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0-08 23:08:52 作者:nilotastic Language

【序】

  本篇雜談以地鐵線為線索,與大家聊一聊徐州的風土人情。徐州是我念書的地方,自詡這些年尤其是疫情開放後逛的地方不少,就在這裡班門弄斧了。目的是跟大家分享自己去過的地方的所見所聞與主觀感受。現在已經過了國慶了,如果是以後計劃來徐州的朋友,可以把這篇雜談作為不那麼正經的參考;如果是本地朋友,那就來看看我這位外鄉人的所見所想吧有什麼推薦的地方也歡迎聊聊。


  其實我覺得徐州也是座適合旅遊的城市,便捷的交通、基礎的名氣、不過度擁擠的旅遊人群、兼具人文與自然的景觀,是個追求性價比的好選擇。即便是一些本地人可能認為沒什麼好玩的吧,但它有缺點也有優點,去一個地方不是為了所謂打卡拍照,去看看沿途的風景,比較不同的風俗,瞭解當地引以為傲的歷史,這不正是旅行的真諦嘛。所以當誇就該誇希望大家還是不要太“嘴硬”。

  這一篇雜談是徐州系列的第三篇,在前兩篇我寫了一號線沿線——包括徐州東站,寶蓮寺,雲龍萬達,火車站,彭城廣場等等地方的見解和感受,這一篇裡將記錄二號線沿線我去過的地方,包括雲龍山。下一篇會聊聊三號線與雲龍湖沿岸。


【二號線的引子】

  徐州地鐵二號線於2020年底開通運營,標誌色為“楚漢黃”。自北起自九里山區域的客運北站,之後一路向南經過彭城廣場到達中心醫院、淮塔區域,接著轉向往西到達大龍湖、新城區附近。貫通南北的同時也連接了新老城區。

  總之就我的個人感受來說,二號線不是那麼方便,它很像模擬遊戲裡我們理想的那種地鐵線路,畢竟南北向的同時還是一路直達新城區嘛,但實際體驗上不甚便捷。因為去新城區的時間成本還是比較大的,必須要去的情況下能開車的就開車,打車也比坐地鐵快速些。至少是四十分鐘起步的單程時長也使得去那觀光的難度較大。

  不過話雖如此,這種線路是那種可以不做,但不能沒有的那種,儘管線路並非最短,它依舊是新老城區的一條重要線路。

  本篇雜談介紹我二號線沿線去過的地方,從九里山開始,到淮塔結束。因為新城區我還沒有去過,就不細說了。


【九里山】

  位於徐州北部的山體,由許多道山組成,整體狹長,西北—東南走向橫貫北側,像是道天然屏障。

  遠遠看過,景色還是不錯的,就是不知道這麼長的山會不會有一整條路連通。九里山區域也基本是徐州市區的北界了,再往北四五公里就是龜山漢墓和歐樂堡海洋館。它們我都沒去過,交通不太方便,如果哪天放長假我還待在徐州總會來一趟。儘管接通了地鐵,九里山本身的交通依然不太方便,周邊的基礎設施和風貌也不太激起旅遊的慾望,所以九里山的人流量比較少,應該和泉山森林公園的客流相似。

  我曾沿著九里山南側的荊馬河向東走到蘋果匯鄰灣。沿河公園的景色宜人,記得街牌也宣傳了這裡的悠久歷史,印象深刻,就是內容我忘了慚愧慚愧。

  那麼這裡如何呢,我認為和城區裡的老破小還不同,這種上了年紀的社區本身也不在現今拓展的潮流,年輕人幾乎都搬走了,很大部分剩下老年人。至少我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老人。某種程度上這裡也曾是徐州的老城區,現今大概逐步轉向城郊了吧。

  蘋果匯鄰灣能從外表看出是老商場了,結構式老百貨大樓那種,如今已是風塵僕僕,除了裡面的超市和電影院還在運營,這也是大多商場的末路形態。

  商場外圍的連鎖店鋪還在運轉,奶茶店等等的店面比起鬧市區要大的多,多少也是個標準店。很多老人在商場裡休息乘涼,大部分都坐在奶茶店靠裡的座位上。不知道他們是咋看另一頭的小情侶和他們手裡花裡胡哨的奶茶🧋的。也許壓根不關心

  這裡有個閒魚店鋪專賣英雄聯盟的周邊,幾乎所有手辦模型全蒐羅了,就離譜。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0張

蘋果匯鄰灣遠觀

匯鄰灣外的街道

【九龍湖】

  中間的奔騰大道站沒去過,就不說了。九龍湖站的隔壁自然就是九龍湖公園,是在原來徐州內港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雖說地圖上看著不賴,但實際上就是一點小湖繞一圈做個步道,沒什麼景觀。靠十字路口的外圍成了老年活動中心,合唱團練唱的、直播卡啦OK的、打快板的都有。附近以原住民為主,恰逢小學放學的時候,熱熱鬧鬧的。

  路口的斜對面是徐州老牌商場鼓樓廣場。就是路對面很突兀的是棟老樓,以白牆隔著,跟周圍非常不搭。而且對於陌生環境的遊客來說,白牆配老樓這種景觀還是很勸退人的。

  鼓樓廣場是徐州真正的老牌商場了,距今也有十餘年的歷史,得益於周邊居民人口的支持,依然風采依舊。如果你在網上搜徐州曾經錄像的話,那麼鼓樓廣場或許是變化較小的一部分了。

  鼓樓廣場外是非常熱鬧,因為大多數人通勤也要經過這裡,現在它們也在搞美食廣場什麼的,不知道辦的怎樣。裡面百貨大樓的結構現如今已經顯得狹小了,當人少的時候又更顯出它上了年紀的老舊。其實平時也能看出來它內部的吸引力也在慢慢下降,但全部商戶都在經營,節假日的人肯定是不少的。同時是老商場嘛,內部的連鎖店比例是比較小的,很多是個體品牌。我來的那天,這裡正好是幼兒園文藝匯演。

  我倒挺好奇究竟這裡是徐州最老的城區,還是二院周圍是最老的城區,或是另有高手。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1張

鼓樓廣場夜市(網圖)

【慶雲橋】

  二號線上偏工具站的站點吧,彭城廣場北緣過了黃河故道就是慶雲橋站,距離大幾百米這樣。有時逛到金地商都不想走回頭路就會走到這裡,雖然上了地鐵後多半還是回頭路……

  慶雲橋周圍有些商業點,但人氣略顯不足的樣子。黃河故道下有個小公園展示這裡的歷史,“五省通衢”。


【彭城廣場】

  在上一篇裡已經詳細介紹。


【戶部山】

  彭城廣場向南一公里即可達到,理論上是可以一次性逛完的,不過兩者都很龐大,仔細玩的話體力肯定無法允許。戶部山站是徐州的另一大景點集群,由回龍窩、戶部山、戲馬臺、快哉亭公園等一系列歷史景點組成,是展現徐州歷史文化的地方,下面細細介紹。

  回龍窩是徐州傳統民居舊建築群,始建於清朝,最早的建築已距今200年曆史。據徐州市志載,回龍窩因地勢低凹,雨水倒流,久積難洩,俗稱“迴流渦”,後諧其音,美稱“回龍窩”。於2015年重建,形成了新型歷史文化街區。一出地鐵站就能感受到撲面的歷史氣息了,尤其是街前的小橋流水,說實話石欄杆加小河真的富有底蘊,很奇妙。

  雖然回龍窩名氣最大,名字還叫“歷史文化街區”,但在我看來它至多是這裡的引子,名過其實了。作為一個重建項目,其它地方的古鎮尚且已經淪為網紅商業街,回龍窩更是如此。大多是網紅店鋪,除了連鎖小吃奶茶店外就是花裡胡哨的輕奢店了,美其名曰古色古香,實際上還不如連鎖店有性價比。而且這裡是古街,統一的房屋、黑色的招牌和狹小的內部給不了多少新鮮感,無法激起遊客消費的慾望,比不上文廟眼花繚亂的霓虹招牌。崎嶇狹窄的街道也使得人流量的影響很大,很容易堵起來還不好找其他路出去。除開幾處人造的網紅景觀外,我認為回龍窩比較讓人有落差感,它是這片區域的引子,但很多人都只主逛了這裡。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2張

網紅打卡點(網圖)

  有人說徐州的歷史都埋在地下,因為地上的東西都打仗打沒了。在這個兵家必爭的四戰之地,很多歷史的痕跡都因此化作灰燼,但在回龍窩開工的時候,工地挖出了明代的古城牆。市內地表殘存的明清古城牆僅有快哉亭的東南城角和夾河街附近的護城石堤,於是有專家和市民便建議在此修建城牆遺址。所以回龍窩一角的城牆博物館應運而生。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回龍窩街道(網圖)

  城牆博物館在回龍窩東側的下沉廣場中,門票免費,實際上本身也不大,主要起科普作用。裡面展出了許多明清古城牆段,沒記錯的話甚至漢代的也少不了。而且基本都是真跡,畢竟這方面複製也太沒必要了,這些歲月的痕跡展示在自己眼前還是非常震撼的,正巧徐州博物館沒有城牆的展出,在這裡一睹為快也不失為一個選擇。反正是逛回龍窩順便的事,對於歷史愛好者肯定是值得的。可惜的是似乎並沒有詳細介紹其結構、歷史的講解牌,大多是草草帶過。所以下次在彭城廣場看到收門票的城下城博物館時,不要花智商稅,徐州博物館和城牆博物館都是它的上位替代。

  同樣是回龍窩東側,城牆博物館隔壁,是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是一家網紅新式書店,除開網絡上的名氣,店內精緻的裝潢也足夠吸引路人進入。貓空算是把潮流玩明白了,店內潮玩周邊、咖啡奶茶、文具統統都賣,店內還養了很多小貓,相當於可以看書的貓咖了。就套裝是書的佔比反而少了,顯得喧賓奪主,不過這也是眾多新書店的常態。開在旅遊景點很多人還是很願意在這休息一陣,順便勾起興趣買本書;小情侶則會富有情調的看看書,擼擼貓。充電口、充電寶都很齊全,總之是我在徐州看過的書店最網紅風的。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花裡胡哨的書店(網圖)

  地鐵口向南穿過路口是戶部山,戶部山位於徐州古城之南,又稱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頂建戲馬臺,成為徐州的第一勝蹟。古代黃河水患嚴重,經常氾濫淹沒州城。戶部山靠近城池,地勢較高,漸漸的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和富賈豪門紛至沓來,成為了富戶們爭相趨居之地,久之,在戶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貴和身份地位的象徵。歷史上曾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的俗語。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戶部山俯瞰(網圖)

  戶部山相比回龍窩面積要大、街道要更寬敞、古建築也更多更原味。這裡商店較少,頂多有漢服出租,大都是供人參觀的古房屋,街道上有裝飾用的銅人像,像極了誤入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古色古香。房屋中主要的是崔燾翰林院(崔家大院),崔燾是清代道光年間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現存的崔家大院就是他奉旨在舊居的基礎上擴建的。龐大精緻的院落不僅能讓人學習古代的建築特色,還能瞭解到世家大族的歷史興盛、家族主幹的生平事蹟,裡面也收藏了一些石碑牌匾等文物,總之在這裡令人感受到歷史的溫度。門票免費,可以順道一逛。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崔家大院(網圖)

  戶部山的山頂是戲馬臺,公元前206年,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的南山上,因山為臺,以觀戲馬、演武和閱兵等,故名戲馬臺。之後這裡相繼建造了許多古建築,不過大多在歷史的硝煙中散盡,整修後戲馬臺重現當年的風光。相比崔家大院,這裡的歷史淵源想必大家要更熟悉。

  戲馬臺結構是一個大院落,四面的堂屋以壁畫屏風串聯,裡面各自展出了不同風格的藏品,記錄了楚霸王項羽完整的一生。比起徐州博物館所展現的籠統文化,這裡的主線更加明確。印象深刻的是壁畫壯觀大氣,還有精巧生動的泥塑,代入感十分強烈。還有青銅戰戈長劍、古代石碑等文物,雖然面積不大,但四個堂屋高效的利用了空間,觀賞價值拉滿。門票依然免費,人流量比彭城廣場要小,是戶部山區域不得不來的中心地點。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戲馬臺(網圖)

  戶部山的東南角是徐州古玩城,沿著地鐵出口一直走就是。說實話地鐵站對於戶部山是負引流,因為出口對著山的邊緣,主體部分需要再向西走,第一次來就很容易走岔,而且大部分人都往回龍窩去了。

  古玩城嚴格來說不是旅遊景點,來這的更多是本地人,初次到這頗有種誤入“裡世界”的感覺。古玩城是個橫穿半個戶部山的街道,兩邊都是古玩店和攤位,非常之長,熱鬧非凡。像是玉石石料,香料,木雕,玩具統統都有,甚至還有蛐蛐蟋蟀、小雞小鴨,以及很多舊書,估計是從回收站裡挖來的。總之沒有賣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作為古玩街坑錢是必須滴,也許懂行的人可以來這掰頭掰頭,我們看個熱鬧就行,觀賞價值固然不低。

  戶部山玩過大半後,最後的出口將匯聚到馬市街,這裡是戶部山腳下的商業街,很多人懶得上山細逛,大多就會來這,所以這裡的人流應該是最多的。總體上是路邊攤居多的小吃街,門面店鋪則是奶茶等連鎖店,路邊攤的價格不便宜,基本也都是鐵板魷魚、炸雞等沒有技術含量的攤位,不推薦在這吃。兩邊是古代風格的老樓,還是比較漂亮的,出馬市街後是地鐵站口的西端,直向前不遠就會從中央商場進入彭城廣場。

  戶部山雖然叫山,但其本身不高,而且小景點眾多,不作收費,對徐州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話,除了徐州博物館這裡也是必來的地方。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馬市街(網圖)

【師大雲龍校區】

  江蘇師範大學雲龍校區,這一站是上雲龍山最近的地鐵站,向西大概三里左右。雲龍山理論上距戶部山南側也不遠,但去完那體力早就跟不上了,煩人的是雲龍山離哪裡都有段距離。

  地鐵站口同樣設在路口,路口東側是金隆廣場和南郊彩雲裡兩座商場。金隆廣場是老牌商場,南郊彩雲裡則相對較新,長帶狀縱橫街道,外觀非常大氣。可惜的是兩者都是“死而不僵”狀態,裡面基本全黑,甚至外面的門面也不是全營業。這裡總的來說是下雲龍山的路口,遊客都想趕緊回去,本地人也大多路過,所以路口車流很多,進了商場人卻非常少。

  路口西側是師範大學雲龍校區,理論上江師的學生主要在泉山校區,雲龍校區相對較少。至於能不能類比礦大文昌南湖兩個校區的情況,我沒有深入瞭解,大概是一樣的吧。關於瞭解的情況我會在三號線篇的時候說。人行道狹窄閉塞,再加上坡度走的有些難受。按理說這裡是上山的必經之路,但人流意外的較少,不知道大部分人都從哪個方向到雲龍山的。

雲龍山

  雲龍山海拔142米,長達3公里。山分九節,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蜿蜒起伏,形似神龍。雲龍山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景觀。山上文化古蹟眾多,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山西會館、碑廊等文物古蹟。解放後又修復新建了雲龍書院、觀景臺等景點。古今登頂的歷代名人有劉邦、劉裕、蘇軾、乾隆、邵大業、毛澤東、蔣介石、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李可染等,他們的畫像或照片都在棧道上展示。可謂是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了。

  雲龍山的景觀主要集中在北側,大都設在上山道路周圍,每一次上山都能有不同發現。比如一不小心就能發現乾隆爺時期的石碑,雖然上面的字都快被磨平了;還有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亭,建於1947年5月,碑亭主要記載1937年末,日寇逼近徐州,徐州機務段的鐵路員工共有186人為國捐軀,特建碑亭以致垂念,記得是國軍的哪位將軍題的字。像這類低調的石碑碑亭沿路而設,比比皆是,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交錯。除此還有云龍書院、放鶴亭這樣的特設景點,實際上只有向著山上進發就好,不必特意繞路,一路上的景觀足夠看了。

  上下山還設有索道🚡四十塊一人,沒有學生票,不太實惠雲龍山本身也不高,既然都選擇爬山,上下山一起也是搖搖牙的事。可以從不同地方下山,經過觀景臺就立刻下來也才是三分之一的距離。

  有些人單純以海拔來貶低雲龍山,但這樣屬實不妥。雲龍山正巧毗鄰雲龍湖東岸,周圍再無其他山體或高樓,因此那是一覽無餘,觀景臺絕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站在山頂俯瞰湖泊還有上面的遊船,實在是大飽眼福了。雲龍湖很大,但周圍沒有遮擋物,站在山頂上已是盡收眼底。

  就單純上山下山來說,可能逛完後除了累也沒啥感受。但一路上看看景觀,瞭解背後歷史,站在觀景臺上俯瞰徐州,也是很有意義的。

  如果不原路折返,雲龍山的其它出口交通是不太方便大量遊客也使得周邊的共享單車洗劫一空,剩下的不是沒電就是損壞。無論是下到雲龍湖岸還是東麓除了打車都不可避免要走些路程。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雲龍山遠眺(拍湖的那張很遺憾丟了)

興化禪寺

  興化禪寺位於雲龍山東麓,1390年明洪武年間,緣大石佛始建,香火悠久,成為蘇北佛教一大叢林。興化禪寺內供奉的阿彌陀佛大石佛,始鑿北魏政平(450年)年間,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在1993年6月,新建大雄寶殿時,發掘出深埋地下的唐宋時期佛教摩崖造像,並建造保護室,供遊人觀瞻。

  相比復原的寶蓮寺,興化禪寺歷史悠久,古色古香,更具有歷史氣息。雲龍山東側人煙稀少,所以興化禪寺多是本地遊人,在本地也是有口皆碑。寺院依山而建,所以高地落差會稍大,也顯得比較閉塞。雲龍山上也有入口進入,不太顯眼容易忽略。門票時而五塊,時而免費,取決於有沒有人看管。

  前文提到寺院內的古蹟,雖然規模沒有寶蓮寺龐大,但實打實的石佛古蹟卻為寺院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底蘊。寺院裡的幾個殿其實相當於山洞,裡面是山石的一面,上面是石佛像或是雕刻,有的可以直接摸到。要知道這些是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的造物,貨真價實的歷史摸在手上,這種感覺真是不可思議。

  如果說寶蓮寺是佛像規模的宏大,大飽眼福的遊客體驗,那興化禪寺則是古蹟的展示,深入歷史的交流。各有千秋。要是從山下寺廟入口上來的話,在寺廟後面的入口可以到雲龍山半山腰,還能順便一逛。先爬山再到寺廟運動量稍大,加回程反正我不好撐。

  雲龍山東側的街道是雲東路(雲東文化街區),地圖上這麼說,但實際上人煙稀少,加之路的坡度,走路體驗不太好。店基本都關了,剩下的是另一邊別墅富人區。在路的盡頭也就是興化禪寺對面是書店鍾書閣

  作為網紅書店的一員,鍾書閣也是大名鼎鼎了,反正地圖軟件上人氣頗高。我沒進去過,但周圍的地段怎麼看怎麼不好,也許就火了它們一家。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不過騎車地鐵這些工具似乎要原路回到北側才有。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徐州博物館

  就在雲龍山入口對面,在施工時綠幕遮擋,地勢複雜,教人暈頭轉向。如今完成後已是豁然開朗了,原來博物館就在雲龍山官方入口的對面。

  門票免費,時而有收費展覽,展出的也基本是重量級。比如暑假時的生肖銅首展覽,收費三十這樣,當時不在徐州沒去看,要我說這錢也值了以後這樣的展覽肯定還會有。

  出去特別展出,它本身的藏品也同樣足夠逛了。徐州的兩漢文物幾乎在這裡盡數展出。博物館分為四層,每層都有數個獨立展廳,包括“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俑秀凝華”“金戈鐵馬”“鄧永清收藏書畫展”七大展覽,與一條龍式的不同。館內有很多陶俑、玉器,有名的比如西漢陶繞襟衣女舞俑、西漢金縷玉衣等等,相關的圖片也是非常多。如果龜山漢墓比較遠不便前往的話,那徐州博物館就是它的替代了,其實本來也沒有孰優孰劣的說法。

  不過我覺得博物館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小展館太多,相關展品比較零散,缺少像戲馬臺、淮塔一樣的主線,逛起來也比較累,頂樓的展館幾乎是囫圇吞棗;展品大部分是兩漢時期的陶俑、器具之類,儘管展館有不同主題,但到後面難免審美疲勞。徐州各時代的文物都分別收藏在不同地方,徐州博物館主要的還是兩漢文化,並不像其他地方的博物院一樣概括整個地區的歷史。(比如東海博物館,從石器時代講到現在)

  我原以為大家來徐州玩大多是彭城廣場吃吃喝喝,寶蓮寺拍拍,雲龍山雲龍湖逛逛,意外的是來博物館的人也不少,這幾年博物館文化也是逐漸火起來了。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展品們(圖從朋友那“偷”的)

【中心醫院】

  中心醫院又叫做徐州四院,實力同樣強勁,比起徐醫附院人流量似乎少了一點,也可能是那裡太過狹小所致。四院是偏南區較為重要的醫院,同時也是二號線上重要的經行站。

  中心醫院的對過是彭祖園,原先是座果園,後來為紀念徐州的始祖彭祖而建彭祖園,同時也將徐州動物園搬遷於此。是一座大型公園,裡面也有些景觀和遊樂設施。不考慮打車去徐州動物園的話就是從中心醫院站下,要沿著山坡繞兩公里才到動物園那裡,其實直接穿過彭祖園就行了,才一公里散步的路程,它本身也不收門票,還有風景看。它作為4A級景區,風景好像不太盡人意,去動物園可以順道穿過,不至於特地來著旅遊一趟。

  徐州動物園在彭祖園的南端,兩者本為整體但已經互相獨立了。這裡是徐州老牌動物園,現在九頂山動物園的聲勢浩大,但距離遙遠基本要算在睢寧了,所以老動物園依然是有性價比的選擇。

  老動物園門票20,學生票10快,儘管面積不大,但滿打滿算也有一小時的遊覽內容,就是二十塊錢也不錯了,初見體驗很好。動物嘛自然不全,更沒有熊貓、黑猩猩、大象、河馬這些“鎮館之寶”,不過長頸鹿、獅子、熊、老虎這些還是有的,畢竟要看全動物大可有北動長隆這些地方。

  小動物園的好處就是動物和遊客裡的近,像鴕鳥、矮馬這些都是緊挨著遊客,護欄也貼心的降到肩部這裡,能讓人很仔細的觀察動物。動物園裡還有處童趣園,裡面除了小香豬、土撥鼠這些,還有孔雀、不同種雞鴨鵝混養的大籠子,有番鴨、綠頭鴨、白鵝、灰鵝這些。可能是哪些廠裡淘汰下來或是景區裡救下來的吧。對這種混搭我還感覺挺有趣的,近距離觀察這些雞鴨鵝也很接地氣。我沒接觸過這些家禽,不知道從小接觸這些的朋友此情此情作何感想。挺莫名戳我的,這也是小動物園的一個特色吧。

  動物園的爬行館已經關閉,也沒有海洋館,隔一兩個小時倒有海豹表演。雖然本身實力有限,但總體逛下來二十塊不虧,十塊錢超值,這價錢還要啥自行車,對不。

  動物園和彭祖園接頭的路盡頭能看到雲龍山隧道,隧道規模很大,分成上下兩部分,車輛通行走下面,非機動車走上面。上半部分很誇張誒,裡面很龐大,兩邊都是門面店鋪和路邊攤,算是一個農貿市場了,熱鬧的很,至於價格信譽如何我不清楚反正第一次進來的時候我很驚訝裡面是這幅景象。隧道把整座山貫通了,長得不可思議,很好奇整座山都掏空了是如何支持得住的。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鴕鳥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矮馬(動物園的照片大部分也丟了,我很懊惱)

【淮塔】

  淮塔是“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的簡稱,它與淮海戰役紀念館、國防教育園等等同屬於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是徐州的代表紅色景點。淮塔站是二三號線的交匯站,不過這裡的人流量不算多,從這裡換線也算不上方便吧。

  淮塔面積很大,是逛完一圈會累的程度,不僅有紀念塔廣場、新四軍紀念林、粟裕將軍紀念處等等開放景點,更合理況裡面還有淮海戰役紀念館這一大型展館。

  展覽館週一不開放,所以不要來了寂寞。裡面再現了淮海戰役的起因結果、主要過程,記錄了我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和領導層的卓越指揮,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展館很大,在一樓戰役相關部分結束後還有二樓記錄當時民生的一大部分。展覽物品量大管飽,印象深刻的是我軍戰士急行軍渡河時一些英勇戰士在極寒的河中打起人橋;還有一處體驗當時運物資的小推車,確實需要堅韌的意志,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就跟許多紅色景點一樣,如果這裡還不好,那還有哪裡好呢,對吧。

  不過我對展覽館還有一些遺憾,比如它的展品同樣缺少主線,有的槍械武器量多但籠統的來回展示多次,雖然沿著戰役進展前進,展品的展示好像又少了這點脈絡,我覺得這點周恩來紀念館就很讓人帶入;還有少了點人群味,不過畢竟是記錄大戰役的地方,這一點在所難免。我記得在棗莊看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的時候,那裡面的展品大多由當地出身的老戰士捐獻,不僅是當年的服裝、工具、槍械,就連之後自己的證件照片都一起捐了過來。我們一行人就對著這些線索來回對著人名,在最後還有他們老戰士在剛落成的紀念館合影,我們又對著這張照片端詳。這種人情味在大多數紀念館都是難得的。還有淮塔的展覽館面積很大,但利用度還有待提高。不過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大多是對比而出,各有各的特點不用太在意。

  除此以外還有雙擁紀念館、國防教育館等小型館,但我沒見它們開過。其他的開放地點都在曲徑通幽之處,莊嚴肅穆,紀念碑的文字嚴肅的記錄了那一段歷史。路周邊都是環境優美的草坪、松樹、梧桐,兩人合抱不下,挺拔幹勁。

  還有淮海戰役紀念塔本身,1960年奠基,1965年建成開放。塔高38.15米,面東朝陽,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鑲嵌著毛主席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背後是雲龍山。塔正面下方是碑文,由張愛萍撰寫,陳毅修改定稿。碑文以簡短的767個字,概括了淮海戰役的經過及勝利的意義。紀念塔兩側的浮雕是雕塑家劉開渠指導創作的,共塑造55個人物形象。北側浮雕刻畫了人民群眾肩挑、身背、車推、馬馱支前的場面。巍峨靜肅,令人靜畏。

  清明時節的小雨中,各界人士會自發到此獻花💐紀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從地鐵線玩轉徐州(雲龍山 二號線篇)-第3張

紀念塔與展覽館內部

【後記】

  二號線的記錄就到此為止了,淮塔再往後的地方我沒有去過,就不在此繼續細說。經常開漫展的奧體中心、新城區的大龍湖、市政府同樣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這篇雜談較長,如果你願意看到這裡,非常感謝🙏

  一開始誇下海口,但最終還是沒有在國慶節前更完私密馬賽。我也深刻的感受到要把徐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說完確確實實是個大工程。後續會盡快寫三號線和雲龍湖的,敬請期待。之後可能會休息一陣,也可能會寫幾篇蹭蹭熱度拯救一下點擊量

  這是徐州記錄的四篇雜談的第三篇,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進主頁或合集看看前面的。更細緻的後記會在下一篇裡寫的,謝謝支持。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