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二咋办?这丫头好像是自己人……”
“逸大哥来了。”
“这不是那姑娘吗?你们怎么把她弄成这样!”
“逸大哥,她鬼鬼祟祟地在巷子里偷听我们说话,我们以为是官兵的探子,就把她打晕带回来了。”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解释道。
“大…大哥……这字迹好像是彩林姐的!”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几分惊喜与疑惑。
琼华意识模糊间,隐隐约约听见这些交谈声,脑袋昏昏沉沉,像是被重锤敲打过,想要睁眼,却怎么也使不上力气。
“彩林?你确定?”逸尘的声音急切又带着几分警惕。
“大哥你看,这信上的落款,还有彩林姐特有的标记,错不了。”
“……我们…这算不算误伤友军?”
“闭嘴,就你话多!”
……
……
不知过去多久,琼华悠悠转醒,发现自己身处一间昏暗的屋子,四周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好痛……”
她的脑袋还在隐隐作痛,努力回忆着昏迷前的事情。这时,耳边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都别吵了!先把人弄醒问清楚!”一个粗犷的声音吼道。
“可她要是真的是官兵探子咋办,放走她咱们都得完蛋。”另一个尖细的声音带着担忧。
“探子个屁!都说了你们干事前先动动脑子!”这声音有点耳熟,琼华努力转动眼珠,看向发声处,竟然是逸尘。
“逸尘大哥……”琼华虚弱地唤道。
众人的争吵声戛然而止,纷纷看向琼华。
逸尘几步跨到她身边,神色有些愧疚。
“姑娘,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琼华皱着眉,忍着头痛说道。
“头…好痛……”
闻言挤在一旁的闯军中,一名脸上有刀疤的汉子尴尬的挠挠头。
“对不住啊姑娘,是我们下手太重了,以为你是官兵派来的探子。
“唔…没…没事……”
琼华被几个看着就凶神恶煞的闯军围着,心里直发怵。
“嗯?药呢?我的药呢???”
琼华下意识摸向包袱,却发现包袱不在身边。
“咳咳…姑娘,你的包袱在这儿呢。”
一旁的瘦高个赶紧从角落里拿起包袱,递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许尴尬。
琼华连忙接过包袱,急切地打开查看,看到药还在里面,这才松了口气。
“姑娘你放心,我们没有动里面的东西,就是……”
“就是啥?
”琼华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警惕,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她虽心有余悸,但想到药还在,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瘦高个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就是当时看你一直昏迷不醒,怕你身上有啥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就翻了翻你的包袱,结果看到这封信,才知道是误会。”
琼华这才想起那封彩林给的信,忙伸手去摸,发现信还在,只是有些褶皱。
“还好信没事,不然我真是有嘴也说不清了。”她小声嘀咕着。
逸尘在一旁说道。
“姑娘,实在对不住,兄弟们也是行事鲁莽,没弄清楚状况就动手……耽误你时间了。你赶紧回去吧,别让朋友等急了。”
“嗯……”
琼华起身,却一阵头晕,差点摔倒。
逸尘连忙扶住她。
“姑娘,你这身体状况……一个人回去太危险了。而且听你说那村子之前遭过强盗,保不准他们还会再来……”
“这样吧…我们在这榆杜县附近本就需要找隐蔽的地方落脚,你那村子四周环山,倒是个好地方,我们和你一起回去,既能隐藏,还能保护村子。”
琼华听了,喜忧参半,心中既为村子能有闯军保护而感到欣喜,又担心闯军的到来会给村子惹来麻烦。
她咬了咬嘴唇,犹豫着说道。
“逸尘大哥,我很感激你们愿意帮忙保护村子,只是……这要是被官府知道了,村民们怕是会有大麻烦。”
逸尘理解地点点头,神色认真地说。
“姑娘,我明白你的担忧。但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尽量低调行事,不会给村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我们在这榆杜县附近接应粮草,也是为了闯军能够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让大家早日过上太平日子。”
“我们与村民们是站在同一边的,绝不是祸害。”
琼华抬眼看向逸尘,试图从他的眼神中寻找真诚。
她看到逸尘目光坚定,不像是在说谎,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
“逸尘大哥,我信你。只是,我还得和村民们商量商量,毕竟这关乎到大家的安危。”
“这是自然,我们不会让你为难的。”
逸尘笑了笑。
“等你和村民们商量好了,我们再做决定。如果村民们实在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强求。”
琼华点了点头,这时,她又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逸尘连忙扶住她,待琼华站稳后,迅速退开。
“姑娘,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再休息一会儿?”
琼华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我没事,就是头还有些疼,可能是之前被打晕的缘故。我得赶紧回去,明还等着我拿药救他呢。”
“那好,我们这就出发。”
逸尘转身对身后的兄弟们说道。
“大家收拾一下,准备出发,路上小心点,别暴露了行踪。”
“是!”
闯军们齐声应道,迅速开始收拾东西。
琼华看着这些闯军,心中对他们的印象也有了一些改变。
原本她看闯军都是些凶神恶煞的人,以为他们会不将理,没想到他们也有这样的一面。
她暗暗想着,或许这些闯军真的能给村子带来一些改变。
一行人出了屋子,朝着村子的方向走去。
路上,琼华与逸尘并肩而行,她忍不住问道。
“逸尘大哥,你们说的接应粮草,是要送到哪里去呢?”
逸尘微微皱眉,压低声音说道。
“不瞒姑娘,我们的粮草是要送到攻打阳曲县城的闯军队伍那里。”
“阳曲县是太原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闯军正在努力攻打,只是战事胶着,粮草有些不足。”
琼华听了,心中一惊。
“阳曲县城……我听说那里的官兵很厉害,闯军攻打起来一定很不容易吧?”
“是啊,阳曲城城高墙厚,官兵又拼死抵抗,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逸尘叹了口气,旋即目光变得坚定。
“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会成功的,闯王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老天爷会庇佑我们的。”
“阳曲县百姓长期受明朝官府的压迫,苛捐杂税繁重,生活苦不堪言。”
“等我们攻下阳曲,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他们就不用再受苦了……”
天色渐暗,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村子。
村口,秀娘正焦急地张望着,看到琼华回来,连忙迎了上来。
“姑娘,你可算回来了,明兄弟他……”
秀娘话说一半,看到琼华身后的闯军,愣住了。
琼华连忙介绍。
“大嫂,别担心,他们是闯军的人,是来帮我们的。”
秀娘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担忧,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声音也不自觉压低。
“姑娘,闯军……他们怎么来了?这要是被上头知道,我们村子可就完了。”
琼华赶忙握住秀娘的手,恳切地说道。
“大嫂,你放心,他们都是好人……”
“逸尘大哥他们在榆杜县附近接应粮草,需要找个隐蔽的地方落脚,咱们村子四周环山,正好合适。”
“而且他们还能帮我们保护村子,之前那些强盗说不定还会再来,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全多了。”
逸尘走上前,微微拱手,一脸诚恳地说。
“大嫂,我们深知给你们带来困扰,但请相信,我们绝不是惹祸的人。”
“我们来此,一是为了隐蔽行事,二也是真心想帮村子抵御强盗。”
“我们会尽量不声张,不给村子添麻烦。”
秀娘咬了咬嘴唇,目光在众人脸上来回扫视,眼中满是纠结。
这时,村里的几个老人也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声音颤抖地说。
“姑娘啊,不是我们心狠,实在是这事儿太大了。”
“这可是闯军啊,被官府知道,我们全村老小都得掉脑袋。”
琼华有些急切地解释。
“大爷,我理解你们的担心,可逸尘大哥他们真的是好人……”
“我在榆杜县遇到危险,要不是他们,我可能都回不来了。”
“而且明还重伤在床,他们的到来,说不定能帮上忙,也能让村子以后不再受强盗欺负。”
另一位老人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话是这么说,可万一走漏了风声,这后果我们谁也承担不起啊。”
逸尘见状,再次抱拳说道。
“各位乡亲,我们保证,行事绝对小心谨慎…这段时间,兄弟们都不会随意出村,尽量不引起别人注意。”
“等我们接应完粮草,就立刻离开,绝不连累大家。”
秀娘看着琼华焦急的模样,又想到之前明为了保护村子受伤,心中一软,看向众人说。
“要不……就让他们先住下?我们多盯着点,只要行事隐秘,应该不会有事的。”
老人们面面相觑,犹豫了许久,最终那位白发老者无奈地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看在这姑娘和明的份上,就信他们一回。但你们可千万要小心啊!”
……
……
“逸尘大哥,你们刚才好像不太在意村民的排斥,是已经习惯了吗?”
琼华跟在逸尘身后,小声问道。
逸尘脚步一顿,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苦笑。
“习惯了。这些年,闯军四处征战,很多人只听官府的一面之词,以为我们是洪水猛兽,哪能轻易相信我们。”
琼华心中一酸。
“可你们明明是为了百姓,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被官府压迫久了,担惊受怕成了常态。”
“咱们空口说白话,他们哪敢信?只有实实在在做出事,让他们看到好处,才有可能改变看法。”逸尘的声音里透着无奈,却又满是坚定。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安置明的屋子前。
推开屋门,琼华便瞧见郎中在给明针灸,未被郎中遮挡住的脸色红润,显然是发高烧了。
“郎中…药买回来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些……”
见郎中收好银针,琼华赶忙将药包递过去
郎中接过药包,仔细翻看里面的药材,眉头紧锁。
“哎…这些黑了肝的蛆……”
郎中突然骂了一声,琼华也很快明白他的意思。
“郎,郎中……我是买的最好的药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琼华的声音带着颤抖与焦急,眼眶也瞬间红了起来。
“明他到底怎么样?这些药难道救不了他吗?”
郎中重重地叹了口气,将药包放在一旁,指着其中几味药材说道。
“姑娘,你看这几味,都已经霉变了,药效大打折扣。”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药铺竟还如此黑心,拿这种药材来糊弄人。”
琼华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站立不稳。
“怎么会这样……我花了那么多钱,还当了发簪,就为了买到好药救明,怎么会是这样……”
郎中看着琼华失魂落魄的模样,于心不忍,轻声安慰道。
“姑娘,先别慌,我再想想办法。”
“这几味药虽说霉变了,但也不是完全没用,我调整一下方子,或许还能救救你朋友。”
“只是这药效可能会慢一些,你朋友现在伤口感染,又发起高烧,全靠一口气撑着,咱们得抓紧时间……”
郎中挑挑拣拣,又拿出他仅剩的几味草药,与琼华带回来的重新配伍。
“姑娘,我把这几味霉变轻的留下,再添上我这几味,勉强能用…但药效还有几成,我也说不准……”
琼华心急如焚,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郎中,不管怎样,求您一定要救救他,他不能有事啊。”
郎中无奈地点点头,转身去准备熬药,惜月不舍的看了明一眼,便也跟过去帮忙……
琼华走到床边,看着昏迷不醒的明,抿了抿唇。
她轻握住明的手,那双手冰凉刺骨,毫无生气。
“明,你一定要撑住,我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把药带回来,你可不能有事……”
逸尘站在一旁,看着琼华伤心担忧的样子,心中也不是滋味。
他走上前轻声安慰琼华。
“姑娘,别太难过,你已经尽力了,明兄弟他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琼华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逸尘。
“逸尘大哥,谢谢你。若不是你和你的兄弟们,我可能都回不来了。”
逸尘摆了摆手。
“说这些就见外了,你既然是彩帅的朋友,那咱们都是一家人。”
“你先照顾明兄弟,我去安排兄弟们在村子里安顿下来,顺便再四处找找,看能不能寻到些有用的草药。”
说完,逸尘便转身离开了屋子。
琼华守在床边,一刻也不敢合眼,她紧紧握着明的手,眼睛死死地盯着明的脸,生怕错过他一丝细微的动静。
时间一点点过去,郎中熬好药端了进来。
“姑娘,来,给你朋友喂药。”
郎中说着,将药碗递给琼华。
琼华接过药碗,用勺子轻轻舀起一勺,小心翼翼地送到明的嘴边。
这次,明微微张开了嘴,药汁顺着喉咙缓缓流了下去。
喂完药,琼华又用湿布轻轻擦拭着明的额头,试图为他降温。
“明,你快点好起来吧,我们还没找到我的家人,你答应过要一直保护我的……”
琼华喃喃自语着,声音里满是无助与期待。
不知过了多久,明的脸色似乎稍微好了一些,额头的温度也降了下来。
琼华心中一喜,连忙叫来郎中。
郎中为明把了把脉,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姑娘,你朋友的脉象平稳了些,烧也退了些,看来这药还是起了作用。”
“太好了,郎中,太感谢您了。”
郎中摆摆手。
“先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暂时稳住了病情,后续还得精心照料,等熬过这几日,应该就无大碍了。”
这时,秀娘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进来。
“姑娘,你也别只顾着照顾明兄弟,自己也得吃点东西,看你这脸色,都憔悴成什么样了。”
琼华感激地接过粥。
“大嫂,谢谢你,辛苦你了。”
秀娘在床边坐下,看着昏迷的明,叹了口气。
“这孩子,为了保护我们村子,受了这么重的伤,真是个好人。”
三人正说着话,逸尘推门走了进来。
“姑娘,明兄弟情况怎么样了?”
琼华连忙起身。
“逸尘大哥,明的烧退了些,郎中说暂时稳住了病情。”
逸尘听了,也松了口气。
“那就好,看来老天保佑,明兄弟不会有事的。”
逸尘接着说。
“姑娘,我和兄弟们在村子周围转了转,发现后山有个山洞,比较隐蔽,我们打算先在那里安顿下来。”
“这几日,我们会轮流在村子周围巡逻,防止强盗再来骚扰。”
琼华连忙道谢。
“逸尘大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