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的第一層——愛情
整個遊戲的界面就是一本柔軟溫柔的日記,承載著一個女性的生活點滴和日常思緒。
當翻開這本日記,一個獨立、知性、陽光的女性展現在眼前。日記的主角叫寧可,她與老朋友耿宇在多年之後相聚,然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從喝咖啡、吃飯、看電影,到看攝影展、學攝影,再到逛電玩城、聽音樂會,一系列的美好記憶繽紛而至,象徵著愛情的冉冉升起,讓每個玩家都能感覺到生活中的甜蜜。
日記的第二層——現實
當玩家以為真是一個美好溫馨的愛情故事的時候,遊戲又峰迴路轉,把劇情從甜蜜的雙人日常變成了充斥著生活壓力的寫實記錄。但是寧可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兩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煩躁和焦慮開始頻繁出現,兩人的感情也有了裂紋。生活的壓力讓寧可不斷掙扎,友情和愛情常常無法兼顧,閨蜜和男友之間也無法取得平衡。第三者的闖入,更是讓寧可意亂神迷。耿宇的不甘心,想要追回寧可,卻發現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最終只得到了寧可將要結婚的消息。
日記的第三層——差異
從甜蜜的愛情劇變成傷感的感情劇,讓玩家感受一落千丈,但遊戲並不止於此。當她的日記進行到8月26日時,突然出現了一隻大手,將日記反轉,從後面開始翻閱。此次,日記的主角不再是寧可,而是男主耿宇。然後,日記中以耿宇的視角將雙人的經歷再次一一展現。此時可以看到的是,同樣的一件事情,擁有截然不同的演繹:在7月7日的吃飯,寧可的日記裡裡描述,表面上是寧可請客的,但在耿宇的日記裡,卻顯示了實際上耿宇在請客;在7月8日的看電影裡,寧可日記裡是表面上是寧可邀請的耿宇,但耿宇日記裡卻顯示是實際上是耿宇邀請的寧可。玩家前期形成的認知被逐漸打破,整個劇情走向也開始撲所迷離了起來,這真是一個關於感情的故事嗎?
日記的第四層——懸疑
當耿宇的日記開始放映兩個人相處的照片,整個過程充滿了回憶,但此時劇情卻峰迴路轉,血紅色的大字卻顯示——寧可消失了!為了調查寧可的消失之謎,耿宇開始潛入9月26日的婚禮,通過按照攝像頭來尋找寧可的身影。當日記的最後,一個男子出現在攝像頭,他似乎發現了攝像頭,上面直接把攝像頭關了,整個遊戲也暫時到此為止了。遊戲目前充滿了疑團,最後出現的男人就是龍理嗎?寧可去了哪裡?這本日記究竟是誰的筆記,為啥會同時有寧可和耿宇?
日記的第五層——遊戲
本作不是一個純粹的劇情遊戲,而是一個以劇情為主的解密遊戲。遊戲中包括了多種多樣的解密形式,每一種都渾然天成,彷彿本該如此。把散亂的字條從新拼接,還原當時的真實對話;通過總價來分析當時的點單情況,還原最真實的口味;通過組裝攝像機,來模擬真實的拍照體驗;根據當年的照片信息,推測最符合要求的數字。除此之外,遊戲中還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小遊戲,包括彈球、抓娃娃、水杯音符等,玩起來頗有代入感。遊戲的整體解密難度不大,基本上稍微思考下就可以破局,大部分玩家都可以輕鬆上手。當然,本作缺乏一定的挑戰性,可能對解密愛好者來說不太滿意。
日記的第六層——細節
遊戲主打就是一個懸疑,遊戲中的各種細節令人敢歎為觀止。遊戲最開始的三張明信片,分別是2015.2.14、2015.3.6、2015.8.30,明細片兩人的關係並不是許久未見,而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從明信片上可以看出耿宇的生日是3月6日,反轉下的日記的密碼正好就是0306;兩個人看的電影是《失蹤的女孩》,而這個日記故事也講的事失蹤的女孩;寧可的日記扉頁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遲到總比不做好,而耿宇的日記扉頁是i love you for my life我愛你一輩子;8月30日時,在外地的耿宇給家裡寧可發送了明信片,但寧可8月26日卻在外面旅遊。遊戲中大量的蛛絲馬跡把遊戲的內涵推向更深處,變得更加燒腦,讓人忍不住想一刷二刷三刷,來反覆研究。
日記的第七層——隱喻
遊戲中主要的兩個人物,寧可和耿宇,分別有一首詩來代表其性格和命運。
寧可的是舒婷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耿宇的是林徽因的《情願》: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我最愛的遊戲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