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8-18 12:37:31 作者:牧維 Language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0張


作者:王彧

編輯:牧維  龍老闆


編輯語: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黑箱動畫”,涉及核心情節劇透,請酌情閱讀

原文鏈接:點擊跳轉

《蜘蛛俠·縱橫宇宙》無疑是一部優秀的動畫影片,但在熱度過後,我們還是對此有獨立而誠懇的表達,因此本文的觀點將極為主觀,並非意在唱反調,譁眾取寵,而是拋磚引玉,引起更多思考。

全文共6000餘字,閱讀時間需15分鐘


形式能不能大於內容?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張

原本我想聊聊畫面,再聊聊劇情。顯而易見,對於這部電影來說,聊畫面是正常的,聊劇情是不正常的。

但是最後我決定只聊劇情,因為畫面聊起來沒有什麼意思。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你可以找到無數總結它視覺設計精妙之處的評論。但我想,應該還沒有人非常認真地跟你討論它的內容。

比起美術確鑿無疑,絕對應當被稱讚的價值;這部電影的內容真的更有去討論的必要。有一個結論,經常在對於非實驗電影的討論中被引用——“形式不能大於內容”

除非形式就是內容本身,所以必須把實驗電影排除在外。此結論揭示了某種連篇累牘的論文才能探討透徹的本質:即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建立的。這句話是結論,而並非規章。

一個創作者在追求形式上的藝術高度的時候,他的作品往往能夠承載文學性相當的內容;而不是一個創作者想要進行某種形式表達,就必須用文學性相當的內容來填充。

當形式上真的有足夠的藝術造詣,在內容的選擇上,你不可能沒有與之相當的水平與野心。這就是“形式不能大於內容”這句結論有力之處,清晰地向我們揭示了曲高和寡,跟故作高深的分界線。

所以你儘可以說,只有畫面精妙絕倫,而內容一塌糊塗的電影,是一種孤芳自賞式的爛片。再次強調,除非形式就是內容本身。所以,為什麼要在一部重點是畫面的電影裡聊劇情?

恰恰因為它的畫面太優秀了,優秀到你不相信傾力搞出此種藝術水平的視覺設計的創作者,會甘心只用它去講一個平庸的故事。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2張

實際上,他們確實也不甘心。作為一部成功商業片的續作,幾乎所有粉絲的猜測都是:會依漫畫《蜘蛛宇宙》,改編一個多元宇宙蜘蛛俠聯合對抗反派魔倫的故事。這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做法,最穩妥與合理的選擇。

但是他們拒絕了。反而,他們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一條影史留名的超級英雄電影走過的路:解構超級英雄的英雄性

我想這足以證明他們在內容上的野心,因為他們選擇的榜樣不是《復仇者聯盟》,而是《守望者》

並且,他們沒有不盲目的追隨榜樣,而是有著充分的思考。大凡對於超級英雄的解構,在現實主義的語境下,探討“暴力義警”的存在合理性,與其正義性的來源,然後再去審視他們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幾乎是經久不衰的創作主題

但這個思路完全不適用於蜘蛛俠的熒幕形象。蜘蛛俠是一個友善的好鄰居,相比其他超級英雄,他展現了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年輕活力,所以才擁有獨一無二的角色魅力。

所以,主創的落腳點,放在了內心情感上。

英雄or常人?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3張

在現實語境下,人真的可以在英雄和常人的雙重身份之間,平穩的生活麼?他們的究竟需要承受什麼?他們會有著什麼樣的內心糾葛和生活困境?

這就構成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不僅僅是“解構超級英雄的英雄性”,更是“解構蜘蛛俠這個超級英雄的英雄性”

初稿的構思裡,我評價這部電影“一半很好,一半很擺”。這個一半的並不是“畫面”和“故事”,而真的是物理意義上的一半,也就是前一個小時和後一個小時。

在前一個小時裡,它更像展現人自我價值,身份焦慮,社會定位,和複雜情感的藝術電影。

在後一個小時裡,這種氣質卻隨著大量的“交商業作業的橋段”消失殆盡。

它展示了自己的上限,然後並不打算實現。

這就是所謂的“一半很好,一半很擺”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不論是邁爾斯還是格溫,他們遊走兩種身份之間,承擔著雙倍的焦慮和狼狽。英雄這一形象的高大和光鮮被不斷消解,他們因為成了英雄,而過著焦頭爛額的生活。與家人漸漸疏遠,無法溝通,最終造成難以彌合的間隙與誤解。

這是影片內容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真的能夠在英雄和常人這兩種背道而馳的人生中找到平衡麼?

在過往的超級英雄故事中,這一點往往是為了故事需求而被刻意忽略的。

英雄不同於普通人。面對挫折和困難,普通人擁有選擇,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拖延,選擇求助。哪怕被打敗,也無可厚非。

但英雄沒有選擇,英雄只能面對,也必須面對,他們需要在此時此地此刻,與面對的一切戰鬥,無論他們是否能夠。他們不是為了自己,他們是為許許多多的人。

就像《一拳超人》中無證騎士的名言: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4張

“這不是贏不贏得了的問題,而是我必須擋在你前面”

這就是在現實語境下,這個困境的絕望之處。

英雄的生活是宏大的,是整體的,是在高處的。而個人的生活是細微的,是瑣碎的,是腳踏實地的。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成為英雄的他們,如何能隨時隨地接受這種無常轉變呢?

這不僅是前半部分邁爾斯和格溫失語的原因 ,影片後半部分核心矛盾的根本,也在於此。

這抹沉重的底色被藏在了雞飛狗跳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兩個尚未搞懂生活的青少年不斷積累著苦悶,但卻無從訴說。

因為沒有人能懂,也沒有人會懂。能去跟誰說呢,該去跟誰說呢?

也許只能跟另外一個自己去訴說。

所以邁爾斯和格溫強烈地思念著彼此,不僅僅簡單的出於愛慕之心,更是期盼著能在種困境之中,找到一份支撐與理解。

影片也就此奉獻了一段無與倫比的感情描繪。兩個人在高樓上倒坐,遠方的城市與倒影互為映照。一如兩個狼狽的年輕英雄,相互依偎。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5張

雖然此時此刻他們是“向下”的,但“下就是上”。之所以有倒影,恰恰是因為有高聳的城市。

直到現在為止,一切都細膩,動人,入微。

然後格溫就幹出了,闖禍之後意圖隱瞞,導致事情錯過了妥善解決的時機,然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這種惡俗到不能再惡俗的,超級英雄電影的商業套路。

甚至主創也明知這種橋段的惡俗之處,還在開篇之時借2099之口吐槽了集大成者《蜘蛛俠:英雄無歸》。但這種小聰明更加讓人討厭。因為這種一種明知故犯,企圖依靠所謂“官方吐槽”來消解觀眾的反感,而不是想辦法避免使用這種濫俗橋段。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6張

也是這個橋段為分水嶺,整個後半部分都開始大交“商業作業”,那種捨不得前作人氣,又想突破前作的糾結感比比皆是。

最重要的是喪失了前半段那種自然而然的細膩,許多地方的處理都不夠順滑。

比如邁爾斯暗中跟隨格溫,然後闖進多元宇宙的片段。在跟隨格溫進入斑點的基地前,他還戴著面罩。而在隱身,跟隨格溫進入斑點的基地後,他的面罩就消失了。

因為後面要表演他和格溫分別的戲碼,他必須露臉,來展現神情。但影片就是沒有安排一個合理化他突然把面罩摘了的鏡頭。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7張

這種細節把控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了後半段的觀感下降,乃至於影片最後的敘述詭計——邁爾斯錯誤的回到了42號宇宙,完全沒有給我正面的感受,反而造成了困惑。我一直納悶於邁爾斯的計劃是什麼,為什麼要到42號宇宙去?

因為他出場時有清晰的畫面標識,他來自1610號宇宙;而且,這部電影是將不同的宇宙按照不同的視覺風格呈現的,能直接看出區別。

最後我才發現,原來真的只是回錯了宇宙,不是什麼計劃。他就是單純想回家,然後阻止父親死亡,就這麼直接,沒有計劃。

不論是沒想到標識和視覺風格差別對這個敘述詭計的破壞;還是覺得能看出來的觀眾不多,所以覺得不處理也沒有關係。都極其的有失水準。

但之所以評價這一部分是“擺”,而不是“爛”。就是因為,他們對內容的詮釋沒有中斷,只是結合大段於內容表達沒有幫助的“大場面”,顯得敷衍了很多。

普通人如何變成英雄?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8張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之前更多埋藏在幽默與溫情背後的那抹沉重的底色漸漸浮現,它拋出了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普通人是如何變成英雄的。

很不幸的是:因為痛苦與犧牲

與現實中的英雄不同,在超級英雄故事中,英雄必然揹負創傷與苦難。沒有人會在幸福美滿的生活中,突然變得想要承擔與自己無關的責任。

他們必須痛過,失去過,才會成為不計代價,面對一切困難與挫折的樣子。因為不想再痛一次,不想再失去一次。也不希望別人痛,不希望別人失去,因為他們自己清楚這種創傷與苦難。

這種責任是一種詛咒,就像邁爾斯的室友拒絕幫他任何一個與蜘蛛俠有關的小忙一樣,因為一旦開始,這種沉重的壓力就不可能再被迴避。

任何的失去都變成了——你本可以阻止的

2099就是這樣一個代表,跟其他所有“熱愛”自己蜘蛛俠身份的人不同,他討厭當蜘蛛俠。

但他依舊在當蜘蛛俠,甚至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因為一旦他放棄,他會一直陷在“我沒有救我本來可以救的人”的自我譴責中。

藉由這個完全不幽默的蜘蛛俠,並在之前的主題上進一步深入,影片亮出了核心的內容:

救具體的人,還是救整體的人?

2099與邁爾斯的主要矛盾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9張

這裡我們必須深入說明一下,2099和邁爾斯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2099說,所有“蜘蛛俠”存在的宇宙都息息相關,如果一件本來應該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對這個宇宙的破壞,就會影響到其他宇宙,讓其他宇宙崩壞毀滅。並展示了每個蜘蛛俠都必須揹負的創傷:一位和他並肩作戰的警官的犧牲。

要注意的是,這裡2099所說明的問題,並非是邁爾斯理解的那種“算法模型說它必須發生你們就讓它發生”這種教條行為,而是一種對“平行宇宙”這個概念的解構。

“平行宇宙”本質上是使用共同的故事創意,採用不同的設計進行再創作,最大化利用原故事的人氣。這種再創作的靈感往往就來自於已經存在的作品,比如“如果是這個角色成為了主角”“如果主角在這件事上失敗了”會如何改變故事的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蜘蛛宇宙息息相關”因為每個平行宇宙的存在,都是從之前的蜘蛛俠作品中尋找了創意,然後誕生的。如果啟發這個平行宇宙的原作內容消失了,那麼這個平行宇宙就不復存在,進而使得從這個平行宇宙獲得創意被創作出的其他故事也都沒辦法存在了。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0張

影片當中,藉由蜘蛛宇宙這個概念,把這種創作規律具像化,並作為解構超級英雄形象的一部分。這種“必須發生”的不可抗力,其實就是作為上帝的觀眾施加的。

為什麼必須有一個個的蜘蛛俠必須經受這樣的苦難。

因為觀眾想看蜘蛛俠的電影,所以蜘蛛俠必須一次次經歷這些。

最初的蜘蛛俠故事中,這是塑造他英雄形象重要內容,所以沒辦法丟棄掉。不論誰成為蜘蛛俠,其作為“英雄”的那一面,必須是觀眾熟悉,喜愛的那個樣子。

也正是因為這種娛樂需求,沒有作品會關心蜘蛛俠這個角色本身是否樂意承受這種痛苦。只是不斷地重複利用這樣的犧牲,創作各種蜘蛛俠的形象。

但在這部影片中,著重討論的就是英雄身份和普通人身份給角色帶來的困境。

那麼就必然導致,作為傳統英雄形象,他應該,而且必須接受這一痛苦,否則會導致對“蜘蛛俠”這一固有形象的崩壞。甚至會影響到其他故事的創作。

但作為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他不可能接受至親必須去世,以成就自己的英雄形象這種事情。

他當然明白作為英雄,應當為整體意義上的人負責;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父親是一個具體意義上的人,不可能就此割捨。

更不用說此時他還在這裡兩種身份裡掙扎著試圖尋求平衡。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1張

但對於2099來說,他已經沒有普通人的那一面,他只有英雄的那一面,所以這個選擇非常簡單。因為英雄的詛咒就是,你必須為了整體的人,具體的人總是會失去的。

英雄的生活是宏大的,是整體的,是在高處的。沒有具體的人的位置。

正是因為這種普通人身份的缺失,使得2099顯得偏執,乃至於忽略實現正確結果過程中不正當的行為,將自己的行為定義為完全的正確 。

這也是為什麼觀眾能夠理解2099的原因,因為他是純粹的英雄形象,犧牲不是他造成的,反而是他努力避免更大的犧牲。

只是作為一個純粹的英雄,他已經不能去在乎具體的人。

這才是2099和邁爾斯主要矛盾的成因,根本原因依舊在於英雄身份和普通身份之間的矛盾和撕裂,並不是“反抗命運”這種簡單的價值觀。不過在這一幕中,這兩種身份被分別放在了2099和邁爾斯這兩個人身上。同時由於後半段大量填充了“大場面”的商業內容,所以詮釋得很薄弱。

我們看到的是2099努力維持蜘蛛宇宙的秩序,從來沒有想過去打擾邁爾斯。他計劃從來都是讓事情按原本的樣子發生,僅此而已。

而事情的變故就出在格溫身上,原本2099不想讓格溫加入組織,但目睹了格溫與父親的決裂之後,2099誤以為格溫也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出於同情收留了格溫。

但格溫沒有放棄在英雄和普通人之間尋找平衡,這種焦慮也驅使她想要見到邁爾斯,與其傾訴,最終將邁爾斯捲入。

這時候問題出現了,如何讓雙方產生足夠矛盾和衝突呢?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2張

一個很反常的事情就出現了,最應該懂得英雄這一形象負擔的2099,直接失去理智,粗暴而激烈的地要求邁爾斯接受現實。

為了合理化這種行為,2099向邁爾斯吼出了那句,“42號宇宙的蜘蛛咬了你,那個宇宙失去了蜘蛛俠。你從來都不該成為蜘蛛俠,因為你成為了蜘蛛俠,所以你宇宙原本的蜘蛛俠死了。一切都是因為你,你是崩壞的源頭。”

這個說法存在根本上的問題,因為42號宇宙的蜘蛛會來到1610號宇宙,還是斑點為了測試對撞機的結果;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在斑點身上,這套“是邁爾斯這個異次元結構體帶來的連鎖反應製造出了斑點”的說辭其實並不成立。

這一段衝突的重點其實應該放在邁爾斯的立場上,他的困境源自於對英雄和普通人身份的糾結,而2099此時說出的話,可以完全擊碎邁爾斯的立場:你根本就沒有糾結的資格,不論蜘蛛宇宙開始崩壞的責任歸誰,你從來就不該是英雄。

所以要你承擔這一切,不僅僅是與你相關,也與死去的那個蜘蛛俠相關,你沒有辦法只為了自己。普通人的身份屬於你,但英雄的那個身份,屬於彼得帕克。只是因為陰差陽錯,落到了你的身上。

但依舊是因為後半段大量填充了“大場面”的商業內容,所以詮釋成了簡單的“相信奇蹟之人對抗命運”的這樣一個簡單的表層。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3張

我並不反對”相信奇蹟之人對抗命運“這種表達,我理解這是為了商業化所必須的一種處理。與”自己惹麻煩自己解決“這種橋段的惡俗不同,主創在這個表達上依舊保留了描繪角色內心糾葛時的那種細膩。

你會發現,片中所有站在邁爾斯一邊的,都是失語的年輕形象,格溫,字節蜘蛛俠,印度蜘蛛俠。更是藉由朋克蜘蛛俠,這一結合了朋克精神和達達主義的藝術形象,實現了部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直接表明了主創鼓勵邁爾斯抗爭的立場和理由。

少年與成年?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4張

互聯網上有一個經典的段子:為什麼拯救世界要找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因為三十歲的成年人知道世界面臨毀滅,只會說“還有這種好事?”

成年人需要活在經驗和穩定中,這種描繪在邁爾斯和格溫的父親身上都有細節上的精妙呈現,他們並非沒有與世界規定的既成事實對抗過,但最終恰恰也是為了身邊具體的人,選擇了接受。這似乎可以被稱之為懦弱,

但不要忘記,有抗爭必然有犧牲,而這種犧牲往往不可避免的會落在你身邊具體的人身上。即便有著避免的可能,但成年人需要活在經驗和穩定中。

所以這種相信奇蹟,並與一切“不應該是這樣的事情”抗爭的朋克精神,自然需要年輕人去承擔。這其中有影片受眾多為年輕群體的原因,但並不妨礙我們將其解讀成對“年輕”這一符號在表達上的運用,你也許會覺得十六歲的邁爾斯面對保護了無數宇宙的2099說“我不要別人告訴該怎麼做,我要做自己的選擇”很傻很幼稚,坦白說,在影院裡我也這麼覺得,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因為我成為了一個為生計與工作所困的“大人”。

可即便如此,這一幕依舊讓我想起了《星遊記》裡那句經典的臺詞: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5張

“相信奇蹟的人,本身就和奇蹟一樣了不起。”


我們需要英雄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6張

圓谷英二,日本特技導演、攝影師、製作人


圓谷英二會對金城哲夫說“我們需要一個英雄,金城,英雄是必要的。”《鬥陣特攻》會在迎接玩家時告訴他們“這個世界需要更多英雄。”人是需要英雄的,因為我們總是本能的希望美好的事情發生,更希望有與一切抗爭的力量。但我們都是具體的人,無論多麼超脫的精神,最終都要被肉體承載。這正是我們每個人在英雄與普通人身份上的糾結。

所以我很想聊《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內容,透過精妙杰倫的美術設計,看到這幅宏偉的身軀究竟想要承載怎樣的精神。於是我看到了他對英雄的解構,看到了他們對蜘蛛俠這一形象的解構,更看到了他們對想成為英雄的普通人內心世界的探討與描繪。它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回答的問題,儘管隨著商業性的大場面,淡化成了不算出彩的詮釋,但仍然值得我們期待它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也許我們會看到找回普通人身份的2099與邁爾斯的和解,會看到作為徘徊者的反英雄邁爾斯教會作為蜘蛛俠的英雄邁爾斯如何理解犧牲,會看到邁爾斯和支持他理解他的人給他一份普通人如何成為英雄的答案,會看到邁爾斯從無法在成為普通人的斑點身上明白普通人身份的意義。

或者,我們會看到一部相信奇蹟的人又一次贏了反派和看起來像正派的反派的商業片。

所以,它起高樓,它宴賓客。但究竟是賓主盡歡,還是樓塌人散,明年再見分曉。

【影視動漫】熱度過後,我對《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偏見”-第17張

#漫談超級英雄#暑期觀影清單#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