不如直接賣給日本人,至少他們懂漢字;女性讀書難這一節雖然看著還行,但軍閥世家出身的兒子在姨太太想要讀書認字上那種曖昧的表達,還真容易分不清是暗戀還是真心想要幫助女性;至於醫藥資源緊缺,虞慧齡也只是起到了幫忙問話的作用,玩家也收穫了一項成就達成。
而前輩張維年,在一開始的時候,他的形象一直給人是虞慧齡的精神導師,從實事上教虞慧齡怎麼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哪怕他的性格看起來不是那麼的平易近人,還有些刻板,但有時他會認真地去思考說什麼樣的話能讓虞慧齡迅速振作,都讓我認為後面就算是演繹成BE式為虞慧齡也為祖國的民國愛情我都認了。可實際上呢,後面前輩又像一隻水鬼一樣突然出現,並且痛快的承認自己是剃刀,自爆在十年前殺掉了虞慧齡的父親,還要在現在的生死關頭殺掉鄭其鈞和金喻松,就挺令人費解。
更別說,最後他還被虞慧齡的嘴炮分散注意力,被傷到重要部位還能有時間承認虞慧齡是合格的記者後再掉江,虞慧齡還站在甲板上暗自發誓早晚有一天讓他血債血償。我寧願張維年是有紅色背景的剃刀,然後在江華號上完成重要任務的途中,瞭解到虞慧齡父親和博利號的真相,在關鍵時期幫虞慧齡最後一次,再繼續以另一重新身份活在世上,為祖國發光發熱。後續再出新的作品,甚至是以張維年為主角,也比三條支線湊時長和張維年身份轉換的突兀要更完美一點。
至於遊戲中的遲來的父愛,張維年同樣擁有吃薄荷糖的習慣等等的事情和線索,在此不再拿出來一一去證明什麼。畢竟我列舉出來的事情,都是在九個小時後還能記憶深刻的,可以證明遊戲玩的順暢,但沒有在劇情上給足玩家該有的情感力量和歷史的厚重。
而且它還讓我想起來那個政治位置不明的《臺北大空襲》,雖然虞慧齡是比這個女主聰明許多,也不矯情,但她們兩人同為玩家的眼睛,都是能看到那個時代的同胞為了自己和家庭,也為了祖國毫無畏懼的站出來,並保衛這一切的。如果它們沒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我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老套但並不乏味的故事。可恰恰是借了這個背景說一個不完全的故事,有些朋友應該會跟我一樣覺得它們就差這些足夠的正確自省和情感抒發,以至於作為遊戲,談不上人人稱讚的完美,離人人包容的及格也差那麼幾分。
綜上所述,《江華號》如果是把它看成一個普普通通的遊戲,我想我不會有那麼多的不甘心說出來,讓人覺得我是什麼喪心病狂的作者。可因為它是劇情遊戲,還是用歷史民國和那個時代的造船廠為故事背景核心,我就希望能夠好好對待那些不該被人遺忘的歷史,而不是說這裡寫一點那裡寫一點,有框架沒內容,主要突顯自己有在認認真真寫女性主角和她的成長路線就可以了。
遊戲還是可以玩的,如果不是看了遊戲介紹就對遊戲抱有特別的期待,還希望在這最後一個月填補遊戲空缺的話,這遊戲也算一個還不錯的選擇。只是更多的,就不好強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