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遊戲實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2-19 14:21:26 作者:GEM楓痕 Language

    中國從先秦時期到現代,湧現了無數遊戲形式。崔樂泉在《忘憂清樂》一書中,將中國傳統遊戲分為百戲雜藝、技藝競技、益智賽巧、休閒雅趣、童趣嬉戲及民俗遊藝6大類,每一大類又細分為多個子類,每一子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遊戲形式。這樣算下來,這些有記載的曾經流行的遊戲就有幾百種,如果加上這些遊戲的不同版本,就有上千種之多。再參照現代電子遊戲看,在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出版遊戲約9800款,即使是一個遊戲玩家,能夠知道的具體遊戲也不多,更不用說普通人群了。因此,讀者耳熟能詳的這些傳統遊戲是真正值得去了解和研究的。傳統遊戲所蘊含的核心玩法和機制,是被長期驗證的,契合了人類心理學的需求,具有普遍性的特徵。有的傳統遊戲看似簡單,如七巧板遊戲,對於一個大型網絡遊戲的玩家,可能對它不屑一顧,但它的規則具有無限的擴展性,也被廣泛應用於現代電子遊戲的設計開發中。

1、陸博

     根據目前已有的考古發現,在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具有完整形制的遊戲是陸博,又稱六博。遊戲的道具有棋盤、骰子(箸子)和棋子。棋盤如圖2-2所示,棋子共12枚,紅、黑兩種顏色各6枚。另外有骰子6枚,有多種形狀和顏色,其中之一為半邊細竹管,投下之後根據正、反兩面的組合行棋,具體玩法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記載。據新聞媒體報道,2016年發掘的西漢海昏侯墓,已發現疑似陸博的棋譜,不過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公開信息。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0張

圖2-2 陸博遊戲示意圖(左右兩側為棋子,下方為6根箸子)

    班固認為“博懸於投”,說的就是通過擲骰子來決定輸贏,缺乏技術含量的,就是“博”。而是否通過投擲骰子決定勝負,也成為“博”與“弈”的主要分別。一般認為,當遊戲中運氣成分大於技巧成分時,該遊戲為“博”。當時的“博”“弈”主要是指兩類遊戲,“博”是指陸博,而“奕”就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另一類遊戲——弈棋。弈棋的代表是圍棋,主要是一種依靠數學和軍事學相關知識的策略遊戲,而不是依靠運氣取勝的遊戲。

    陸博遊戲中的棋子通常是五小一大,與春秋戰國的兵制相同,代表了當時的戰鬥棋類遊戲。陸博是中國象棋的鼻祖,也是中國博戲的鼻祖。通過投擲骰子行棋的方式,在後來的社會發展中,也演化出了其他的流行遊戲。

2、骰子戲

    骰子戲所用骰子由六博的道具演化而來,最初是作為遊戲的道具,根據投擲骰子的結果來決定行棋的步數,從而直接影響了遊戲最後的勝負。後來人們覺得擲骰子再行棋,不如直接擲骰子來玩更直接、方便,於是演變成了一種獨立的遊戲形式,即骰子戲。獨立的骰子戲在魏晉南北朝時成型。

    擲骰子是簡單又古老的經典遊戲,也是人們用來賭博或解決爭議和問題的方法之一。我國最早有完整記載的遊戲形式就有骰子的雛形,骰子作為必不可少的道具,一直延續到當下的一些娛樂遊戲中,如“大富翁”系列遊戲等。在電子遊戲中,骰子也多有應用,如對玩家獎勵的給予方式等。

    骰子戲中的骰子與今天的六面體類似,每面分別標註1~6點,一般使用2~6枚骰子,投擲以後,根據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的各種結果確定輸贏(見圖2-3)。一般擲出相同點數,尤其是均為6點時為大。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1張

             圖2-3 骰子的排列組合示意圖

    在全世界的娛樂遊戲中,骰子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最為古老的遊戲道具。從一定意義上講,骰子也是牌類遊戲的早期形態,如後來的紙牌和骨牌等遊戲牌面所用的點數,就是由骰子而來的。

3、雙陸棋

    雙陸棋是從三國到明朝時期最為流行的遊戲之一,在唐代尤為盛行。雙陸棋的道具分為棋局、棋子和骰子3種。棋局為長方形,兩長邊的中點刻有半圓的門,門的兩邊各有6個圓點(見圖2-4)。棋子有黑、白兩色,共30枚,骰子兩枚,已與現在的骰子一致。雙陸棋還是依骰子進行的“博”戲,但與完全依靠骰子的點數行棋的遊戲不同的是,在雙陸中,玩家根據現場的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從而對結果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雙陸棋是既有“博”也有“弈”的遊戲。清代以後很少有人玩雙陸棋,在西方開始流行起來的雙陸棋,其規則與中國的“雙陸棋”相似,因此稱西洋雙陸棋。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2張

                    圖2-4 雙陸棋局

4、中國圍棋

    圍棋起源於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到漢朝時圍棋規則大體定型。圍棋是一種高策略性的兩人遊戲。在我國古代下圍棋是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科目,人們常以“琴棋書畫”論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之一。從唐代開始,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向國外傳播。

    圍棋棋子分為黑、白兩色,各180粒,沒有功能的規定,吃掉的棋子可以重複使用。圍棋棋盤由橫豎各19條線組成(據考證,最初的圍棋棋盤縱橫少於19路,從理論上講,圍棋棋盤邊界還可以繼續延伸,只要人類的智力可以達到,見圖2-5)。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5 中國圍棋

    圍棋行棋時,棋子落在交叉點上,黑先白後,每次一子,雙方輪流進行。圍棋勝負的判定是依據最後雙方圍地的多少,中國的判定規則與日本、韓國又略有不同。因為黑方先走旗佔有優勢,因此,最後判定時黑方要給白方帖子。

5、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世界四大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將棋)之一,屬於兩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是我國正式開展的一項體育項目。

    象棋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我國南部的氏族部落,在唐代有了一些變革,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中國象棋在宋代已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兩種棋子。到了明代,將一方的“將”改為“帥”,變得和現代中國象棋一樣。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步棋。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9條平行的豎線和10條平行的橫線,共有90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兩端的中間,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棋子共有32個,分為紅、黑兩組,每組共16個,各分7種,其名稱和數目如圖2-6所示。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6 中國象棋

     除帥(將)外,其他棋子都可以任由對方吃,或主動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須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從棋盤上拿走。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將死”不是全部吃掉對方,而是將死對方的王。象棋的結局,除了輸贏之外,還有和局,這是棋牌遊戲中所少有的。

6、投壺

    投壺遊戲約起源於先秦時期,與其他投射類遊戲相比,從現代遊戲的角度來看,投壺遊戲的規則更具有普遍性,是古代投射類遊戲的一個代表性項目。

    投壺遊戲所用道具主要是壺與箭。箭為去掉箭頭的箭桿,壺為長頸平底壺,早期為酒壺,後來有了專門用於該遊戲的壺。遊戲時,遊戲人站在距離壺一定的位置,向壺中投箭,以投中的數量決定勝負(見圖2-7)。遊戲具有一般投射遊戲的基本元素,如投射物、投射目標和距離等。難度的設定主要有目標的大小、距離,投射物屬性以及瓶體的靜止、運動狀態等。

    其他類似投壺的遊戲形式有籃球、足球(蹴鞠)及射箭等,這類遊戲都具備一些相似的元素,但是道具不同,規則也有相應的變化。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7 古代投壺

7、七巧板

     七巧板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拼圖智力遊戲,遊戲簡單、直觀,依賴於創意思維。七巧板據傳由宋代的燕几圖演變而來,其間經歷過十三巧板以及其他板數的變化,到了清代成為常見的七塊板的形制,即大三角形兩塊,小三角形兩塊,中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各一塊,合成一個正方形或一個長寬比為2∶1的長方形。七巧板製作步驟如圖2-8所示,先畫一個正方形,再畫對角線,畫兩邊中線(輔助線),再分別畫出3個三角形的中線,擦去輔助線,沿線進行裁剪即可。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8 七巧板製作步驟

    七巧板以七塊幾何形狀為基礎圖形,可拼成各種人物、動物、植物、建築以及文字等。遊戲有較大自由度,完全依賴於個人想象力的發揮。例如,法國丹尼爾·培根所著的《七巧板》一書中,拼成的足球運動員形態多樣,形象生動,如圖2-9所示。

     七巧板的玩法多種多樣,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在張景中院士主編的《七巧板、九連環和華容道》一書中有過論述和探討。1942年,浙江大學兩位教師證明了七巧板可組成13個凸多邊形,如圖2-10所示,論文發表於《美國數學月刊》。後來國內外對七巧板的研究有不少論述,包括可拼五邊形的數目等,但七巧板到底最多可以拼成多少種圖形呢?這個問題可借鑑索尼與斯坦福大學的遊戲化項目——《Folding》的研究思路,將科學研究與遊戲設計結合起來,藉助計算機和互聯網做進一步的探索。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9 培根所著《七巧板》一書中拼足球運動員圖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0 七巧板可拼成的13種凸多邊形

    七巧板的玩法在傳統遊戲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它的無限可能性是其魅力所在,體現了創意的自由度,這種基於創意與想象力的玩法也被用在許多電子遊戲的設計中。此外,七巧板還有多種玩法,如3D七巧板以及通過抖動將七巧板拼成固定形狀等。

8、孔明鎖

    孔明鎖相傳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另一種說法是由魯班發明的,因此也被稱為魯班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智力遊戲。與孔明鎖類似的遊戲比較多,雖然外部形狀和內部的構造各不相同,但基本玩法都是先拆散後進行復原,拼裝時需要分析其內部結構才能完成,對空間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孔明鎖依據組成的塊數,分為三方鎖、六方鎖、九方鎖及十二方鎖等,復原的過程也越來越複雜(見圖2-11)。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1 三方鎖、六方鎖、九方鎖和十二方鎖

9、九連環

    九連環遊戲起源於古代民間,明朝時得到普及,清代則廣受歡迎。九連環被西方認為是人類發明的最奧妙的遊戲之一,難度也很大,特別是遊戲過程中環環相扣的連續性,都是對玩家的挑戰。九連環遊戲道具由9個圓環和1個框架組成(見圖2-12)。很多新手玩家很難入手,可以參照它的解法規則進行操作。解下九連環前5個環的具體步驟如下:

    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下五、上一二、下一、上三;

    上一、下一二、下四、上一二、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2 九連環

10、華容道

     華容道益智遊戲,取意於《三國演義》一書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因感念曹操的恩情將其放走的經典故事,所以該遊戲又稱捉放曹。華容道遊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世界智力遊戲界三大不可思議的遊戲之一。

    華容道遊戲的規則為:在方形的棋盤內有10枚棋子,分別是曹操、張飛、黃忠、趙雲、關羽、馬超以及4枚卒(見圖2-13)。尺寸上,卒為正方形,兩枚卒拼成的長方形是關羽、馬超、黃忠、張飛和趙雲的大小,4枚卒拼成的正方形是曹操的大小。遊戲的基本玩法是通過移動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並從出口移出,只能利用空格移動,不能重疊和跳過其他棋子。

     華容道遊戲有很多種陣法(即遊戲開始時各棋子擺放位置不同),根據不同陣法有多種通關方式,難易程度各不一樣。對於玩家來說,該遊戲趣味性不僅在於找到一種陣法的通關方法,更在於找到這一陣法最少的通關步驟(見圖2-14)。所以,華容道遊戲的趣味性在於研究該遊戲有多少種陣法、每種陣法有多少種通關方式以及最少的通關步數等。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3 華容道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4 華容道陣法示意圖

    而在歐洲,類似華容道的遊戲出現得更早,此類遊戲在法國稱為“追捕逃犯”,在西班牙稱為“紅鬃烈馬”(見圖2-15(a)),玩法一致。因此,華容道遊戲很可能是由國外傳入我國之後,再經本地化而形成的。

    華容道遊戲又被稱為滑塊遊戲,要求利用空白空間滑動棋子,不能將棋子離開棋盤。曾經的《14-15》(見圖2-15(b))和《重排15》(見圖2-15(c))遊戲就是滑塊遊戲的代表,這些遊戲也是利用一個空格,將數字按照順序排好。目前已有多款與華容道遊戲類似的電子遊戲,一些曾經熱門的電子遊戲,如《推箱子》遊戲等,也有華容道遊戲的一些元素。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5 遊戲示意圖

11、孔明棋

    孔明棋據稱是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也稱為彈跳珠,棋盤由33枚棋子排成井字型盤面,如圖2-16所示。遊戲開始時先去掉中央的棋子,使其留出一個空位,將棋子跳過鄰近的棋子,到一個旁邊的空位,被跳過的棋子從棋盤上移走。棋子可前、後、左、右跳,不可對角跳,直到最後不能跳為止,遊戲結束。如果是對戰,由雙方最後的棋子數量決定勝負,少者勝,剩下一枚為最好成績。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6 孔明棋

     孔明棋的最大特點是可以一個人玩,稱為自奕,自己挑戰自己最好的成績,終極目標就是最後剩下一枚棋子。孔明棋還有很多種變形的棋盤以及類似的玩法。

2.2.12 五子棋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遊戲,通常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下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先形成五子連成直線者獲勝(見圖2-17(a))。

     五子棋棋具與圍棋通用,主要流行於華人和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以及歐美一些地區。五子棋可以看作是圍棋的簡化版,規則簡單、易於上手,符合流行遊戲的特徵。如果再將五子棋棋盤簡化,形成3×3的結構,就類似於井字棋了。

    五子棋也包含了進攻與防守的思想,基於五子棋玩法設計,分別開發的電子遊戲有很多,如曾經流行的《圍住神經貓》遊戲(見圖2-17(b))和《Circle The Dot》(點點別跑)遊戲(見圖2-17(c))等。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7 五子棋遊戲及其衍生遊戲

2.2.13 麻將

    麻將是中國傳統遊戲的集大成者,集合了葉子牌、骨牌等牌類遊戲的玩法。在今天的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很少有不玩麻將的。麻將是中國歷史上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活動。20世紀初期,麻將牌不僅在亞洲盛行,而且還流行於歐美。國外有許多研究和詳述麻將打法的雜誌書籍,歐洲甚至還有麻將協會這種旨在推廣麻將文化的非營利機構。

     麻將牌也稱麻雀牌,是一種四人(也可2人、3人或多人)骨牌博戲,牌式主要有“餅(筒、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由馬吊牌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遊戲,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而來的。

    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四人制遊戲。紙牌開始共有60張,分為文錢、索子和萬貫3種花色,其3色都是1~9各兩張,另有么頭3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白”牌)各兩張。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10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贏牌叫“和”(音hú),這些牌目及玩法與今天的麻將牌相似。後來,人們感到紙牌的張數太少,於是把兩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由此紙牌變成120張。

    大約清末時,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4色風牌(每色4張),但由於紙牌數量多,打起來不方便,人們漸漸改成骨制牌,把牌立在桌上,形成了後來的麻將。一副完整的麻將牌共152張,包括風牌(東、南、西、北各4張)、箭牌(中、發、白各4張)、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各一張)、百搭牌(財神、貓、老鼠、聚寶盆各一張,其他百搭牌4張)和序數牌(萬子、筒子、束子牌分別從1到9各4張,共108張)。現在流行的一般都是精簡版麻將,只使用108張序數牌。

    麻將遊戲在進行過程中的5種狀態分別是吃、碰、槓、聽、和,在正式比賽中,5種狀態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包括國際比賽。各個地區麻將規則與傳統規則相比,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玩法更趨於簡單。麻將的基本玩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很多,符合流行遊戲的主要特點。

    麻將的核心玩法主要在於同類集換,從兩張相同的牌開始,到3張、4張,分別具有不同的意義(見圖2-18左側)。其次是集換連成順序,一般規定3張為一個組合(見圖2-18右側)。麻將牌的規則中許多元素都可以單獨拿出來形成小遊戲,如一些消除遊戲等,麻將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遊戲項目。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8 中國麻將

14、幻方

    幻方,也稱縱橫圖,是一種將數字安排在正方形格子中,使每行、每列和對角線上的數字和都相等的遊戲(見圖2-19)。它是將從一到若干個數的自然數排成縱橫各為若干個數的正方形,使在同一行、同一列和同一對角線上的幾個數的和都相等。可分為3階幻方、4階幻方和5階幻方等。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19 洛書上的3階幻方

15、字謎遊戲

    字謎遊戲早期的主要形式是單詞迷宮,而單詞迷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的龐貝城,後來更為流行的是從美國1913年的《紐約世界》開始的縱橫字謎遊戲。在中國,漢字字謎遊戲一般稱為語言類遊戲,與縱橫字謎遊戲玩法一致的漢字字謎遊戲,則出現較晚。1999年,《南方週末》開設的小強填字遊戲專欄,曾風靡一時,是較早為大眾熟知的漢字字謎遊戲。

    縱橫字謎遊戲是在一張由黑白兩色組成的方形表格中,根據提示,也就是解題線索,在白色方塊中填入一個字母(字),在交叉的方格中填入的字同時滿足題目中對行與列的要求,白色空格橫向和縱向都需連成詞、句,或構成完整的邏輯語義,如圖2-20所示。

中國傳統遊戲實例-第3張

                    圖2-20 字謎遊戲

——本文摘自«遊戲藝術——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歷程»第二章節 (作者李茂)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