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八十萬,玩家人數居Steam榜第一的。
是根大香蕉。
哥們,這不是跟你開玩笑。
打開遊戲畫面裡有且只有一根大香蕉,點擊畫面時唯一變化的就是屏幕上的數字,就連小紅車都比它有遊戲性。所以這真的是字面上的意思,Steam上目前玩家最多的遊戲是根大香蕉。
可是打開評價頁面,這根香蕉竟獲得了87%的好評。
一名玩家認為這款叫《香蕉》的遊戲不僅僅是份娛樂消遣,更在他生命最艱難黑暗的時期幫它撐過了自殺性抑鬱,提醒他在人生的風暴中依然有著快樂的事情去發現。
就比如,用鼠標點擊每一個香蕉。
另一名玩家分析,香蕉BaNaNa單詞三個部分所代表的元素序列,有暗示V社即將推出《半條命3》的嫌疑。
“比大多數3A更好。”
“比鬥陣特攻2更好。”
“比瓦羅蘭特更好。”
甚至出現了「蕉批」群體,在評論區明目張膽地拉踩其它遊戲。
看不懂了吧?哥們剛見到也大受震撼。
直到翻出差評,噢,我才明白,原來這遊戲的玩法是「TCG」。
TCG,也就是集換式卡牌的縮寫。
能對戰的,就像萬智牌、遊戲王那樣,買卡包、組卡、然後與人對戰。也有不能對戰的,比如這個香蕉遊戲,就是掉香蕉、收集香蕉、交易香蕉。
簡而言之,當你打開《香蕉》並把它掛在後臺,後臺就會每隔一段時間,為玩家掉落一根香蕉。其中有普通香蕉,也有造型各異的稀有香蕉。
聽到這裡我想見多識廣的牌佬們應該率先反應過來了,是的,在一款玩家群體廣大的卡牌遊戲中,稀有的卡牌就必然擁有收藏屬性,進而就會吸引追漲的黃牛和倒爺,甚至買入囤貨去推高它的價值,等漲價賣出去。
這個玩法,其實與炒股炒幣有類似的邏輯,尤其在《香蕉》玩家人數漲得最快的時候,
記錄中甚至有人掏出1800美刀,只為買下一根皮膚特殊的虛擬大香蕉。
因此,除了狂熱的炒蕉氛圍,也有一部分人表現出相當的警惕性。
一波人認為製作組會像珠寶大亨戴比爾斯那樣靠官方收購普通香蕉來保證香蕉的交易市場,再高價出售稀有香蕉牟取暴利,這是套用“鑽石”市場的玩法,把不稀缺的東西人為的變成稀缺。
另一波人認為製作組捆綁香蕉安裝了木馬軟件。當玩家掛著《香蕉》時,遊戲會盜用玩家的顯卡資源,在後臺挖取虛擬貨幣。
然而按官方說法,他們從未出售或購買任何東西。明確聲明不上架任何NFT和區塊鏈的Steam官方,也是再三審核後,選擇放行,擬確認遊戲沒有問題。
沒錯,遊戲這麼火確實有點無法讓人理解。
但也大可不必往金融詐騙上錘,因集換式卡牌本來就是Steam十年前就有的通用玩法之一。不信的話請你自己打開自己的Steam庫存,好好看看你的遊戲都為你掉落了哪些卡牌,也許就會有比《香蕉》更靠譜的橫財之喜。
像我這次翻開就發現,好多獨立遊戲為我掉的卡牌,現在拿到交易市場上去賣的話,甚至能為我再買一份打折遊戲本體。
因此你可以看到並不只是《香蕉》,事實上Steam絕大多數遊戲都加入了卡牌掉落功能,如果有人想收集、市場夠大的話,卡能賣出的價值不一定就比那根稀有香蕉的1800美元低。
此事真正的黑色幽默在於,關於“後臺挖礦”與“鑽石騙局”的陰謀論在網上傳得越廣,就越是有更多玩家把《香蕉》掛在後臺,幻想挑落的香蕉能升值,賺得嗎嘍在賽博股市中的第一桶金。
只是稀有香蕉的價格最近遭遇了崩盤,年輕嗎嘍也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股票爆倉。
我想多少可以證明《香蕉》所爆的虛擬香蕉並不比其它遊戲爆的卡牌擁有更具價值的稀缺性,製作組也沒打算製造稀缺性。
他們也終於下場發出聲明強調他們只想想做收藏玩法。
並不歡迎黃牛和倒爺帶來的金融屬性。
但香蕉終究還是憑藉大夥的發財夢火了。
連同更早兩個月發售,同樣玩法的《雞蛋》也被大夥挖了出來,今後也許會有更多模仿者相繼出現。
但《雞蛋》沒火,未來可見的榴蓮、柑橘、馬桶圈也不會像香蕉這麼火。
或是就像三年前那根賣出12萬美元的前衛藝術品所證明的那樣,香蕉相比其它食物,確實擁有把一切文藝形式解構,顛覆人們認知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