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個人資料
姓名 : 西蒙・伊舒特 (Simon István)
年齡 : 29歲
性別 : 男
身高 : 189cm
2. 詳細信息及特別事項
在加入阿格萊亞之前,他便已展露出卓越的才華。
年紀輕輕,卻精通多門學科。
他專攻物理學,對量子力學的研究尤為深入。
他的存在總能為其他研究員帶來新的靈感與突破。
而如今,他已經變成了實驗體的一員…
這無疑是個殘酷的現實。
一位曾全身心投入實驗的人,如今竟成了實驗的一部分…
在事故發生前的一分鐘、甚至一秒鐘,他絕不會想到,自己會迎來這樣的結局。
但他本人似乎毫不在意,甚至還坦然地說,「在獲得VF能力後,能探索的領域變多了,這何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他一直致力於研究非生物與VF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能力屬性實驗體的相性研究,甚至試圖將一切研究體系化、理論化。
儘管他不算一個風趣幽默的人,但他的論文和理論,卻充滿了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譬如,「利用VF製造自主行動的機械裝置」、「基於VF覺醒者的樣本,製造追蹤VF覺醒者的裝置」…
誰能想到,那副始終不變的冷峻神情下,竟藏著這樣的構想?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需要他那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視角,才讓一位研究員破例轉為實驗體吧。
至今,仍有不少基層研究員並不知曉,他已經成為實驗體。
甚至,偶爾還接到報告稱,實驗開始後仍有一名研究員未撤離現場。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能夠親眼見證自己每一個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也是一種讓人羨慕的能力啊…
如果我能掌握這種能力的話,那世上恐怕再無任何事物,值得我羨慕了。
—心理科學研究員 Dr.H
3. 記錄
Q. 事故發生時,他正在進行什麼研究?
A. 當時,他正在研究人為VF覺醒的極限,以及直接誘發覺醒的契機。
由於無人自願參與實驗,伊舒特便選擇將自己作為實驗對象。
之後,在實驗過程中發生了一起小型事故(此為他本人的描述)。
他堅稱這並非出於本意。
(後來,使用了專門為覺醒者設計的測謊儀,證實其陳述屬實。不過,他似乎對親手設計的東西最終用在自己身上而感到不快。)
Q. 實驗的結果如何?
A. 由於實驗的副作用,伊舒特一度瀕臨死亡。
但與此同時,這次經歷意外地為他的研究生涯開闢了另一條道路。
他說自己不僅能繼續原有的研究,還擴展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並不後悔。
Q. 覺醒的能力是否和實驗有關?
A. 目前尚無法確定,但推測是完全覺醒了另一種不同的能力。
實驗中所使用的能力原本是從非官方實驗體■■M-RFT■■提取的,並未發現二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Q. 為什麼選擇來到這座島?
A. 僅憑報告和影像等間接資料,無法充分理解VF能力。
(事實上,他曾申請調往實驗現場相關部門,或請求長期外勤,記錄累計超過了100次。)
Q. 如果研究結果不符合他的標準,他會怎麼做?
A. 無限循環、反覆實驗,直到得出令他滿意的結果。就像他一直以來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