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些時候,索尼互動娛樂SIE收到首席執行官Hermen Hulst發佈的內部郵件,宣佈將正式關閉開發了《星鳴特工》的第一方開發工作室Firewalk Studios,同時關閉負責移動遊戲業務的Neon Koi。
在這之後不久,Firewalk Studios的官方推特賬號也發文證實了這一消息,並提及“可以通過Playstation招聘部門聯繫”,言下之意顯然是工作室內大部分成員都面臨失業。
在這篇“最後的通告”中,Firewalk Studios也提及了他們的工作室雖然名義上是在2018年成立,但實際上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直到2022年才正式組建完團隊並前面投入生產。這看起來是對此前《星鳴特攻》“8年研發,2周關服”的一種回應。
此時距離《星鳴特攻》上線並停服,則剛過去了2個月時間。
2018年時, 剛宣佈成立的Firewalk Studios工作室在宣傳口徑中可謂有著豪華的全明星陣容——由來自Bungie、重生工作室、Raven Software 等公司的前高管參與經營,如 Tony Hsu(工作室負責人,前動視《命運》總經理兼高級副總裁)、Ryan Ellis(遊戲總監,前 Bungie 創意總監)和 Elena Siegman(執行製片人,之前在 Harmonix,Irrational Games 和 Bungie 擔任領導工作)等等,開發團隊參與過的作品包括《決勝時刻》《命運》《Apex 英雄》《質量效應》《光環》等知名射擊遊戲,成員幾乎都有EA、動視等大廠工作經驗。主打的就是“彙集射擊行業老兵的夢之隊”。
另一方面,Firewalk Studios早在 2021年就與索尼建立起了發行合作伙伴關係。可見其在業內也是頗受關注。
到了2023年,正值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緊要關頭,索尼和微軟圍繞著《決勝時刻》和反壟斷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索尼直接收購了Firewalk Studios,也被外界認為是看中了其成員在線上多人射擊遊戲的經驗,想要增加自身在線上多人遊戲服務的開發能力,和對家扳一扳手腕。被收購的同年,Firewalk Studios公開了工作室的首個項目:《星鳴特攻》。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並沒有獲得太多宣傳資源的情況,《星鳴特攻》低調發售,卻因運營慘淡重新受到關注,閃電停服更是成了火上澆油,鬧成行業內的大事件,近乎讓索尼和Firewalk一起被綁上游戲行業的恥辱柱。
遊戲上線後最高不過六百多的Steam在線人數
在《星鳴特攻》停服之後,索尼方面曾多次表示並未放棄這款遊戲,會以某種形式令其迴歸。也能看到遊戲停服後仍有人在登錄遊戲,或為相關維護測試人員。
但另一邊,不論是作為上級公司的索尼還是身為同行的Bungie ,都在這段時間進行了大幅裁員。實在很難想象招致如此負面影響的Firewalk,能在這樣的裁員潮下倖免於難。此前就有消息稱擔任工作室總監的Ryan Ellis已卸任了管理崗位,不少開發成員也更新了求職履歷向外公開。
如今,靴子終於落地。
自索尼在2023年4月收購Firewalk Studios工作室,到現在宣佈解散,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索尼收購Firewalk Studios時的宣傳圖
玩家們對此自然沒表達太多惋惜,就和此前一樣,許多人仍認為遊戲內過多的“政確”要素是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覺得工作室的公告是直到最後仍在嘴硬。
但回顧Firewalk Studios這一路走來的經歷,不難發現其遭遇的行業環境變化,確實遠不止於激化的政確矛盾——還有疫情、微軟收購暴雪、行業裁員潮,以及“英雄射擊”這一玩法類型近乎慘烈的競爭……
網易旗下開服46天便停運的《天啟行動》,也是“英雄射擊”這一賽道的選手,而該作顯然並不是受到DEI影響
與其說Firewalk Studios是在哪一點上做錯了而招致這樣的結果,倒不如說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究竟得做出多少正確的抉擇才可能獲得成功——這遠不是投入多少經費、花費多少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
《星鳴特攻》與Firewalk Studios就如此走完了一生。從玩家角度來看,留下的或許只是樂子;對於行業內的其他團隊與開發人員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